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如果特朗普上台,中國車企就能去美國開廠?,歡迎閱讀。
從沒有哪一屆美國總統選舉,能比得過本次這般波瀾起伏、懸念迭起。甚至,可以被稱為 " 反轉 " 的重大走向變化,也結結實實地整了一來又加一去。
在美國對華展開全面國家競争,推行的核心產業 " 小院高牆 " 政策逐漸完整的當下,兩國的經貿關系雖然伴随政治生态的全面惡化而冷卻,但總體在歷經 2018 年以來持續 6 年的不斷波折周期後,逐步趨向新的穩定階段。
有些事,其實是明擺着的。公開場合無論怎麼折騰,關起門來大家總是要吃飯的。特别是自從 2018 年起,美國關稅大棒在揮舞六年以後,有些沒法改變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瞎折騰沒意義。
圖 | 所謂 " 小院高牆 ",就是美國聯合其盟友與仆從國家,在部分高技術與高附加值產業,修築統一的壁壘,以鞏固技術優勢的方式,排他性地捍衛自身經濟與政治利益
在上述基礎認識之下,對于中國汽車產業而言,有一點念頭難免萦繞在大家的腦海裡——這屆美國總統選舉之後,中國車企能否在北美找到新的機會?
眾所周知,以小型乘用車的 2023 年全年銷量來統計,全球三大汽車市場從大到小依次為中國、美國、歐洲,銷量分别為 2554.6 萬、1545.7 萬和 1285 萬。
目前,歐洲歐盟正在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那點事,對我們的企業折騰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反補貼關稅。而考慮到這只是個較為松散的,而且可能要和各國政府最後打交道的松散市場,那麼排在第二位的美國,實際有着更佳的吸引力。
今年 3 月 16 日,本次美國大選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在俄亥俄州參加競選活動期間,公開表達了 " 只要雇用美國的工人 " 就對中國汽車制造商在美國制造汽車 " 持開放态度 " 的意見。
圖 | 發生在 7 月 13 日的巴特勒槍擊事件,導致了本次美國大選的首輪趨勢反轉
特别是在不久前的 7 月 18 日,當美國共和黨于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舉行全國代表大會期間,自巴特勒槍擊事件發生之後首次參加露面的特朗普,又再一次重申了 4 個月前 " 持開放态度 " 的表态。
盡管世人都知道,縱觀美國選舉歷史,候選人在競選期間的言論兌現比例着實有限,而且當今的美國正深陷于嚴重的政治撕裂問題。但如此級别的市場擺在面前,卻也很難不令當前在國内市場 " 卷 " 到了極致,又遭遇歐洲市場加稅打擊的國内車企,感覺到一絲心動。
那麼這一次關鍵的問題便是——花旗國 " 主席台 " 位置換了人,如果特朗普重新上台,中國汽車是否在美國市場能尋到機會?
想要認識清晰本屆美國總統大選,對中國對美貿易,特别是中國車企對美經貿活動產生的影響,首先要對共和、民主兩黨的候選人,各自主張的基本貿易策略,有一個框架性的了解。讓我們首先看一下特朗普的。
其公開主張美國的一切問題可以歸咎為 "CHINA",特别是 " ‘偷’了美國人民的工作 "。而應對手段是繼續高舉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對外特别是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額關稅。
圖 | 懂王并不是不懂美國當前問題的根源和實質,但他更懂 " 罹患精神病的退役海軍陸戰隊神槍手 " 這檔子事,所以還是從外部找個背鍋的對象
目前中國輸美商品普遍稅率基準為 25%,而且不久前拜登政府,更是對電動汽車、光伏面板等部分產品,提高稅率至 100%、50%。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大概率會繼續推行類似政策,甚至可能進一步提高目前的基準稅率。
此舉旨在給中國出口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以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實現所謂的 " 脫鉤 " 操作。此外在技術上,特朗普可能還會采取如同其上一個任期那樣的廣泛性封鎖措施,給予更多中國企業以華為 " 待遇 "。
