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管理好你的人生半徑,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有書 ,作者有書米元
作者:有書米元
來源:有書(ID:youshucc)
《人生算法》書中,曾提到一套幫助定位人生的有效工具——半徑算法。
作者認為,人生猶如三只相互疊加的同心圓,最外圈的圓對應認知半徑,中間對應能力半徑,最内圈則對應行動半徑。
我們可以通過 " 擴大認知半徑、明确能力半徑、減小欲望半徑 ",更加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未知挑戰。
的确,人這一輩子,是一場打怪更新、沒有退路的冒險。
做好人生的半徑管理,才能更好擁有與生活斡旋的底氣,具備不動聲色解決問題的能力。
幫助自己在重重關卡中,變危機為轉機,披荊斬棘,無往不利。
1
拓寬認知半徑,開闊視野接納不同
紀錄片《張藝謀的 2008》,講述了導演張藝謀籌備 08 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全過程。
張藝謀團隊用了長達 4 年時間,成就了一個震撼 40 億人的夜晚。
其背後的不易,在這部紀錄片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初,張藝謀與團隊經歷了兩千多場思維碰撞,才敲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創意方案。
但當他們信心滿滿地向上級領導組進行匯報時,提案卻被當場否定。
這就意味着,創意方案必須進行重大調整。
而此時,距離開幕式表演只有不足一年時間。
團隊成員聞訊後,個個垂頭喪氣:
有人心有不甘,認為領導組沒看到真正的表演現場,未能領會表演精髓;
還有人心存僥幸,主張通過更換表演形式,來包裝最初的創意。
各式各樣的提議,無一不是在苦苦掙扎與抗拒。
唯有張藝謀迅速調整好心态,坦然接受了否定。
在他眼裡,上級領導組的觀點,不僅僅代表着領導的意見,更代表着第一批觀眾的觀感。
如果連他們都無法被說服,更不要提去獲得所有人的肯定。
來不及猶豫,張藝謀迅速帶領團隊,再次開始了十天沒日沒夜的頭腦風暴。
就這樣,驚豔全世界的 " 畫卷軸 " 表演架構應運而生。
創意組中,有工作人員曾這樣評價張藝謀:
"
" 遇到阻礙時,導演永遠都不會回頭,他只會迅速接受,然後重新開辟出一條路來,一條同樣精彩的路。"
"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決定了自己的選擇,而一個人的選擇,卻指向了自己未來的方向。
認知半徑大的人,從來不會急于辯駁。
他們既能夠洞察本心,不偏離真實自我,又懂得兼容并蓄,虛心吸納别人意見為自己所用。
當其他人還在固執掙扎、自縛于繭房時,他們已經做好自我更新,笑着轉身,在新的天地裡暢快奔行。
這不是一種低頭示弱,而是一種對自己的成全。
社會信息紛繁復雜,我們的認知又極為有限。
做好深度學習必不可少,适度吸取别人經驗也尤為重要。
當你的認知半徑足夠大時,人生格局才會足夠廣闊。
2
延長能力半徑,清晰邊界絕不逾越
曾看過一句戳心的話:" 逞強,是弱者的偽裝。"
确實,凡事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
活得通透的人,一定是能力與 " 野心 " 齊頭并進。
網友 @彬,分享了家鄉一位面包店店主的故事。
店主小邪最初是位烘焙教師。
機緣巧合下,碰到了一間價格與位置都非常滿意的門面房。
于是福至心靈,盤下店面,經營起一家小小面包店。
出于對烘焙行業的真誠與熱愛,小邪不僅對原材料嚴格把關,還親自釀造天然酵母,以使口感更添風味。
很快,面包店便在當地變得小有名氣。
與此同時,學生們紛紛從外地趕來,想要入股加盟、開設分店。
朋友也勸她,趁勢頭正盛,不如抓緊時間擴大規模。
但所有的提議,均被小邪一一婉拒。
她了解自己,深知自己擅長的是技術而不是運營,能把一家店經營好,已是非常滿意。
在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小邪踐行初心,确實将所有精力都傾注于產品本身:
每年外出一次跟随業内頂尖師傅學習,回到店裡便嘗試改良面包口感,不斷推陳出新。
目前,小邪的面包店已經營五年有餘,人氣一直很旺。
不過她依舊堅持不開分店,獨此一家。
在當地,沒有同行能撼動小邪面包店的地位。
她家的面包口味永遠走在潮流前端,甚至成為了潮流本身。
提高能力,固然勢在必行,永無止境。
但比起沒有能力,最可怕的還是高估自己,将自己捧得越高,最終摔得也越重。
唯有認清自己,理清自己的能力半徑;
才能在一路躬身前行中,積累起深厚内力,耐得住平淡,扛得住磨難,守得住璀璨。
正如風險資本家弗雷德 · 威爾遜所說:
"
" 你取勝的唯一途徑就是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并堅持做你擅長的事情。"
"
3
收縮欲望半徑,精簡生活一往無前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 " 選擇悖論 "。
是指過多的自由和選擇,并不能為人生帶來更大幸福,相反,選擇越多,幸福越少。
只有将精力集中于最重要的選擇上面,才能全力以赴,有效推送自己取得成功。
文學巨匠路遙的生活,曾因小說《人生》的發表而備受幹擾。
這部獲得 "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 的作品,讓路遙在文壇聲名鵲起。
一時間,各路記者與不計其數的信件從全國蜂擁而至。
親戚朋友紛紛找上門來,托他安排工作,解決問題。
這份在别人眼中風光無限的 " 殊榮 ",卻令路遙深感疲憊與煎熬。
一方面他欣慰于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但另一方面,他無法從這種虛浮的生活中獲得絲毫滿足。
能夠令他感到生命完整的,始終只有沉浸在創作中時的那種愉悅。
于是路遙下定決心:離開一切繁華,回歸創作。
在這最容易成名的時間點上,他拒絕掉各種采訪,推掉各類文學活動。
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平凡的世界》的準備過程中去。
他為自己列下了一個近百部長篇小說的閱讀計劃,并找來跨度十年的背景素材,沒日沒夜地研究。
為了體驗書中人物的真實生活背景,他甚至搬到條件艱苦的礦區進行創作。
憑借對夢想的堅守,路遙終是拼盡全力,圓滿完成了生命中的巅峰之作——《平凡的世界》。
紀錄片《生活的減法》中提到一個觀點,令人印象深刻:
"
" 斷舍離其實并不是要去除掉所有欲望,而是要直視自己最真實的欲望,斷掉外界的各種幹擾,并且全力以赴。"
"
在這個鑼鼓喧天的時代,專注前行才是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
越是選擇眾多時,越是要保持清醒、擦亮雙眼。
任何時候,都不要被外界輕易帶了節奏,将時間透支在無謂的人與事上面。
主動過濾掉無用的信息,當下的每分每秒才會變得更有意義。
熱鬧轉瞬即逝,但克己笃志、默默深耕,卻能幫人修煉出靜水流深的智慧。
▽
哲學家康德說:
"
" 所謂自由,不是随心而欲,而是自我主宰。"
"
人生沒有捷徑,唯靠自己前行。
而管理好人生半徑,便是在為自己賦能。
無限拓寬認知半徑,有效控制能力半徑,合理收縮欲望半徑。
只有在不斷豐盈自己的過程裡,才能收獲到最實至名歸的幸福。
而我們,也終将在這一點一滴的不懈奮鬥中,歷經動蕩與幹擾,穿越喧嚣與繁華,與渴望的酣暢人生不期而遇。(本文完)
你的思維方式
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