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特朗普關稅對搏中國,“打腫臉充胖子”|全面盤點全球反應,歡迎閱讀。
2025 年 4 月以來,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所有國家加征關稅并執意挑起對華關稅戰,令全球貿易局勢更加紛亂復雜。在中方采取接連反制措施并表現出強大經濟韌性之後,美政府又單方面炒作 " 談判 " 話題并釋放部分關稅将 " 回調 " 信息。面對中美兩大經濟體的激烈博弈,各國各方态度反應不一,但存在較廣泛的共識是,美政府發起的這場關稅戰 " 非常損人,也不利己 "。
圖片來源:網絡
一、 各方反應
1. 法國和加拿大:堅定反制美國的關稅計劃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呼籲歐洲公司暫停近期對美投資計劃,建議啟用歐盟反脅迫機制,并指出歐洲對此次美國關稅的反應會更加強烈。加拿大總理馬克 · 卡尼則表示,加拿大将 " 以對等措施 " 進行 " 堅定、有力 " 的反擊,并為受影響行業提供支援。
圖片來源:網絡
2. 英國和德國:" 冷靜 " 談判,同時籌備反制措施
英國政府于美宣布上調關稅的當天(4 月 3 日)立即公布了一份長達 400 頁的清單,列出了 8000 多種可能納入反制關稅的美國產品類别。英國強調,公布清單是為了在談判前保留所有應對選項,首要任務是與美方談判并達成協定,而非報復美方。德國财政部長庫基斯也于 4 月 24 日表示,德國仍對美國開放商業談判,以期降低關稅。同時德國也保留支持歐盟采取反制措施的權利,并啟用備用的對等報復方案。
圖片來源:網絡
3. 巴西:堅持中國為其主要貿易夥伴
巴西外貿秘書塔蒂亞娜 · 普拉澤雷斯 4 月 10 日表示,巴西将繼續與美國談判,也在努力通過擴大對歐盟和其他地區的出口來分散市場依賴。普拉澤雷斯強調,中國長期大量購買巴西大豆、鐵礦石和原油,是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中國對巴西汽車和制造業的投資,則幫助緩解了中國進口商品對巴西本國產業的衝擊。總體而言,巴西政府高度重視對華經貿關系。既利好有意深入參與巴西市場的中國企業,也增強了巴西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靈活度。
圖片來源:網絡
4. 日本和印度:進一步關注和分析美國關稅的影響
日本首相石破茂 4 月 21 日表示,日本無意終止 2019 年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定,但對美國最新 25% 汽車關稅與該協定不一致表示 " 嚴重關切 ",并将繼續從這一立場出發向美方傳達關切,并預計在與美國的後續談判中再次提出此問題。日本政府還表示将為受關稅影響的企業采取必要措施以緩衝衝擊。另一方面,印度政府表示正 " 仔細研究 " 美國對印商品實施 27% 關稅的影響,并在考慮對受影響行業提供援助的同時,重申将繼續推進兩國貿易協定談判。印美已同意在 2025 年秋前完成首階段貿易協定談判。
圖片來源 網絡
5. 沙特:調整石油供應尋求新機遇
美國宣布對沙特等國商品征收最低 10% 關稅後,沙特已通過調整石油產量和定價來應對油市動蕩。路透社 4 月 9 日援引消息稱,沙特與其他 OPEC+ 產油國已突然加速放松減產措施,并将國營阿美石油對亞洲市場 5 月原油的售價降至四個月來最低水平。上述舉措顯示,沙特願意承受短期虧損以維持并擴大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網絡
6. 土耳其和印尼:蒙受損失尚在可接受範圍内,但仍積極尋求同美對話
土副總統耶爾馬茲于 4 月 5 日指出,由于美國對土耳其商品僅征收 10% 的基線關稅,本國出口商蒙受的損失将低于其他國家。對于國内形勢,此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表示,土耳其已有的經濟方案使其對外部衝擊更具韌性,預計關稅将不會對貿易和出口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印度尼西亞财政部長斯裡 · 穆利亞尼也指出,在考慮了關稅對印尼的影響後,今年經濟增速仍為約 5%,僅略低于預期。兩國均指出,将繼續與美國談判,争取公平貿易、取消或減少關稅,降低關稅帶來的不利影響。
