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三體2》怎麼拍?導演這樣說,歡迎閱讀。
距離電視劇《三體》開播過去一年了,收官之時的豆瓣 8.1 分,已經攀升到 8.7,在豆瓣 2023 評分最高的華語劇集榜單中,位列亞軍。今年 2 月 10 日大年初一,它将登錄美國影視媒體巨頭 NBC 環球(NBC Universal)的新媒體平台,上線播出,成為為數不多能夠登錄美國主流電視台新媒體平台的國產劇。
如果說從《流浪地球》開始,中國科幻電影正式啟航,那麼《三體》就是中國科幻劇時代的起點。過去這一年,《三體》導演楊磊收到至少 3、40 個科幻電視劇劇本,《三體 2:黑暗森林》也開始籌備。在他這位 " 骨灰級三體迷 " 看來,第二部當然也有難點,但總比 " 從無到有 " 要容易。
《三體》導演楊磊 受訪者供圖
以下為楊磊的自述:
科幻只是一件外衣
去年我上了不少課,科學、歷史、哲學、美學……很多内容和拍攝本身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它們會幫助我更深地認識這個世界,從我以前可能想不到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會在無形中影響我的創作,畢竟《三體》不是簡單的影視作品,我希望拍攝第二部的時候,我表達起來能更從容。
例如 6 月,我把古希臘羅馬歷史通學了一遍。當然,這點時間只夠了解皮毛,但至少讓我的歷史觀更完整一些,想理解今天的世界文明,是繞不開西方歷史的。西方人說話、做事的底層邏輯,就深埋在他們的哲學和歷史中。
不久前,有一堂哲學課特别點醒我。老師說,我們中國的哲學和西方哲學是不一樣的,西方哲學有個最深層的特點——二元,這是他們思考所有問題時的基礎,二元就是清晰的好與壞,黑與白。所以你看他們的大眾影視作品,再怎麼變換形式,基本是好人打壞人。這就是西方二元論的文化底層邏輯,是西方人認知的狀态,和我們中國人的思考方式還是有區别的。
中國哲學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是陰陽,陰陽雖然對立,但又是一種統一而且可以互化。這時候再看《三體》系列,你說葉文潔是好人還是壞人?再看程心和維德,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都難以用二元的思路來判斷,甚至三體人、質子,能說他們壞嗎?他們只是在宇宙中盡全力生存的一個種族而已。所以《三體》這部書能在全世界有那麼多書粉,它一定是有自己非常厚實的底層哲學在裡面。不僅哲學,我們還能在書中看到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
我覺得這就是破題的一個點——在做科幻作品的時候,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科幻本身。阿西莫夫用《基地》寫出了整個羅馬帝國衰亡史,所以西方把他奉上神壇,這個作品有這麼大力量,不在于科幻形式,而是取決于作者到底要寫什麼。
有人說 2023 年是中國科幻劇元年,可能是受到《三體》電視劇的影響吧,過去一年我收到了不下 3、40 個科幻劇本,也有來找我交流的同行。其中得有一半,來了就說 " 這故事是廢土 ",還有人說 " 我要拍賽博朋克 "、" 拍太空歌劇 "、" 我要拍一個時空穿梭,就《暗黑》(Netflix 制作的德國科幻劇)那樣的 " ……現在大家對這些科幻概念倒是挺熟悉的,其實想做什麼類型都可以,這沒那麼重要,我最關心的是,内核是什麼?科幻只是故事的 " 外衣 " 而已,它不是目的,那麼,穿着這身外衣,你到底要表達什麼呢?如果說不出來,只知道要做科幻,那這天就聊不下去了。
上世紀 60 年代,西方有過一段經濟蕭條的日子,年輕人失業率很高,他們抱着極大的不滿,用赤裸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内心,誕生了朋克文化。之後,科幻作家開始對高度機械文明進行反思,創造了 " 賽博朋克 " 這種科幻文學類别。" 太空歌劇 " 是上世紀 50 年代美蘇進行太空競賽後,啟發作家對于太空旅行、太空冒險的想像。可以說每一個西方人創造出的科幻概念,都和他們當時的社會、文化生活息息相關,他們有要表達的内核,對于西方讀者和觀眾,從内心就對這些概念有文化認同感。
我們當然可以借用他們的科幻概念,但是打算用來表達什麼呢?這要想清楚。說實話,我覺得這些西方科幻概念比較難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上實現嫁接,因為我們的歷史和文化中,沒有類似的科幻感受。