經貿政策的根基是本土產業政策。特朗普仍舊和上一個任期那樣,強調要将制造業帶回美國,并可能出台更多政策鼓勵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同時也必然會通過各種放松監管和減稅,來促進美國國内企業的發展。
如果說别号 " 懂王 " 的特朗普,在 2016 年以後幾乎是以一己之力重塑了美國共和黨的基本策略與立場,特朗普就是共和黨。那麼民主黨候選人哈裡斯,則更像是一個幕後大佬推舉出來的 " 前台 ",專門對外表述政策的發言人和執行者。
圖 | 哈裡斯有拜登乃至整個民主黨以及其幕後推動者的集體背書,可謂 " 受命于天 "
哈裡斯無論貿易、產業還是能源政策,都是拜登政府現行策略的延續。
在對外經貿上,其必然延續拜登時代的政策,基本上不再直接 " 碰瓷 " 其歐洲和東亞盟友,而是繼續針對中國采取措施。但她的關稅政策會更具針對性,而非全面性。
高技術領網域的出口管制亦然,正如目前所奉行的 " 小院高牆 " 模式。在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被民主黨視為關鍵的產業和技術節點上,如果哈裡斯當選則會進一步加強本土投資。
此外在基本能源政策上,如果哈裡斯當選,則民主黨必然繼續推動國内可再生能源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并通過加強政府補貼的方式,設法支持該產業的上遊供應鏈(光伏面板、動力電池等)在美國國内建立和發展。
而通過上述歸納可以清楚看到,無論特朗普還是哈裡斯,任何一方入主白宮對中國企業,特别是當前中國車企 " 走出去 " 的戰略,產生直接的影響。
圖 | 台積電亞利桑那園區,照片攝于今年 5 月
特朗普二次上台,大概率會讓已經逐漸趨于穩定的中美貿易摩擦重新轉入熱烈狀态。而針對性地,試圖往東南亞轉移的國内中低端企業也别想就此安穩,對于不讓對手摸準自己套路有偏執的特朗普,歷來善于 " 橫跳 " 操作——勢必就是趕着各家企業,在各個低關稅區内打轉的結果。
也許最終,殘酷的現實還是會讓 " 懂王 " 把自己的胡折騰 " 坐回去 ",但折騰的總歸是企業不是麼?
說到這裡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特朗普表達的只要在美國設廠中國車企也歡迎的态度,是符合其一貫的推動制造業回流美國本土的產經政策的。而此前威脅要對在墨西哥設廠試圖迂回的中國車企下手,實質上也是基于希望直接在美國本土建廠,為自己的 " 老白男 "" 紅脖子 " 選民基本盤,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的政治許諾。
圖 | 馬斯克是目前 " 懂王 " 在產業界最重要的 "MAGA"
但這樣的在競選期間張口就來的空頭支票,大家最好是姑且一聽而已——即便 " 懂王 " 本人是認真的,在中國人眼裡也不過是在摟草打兔子而已。畢竟美國的政治生态是皇帝輪流坐、四年一輪模式的,而特朗普已經幹過一個任期,所以就算選上,2029 年也得下台。
而按照目前美國基建的基本狀态,主機廠建設從籌備到落地再到開工,在摒棄一切阻礙的前提下至少也得三四年時間過去。而一旦 " 懂王 " 去位,民主黨必然大舉反撲,以目前美國 政治生态,對中國秀肌肉的各種話題,幾乎是個毫無政治後果誰都能上去來兩拳刷刷聲望的 " 政治沙袋 "。
甚至共和黨内各路特朗普的低端模仿者,諸如議員魯比奧之輩,也必然會參與到這類政治狂歡秀之中。君不見不久前年初那會兒,福特在美自建動力電池工廠的項目,即使寧德時代提供的只有服務而不占一分股份,依舊引來了一眾美國議員也扎堆秀存在感。
圖 | 福特的電動卡皮產線
至于換了哈裡斯,人家已經擺明車馬要徹底捏死中國車企在美出貨的所有可能性 ……
上面說了國家政治層面上的問題。但中國汽車進入美國市場,要面臨的不僅僅是來自總統、兩院這種 " 主席台前三排 " 的壓力,更有着美國企業、财團等既得利益集團,以及由其所羅織而成的巨大網絡帶來的阻力。
與表象有所不同的是,美國車市的蛋糕看起來巨大,但實際已經被瓜分殆盡。任何新的外來者,都是得從既得利益者口中搶肉。
圖 | 如果問起美國馬路上最常見的汽車品牌的時候,首先想起的是克萊斯勒大捷龍、凱迪拉克凱德雷、别克林蔭大道、林肯歐陸這些,那麼恭喜了,你是一個滿腦子上世紀 90 年代美劇留下的刻板印象的 80 後,那邊現在早滿大街日本車了!
