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商用車板塊握指成拳:上汽有恒心,大通有信心,歡迎閱讀。
導語
Introduction
從戰略突圍到價值引領,上汽大通為上汽集團商用車戰略探索更多可能性。
新能源的迅猛發展,可以說讓全球汽車產業重新活了一遍。而這一現象發生在中國市場,便是一個從市場讓渡到技術平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當自主品牌駛向電動化的快車道,一邊插旗占地一邊舍命狂奔,很快便實現了對自己、對傳統車企乃至對上一個時代的跨越。
和全球乘用車市場所面臨的時代機遇一樣,乘着電動化的東風,沐浴着智能化的陽光,當前全球商用車市場也正在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這一點同時體現在數據上 --2023 至 2024 年,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一路躍升至 14.87%。從國内到海外,都呈現出虛位以待的态勢。
正所謂機遇與挑戰并存。當大家都直視客觀存在的機遇時,挑戰也旋即來臨。
于國外,戴姆勒、沃爾沃等傳統老牌企業加速電動化布局,特斯拉 Semi 等創新產品不斷湧現;于國内,比亞迪、一汽解放等品牌在新能源賽道強勢崛起。同時,技術變革疊加環保法規趨嚴,商用車企業面臨產品快速迭代、成本控制、服務更新等多重挑戰。而在多方競争和多維挑戰下,新能源商用車行業正經歷深度而殘酷的洗牌時刻。
在此背景下,上汽集團以 " 懂車更懂你 " 的戰略為帆,以 " 技術平權 " 與 " 生态共創 " 為雙輪驅動,加快推進商用車板塊的戰略轉型,旨在成為行業轉型更新的引領者。
而上汽大通作為此次轉型的重要部分,面對全球商用車市場環境的向好趨勢和日益激烈的競争态勢,無疑有機會将在轉型更新的關鍵進程中肩負着至關重要的使命。這場賈健旭和楊懷景領頭、上汽集團層層加碼下的戰略改革,将會為上汽大通乃至上汽商用車探索出全新發展前景。
集團的發展夢,大通的手中牌
" 我們的重點在于協同與聚焦。"
在上汽商用車戰略媒體溝通會上面對提問時,上汽大通常務副總經理郝景賢這樣說道。而他給出答案的問題,則是汽車公社記者關于上汽商用車在完成整體板塊競争力的重構後,上汽大通需要做出哪些調整。
正如郝景賢所言,這場握指成拳的謀局下,協同合作是重中之重。
因為當前的汽車產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唯有資源聚焦,協同創新,才能形成 "1+1>2" 的聚合效應,才能突破重圍乃至實現突圍,上汽集團的大乘用車板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今,上汽集團将以上汽大通為核心,重點放在了打通旗下輕型商用車板塊之間的融合,促進各方資源整合,構建技術共享,以實現全球先進的商用車發展戰略。
與此同時,從集團戰略上的協同離不開品牌層面的戰術聚焦。
上汽大通将戰術重心之一放在了產品。從寬體輕客到皮卡再到 MPV,在大通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把產品優勢繼續給發揮好。顯然,作為一家在商用車領網域頗有建樹的企業,大通在上述細分市場中具有領先的優勢。
其中,上汽大通的 " 新途 "" 大拿 " 寬體輕客系列,已在海外市場及出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今年 1-2 月穩居國内輕客銷量第一;皮卡星際 X(即 Terron9 和 eTerron9)也為技術領先和產品優勢在國外極具競争力;MPV 越來越聚焦于多人出行的場景,推動了從 V 系向多人出行的 MPV 系列發展。
" 當前階段,我們将重點聚焦輕型商用車業務,致力于将其做強做大。" 上汽商用車執管會主席、上汽大通總經理楊懷景補充道。
如果說上述是上汽大通在集團商用車戰略下的 " 守土 " 有責,那麼來自集團的資源傾斜則為上汽大通的 " 拓土 " 提供籌碼。
目前已經官宣的消息是,基于大乘用車板塊的戰略協同,上汽集團和華為終端牽手的品牌 " 尚界 ",其車型将落地榮威,而另一個乘用車品牌 MG 也和 OPPO 關系緊密。作為商用車板塊的中樞力量,據悉,上汽大通也将牽手華為,成為首個深度智能化商用車品牌。
