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私自投喂,導致藏馬熊衝向遊客?真是不要命了!,歡迎閱讀。
最近,一段藏馬熊衝向遊客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事情發生于西藏那曲市比如縣的薩普旅遊景區。據工作人員介紹,當時遊客不顧勸阻,私自投喂兩投藏馬熊,其中一頭上前搶遊客手中的食物。這兩頭藏馬熊過去都沒有傷人,但考慮到野生動物的危險性,他們計劃将這兩頭熊遷走。
投喂野生動物,對動物、對生态、對人類自己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行為。投喂會影響動物的健康,破壞種群和生态的平衡;當動物為了吃的靠近人類,不僅會讓病菌在人與動物之間互相傳播,還可能咬傷、撲傷人類——更别說藏馬熊這種 " 一巴掌就有可能會弄死人 " 的猛獸。
藏馬熊也就是西藏棕熊(Ursus arctos pruinosus),是棕熊的一個亞種。藏馬熊可能是藏區人民最不喜歡的動物,它會扒房子,甚至曾殺死人。這是一個比投喂更棘手、更復雜的矛盾,但人們還是找到了一些辦法。
" 快回來看看,你們工作站被棕熊扒了!" 天剛亮,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駐青海昂賽的工作人員劉馨濃就被電話吵醒了。聽筒另一頭的牧民鄰居曲南大哥聲音透着驚恐。
時間回到前一天晚上。一頭碩大的棕熊徘徊在山水昂賽工作站的門外。這是一棟橙色的鐵皮貨櫃建築,門窗鑲着鐵板,特别結實。棕熊盯上它好幾天了,确認裡面的人始終沒回來。終于,它下定決心做個賊。
案發現場丨劉馨濃
于是,大棕熊借助陽台的欄杆,鬼鬼祟祟地爬上了屋頂。它看到房頂上有一面玻璃破了,臨時擱着一塊木板,留有縫隙,于是站在木板上,嗅探着裡面的味道。它希望在裡面找到肉,找到酥油,找到糖……但首先得想辦法進去。
" 咔嚓……砰!" 進門的問題突然被解決了。木板無法承受熊的體重,決定首先投降,就那麼被壓破了!棕熊掉了下去。不巧的是,那下面有一個鐵爐子,沉重的熊身摔在了上面,當時就讓它受了傷,流了一灘血。這下可把熊給吓壞了,它現在不用再思考怎麼進屋,一心想要奪路而逃。于是這大家夥在屋裡四處亂撞,把家具全部給打碎了。
熊留下的血迹丨劉馨濃
隔壁的曲南大哥一家被這聲音驚醒。大哥畢竟是見多識廣的大哥,決定出門看看是怎麼回事,如果鄰居家遭了賊也可以幫個忙。但他剛一出門,就看到那頭大棕熊從内部拍開了保護中心的鐵窗戶,從小窗子裡鑽了出來——以它那壯碩的程度,自然是卡了一小會兒。曲南大哥轉頭就跑,牧區的 " 隔壁 " 也足夠遠,足夠讓他安全回了屋,關了門和家人躲了起來。一家人念着經,祈禱熊不要來他們家。
圓框内就是棕熊出逃的窗戶丨劉馨濃
還好那頭熊只是吓跑了,沒想過再去禍害隔壁。牧民一家哆哆嗦嗦地等到了天亮,曲南大哥才出了門,跑到附近的山上找到了信号,趕緊給山水的駐站人員打了電話。
在藏區,熊扒房子是個大問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針對這個問題做過一些專項的調查、研究和項目,沒想到,自己的基地也被熊給扒了。
吃牲畜?這都不算問題
生活在青藏高原中國部分的棕熊大多都是西藏亞種,也叫藏馬熊、藍熊。如果能在安全的地方圍觀,西藏棕熊可以說是最好看的棕熊亞種。它們脖子後方有一條明顯的淺色肩帶,看起來像是戴了一條哈達,胸前還有一道别的棕熊一般沒有的 " 月牙 "。這就讓它們的外形亮眼了起來。198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之後,藏區的捕獵越來越少,棕熊的數量可能增加了。但這并不意味着人們喜歡熊。