有人會說,中國車企卷得過。話是沒錯,現階段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無論在性能、配置還是價格,哪一個維度上都可以碾壓四方。甚至在不少維度上,我們甚至可以把 " 新能源 " 這個前綴給去掉。
但進不去這個市場的原因,恰恰就是這些被國人視為核心競争力的東西,或者是正常中國車主們在買車時首先看重的内容。
2023 年款亞洲龍上市時,有所謂 " 五大殺手锏 " 的宣傳。在這個看起來牛逼到爆炸的表述之下,所謂的 " 殺手锏 " 實際分别是真皮方向盤、 真皮檔把、 真皮座椅、 前排座椅電動可調、 後排座椅四六比例放倒。
可以想象,這些 " 殺手锏 " 當時卻遭到了網民們怎麼樣的嘲弄。在國内消費者眼裡,這俨然就是以前和現在,合資車企傲慢的集中體現。然而笑歸笑,作為了解一些美國車市背景者,隔了那麼久筆者卻要為一汽豐田來 " 洗個地 "。
圖 | 沒錯,亞洲龍的原型,是豐田根據皇冠内飾減配後改外觀,投入北美市場滿足當地用戶對高性價比 B 級轎車需求的一款地區特供車。然而其引進國内後,重新把内飾和配置提了上去,這也着實諷刺得可以
眾所周知,豐田 " 亞洲龍 " 其實也是在中國市場的英文名中文扭曲音譯,這款車本質上是當年豐田皇冠轎車在北美市場的特供改型 Avalon,按照歷史背景标準翻譯應該是 " 阿瓦隆 " 才對。而 " 北美特供 " 的定位,以及再引進國内的現實,也就意味着營銷團隊很可能只是不動腦子,直接抄了北美的營銷文案 ……
不要因為美國市場上賣的一款各方面還算不錯的 B 級轎車,怎麼就因為配了點皮件,裝了個電動座椅後排能四六比例放倒,敢号稱 " 殺手锏 " 了感到奇怪。因為那邊的車最近三十年來就這樣,不但貴而且配置差。
你們美國人買車,中高配卡羅拉雙擎敢賣 3.2 萬美刀,國内的你敢信麼?
3.5 萬美元的中配雅閣,後排沒有出風口,3.8 萬美元的雅閣高配車型,後排頭枕不能調節高度,國内的你敢信麼?
圖 | 北美地區銷售的中配雅閣是沒有後排出風口的,而類似的國產車除了出租公司批量訂購的型号外,僅有 10 萬一下的 A 級廉價車型可能會如此
圖 | 呃 …… 這樣可還行?
豐田最新的九代凱美瑞,在價格比八代普調 5000 美元的同時,低配和次低配的倒車燈和前後轉向燈居然還是滷素燈泡,國内的你敢信麼?
至于 2.0L 的雙擎卡羅拉銳放," 丐中丐 " 配置要價 32661 美元。這要是被各位只關心國内車價的朋友看見,想必要當場碎一地眼鏡。
所以,又怎麼可能放你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進入美國市場呢,就算燃油車葉門都沒有啊!而且任誰也大可不必在這裡來句 " 你這裡舉例的都是日系 ",畢竟從今年上半年的美國汽車市場銷量來看,整個北美傳統車企,除了皮卡之外,其他啥車型都是日本車占據主導地位,而部分細分市場被日系所主導。
對于國人而言,現階段買車屬于改善型消費。即使你沒有車,公共交通系統也能基本滿足你的出行需要。除了極少數偏遠農村,只要身處國内任何一個市鎮,公交、地鐵、出租、順風車,總有一款适合你。至不濟,弄個兩輪車開到就近站台,湊合湊合解決一下最後一公裡、五公裡問題。
圖 | 在美國,車的另一個作用是在前往目的地期間可以快速通過這類街區。現在的國人恐怕很難理解僅靠兩條腿肉身通過後街的危險性
然而在美國這個用道路串聯起一個又一個分散社區的這種體系下,汽車幾乎是每個人邁入成年并獨立生活以後的剛需。即便實在買不起新車,起碼也可以來個二手的。否則就算去超市購物,都會存在困難。
這樣的大環境,自然成為了車企的主場。各個巨頭只要圈好各自的一塊地,彼此協定好車型和價位,那麼大可以一起安安穩穩賺屁民的錢,根本不用為了價格而打得頭破血流。實際上,目前的美國汽車市場,在每一個細分領網域内,可選的品牌以及相關車型,都非常的少。
事實上現在整個美國市場,日本車之所以能大行其道,這本身就是半個世紀前,豐田、本田、日產等一眾日系崛起之際,以性價比路線跨洋卷過一場的結果。
圖 | 上世紀 80 年代初,美國對日發起貿易戰時期,在街頭公開砸毀日本車的美國 "U 型鎖愛好者 "
自那以後,美國傳統車企走向衰落,市場逐漸為日企所把持。而美國政府在迫使日本車企赴美設廠,并且以廣場協定焊死日本國家的上升通道,更是在本世紀初狠狠剪過一輪日系羊毛之後,基本也就聽之任之。而曾經在美國市場卷瘋了日系,也逐漸 " 和光同城 ",并最終構成了今日的局面。
放眼最近二十年,美國本土崛起的車企新生代中,也唯有乘着新能源視窗一飛衝天的埃隆 · 馬斯克的特斯拉一家而已。但這也得靠着中國,在最關鍵的生死關口猛拉了一把。
" 如果特朗普輸了,我可能會坐牢,甚至會死無葬身之地 ",不要忘記,不久之前當埃隆 · 馬斯克決定全面倒向特朗普,竭盡全力為其助選後,曾在其社交媒體主頁上對自己的粉絲這樣宣稱。
圖 |" 坐牢 " 這真不是哥危言聳聽 ……
如果你曾經以為這哥們又在故弄玄虛的話,那麼看完上面還會這麼想麼?
