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有人開始反思道德消費了,我們還在買買買?,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食通社 Foodthink (ID:foodthinkchina),作者:The Jester,編輯:食通君,題圖來源:AI 生成
文章摘要
道德消費在資本主義框架内難以實現真正變革。
• 道德标籤雖吸引人但隐藏着資本主義騙局。
• 消費者在無意義選擇中浪費精力。
• 需關注反資本主義生產而非表面消費選擇。
又是一年雙 11,今年你買買買了嗎?
為良心買單、為自己支持的道義和理念消費是一種有别于傳統 " 買買買 " 的道德消費。它體現的是消費者通過購買來支持自己所認同的理念:有機認證、公平貿易認證、零毀林認證、100% 使用可再生材料制作 …… 但當我們輕信產品标籤的承諾,我們是否陷入了另一種消費陷阱?
這是資本設下的另一個圈套嗎?我們如何才能不上當,實踐真正負責任的消費?食通社獲授權翻譯了瓦赫寧根大學學生報刊 The Jester 的文章《反對 " 反資本主義式消費 " 宣言》,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反資本主義式購物有許多形式,常見的例子有支持小生意和 " 負責任烘焙 "。它還體現為商品編碼和标籤,比如公平貿易、零動物虐待和道德產品等認證标志,這些标籤的閱聽人是反資本主義的 Z 世代購物群體。
Z 世代雖然對洗綠和席卷社交平台的 " 覺醒 " 品牌有所警惕,卻遺忘了一則根本的智慧:"資本主義體制下不存在合乎道德的消費。"
我曾把購物當成自我療愈的方式。放學後,來到 Jumbo 或 Albert Heijn(均為荷蘭知名連鎖超市)的貨架間,是個不錯的放松方式。忘掉紛擾,讓誘人的晚餐與美食的魔力重新給我的靈魂注入活力。但漸漸地,貨架開始向我講述關于這個世界的事情。
最開始,是一些營養标籤在我耳旁輕語。它告訴我,我從小吃到大的東西一點兒也不健康。然後是 Bio(歐洲有機認證)或有機标籤。我得知道,我買的產品到底是天然有機的還是可怕的合成品。微塑料泛濫成河的幻象引導我選擇了有機產品。
接着又出現了一個 "V" ——素食產品标籤。我驚訝地發現,許多看起來與動物無關的產品都含有動物制品。為什麼薯片裡會有奶粉?現在,每件商品放入購物籃之前都要經過我的四輪檢查。
但在一些貨架上,我又發現了另一個标籤。" 公平貿易 " 的标籤暗示着常規貿易體系的不公平。整個商店開始在我眼前解體。現在,整個商店裡可能只有三種產品可以放進我的購物車裡。
所有這些标籤都作為商品編碼在發揮作用。每個編碼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化肥對生物多樣性和環境有害,我們需要發展更多有機種植。動物性食品生產不僅對那些為屠宰而生的動物很殘忍,而且不可持續,會增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巧克力、牛油果、椰奶等這類產品大都來自世界各地,產地的工人受到殘酷而可怕的剝削。我們需要想辦法讓被剝削的工人重獲他們勞動配得的公平價值。
這些產品編碼向我們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的不公,同時也包含了這樣一個願景,即一個公正的世界是可能的。如果 Tony's Chocolonely(荷蘭巧克力品牌,因其 " 無奴隸勞動 " 產品廣受歡迎)能做到,為什麼不能讓所有的巧克力生產都擺脫奴隸勞動?
道德商品編碼需要一定程度的消費者意識才能發揮作用。舉個例子,在瓦赫寧根的周六市集上,除非你花一分鍾看看這款哥倫布產的咖啡到底來自哪裡,否則公平貿易毫無意義。諸如此類的產品标籤,其背後的每個觀念都有着悠久的歷史,與之伴生的抗争、暴力和激進主義将這些解放之夢推到西方消費者面前,讓區區一個标籤就能觸動他們的良知。
這些夢想無不蘊含了超越資本主義生產局限的渴望——渴望一個從奴隸勞動制、環境破壞、虐待動物以及氣候變化中解放出來的世界。這是反資本主義的渴望。
然而,這又引來了一個新問題 : 換上博人眼球的設計,讓無強制勞動标籤與焦糖或榛子口味标籤一樣顯眼——将痛苦和革命希望相交織的人道主義故事簡化為產品标籤,是不是有些太不尊重人了?但這就是資本主義中道德生產的邏輯。然而,我們怎能把解放變成生意?怎能利用革命來變現?
