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開年收視冠軍,論爆款還得是央視!,歡迎閱讀。
90 年代的上海南京路,《繁花》落盡,男女只留空門,道一聲 " 江湖再見 ";
而遠在東北的桦林縣,失業鐵路工人王響将自己半生驕傲永遠封存在了那個《漫長的季節》。
一南一北,浪頭浪尾,時代奔若江河,從不被人選擇。
此刻,宋運輝離開了他一手發展的東海廠,歷經千帆依舊逆風啟航——
《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
這是正午陽光出品的年代劇《大江大河》系列的終章,距離上一部已經過去三年。
作為央一上星的爆款,前兩部在豆瓣評分穩定 8.8 分。
群眾基礎扎實,更是國產影視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現實主義題材典範,開播首日,喜提收視冠軍。
前兩部故事時間在二十世紀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
以沉穩堅韌的知識分子宋運輝、霸道果敢的 " 兵支書 " 雷東寶、聰明靈活的創業者楊巡為代表的改革開放初期的實踐者,分别對應了國有企業、農村集體經濟、個體民營經濟的發展方向。
三人的抉擇與命運是當時社會的不同截面,也是改革浪潮的縮影。
必須承認,相較于放松心情的下飯劇,這題材有門檻。
理解《大江大河》的好,需要宏觀的歷史視野,需要厚重的人文精神,也需要一定的社會體驗。
看進去要耐心,但作為能保證品質始終如一,打破續集魔咒的代表,這波入股不虧。
閒話少叙,咱們書接上文。
上季講到,宋運輝和妻子離婚,事業上也遭到挫折,被下放到農藥廠。
在九三年市裡會議上,東海廠廠長向領導提出吸納周邊小廠形成產業鏈,這也是為了讓宋運輝回廠做準備。
這個節骨眼上,農藥廠出事了。
話說宋運輝已經在彭陽農藥廠工作三個月,這期間他和廠内上下關系緊密。
工人對他百般信任,他所主導的工藝改革也進行得非常成功。
然而,幾名警察的到來,打破了原本的平靜——他們廠生產的農藥毒死人了。
作為負責農藥生產的廠長,宋運輝必須配合調查。
事情真相不明,但受害者家屬文化水平有限且情緒激動。
宋運輝剛下警車,就被對方打破了腦袋。
公安局明确指出,農藥質檢磷超标是導致農藥中毒的原因,要求立刻關停彭陽農藥廠。
一貫擁護宋運輝的副廠長搶先背鍋攬責,甘願被警方拘押。
而宋運輝回廠後要協助調查小組,查明此次事件的真相。
故事開始懸疑感拉滿,可謂是一改前兩部權 | 鬥博弈的謹慎,給主角埋下一顆大雷。
宋運輝也一掃在東海廠做高層時的精英感,從出場就再度打碎重組。
這也讓這部劇的開局變為強衝突、強矛盾的模式。
前兩部的宋運輝是從新手到大師,憑借拼命學習和沉心努力就能一步步向上爬。
這次,他面臨的就是爛牌一手的地獄級難關。
但始終不變的是他沉穩的性格、踏實的态度、堅韌的精神、扎實的技術以及較真兒的 " 老毛病 "。
調查組認為人為因素是首要排查對象,于是對藥廠内部展開逐一問話。
而宋運輝通過專業文獻查閱,提出車間設備老化腐蝕也容易有磷超标的風險。
調查組一聽,這思路可行,于是就果斷同意按這個方向進行突破。
但宋運輝并沒有因此放松警惕,因為工廠裡有兩個小年輕行為反常,這讓他有所懷疑。
一再跟蹤追問下得知,這倆卧龍鳳雛還真就闖了大禍——在沒認證的前提下私自做了技改。
廠裡老人為倆孩子求情,但這種請求黑臉著稱的宋廠長可不能輕易答應。
很快調查結果下來了,和宋運輝之前推測的數據幾乎完全吻合。
加上專家解釋也就認定設備老化是中毒主要原因,按說這查到這兒就可以結案交差了。
基本是皆大歡喜,損失最小,副廠長也可以放了。
而宋運輝知道設備原因不足以致死,但也不忍心親口說出人為因素,于是公然表明不認同調查結果。
這調查組也懵了,提方案的是你,否定方案的也是你。
好家夥,狠起來自己都咬???
雖說第二天技改的小年輕去自首了,但此事惡劣,上面重罰。
宋運輝仔細琢磨,還是覺得另有蹊跷,要再搏一搏。
仔細詢問下還真就又發現了疑點——
另一個小年輕制藥過程中幾次沒做防護,但都沒發生中毒。
這就說明藥根本毒不死人,中毒也不是這倆人的鍋,又雙叒反轉了!
短短四集,跌宕起伏,撲朔迷離。
角色的困境交代得清晰得當,情節布置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宋運輝幾場戲的處理方式既能讓粉絲很快找回角色當年魅力,也能讓新觀眾熟悉其個性。
當然還有出彩的《開端》聯動," 鍋姨 " 和 " 司機 "。
另一邊,雷東寶出獄後重振旗鼓,小雷家的雷霆電線廠正式挂牌。
但合并組建工廠的老廠長們心裡不服雷東寶私下搶單,產生内讧。
楊巡也經歷了創業失敗和母親患癌的雙重打擊,面對妹妹的指責,他更加慚愧。
現實題材的優勢在于對角色所處環境的高度的還原與再現。
《大江大河》之所以能一如既往獲得觀眾的口碑,也正是因為其抓住了時代特征。
就像第一集給幹部送茶的助理,同時将兩個杯子放好,僅這一個動作,就有了機關部門的味道。
從 2018 年至今,《大江大河》在時間線上的鋪陳讓角色與觀眾的距離更近,原班人馬保證了故事的銜接。
三位角色經歷過高光,又回到各自的逆境。
戲中角色在成長、迷茫、堅守,戲外觀眾也同樣經歷種種價值的打碎與重建。
好作品需要創作者的閱歷和沉澱,群像塑造更需要對復雜人性的理解。
從目前《大江大河》故事的展開與呈現,喜歡它的觀眾依舊喜歡,對嚴肅題材無感也不必強人所難。
續作來說,能留住觀眾已然難能可貴;何況《繁花》已經把大家的審美養刁了,能保質保量接檔的劇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