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一個人強大的标志:凡事向内求,歡迎閱讀。
内容來源: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号每晚一卷書(ID:JYXZ89896),筆記俠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原公眾号授權。
責編 | 若風 排版 | 若風
第 8048 篇深度好文:2528 字 | 7 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在沙漠中,有一種很常見的植物,叫駱駝刺。
它的地上高度僅有 40 厘米,根系卻深達 20 米。
因此,即使在非常幹旱的沙漠裡,它也依舊能頑強地生存,于荒蕪中生長出一片綠意。
人也應該像駱駝刺一樣,不管生活條件怎樣艱難,都要始終向内生長、深耕自己。
就像一句話所說:一個人的際遇,都是因自己而起。
只有你開始遇事内求,才能衝破黑暗與荊棘,完成人生的逆襲。
一、知困者不怨天
有人曾問歷史學家許倬雲:人的歸宿是什麼?
許倬雲回答道:" 我傷殘之人,要能自己不敗不餒,唯有向内走,安頓自己。"
許倬雲生來就是殘疾,幼年時又逢上戰亂,只能跟着父母四處流離,人生可謂多災多難。
但即便已經如此不幸,許倬雲從不抱怨。
常人輕易就能學會的吃飯、走路,他就一次一次地拼盡全力去學。
直到 13 歲時,他才終于學會了靠雙拐行走。
長大後,别人都去外闖蕩,靠着雙腳丈量世界。
他就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讀書上,最終成為了享譽中外的文學大師。
人生于世,沒有誰的命運不需要接受風雨的洗禮。
怨天怨地,對你的人生起不到任何助益;戒掉抱怨,靜默自強,才是強者應有的姿态。
海明威年輕時,曾多次在戰争中受傷,好幾次差點死掉。
晚年時,又被疾病纏身,患上了皮膚病、肝炎、腎炎、抑郁症……
在各種疾病的折磨下,海明威精神瀕臨崩潰,人生也跟着進入了谷底。
當時很多人斷言,海明威沒法寫作,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但他既沒有抱怨命運降臨在他身上的苦難,也沒有理會外界的冷眼。
而是繼續通過讀書修心養性,靠寫作來纾解心結。
終于在 1952 年,他寫出了轟動世界的《老人與海》,人生也跟着走向了巅峰。
他借用聖地亞哥的言論,在書中向世人證明: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當你開始内求自己,再殘酷的命運,也無法打敗你。
《禮記》中說: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一種向内求的睿智。
無論遭遇了什麼事情,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抱怨,而是強大自身。
在生活邊緣掙扎的你我,也會經歷很多苦難壓身的時刻。
與其一味抱怨,徒增生活的陰霾,不如向内求索,提高自己的心境。
要知道,所有的苦盡甘來,最初都不過源于一顆自強的心。
二、知己者不怨人
孟子曾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可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過得不好就怨人怨事,唯獨不反省自己。
卻不知,正是這種 " 向外歸因 " 的心态,将他們的人生推向了深淵。
電影《立春》裡,有一個落魄畫家,叫黃四寶。
他為人心高氣傲,一心想考中央美院,結果年年報考,卻年年名落孫山。
這種情況下,他不思提升畫技,也不願出去找工作。
年近三十了,還每天待在家裡啃老。
旁人勸他放下執念,找個活計,他就大吐苦水。
抱怨母親沒有給他好的出身,抱怨命運對他故意作弄。
在第六次落榜以後,他竟然一氣之下跑去了深圳。
幾年後,眾人再見到他時,他已經淪落成了一個以欺騙他人為生的無良奸商。
常言道,弱者抱怨,強者改變。
很多人之所以過得不好,就是太喜歡将自己的不幸歸咎于他人。
而真正能抓住機遇、實現人生逆襲的,一定是那些凡事都向内求的人。
郭德綱在相聲界摸爬滾打三十餘載,遭過同行排擠,遇過眾叛親離。
無數冷眼下,他還是守得雲開見月明,成功創辦了德雲社,并且一直走到了今天。
這一路走來,他始終在不斷學習,強大自己的能力。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他就讀二十四史,四大名著,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格局。
閒暇的時候,他捧起一本民間傳奇,也能讀得津津有味。
有人還戲稱他的肚子就像一個 " 雜貨鋪 ",裡面包羅萬象。
正是郭德綱内修的深厚文學功底,才讓德雲社脫穎而出,在相聲界成為了巨頭。
作家張辛說:把時間花在進步上,而不是抱怨上,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然而生活中總有很多人,哪怕已經混得很潦倒了,也不會去思考提升自己。
終其一生,他們都在指望别人的幫助,期待他人的善待。
最終事與願違,只能在無盡的抱怨中沉淪。
悲觀者正确,樂觀者成功。
活得通透的人,早就把精力和時間放在了自身的成長上。
當别人還在怨天尤人之時,他們早已在優化自己的過程中,熨平了生活裡的一切褶皺。
三、遇事内求,才是一個人強大的開始
《荀子》有言:怨天者無志,怨人者心窮。
優秀的人都善于内求,把人生調成了靜音模式。
著名報人金惟純,曾在回憶錄中說過一段慘痛的經歷。
他年輕時,滿懷信心創辦了《商業周刊》。
誰曾想,開辦才一年,他的公司就遭遇到了重大的經濟危機。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都打了水漂,做出來的雜志也沒有銷量。
金惟純只能四處借債,才讓公司勉強維持經營。
這種困境下,金惟純組織整個編輯部,商讨問題的根源:
方法有,才華有,資源也有,可為什麼雜志就是賣不出去呢?
可他抛出問題後,聽到的卻是一片抱怨之聲。
有人吐槽政策有問題,市場環境惡劣;有人認為雜志太高端,普通人讀不懂。
而金惟純卻在眾人抱怨之時,開始朝内剖析自己的問題。
他發現,自己所經營的刊物,裡面有的文章連他自己都看不懂。
他這才真正看到公司的弊端,刊物的症結。
于是,他開始改變管理方式,同時還聘請了大量優秀編輯,來改進雜志風格。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雜志第二年就起死回生,并且越辦越好,成為台灣的第一大雜志。
後來再談到這段經歷時,金惟純還是會忍不住感慨:
認錯不是對外的事情,而是一個對内的修煉。認到極致了以後,你生命的能量才會完全地展現。
其實所有人的一生,都會永遠面臨兩個課題,一個關于外部,另一個則是關于自己的。
我們永遠無法改變外部的事情,但可以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改變自己。
就像那句話所說:沒有深刻的自我反省,就沒有驚人的自我超越。
未經内求的人生,注定會止步不前。
只有你戒掉抱怨,反求自身,生活才會迎來新的轉機。
四、寫在最後
心理學家把人的價值觀分為兩類,一類叫 " 弱勢價值觀 ",一類叫 " 強勢價值觀 "。
弱勢價值觀的人,慣于将自己的遭遇向外歸因。
一旦遭遇挫折,就怨天怨地怨命運。
而強勢價值觀的人,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求因。
哪怕承受了命運的百般刁難,他們也只會内省,随後用行動去扭轉人生的困境。
所以說,内求,才是做人最高的修行。
當你不再向外追求,而是向内生長,才是你真正強大的開始。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