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往TWS裡塞了兩個芯片?索尼降噪豆史詩級更新!,歡迎閱讀。
你在用 TWS 耳機嘛?
你會給朋友推薦 TWS 耳機嘛?
近幾年的 TWS 市場可以說是卷到飛起,無論你是什麼預算,從幾十塊到上千乃至好幾千,你要是讓托尼我稍微做一下功課,一定能給你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撇開 " 極致性價比 " 和 " 奢侈品 ",從七八百到 2000 以内的主流旗艦 TWS 們,也形成了比較固定的品牌印象:AirPods Pro 佩戴舒适,通透模式無敵;Enco X2 性價比不錯,音質無敵;索尼降噪豆降噪音質沒得說!But 佩戴舒适度嘛,有進步空間 。
硬體部倉庫裡有一副 WF-1000XM4,經常被借出,從來不會丢。
一般借出不超過三天就還回來了,并且都會跟上這麼一句評價:
" 音質降噪沒得說,但戴起來是真不舒服!"
正當所有人( 包括索粉 )都覺得索尼 TWS 的舒适度,跟它們拗口的名字一樣,這輩子都不打算改了的時候,索尼在去年發布了 LinkBuds S,好 TM 清爽的名字!
雖說降噪和音質都不如大哥降噪豆 4,但是因為佩戴舒适度 " 指數級 " 的提升,再加上價格設定也比較合理,LinkBuds S 收獲了一大波好評。
甚至有不少降噪豆 4 用戶去線下店試戴過 Linkbuds S 之後,表示狠心動!
可索尼早就用好音質和好降噪把用戶的耳朵都養刁了,雖然 LinkBuds S 很不錯,但也總會有像我一樣龜毛的索粉,喊出那個永恒的口号:
各位觀眾,索尼 TWS 旗艦新品,來了!
雖然我很希望它起一個好記的名字,但因為旗艦的定位,它用回了 " 父姓 " WF-1000XM5,所以托尼體驗下來以後,決定叫它:小甜甜!好聽又好記 ~
咳咳,嚴謹一些,後面咱們還是叫它降噪豆 5 吧!
降噪豆 5 的耳機盒在降噪豆 4 的基礎上再度進行了瘦身。
重量也從降噪豆 4 的 54.4 克降到了 48.3 克,不過依然保留了無線充電。
而且降噪豆 5 在 TYPE-C 充電口的旁邊新增了一顆配對按鍵,用戶學習使用的門檻進一步降低。
至于耳機本體,相比降噪豆 4 的變化還是挺大的,首先就是體積和分量的變化,降噪豆 4 單耳重量 6.9 克,降噪豆 5 單耳 5.6 克。
然後就是耳機外形工藝上的新嘗試——磨砂和光面共存在一片外殼上,盲猜一手,這工藝應該不便宜吧。
最後,索尼為降噪豆 5 增加了一對 SS 号耳塞,适配小耳洞人群,好評!
" 可耳機造型為什麼不采用有耳機柄的形态,以達到更好的減重效果?"
" 而且顯然矽膠耳塞比海綿耳塞更方便和舒适,為啥還用海綿耳塞呢?"
這兩點疑問,我從降噪豆 3 一直捂到降噪豆 5,這次托尼專門跑了趟日本,逮住索尼的工程師和設計師,面對面好好 " 拷問 " 了一下,而他們的回答倒是一點不糊弄:
" 為了達到設計的音質和降噪标準,豆子造型才能塞下符合要求的元器件,當然這一代降噪豆在元器件設計上也花了大功夫,所以雖然維持了豆子造型,但是依然在減重和縮小體積上花了不少功夫。"
" 而采用記憶泡棉耳塞主要是為了整體的降噪體驗。泡棉材質針對中高頻的隔噪效果要遠遠好于矽膠。"
我給大家翻譯一下就是,索尼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對降噪豆 5 的期許就是:既要又要還要!
既要保證音質,又要降噪體驗,還要提升佩戴舒适度。
相信索粉們吐槽了這麼多年,也是知道索尼 TWS 的佩戴舒适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為了佩戴舒适度去犧牲降噪和音質,顯然是打咩的!
所以他們是如何實現既要又要還要的呢?這個問題我們也問了。
但别急,咱們先一塊兒驗驗貨!
要說給降噪豆 4 挑幾個刺的話,再怎麼挑也挑不到音質和降噪上。
降噪豆 5 要在這個基礎上再有所提升,想想都難。所以為了保證評測的嚴謹性,我們也會分别從主觀和客觀的角度,來體驗和評價降噪豆 5 的音質和降噪!
先說降噪!托尼分别在地鐵、飛機、川流不息的街道體驗了降噪豆 5 的降噪。
可以這麼說,目前主流旗艦 TWS 中,它的降噪絕對是扛把子般的存在,尤其是對中高頻的隔絕,要更優于其他第一梯隊的成員。而我們用人頭麥測試下來的結果,也印證了我的感受。
而音質這點雖說比較玄學,但托尼的木耳依然能夠非常明顯地感受到降噪豆 5 的低頻下潛非常給力,考慮到它的體積還比降噪豆 4 小,我一度懷疑這是不是我的腦放信仰加成的關系,所以回到攝影棚,我們也依然測試了一下降噪豆 5 的頻響曲線。
雖說不是外星科技,但要說 " 高音甜,中音準,低音沉 ",那是一點都不誇張的!這個離譜的頻響曲線,可能和索尼今年加了第二塊芯片有關系,集成處理器 V2 主要搞音樂,降噪處理器 QN2e 主要搞降噪," 一秒聲音,動用兩塊芯片 " 了屬于是 ~
但是,索尼降噪豆,如果只是把音質和降噪這兩點做好,只能說是常規更新 !