無論是來自集團的資源傾斜還是上汽大通和華為的契合度,都讓這場牽手提供了必然性。因為上汽商用車始終致力于為奮鬥者和夢想家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華為乾崑的願景是把智能帶入每一輛車,基于共同的追求,雙方合作機遇廣闊。
" 華為的同事們對我們的皮卡非常感興趣,未來我們将與華為合作,推出一款搭載華為智能技術的大通皮卡。" 大通在溝通會上透露。
而目前得到的消息是,二者具體合作會率先落地于星際皮卡上。屆時,星際皮卡将搭載華為乾崑車雲服務和衛星通訊系統,支持實時軟體更新,全程在線,實現星辰大海、無人曠野也永不斷聯的通訊保障,讓星際皮卡車主全身心投入越野探險之旅。
當然了,星際皮卡的攜手華為,也只是系列合作的序章。未來,雙方還将圍繞房車出行、智能物流配送、無人公交等典型商用場景,在智能輔助領網域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
走穩當下,走遠未來
雖然上汽集團的夢很大,上汽大通手裡的牌也很多,但上汽大通知道:所謂的改革并非都是順水行舟,所有的成功不都是一蹴而就。
于是,我們得以在上汽商用車戰略媒體溝通會上見到幾副不同的面孔。他們分别是上汽商用車執管會主席兼上汽大通總經理楊懷景、上汽商用車海外公司負責人兼上汽大通總經理趙愛民和上汽大通國内營銷負責人王偉森。
其實,從領導層的配置上很容易看出上汽大通乃至上汽商用車板塊的戰略意圖。
首先就是楊懷景,他是上汽集團此次戰略調整的關鍵人物之一。
當上汽集團成立大商用車板塊時,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親自擔任大商用車董事長,楊懷景則擔任上汽集團商用車執管會主席,兼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這是集團強化商用車業務、管理層深入前線掌舵的關鍵舉措。就像楊懷景自己說的一樣:" 現在我們成立大商用車,一方面是指揮前移,事業部并到新的上汽大通裡,另一方面是業務聚焦。"
關于業務聚焦,前文已經詳細闡述了,而指揮前移則是戰略框架下進一步優化管理架構,推動業務重心下沉,促使領導層從 " 戰略制定者 " 轉向 " 一線指揮官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而楊懷景的兩位幫手,一位是主管海外業務的趙愛民,一位是主抓國内營銷的王偉森。前者曾長期任職上汽國際,擁有絕對豐富的汽車出海管理經驗;後者曾長期任職五菱,對渠道打法有着獨特的見解。這兩位副手的就位,昭示着上汽大通國内海外全都要的戰略意圖。
其實,上汽大通成立 14 年來,上汽大通始終堅持 " 國内 + 海外 "" 新能源 + 傳統燃油 " 的雙線發展戰略,目前,企業產品已暢銷全球 73 個國家和地區,成功打造了包括澳新、墨西哥、南美、歐洲、中東在内的五大 " 萬輛級市場 ",是妥妥的出海大戶。
同時,國内業務方面,上汽大通也很出色。
例如,由 " 大拿 "" 新途 " 雙品牌組成的輕客家族已經成為消費者心中的 " 中國輕客第一品牌 ",今年 1-2 月穩居國内輕客銷量第一;" 大家 " 系列 MPV 在香港地區銷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憑借一己之力打破了日韓系 MPV 在當地幾十年的壟斷地位。另外,上汽大通的房車業務和皮卡產品線都赢得了對應細分市場的行業地位。
而有了這樣的基礎,加上兩位國内渠道和海外市場的專家,以上汽大通為樞紐下的商用車板塊,不僅可以走穩當下,更有機會走遠未來。
此前,上汽商用車設定了到 2030 年銷量 50 萬台的目标,力争重回行業第一陣營,并在輕商出口、輕客及新能源輕商領網域實現領先地位。這一宏大目标無疑為以上汽大通為核心樞紐的商用車板塊的發展指明方向。而握指成拳的戰略,則為其發展提供額外推力。
商用車板塊要做的,只是在大的戰略構想下,一步一步推進這個目标,在這其中,尤其是上汽大通,要在 " 十五五 " 期間,堅定地将重點把握持續增長的海外市場機遇、國内新能源快速發展的趨勢,以及輕客和皮卡兩大增量細分市場的潛力,全力推動銷量突破,真正成為中國商用車界的效率先鋒、TCO 專家與省心夥伴,引領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