其實在《三體》之前,中國有科幻劇,只是沒被大家 " 看到 " 而已,所以很多觀眾會認為《三體》是第一部中國科幻劇。《三體》能夠成功,還是因為故事本身有中國人自己的文化背景,大劉原創的十幾個思想實驗,描述了我們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我覺得科幻在國内落地,必須要跟中國自己的文化結合。我們的《三體》電視劇能夠被大家接受,大概也是因為我們選擇完全忠于原著,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去拍,算是開創了一個我們自己的科幻劇創作思路吧。
《三體》第一部工作照受訪者供圖
《三體 2:黑暗森林》
去年,我又把一共 90 多萬字的《三體》三部曲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一邊讀一邊琢磨怎麼把書裡的文字影像化。很多人問我第二部打算怎麼拍,跟第一部一樣,照書拍。這麼偉大的作品,我想以後一定會被翻拍無數次,我們作為第一次的拍攝者,還是要盡量保持書中原有的味道。
第二部中的主角羅輯将見到危機紀年 205 年後的世界,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很難拍,其實第二部在文字表現上非常明确,本身衝突性很強,科幻元素也更加豐富,猜疑鏈、黑暗森林……在哲學上讨論的問題更加尖銳,這都是會觸動人們内心的點,剩下的事就是我們主創團隊一起運用集體的智慧,用合理的錢把書裡的内容呈現出來。
目前需要我們主創團隊大量讨論的部分,是如何表現書中 2010 年的科技水平。大劉寫《三體 2:黑暗森林》的時候,2010 年還是未來,他有很多大膽的科學幻想。例如,太空電梯已經開始建造,例如章北海在太空裡用隕石子彈射殺了五位科學家。如今,大劉描繪的未來已經成為我們的過去,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别說 2010 年了,就是 2024 年,人類科技也還沒有到那個水平。所以,劇中 2010 年人類的科學底層邏輯到了什麼程度?這關系到影片中方方面面的細節,甚至人們使用的手機是什麼樣子。我們肯定要和真實的 2010 年相結合,但又不能完全照搬歷史中的現實,怎麼把握這個度,我們還是得費一番腦筋。
相對于已經發生過的現實,200 多年後未來場景的構建,其實并不是非常困難,大家畢竟經歷了二、三十年西方未來科幻影視的洗禮了,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套觀眾們都接受的未來科幻美學系統,我們沒必要去颠覆它,書裡也有大量有關未來的描述,咱也不用自己發明。我們就在現有的美學系統上,為《三體 2》做嫁接和延續就可以了,但是投資變大了,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拍攝第一部的時候,我們在橫店完成了大部分 2007 年北京場景的拍攝,那挺省錢的。第二部裡,原來的城市都被埋進沙漠了,要還想拍北京那估計得去西北找個地方,真沒法省錢了。
目前我們還在讨論劇本,希望今年年底可以開始封閉籌備。第一部從建組、拍攝到後期,用了 3、4 年,對于衝突性強、大開大合的第二部估計也需要這麼長時間,需要準備得非常充分,拍攝《三體》就是得耐得住寂寞。從導演的角度看,我感覺最難的是《三體 3:死神永生》。說實話,開頭君士坦丁堡的那場戰争我知道怎麼拍,但是書裡細節無限展開的四維空間、二向箔與三維宇宙接觸的瞬間使後者向二維世界坍縮……這我目前還沒有想清楚咋拍。
人類是生活在自己認知蜘蛛網裡的蜘蛛,網有多大,我們就知道多少,我們無法想像 " 網 " 以外的世界。四維、五維甚至十一維空間,到底什麼樣?文字怎樣描述都可以,但是一旦涉及影像化,作為三維生物,我覺得幾乎做不到。也許有一天開始拍攝的時候科技更進一步,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到時候再思考吧。
記者:李靜([email protected])
特别聲明:以上内容 ( 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内 ) 為自媒體平台 " 網易号 " 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