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Wi-Fi 8來了?“人多沒網”成歷史,XR的攔路虎被滅了?,歡迎閱讀。
Wi-Fi 7 都還沒捂熱,Wi-Fi 8 就有消息了,不少人都說無線通信技術更新緩慢,但是在 Wi-Fi 技術上,怎麼好像有點不一樣?不過,這次提前透露消息的并非華為,而是聯發科,其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Wi-Fi 8 已經進入最後的标準制定階段,即将進入實際的研發階段。
圖源:聯發科
Wi-Fi 8 要來了?與 Wi-Fi 7 對比又有什麼區别?接下來就讓小雷來給大家解讀一下。
從報告給出的表格來看,Wi-Fi 8 在最大信道帶寬、頻段、最大物理速率和調制方式等方面都沒有變化,依然是最大 320MHz 信道帶寬,2.4/5/6GHz、23Gbps 和 4096 QAM。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關鍵的技術參數都沒有變,那 Wi-Fi 8 到底更新了什麼?答案就是最下面的幾個新增功能:
1、Multi-AP Coordination(多接入點協調);
2、DOS/NPCA(分布式 OFDMA 調度 / 非搶占式信道接入);
3、dRU(動态資源單元)。
簡單來說,就是在 Wi-Fi 7 的基礎上,新增了多個資源管理技術,甚至其中的多數技術,原本是打算在 Wi-Fi 7 協定上就應用的,但是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最終被推遲到 Wi-Fi 8 協定上再普及。
不過這些功能看起來都有點「高大上」,感覺和普通用戶沒有太大關系?非也,如果這些功能都可以得到正常應用(指路由器、終端均支持),那麼用戶的 Wi-Fi 體驗将會得到顯著提升。
圖源:VEER
以 DOS/NPCA(分布式 OFDMA 調度 / 非搶占式信道接入)為例,DOS 技術的目标是實現分布式調度機制,也就是讓終端可以在 AP(路由器)的授權下,自主分配和調節資源單元,簡單來說,就是允許終端根據需求申請帶寬資源,無需等待路由器的集中分配。
舉個例子,你在辦公室裡打開了一個 8K 視頻,雖然平時的實時網絡速度在 10MB/s 以上,但是你仍然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開始加載。這就是路由器在計算你的帶寬需求,并且從空餘帶寬裡劃分資源,以保證 8K 視頻數據流的傳輸,這個等待過程取決于路由器的性能和帶寬餘量。
而在 DOS 技術的幫助下,你打開 8K 視頻和 1080P 視頻的加載時間并不會有多大區别(網速達标的情況下),因為在打開視頻的時,終端就會向路由器傳輸額外的帶寬申請,路由器只需要批準申請即可。
DOS 技術不僅是将調度權限部分下放,更是可以節省大量的路由器計算資源和調度帶寬資源,允許路由器将更多的帶寬和資源用在數據傳輸上。換言之,原本需要高配路由器才能實現的多設備穩定連接,普通路由器也可以實現,而且 ODS 技術還能讓多路由器環境下的網絡變得更加穩定。
至于 NPCA(非搶占式信道接入),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一個曾經熱門的測試視頻,視頻中 iPhone 和一眾國產手機接入同一個 Wi-Fi,然後開始下載數據。随着國產手機開始下載,iPhone 的網速肉眼可見下降,而且國產手機也逐漸開始分出高低。
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就是手機在争搶路由器信道,而搶到最多信道資源的手機就可以得到最快的網速,但是也讓「守規矩」的手機網絡體驗大幅度下降,這也是為何人們常常抱怨 iPhone 連 Wi-Fi 信号都更差的原因。
而 NPCA 技術是一種新的信道訪問機制,在給高優先級的任務分配更多資源時,也會根據整體的數據流量情況對信道進行再分配,确保低優先級的任務不會受到幹擾。比如說 Wi-Fi 6 協定下,當你旁邊有人在用 Wi-Fi 下載電影、遊戲時,你的手機可能連網頁打開都會卡頓,而在 Wi-Fi 8 協定下,這種情況将不再發生。
Multi-AP Coordination 則是 Wi-Fi 8 的核心功能,也是未來大型虛拟現實娛樂場所、公眾場所實現「Wi-Fi 自由」的關鍵。Multi-AP Coordination 主要有四個功能:信道協調、傳輸協調、負載均衡和多 AP 聯合傳輸,簡單來說,在這個技術的支持下,多個路由器可以組成一個巨大的 Wi-Fi 網絡,而不再是互相獨立的 Wi-Fi。
當用戶手持終端進入 Wi-Fi 覆蓋範圍時,雖然顯示只連接了一個 Wi-Fi,實際上是接入了擁有多個路由器的網絡,網絡會根據信道資源、信号強度進行動态分配,讓終端得到更好的 Wi-Fi 體驗。甚至在必要的情況下,Wi-Fi 8 協定允許多個路由器同時為一個設備服務,提供更高的數據吞吐量和更穩定的網絡。
簡而言之,Wi-Fi 8 協定就是在 Wi-Fi 7 的性能基礎上,大幅度優化了復雜網絡環境下的 Wi-Fi 體驗,并且為終端提供更高的網速和更穩定的網絡。
Wi-Fi 8 協定固然強大,但是目前的主流應用中,需要用到如此強大的網絡吞吐量和穩定性的 App 卻少之又少。可以說,即使現在 Wi-Fi 8 就發布并開售支持的終端和路由器,你刷抖音、貼吧、電視劇的體驗其實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那麼 Wi-Fi 8 到底是為什麼準備的?
