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強征新兵上前線!澤連斯基白宮受辱,烏克蘭兵源瀕臨崩潰?,歡迎閱讀。
▲寵愛加倍,獻禮女神節
讓你們的愛更甜蜜!
本圖片由 AI 生成
澤連斯基跟特朗普還有萬斯在白宮大吵一架的事兒都知道了吧?不得不說,澤連斯基的确是個真漢子,跑到美國要援助,結果把美國總統和副總統在白宮給怼了。
在争吵中,特朗普一個勁兒強調,烏克蘭已經沒多少人了,沒什麼牌打了。美國副總統萬斯更是直言不諱:烏克蘭如今兵力不足,正在強征新兵上前線!
雖然澤連斯基堅決否認這些說法,但結合各種新聞報道,再聯系上 2 月份,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州一位失去大兒子的母親,帶着炸彈走向征兵點,與工作人員同歸于盡這個事兒,看來,烏克蘭的兵員現在真的面臨大問題了。
截至 2025 年 2 月 28 日,俄烏戰争已持續整整三年,這場被外界稱為 "21 世紀最血腥拉鋸戰 " 的衝突,已經把烏克蘭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淵。
從最初全民抗俄的高昂士氣,到如今兵源枯竭、逃兵四起、西方援助斷流的困境,烏克蘭兵力不足問題日益嚴重。
自打 2024 年 4 月,烏克蘭把征兵年齡下限從 27 歲降至 25 歲後,政府又在同年 10 月通過法案允許征召 17 歲以上青少年。
今年,烏克蘭國防部又啟動了一項針對年輕人的征兵行動,鼓勵 18 至 24 歲的年輕人在軍隊服役一年。不過,這項計劃并非強制征兵,而是自願入伍。
這些人員可籤訂為期一年的合同,合同結束後,他們可以可自行決定是繼續服役還是回歸平民生活,根據計劃,籤訂合同的人員可獲得 100 萬格裡夫納(約合 2.4 萬美元)的獎勵。
這其中立即支付 20 萬格裡夫納,完成訓練後可獲得 30 萬格裡夫納,退伍後可獲得 50 萬格裡夫納,這些人每月還有最高 12 萬格裡夫納(2900 美元)的補助,以及其它零息貸款、免費醫療之類的福利。
他們還可自主選擇服役兵種,并将接受 " 符合北約标準的專業化軍事訓練 ",合同期滿後 12 個月内無需接受入伍動員。然而這根本填不住前線的戰場黑洞,要知道,在 2024 年,烏軍前線部隊每月損失約 5 萬人,而年全年也不過征得 40 萬新兵。
這跟俄軍兵力差距相當懸殊,澤連斯基上個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烏克蘭總共有 98 萬武裝力量,而普京在去年 9 月時就下令将軍隊人數增加 18 萬,使現役軍人總數達到 150 萬。
為了補充兵員,烏軍不斷降低征兵标準,甚至連身體殘疾和精神狀态堪憂的人也被征召。在哈爾科夫某訓練營,51 歲的機械師瓦西裡雖然有深度近視,但仍然被征召。
當接受烏克蘭媒體采訪時,他苦笑着展示無法瞄準靶心的射擊成績:" 政府說我的職責是搬運彈藥箱,但俄軍無人機不會區分搬運工和狙擊手。"
青黃不接的兵員使得烏軍士兵平均年齡高達 43 歲,第 65 機械化旅指揮官坦言,補充兵員中 " 超過 50% 是 45 歲以上中老年人,有人甚至帶着糖尿病診斷書入伍 "。
而那位在尼古拉耶夫州自爆的母親,就是因為她的大兒子已經在前線陣亡,而征兵人員居然還想征召她的小兒子入伍,烏克蘭這種 " 抓壯丁 " 的做法已經引發了社會劇烈反彈。
除了上文母親引爆炸彈與征兵官員同歸于盡,造成一死六傷的慘劇,近期類似的悲劇在烏克蘭各地并不鮮見,2022 年 12 月利沃夫州征兵點遭手榴彈襲擊,造成 1 人死亡,2023 年 5 月,波爾塔瓦州征兵點遭燃燒彈襲擊,致 2 人輕傷。
與此同時,敖德薩港口偷渡黑市價格暴漲十倍仍供不應求,而原本作為精銳力量的老兵也逐漸消耗殆盡,曾參與 2014 年頓巴斯衝突的預備役人員已所剩無幾。
2023 年組建的 9 個北約标準旅因訓練周期不足,戰鬥力遠遜于早期部隊,第 93 機械化旅士兵在社交媒體透露:" 我們連隊 143 人裡,能熟練操作反坦克導彈的只剩 2 名 2014 年入伍的老兵。"
當士兵在前線用身體抵擋炮彈時,後方權力系統的腐爛更令人窒息,2024 年 6 月,烏克蘭安全局破獲衛生部副部長牽頭的器官販賣集團。
該團夥在哈爾科夫野戰醫院設立 " 特殊病房 ",專門摘取重傷士兵的腎髒、肝髒,通過波蘭中介賣往西歐,調查顯示,僅巴赫穆特戰區就有超過 2000 名士兵的遺體缺失器官。