拉薩曲水動物園的西藏棕熊,披肩如雪白,非常好看丨花落成蝕
如果搞一個票選,讓藏民們選擇最讨厭的動物,那棕熊必然會高票當選。在藏語中,棕熊叫 " � � � � � � � � � � � � � � � � � �",讀音和 " 折磨 " 特别像。在有的地方," 折磨 " 是一個罵人的詞,因為藏民們太讨厭棕熊了。
藏民為啥會讨厭 " 折磨 "?原因有三:1、會吃牲口;2、會扒人房子;3、會傷人。這其中,吃牲口是相對最不重要的原因。
在青藏高原上,棕熊會吃牲口,雪豹會吃牲口,狼會吃牲口,但雪豹和狼遠沒有 " 折磨 " 的惡名。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無論是藏民、哈薩克還是蒙古人,都會和野獸遭遇,牲口被食肉動物抓走吃掉幾乎是每年必有的事情,他們看待牲口被捕食,就像内地的農民看待田地遭遇霜凍、旱災一般,難過是肯定會難過,但抱怨起來都是感嘆" 年景不好 "。你對年景這個東西,肯定是恨不過來的。
鼠兔:西藏棕熊在夏季的正常食物之一,其數量相當豐富丨花落成蝕
再說了,相對于雪豹、群狼,棕熊這貨的捕食能力比較弱,欺負欺負小羊倒還湊合,碰到強悍的牦牛捕殺效率就會很低。因此反而不是捕食牛羊的主力。
但扒房子就不一樣了。
弟兄們注意了!房子裡吃的多!
對于藏區的牧民來說,房子也是個新事物。他們本來是遊牧民,遊牧遊牧,必須得逐水草 " 遊 " 起來。于是,在冬夏之間,遊牧民會趕着牦牛車拉着帳篷、家夥什在冬夏牧場之間轉場。拆掉帳篷之後,下幾場雨雪,草木生發,連痕迹都不會有。
自二十世紀末,中國推行牧民定居計劃,讓遊牧民住上了房子。這改變的不止是居住方式,還有生活習慣。但牧民冬夏轉場的生產方式沒有改變,于是他們冬天會住在房子裡,夏天會趕着牛羊去夏季牧場。辛苦建好的房子肯定不會像帳篷那樣拆掉,會在夏季成為一座儲存财物、家具和食物的倉庫,而且是幾個月裡沒人看管的倉庫。
被棕熊破壞的房子丨李娟
相對于雪豹、狼這樣傾向于避開人類的動物,各種信奉機會主義的熊都比較沒皮沒臉,喜歡撿拾垃圾,偷吃糧食,不會避開人住的地方。于是,藏區的 " 折磨 " 們敏銳地發現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中有利可圖:只要瞅準了房子裡沒人,拍開門後,就可能找到大量的糧食、酥油、幹肉,以及珍貴的白糖。
這可比捕獵輕松太多了!在扒房發生率最高的夏季," 折磨 " 們的主食是旱獺和鼠兔,在這個季節這兩種動物不難找,但要抓,還是得挖開土才能吃得到,就算抓到一只大旱獺,也不過十斤肉。相比之下,扒人房子就是個一本萬利的事情。
為了防範棕熊扒房,藏民們會抵上門、裝刺網、不間斷地放音樂,然而并沒有什麼用。還有一些人放棄了抵抗,幹脆把食物儲存在室外,或是大開門窗,這也不過能減少一點損失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更讨厭的是," 折磨 " 還會在屋子裡搗亂。可能是為了尋找食物,也可能就單純為了玩,它們會撞壞屋子裡的家具,拍碎門窗,把房子搞得一團糟。
近二十年來,無論是西藏羌塘還是青海三江源,熊扒人房子的情況愈演愈烈。有的地方家家戶戶都被 " 折磨 " 扒過房。就拿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研究過的青海雜多縣扎青鄉達青村來說,這就是一個如此倒黴的村子。當地人反應,好多家的房子年年被扒," 折磨 " 們有時候特别嚣張,甚至會抓了旱獺進屋子吃,簡直就跟房子的主人一樣。
旱獺:???西藏棕熊:别懵了,你是我夏季的主食丨花落成蝕