之前在體驗完 LinkBuds S 之後,托尼的評價有這麼一句:我覺得 LinkBuds S 是一款非常适合随身攜帶的降噪 TWS 耳機。
會有這樣的評價核心在于一點:你得是個六邊形戰士,音質、降噪、舒适度、續航、互動、外觀,哪兒都不許有明顯短板,往哪兒偏随便你。LinkBuds S,AirPods Pro 乃至 Enco X2 都是符合這個設定的產品。
而降噪豆 4 雖說在音質和降噪方面跟我的腰椎間盤一樣突出,但佩戴舒适度的缺失卻讓它在我們硬體部裡,無緣被當作主力 TWS,長時間高強度使用。
而佩戴舒适度,也是這代降噪豆 5 提升最最明顯的地方,正是因此,我認為它已經能跻身六邊形戰士的行列,給對音質和降噪有更高追求的朋友,提供了一個主力降噪 TWS 的新選擇。
體積的縮小和重量的減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雖說索尼依然标配了記憶泡棉的耳塞,但耳塞尖端做了削尖的弧度設計。
< 左降噪豆 5,右降噪豆 4 >
你可以像降噪豆 4 一樣把它捏小了再戴上以此獲得最佳的貼合和隔噪體驗,也可以像普通矽膠耳塞一樣直接戴上。
不僅戴起來更方便了,相比降噪豆 4,降噪豆 5 無論是剛上耳還是久戴 2 個小時以上,耳道那種脹脹的感覺都輕了許多。
舒适度這個東西比較主觀,而且千人千耳,但我們讓硬體部幾位同事左右耳分别戴上降噪豆 4 和降噪豆 5,并采訪了一下佩戴感受,得到的答案完全一致:降噪豆 5 要舒服多了!
不過泡棉相比矽膠耳塞,耳道壓力感覺還是要明顯一些,所以如果你的需求天平更偏向舒适度,托尼為你提供兩條建議:
1. LinkBuds S 依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年過去了,變得更便宜的它顯然也挺香。
2. 剁手降噪豆 5,然後像我一樣,買一對适配的矽膠耳塞!
雖說換矽膠耳塞可能會犧牲一些高頻降噪的體驗,但舒适度還能再提升一些!
講完音質、降噪、舒适度這三個核心維度,托尼再揀一些其他軟硬體上有意思的點給大家說道一下
首先,根據索尼工程師的說法,前有谷歌在安卓 13 安排了頭部追蹤的 API,他們基于這個 API,重新開發了基于 360RA( 360 臨場音效 )的頭部追蹤。
比較可惜的是目前只有配合 Xperia 1 V 手機,用索尼精選 Hi-Res 音樂 App,才能體驗到頭部追蹤和空間音頻。
不過根據托尼打聽來的獨家消息,索尼中國有個專門團隊正在開發這個部分,後期适配第三方手機有戲嗷!
另外,雖說為了減重,這降噪豆 5 的單元比降噪豆 4 薄了許多,但面積卻變大了。
< 左降噪豆 5,右降噪豆 4 >
設計降噪豆 5 的工程師也是鬼才,降噪豆 5 振膜圓頂部分采用高剛性材質的同時,邊緣部分卻采用了高柔性的材質,這才使得耳機體積在被壓縮的基礎上,低頻依然強勁。
還有一個小細節是:降噪豆 4 抗風噪的原理是純軟體的,向外的拾音 Mic 在檢測到風噪後用軟體算法消除。
而降噪豆 5 跟 LinkBuds S 一樣,增加了一個前置的硬體結構來物理上消減能被檢測到的風噪,把風噪扼殺在萌芽了屬于是!
另外,Headphones Connect App 裡面新增的兩個小功能也非常實用!
一是 " 找到您的均衡器 " ( 個性化智能均衡器 ) 。你可以播放自己的音樂,然後通過做一系列選擇題傻瓜式生成一個你喜歡的 EQ 設定,對于小白來說,體驗相當可以!
二為 " 頭部動作體驗 " ( 頭部姿勢控制功能 ) ,它可以通過簡單的點頭和搖頭來接聽或者拒接電話。托尼文思如泉湧衝稿的時候,再也不會被突如其來的電話中斷敲鍵盤的節奏了!
這麼半個月體驗下來,如果讓我用一句話,再評價一下降噪豆 5 的話:我覺得它是一款非常适合日常佩戴的旗艦降噪 TWS 耳機。
它是一款音質和降噪尤其突出的六邊形戰士。
相比降噪豆 4,它的舒适度有了質的飛躍,相比 LinkBuds S,它在降噪和音質上又更為出色。
從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的各類音樂内容,到耳放、功放、金磚等等前端,再到各類音箱耳機類產品,家大業大的索尼可以說是把整個音樂產業鏈都包圓了,放眼業界也就這麼獨一份。
從這小小的降噪豆 5,托尼也能體會到,哪怕是做 TWS,索尼也是有獨特想法在的,For The Music( 為音樂而生 )的 Slogan 可不是白叫的!
講到這兒我不禁想感嘆一句:你們早 TM 幹什麼去了!
" 講了半天,你怎麼不說說價格?"
或許早就有差友要提醒我了,索尼 WF-1000XM5 首發價:
¥ 1999
不過托尼還是那個觀點:價格從來都不是問題,真索粉秉持的就是一個早買早享受,而等等黨早就已經看到一年後的自己,用 8 折甚至更低的價格收到降噪豆5 時,微微上翹的嘴角。
你要問降噪豆 5 香不香,那托尼的答案很簡單: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