不少公司已經開始這麼做了,他們承諾在資本主義的框架内實現革命性變革。化石燃料汽車有問題,那就造一種改變世界的電動汽車。于是,眾多電動汽車企業開始湧現,制造這些汽車往往需要耗費大量自然資源和材料,對地球無甚好處。但當企業股價上漲後,地球就不重要了。
将我們對變革和解放的渴望提純、重新包裝,再嵌入束縛着我們的結構,是資本主義的一大詭計。它将這些反資本主義運動轉化為編碼商品條目。結果是在某種程度上,消費者要為資本主義的弊病背鍋。我們有責任做出 " 正确 " 的選擇,站出來,做好成年人,讓這個出錯的世界重回正軌。
道德營銷的愚蠢似乎顯而易見,瓦赫寧根沒人認為買有機食品就能修復我們的食農系統吧?或者,如果每個人都吃素,Albert Heijn 的素食貨架就能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
盡管如此,道德營銷仍然吸引着我們,因為我們打心底渴望着同樣的世界,在這個理想世界中,食物體系沒有那麼大危害,動物生來也不是為了被屠宰。這種吸引力甚至對我們不了解、甚至一無所知的議題也同樣有效。所有這些責任都落到了我們頭上,要求我們成為合乎道德的消費者,面對不可能的抉擇。
然後,消費的大循環繼續進行。當 iPhone、奧利奧和可口可樂銷售額停滞不前時,他們就會發明新的產品——老糖水,新口味。而那些承諾矯枉的道德商品則淪為只能勉強維持銷售的商品品類。
務實的辦法或許是,盡我們所能,将合乎道德的選擇做到最好,即便沒有更大範圍的變革,我們也能推動資本主義生產變得更道德,更少危害與壓迫。
做出合乎道德的消費選擇需要大量知識。既要理解标籤背後的過程,也要知道标籤未能涵蓋的内容。設想一下,在采買日用品和做出每個消費決策時,都要這樣做。如果我們的知識足夠系統化,如果我們為那些推動改變發生的產品和品牌付費,懲罰拒絕修正其行為的公司,如果我們長期堅持合乎道德的消費,并且卷入更多人這樣做,用我們的錢包改變系統就是可能的。
這種策略讓人聯想到抵制、要求商家撤資和 " 取消 " 品牌的運動。比如抵制殼牌,向耐克施壓,讓它向血汗工廠的工人支付更多工資。
然而,這掩蓋了當今資本主義的本質。它假設搞定某一家公司,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事實并非如此,從智能手機到水瓶——你能買到的大多數產品都有 10~100 家遍布全球的公司參與生產。這就是全球供應鏈的本質。同樣的供應鏈基礎設施既供應所謂 " 道德 " 產品,也供應不道德的產品。
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平台和虛拟市場。從虛拟書架到海底伺服器集群,這些無所不包的市場向全球各行各業兜售算力。亞馬遜什麼都賣。聯合利華旗下的品牌從植卓肉匠(植物肉品牌)到動物福利極差、生產成本壓縮到最低的凍肉生產商,應有盡有。
在這裡,沒有選擇和站隊的餘地,在行業合乎道德和背德的兩邊,是同樣的技術、操作方式、人員和市場營銷路數在發揮作用。
問題依然在于生產。商品生產體系已經變得如此龐大和全球化,以至于單個的公司只存在于股市的虛構之中。制造和生產商品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人員、產業和資本在世界範圍進行流動。
這就是為什麼試圖讓公司負責的象征性行為如此無力。
當耐克被指控時,它會把服裝生產外包給另一家公司。歸根結底,耐克并不是服裝的生產者,它只擁有商标權。當你抵制亞馬遜支持本地書店時,這些書店仍然由亞馬遜旗下的公司供貨。我們在互聯網上采取的幾乎所有行動,都是通過谷歌、亞馬遜或微軟旗下的伺服器集群完成的。
在更大的金融資本主義框架中,這些巨頭公司也不存在了,它們由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擁有和運營。這些基金既投資革命性的初創企業,也通過投資傳統的 " 壓迫性 " 公司來對衝這一賭注。無論消費者選擇哪個品牌,淨效應都是資本回報率上升。
這樣一來,我們其實面臨大量無關緊要的選擇。這些選擇對現有系統和它承諾的改變無甚影響,卻一定會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态。它一點點吞噬我們的精力,使我們無法以有意義的方式為改變添磚加瓦。他們提供的這些省事兒又讓人感覺良好的宏大叙事,本質上是一種虛假的成就感。我們不能上這個當,我們得保存能量,來實現真正有意義的改變。
擁有選擇的幻想是資本主義的命脈。不是因為它改變了資本主義,而是因為它延續了資本主義的存在。我們讓資本主義掌控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領網域,因為它許諾了這種神話般的選擇。挑選食物、挑選學習、挑選房間和工作。(獻給《猜火車》的粉絲。)
但這種選擇從來都不是真實的。這是廣告公司制造的幻覺。連日落都可以被售賣,好像自然景觀真能讓我們收入囊中。只有當我們放棄選擇的幻覺時,我們才能看到資本主義的枷鎖。剝離選擇的幻覺後,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 " 自由 " 開始消失。真實情況是,為了促進消費,人們從事着毫無意義的工作,這令人難以忍受。
我們只有放棄反資本主義式消費,才能開始提出反資本主義式生產的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