圍着房子轉的熊,也更容易碰到人類。這無形中增加了熊傷人的幾率,讓整個問題更復雜了。
機會成本陡然上升
2019 年,青海某村死了一個人,是被棕熊殺死的。人們在山上找到受害者的時候,他已經奄奄一息,最後死在了送往西寧搶救的路上。死之前他告訴身邊的朋友:棕熊最後将他摔在石頭上,看到一片狼籍,棕熊才轉身離去。
西寧動物園的西藏棕熊,注意那對長長的爪子。丨花落成蝕
這件事情在當地引發了軒然大波。大家對棕熊的恨意又高了很多。有人想過報復,但最終并沒有付諸實施。國家的法律和佛菩薩的教誨,都讓他們下不了手。
在藏區,佛教就像是潤滑劑,讓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工作容易了很多;而法律像是一面盾牌,為大自然擋住了很多傷害。但如果棕熊帶來的人獸衝突越來越多,這些正面效果可能就會越來越弱。
問題确實是越來越嚴重了。在有些熊害嚴重的地方,藏民們上山采蟲草時會組成較大的隊伍,好互相壯膽。我們甚至聽說今年有些牧民放棄了春季撿鹿角的機會,就因為害怕野地裡的熊。這就是問題之所在:棕熊就算沒有直接傷人,對它們的恐懼,會讓人們放棄一些維生的機會。這就導致了" 機會成本"的上升。
每年三月左右,白唇鹿、馬鹿的角會自然脫落。藏民們會趕着牦牛上山撿角去賣。這種營生不會對動物有什麼負面影響丨趙翔
那該怎麼辦呢?要解決熊害難道得大開殺戒?不,決不能。我們不是野蠻人,國法不允許我們當野蠻人,佛菩薩也教育我們不能成為野蠻人。
電網:不完美的屏障
要解決人熊衝突,首先還是得解決熊扒房的問題。這是目前最大的難題。減少熊扒房,或許還能降低人和熊相遇的機會,從而減少熊傷人的可能。
該怎麼做?藏民們試過拉刺網、留獵狗、放音樂等土辦法。然而都失敗了,都擋不住熊。那有沒有什麼更先進、更高效的辦法?有,電網。
用來防熊的電網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2016 年,青海雜多縣政府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聯合在達青村開展了一次防熊電網的安裝試點活動,給六十五戶留居牧民的家周圍裝上了電網。在之後的回訪過程中,大家發現電網防熊的效果特别明顯,只要電網完好無損,熊就進不了家門。
但壞就壞在" 必須得完好無損 " 上。熊怕電網,但電網怕牛。目前引入的電網是一種軟網,它防熊是夠的。因為熊碰到類似的怪東西,首先會用鼻子去碰,這麼嬌嫩的器官,被電打一下那可難受了。但如果是倔脾氣的牛想通過,就會用牛角頂過去。牛角絕緣,然後就把電網給頂壞了。只要電網缺了口,聰明的熊就進得去。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制作的電網安裝說明丨花落成蝕
要安裝電網,牧民們得出不少錢。供電的太陽能蓄電池要花 3000 塊錢,繞房子一圈的鐵樁和圍網還要花上 1000~1500 塊。這投入不是一次性的,網子破了得修,太陽能蓄電池壞了得換。這就大大降低了防熊電網的費效比。
但說到底,這是一個技術問題。只要是技術問題,就可能用技術的方法解決。這個試點足以證明防熊電網這個防護方向是可行的。
西藏棕熊丨花落成蝕
人和熊的對抗與共存會繼續下去。我們看到過一些悲劇,也看到過寬恕。想要解決熊害并不容易,但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什麼容易的事情。
作者:花落成蝕
感謝趙翔、劉大牛、劉馨濃對本文的幫助。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轉載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