圖片來源:網絡
7. 墨西哥:提議審視對華關稅政策
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娅 · 辛鮑姆表示,鑑于墨西哥對華貿易逆差巨大,墨将 " 重新審視對中國的關稅政策 "。辛鮑姆還表示,應當防範低成本中國商品對本國產業造成衝擊,以此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同時與美國保持緊密合作。有墨西哥國内學者認為,此舉有助于調整中墨經貿結構,但過度提高關稅可能影響中國企業在墨投資環境。總體來看,墨方立場溫和務實,有可能在與中美的關系中取得平衡。
圖片來源:網絡
8. 哥倫比亞、秘魯、智利:關稅影響尚可接受,維持對美關系并增加對華貿易
哥倫比亞政府于 4 月 24 日的評估中指出,美國對哥施加的關稅僅會導致 17.3% 的出口有實質性成本上升。秘魯中央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阿爾馬斯表示,美國關稅僅會對秘魯對美主要出口產品帶來 " 溫和影響 ",例如金屬和農產品。智利政府的評估也認為," 短期内 " 對美出口或減少 10%-15%,但通過市場多元化等手段,出口水平兩年内即可恢復 2024 年水平。
三國均認為,美國對其的關稅将不會對經濟造成較大破壞,而可以通過拓展鄰國、太平洋等國、中國等市場來彌補損失。具體舉措方面,哥倫比亞商務部計劃 5 月訪歐、亞多國,鼓勵本地企業加快向中國、日本及歐盟等新興市場多元化布局。
智利将率團前往巴西、印度及東盟國家,就新出口協定談判,并通過跨國電商平台拓展銷售渠道,與秘魯、墨西哥等國對衝美國市場下滑。并為中國企業在智利新能源、基礎設施等領網域提供更多合作機遇。
秘魯在外交部長赴美請求短期關稅豁免的同時,承諾繼續為中資企業創造穩定經營環境,推進昌凱港 " 社會發展基金 " 機制及對華雙邊自貿談判,加速人民币在雙邊貿易與金融合作中的推廣應用,以鞏固中秘戰略夥伴關系。
二、智庫觀點
4 月下旬,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兩家智庫先後發布了對今年全球經濟的評估和展望。兩家智庫一致認為,今年原本是全球經濟恢復的重要一年,但美國政府發起的關稅戰導致了這一寶貴機會的喪失。
布魯金斯學會的報告讨論了 2025 年 4 月 TIGER 指數(全球經濟復蘇追蹤指數,Tracking Indexes for the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更新反映出的全球經濟形勢,重點分析了特朗普關稅政策對全球其他地區經濟的影響。文中提到,雖然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出較為溫和的增長前景,但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和政策不确定性導致全球經濟面臨顯著的下行風險。美國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球貿易和金融市場的混亂,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了負面影響。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着内外部的多重挑戰,包括與美國的貿易摩擦、内部需求不足和通縮壓力等問題。同時,其他地區如歐元區、日本和英國也存在各自的經濟問題,使得全球經濟形勢更為復雜。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雖然目前經濟表現較好,但也存在潛在的風險因素。
政策傾向及全球影響:
1. 美國政策激化貿易衝突:特朗普政府擴大對華關稅,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政策不确定性顯著抑制企業投資與消費信心,進而可能引發美國經濟停滞。政策制定的不可預測性增強。