俄羅斯方面的信息也證實了這一點,在進攻哈爾科夫的方向過程中,俄羅斯軍隊也曾找到一份烏軍人體器官的詳細價格表,該表明确地指出只接受年僅 35 歲以下的年輕軍人。
在這些價格中,眼部和肝區的估價為 3 萬美元,而心髒的估價為 20 萬美元,肺和腎髒的估價分别為 2 萬美元,甚至連血液也可以按升方式購入。
據俄羅斯外交部的發言人扎哈羅娃披露,每天可能有至少 30 名年輕士兵的内髒被非法取出,這類犯罪組織每個月可以從器官交易中賺取高達 20 億美元的利潤。
例如,在 2023 年 10 月,一名烏克蘭軍人斯塔利 · 伊利塞夫的妻子透露,她收到了丈夫的電話,告知他因受傷已被緊急送往醫療機構,并表示她會很快康復。
但不久之後,她接到了有關她丈夫去世的消息,在她四處詢問醫院内發生的事務期間,才得知烏軍士兵被切除器官的事情。
而這群人之所以能這麼猖獗,主要是因為烏克蘭最高拉達在 2021 年年末通過了一項法律決定,允許在沒有得到死者或其正式代表公開公證的情況下,從死者身上提取器官。
為了提升器官捐獻的成功率,通常會實行 " 默同意 " 的機制,除非在生前明确表示反對或在他們去世後家庭成員明确反對捐贈。
此外,烏克蘭的總統澤連斯基在 2022 年 1 月正式認可了一個立法,該法令允許 " 器官移植手術不收增值稅 ",并且在 4 月 14 日獲得了最高拉達的批準,正是這項法律的實行,為烏軍在戰争中的器官交易創造了便利。
這才是真正的 " 喝兵血 ",也難怪人家不願當兵了。
不過,烏克蘭兵員不足的問題,其實是各種因素疊加的效果,自蘇聯解體以來,該國人口從 1991 年的 5000 萬一路下降,至 2022 年衝突前就已經減少到了約 3500 萬,尤其是 2013-2022 年間,烏克蘭出生人口更是從每月 2.3 萬銳減至 1.6 萬。
這一趨勢背後是歐洲最低的生育率,每位婦女僅生育 0.8 個孩子,遠低于維持人口規模的 2.1 标準,這跟經濟轉型期的社會福利崩塌、年輕人外流以及女性教育水平提升帶來的生育觀念轉變有關。
2014 年克裡米亞危機後,烏克蘭東部地區已流失數十萬人口,而 2022 年全面衝突的爆發使情況雪崩式惡化。
聯合國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10 月,烏克蘭已有 630 萬人逃往國外,370 萬人在國内流離,其中 47% 為女性、33% 為兒童,構成烏克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前議員奧列尼克披露,僅 2024 年前 9 個月就有 40 萬人離境,逃亡人群以 18-40 歲青壯年為主,直接導致 30% 農田荒廢、工廠產能下降 40%,據聯合國預測,到 2100 年該國人口可能僅存 1530 萬,相當于戰前規模的 30%。
這種大規模的人口外流,不僅導致烏克蘭國内勞動力市場的嚴重短缺,也使得烏克蘭的出生率進一步下降,2024 年上半年,烏克蘭新生兒僅 8.7 萬,而死亡人數達 25 萬,死亡率是出生率的 3 倍。
像東部的波克羅夫斯克市,戰前還有 6 萬人口,如今僅剩 1.2 萬人,公共交通癱瘓、商店大面積關閉,呈現 " 鬼城 " 狀态。
即便在政府控制區,醫療資源匮乏導致孕婦死亡率上升,經濟崩潰使得家庭月均收入不足 200 美元,93% 的難民明确表示不願返回,據美國智庫分析,到 2040 年,烏克蘭工作年齡人口将減少三分之一,兒童數量減半。
人口問題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兵源枯竭,澤連斯基承認軍隊陣亡 4.3 萬人,但獨立機構估算實際損失達 50-100 萬,征兵年齡被迫從 25 歲降至 18 歲,甚至有士兵家屬需支付 300 美元收斂遺體、1000 美元運回屍體。
如今的烏克蘭恐怕也只剩下口頭上的堅強,除非進行二戰時期那樣的全民動員,不分男女老幼,統統上前線,否則兵員短缺的問題根本無法緩解,但是,随着戰火的持續,烏克蘭回血的可能性已經變得微乎其微。
且把戰勝輸赢放在一邊,要是烏克蘭真的淪為現在頓巴斯類似的無人區慘狀,那些 " 收復失地 "" 捍衛歐洲 " 得口号又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