答案就是 XR,也就是擴展顯示,包括了 VR、AR 和 MR 等一系列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在内,是公認的下一代智能終端最佳載體。不過,XR 生态目前的處境并不算好,即使是蘋果寄予厚望的 Vision Pro 也沒有在這個市場掀起多少浪花。
XR 設備一直無法融入主流市場,其實問題并不僅在于生态,更關鍵的是產品價格,即使是最便宜的 AR 眼鏡,價格也在千元以上。如果想獲得好的體驗,四五千是基礎的價格,而 VR 等設備同樣如此,為了提供最佳的體驗,蘋果的 Vision Pro 售價更是高達 29999 元。
高昂的售價足以擋住大部分有意嘗鮮的用戶,在用戶群體數量低迷的情況下,軟體廠商自然不會有太多的動力去進行主動适配,導致 XR 生态的培養成本極高,即使是蘋果這樣的巨頭也有點吃不消。
而 XR 設備的成本其實主要來源于兩個部分,一是顯示模組,二是計算單元,顯示模組自然是不能省的,但是計算單元卻有另一個方案可以選擇——雲計算。
通過雲端伺服器的算力,為 XR 設備提供復雜任務所需的運算性能,而 XR 設備本身只需要内置一個支持顯示效果和基礎運算性能的芯片即可。如此一來就可以降低 XR 設備的成本,同時又減輕設備重量、降低設備發熱量并增強設備續航,可以說直接解決了 XR 設備最大的幾個問題。
阻礙這個計劃發展的,除了雲端伺服器算力成本外(現在已經初步解決,AI 需求推動的大量數據中心建設,間接推動了雲端數據時代的提前到來),最大的問題就是目前的無線網絡無法支持高數據吞吐量且穩定的數據傳輸,5G 的理論參數雖然滿足需求,但是實際速率和穩定性都無法達到要求。
而且,因為 XR 設備需要長時間佩戴在用戶的頭部,那麼蜂窩網絡在進行大量數據傳輸時激發的電磁輻射強度,輕松就能超過相關規定的最高限值。雖然還沒有充足證據表明手機等小型設備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但是國際上對 SAR 限值的要求是 2.0W/kg(頭部和軀幹),即使只是通話狀态,也有部分設備會超過這個限值。
換言之,通過 5G 網絡來實現在任意場景的 XR 雲端計算,從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在商用領網域卻會受限,畢竟沒有哪個設備制造商願意面對可能的訴訟危險,在确認完全安全或者找到新的解決方案前,企業都會非常謹慎。
不過,Wi-Fi 卻不太一樣,雖然同樣是無線網絡,但是 Wi-Fi 的發射與接收功率(一般在 0.1W/kg 以下)都遠低于 5G 網絡(0.5 — 1.2W/kg),即使長時間在頭部附近運行也不會導致電磁輻射吸收量超标。而且,Wi-Fi 8 協定下的無線網絡不需要高強度就可以完成信号覆蓋(多 AP 互聯),并且可以提供穩定的高速網絡支持,在延遲等方面表現都會優于蜂窩網絡。
此外,基于 Wi-Fi 8 協定的多種特性,可以輕松滿足 XR 多設備本地互聯,讓原本只能遠程連線的大型虛拟現實遊戲,無需額外搭建本地網絡就實現本地聯機,讓大型虛實結合娛樂場所的建造、運營成本顯著下降。
生态的基礎是用戶,只要能夠大幅度提升 XR 設備的使用體驗,并且降低設備價格和提供獨特的娛樂功能,那麼就會有許多用戶願意去嘗鮮,推動整個生态進入正循環狀态。
所以,當 Wi-Fi 8 開始普及,我們就有望搭建起一個覆蓋主要區網域的大型無線網絡時,配合雲端算力成本的大幅度下降,XR 設備或許将會迎來真正的機遇期。不過,從 Wi-Fi 6 的普及速度來看,想要驗證這個想法恐怕還要等上五年的時間,從 Wi-Fi 8 設備出現到普及,整個行業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