最近三十年以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和進步,處處看似比照着美、歐的經驗而來。然而站在 2024 年末,我們看到的這個已經初步長成的完全體中國市場,實際卻是個高度 " 中國特色 " 的存在。
這裡有一組老數據僅供參考。在那個中國汽車還被視為人畜無害的 2017 年,全年美國從中國進口汽車數量合計 5.5 萬台,數量約占美國市場全年銷量的 0.32%。反過來,當年美國對華出口汽車為 28 萬輛,約為當年中國市場汽車總銷量的 1%。
特别需要加一句的是,在上述中國對美出口的 5.5 萬台中,商用車占去了相當的比例。美國市場是真的不待見中國產汽車,即使是美國車企在華參與的合資品牌?
圖 |2015 年昂科威出口美國新聞視頻剪裁制作的動圖。中國社會的許多問題,在于發展速度過快,以至于很多人的認識來不及轉彎。此外,也正因為發展太快,不到十年前的新聞都可以被挖出來當 " 合訂本 " 戲谑一番
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的是一條距今已有九年的陳年舊聞,由于彼時筆者正考慮買車,有幸認真看過,故銘記到今天——
2015 年 12 月 27 日,上汽通用東嶽北廠制造的别克昂科威,在煙台港口正式起航發往美國,昂科威也因此成為通用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第一款車型。而在報道的末尾,還特别提到了這次反向出口的意義," 昂科威進入全球汽車标準最嚴苛的美國市場,說明在上汽通用先進的管理及制造體系下制造出的產品,完全經得起任何嚴苛标準的考驗 "。
說實話,回看當時媒體的言論,再結合今天國内車主對美系車所形成的各種刻板印象,着實令人哭笑不得。而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上 …… 在從宏觀和微觀的兩個層面說了那麼多以後,答案每個人想必已經在心裡有了。
圖 | 這個,目前 2.5L 雙擎的頂配版,在國内經銷商那邊售價不到 24 萬 ……
中國不是日本那樣的,美國可以在事實上操縱的仆從國。而中國車企赴美建廠,即便不考慮國家政治這種大的問題,甚至也可以忽視本地市場既得利益集團的下黑手(實際慣用的手段,也是通過對其政治靠山進行活動)這種 " 小的細節 ",單論美國汽車產業特别是新能源領網域目前所欠缺的環節,都是一個事實上的幫人搞建設的問題——而且還是產業和基建一起抓。
所以,費那個心思幹什麼呢?實際上,即使是按照拜登的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關稅翻倍的最新措施,只要中國自主新能源品牌登陸美國市場,仍舊能對一眾圈地自萌割美國韭菜到赢麻的日系美國車,構成嚴重威脅。
不信?你看看第九代凱美瑞頂配的價格,然後按照今天的匯率算算,不妨再看看領克 07 的價格。
圖 | 這個智能混動 B 級轎車,目前優惠後起售價格 16.1 萬,翻個倍都還能有優勢
所以諸如關稅加到 100% 之類的,也就是個政治肌肉秀而已,純為提升支持率或者助選。反正不管關稅多少,都是一輛車也别想進入美國市場。
但你也甭指着偶爾在 X 上看到的,美國某地看到挂了當地牌照的中國電動汽車說事。那種阿瑪當年跟着華盛頓一起入關的老紐約正星條旗美國人,是一般的住在普通社區,每天需要自駕幾十公裡去上班的 " 牛馬 " 們可以比的?
說了那麼多,其實結論就是一句話。站在 2024 年這個節點上,中國汽車產業雖然在很多人(也包括筆者)眼裡,還只是一個剛剛長成的半大孩子——然而無論從體量規模,還是其強大完善的供應鏈,以及在新能源智能賽道上掌握的自主技術,任由外人從哪個角度看,這個 " 半大孩子 " 都居然有了幾層樓高的塊頭 ……
圖 | 在本文交稿期間,本屆美國大選尚未完成計票。然而不管誰當選,都難以改變這個國家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至于選舉,用有一位拒絕參加投票的美國人的話來說就是——在巧克力味的屎和屎味的巧克力之間二選一,意義何在?
最後還是那句話:今天的中國汽車產業,亦如目前中國所有產業那樣,到了必須為了向前踏出的每一步而奮戰的時刻了——抛棄幻想,準備鬥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汽車公社 ",作者:林登萬,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