2. 中國應對措施的雙刃性:中國通過關稅反制與擴大内需政策試圖對衝衝擊,但内需不足與通縮壓力限制了政策效果,需要采取長期結構性改革措施。
彼得森研究所的報告指出,2025 年 4 月 TIGER 指數顯示,全球經濟雖保持增長,但下行風險加劇。美國近期推行的新關稅政策(覆蓋中國、加墨及全球貿易順差國)推高全球通脹、擾亂供應鏈,并抑制企業投資信心。在這一政策影響下,中美互動成為焦點:美國關稅更新直接衝擊中國出口貿易,疊加中國内需疲軟、通縮壓力及貿易摩擦,導致中國經濟增速或顯著低于 5% 目标;而美國自身經濟增長也因政策波動陷入停滞,衰退風險升至 40%。
其他地區則表現分化——歐洲通過聯合發債和軍備重整以應對安全危機;墨西哥受美加墨協定修訂衝擊,但承接部分產業轉移;印度成為亞洲亮點,持續吸引外資。
政策傾向及全球影響:
1、美國政策轉變的全球影響:新關稅政策引入抑制全球經濟活動,并引發高度不确定;加征關稅正在推高價格、擾亂供應鏈并削弱實際收入,金融市場也反映負面;
2、中美互動:在新關稅政策下,中國面臨内外雙重壓力,外部與美貿易摩擦,并受到高關稅影響,内部需求不足,面臨通縮壓力;美國自身經濟增長預計也将在今年陷入停滞,面臨通脹和企業失去信心的壓力;
3、其他地區: 由于美國傳統安全保障信任漸弱,歐洲各國已啟動緊急重整軍備行動,面臨經濟與安全雙重壓力;加拿大、墨西哥受到嚴重衝擊,可能引發《美墨加協定》的新一輪修訂。
三、專家點評
國際產業知名學者王英良博士評論認為,布魯金斯學以及彼得森經濟研究所對全球經濟的悲觀性預測反映了特朗普政府采取的面向全球的高關稅政策在實際中會導致全球經濟走向消極,這種消極面不僅指向美國、中國,也指向國際社會其他經濟體。雖然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出較為溫和的增長前景,但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和政策不确定性導致全球經濟面臨顯著的下行風險。
空前的關稅衝突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歷史性分水嶺,标志着傳統的自由主義商業貿易出現轉折,一向奉行商業自由主義的美國政府轉向以激進的關稅政策走向封閉與保守,而借助其霸權餘威,美國國内政策還能夠繼續部分影響全球經濟的走勢,并帶來極大的消極後果。
圖片來源:網絡
但這一關稅政策遇到中國強有力的抵制。這個世界再也不是美國主導的單向度權力結構,而是伴随着互動和重構,美國一樣會以極大的代價重置二戰後的自由主義經貿政策,而中國正在領導并捍衛全球化新的進程,不向美國的懲罰性關稅政策妥協,在實際中對衝了特朗普關稅政策效能,并在實際上重塑全球化的新秩序。
四、2025 年關稅大事記
2 月 1 日,美國政府宣布因芬太尼問題,對所有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 10% 的關稅。
3 月 4 日,美國政府将所有進口的中國商品關稅從此前 10% 關稅提高至 20%。
4 月 2 日,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發表 " 解放日 " 講話美國對,全球 180 多國實施 " 對等關稅 ",其中對中國商品加征至 54%。
4 月 9 日,美國對華關稅提高到 125%,同時對除了中國以外的 75 個國家給予 90 日的關稅暫緩期。在此期間,美國政府同意降低各國的對等關稅稅額至 10%。
4 月 10 日,白宮發言人表示,對華關稅目前最低為 145%,即 4 月 2 日前已經實行的 20% 關稅再加上 125%。這一關稅為最低額度,其他關稅仍需征收。
4 月 15 日,美國政府公布了一份有關工業礦產與相關產品進口措施說明的《事實清單》,明确将部分中國商品關稅提高至 245%。
4 月 17 日,美國政府拟 180 天後對停靠在美國港口的中國船只征收額外費用。
4 月 21 日,美商務部計劃對東南亞出口的中國產太陽能電池征收高額關稅,但仍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确認。
4 月 23 日,特朗普表示希望就關稅問題與中國達成協定,承認目前的高關稅不可持續,但堅持美國的關稅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