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從“萬人捧”到“眾人罵”,這一路走來,張頌文到底做錯了什麼?,歡迎閱讀。
一部《狂飙》,蟄伏十幾年的張頌文 " 一朝成名 "。
2023 年初,一時風頭無兩的他成了 " 萬人捧 "。
然而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他卻搖身一變為 " 萬人罵 "。
走至如今這一步,張頌文到底做錯了什麼?
進入演藝圈之前,張頌文可謂是 "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
印刷廠工人、飲料銷售員、服務員、飯店經理他統通幹過。
甚至當導遊時,還被評為 " 廣東省最佳導遊 " 的榮譽稱号。
按照既定道路走下去,如今的他也應該是旅遊界一名優秀的導遊。
但他偏偏忘不掉 11 歲那年就有的愛好!
11 歲那年,對張頌文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一年。
不僅全家從農村搬進了城裡,他還發現了 " 新大陸 "。
因為父母工作繁忙,小小的他總是與電影院守門大爺待在一起。
正是在長期打的 " 熏陶 " 下,張頌文由此愛上了電影。
可突如其來的意外總是會打亂一切計劃。
還未等張頌文在電影的海洋裡徜徉多久。
還沒等他真正下定決心從此要一頭扎進去。
母親被确診癌症晚期的消息便如同 " 晴天霹靂 " 般傳來。
13 歲張頌文接到這一噩耗,16 歲母親便猝然離世。
遭受巨大打擊的他,将心中唯一的一點愛好深深埋藏起來。
直到工作多年後,他終于有了點燃小小苗頭的勇氣。
就這樣,始終懷揣着對表演舞台向往的張頌文,開啟了人生新篇章。
即使周圍人都不看好,他也未曾放棄這個夢想。
最終選擇通過專業學習來實現自己登上舞台表演的願望。
2000 年,25 歲的張頌文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高職班,并擔任院學生會主席。
求學期間,他自編自導自演的《霸王别姬》參賽 " 全國大學生戲劇節 "。
榮獲的 " 年度最佳表演一等獎 ",便是對他演技最好的認可。
果不其然,26 歲的張頌文正式畢業并留校擔任表演老師。
期間,他還做過導演、場記、統籌、編劇、剪輯等工作。
而從籍籍無名到出人頭地,這一等就是十幾年。
那些年中,張頌文參演過很多影視作品,但大多都是配角。
《愛的代價》《霍元甲》《第二面》《兵聖》《楊貴妃秘史》等皆有他的身影。
盡管只是一些小角色明确為他積累了豐富的表演經驗。
無論角色大小,他都用心揣摩人物性格,努力将每個角色演繹到最好。
他堅信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配角,也蘊含着深刻内涵,始終對表演充滿熱情。
未曾因長期跑龍套、遭遇外貌和條件拒絕等挫折而放棄。
在日常生活中,張頌文一直練習的便是 " 專注 " 二字。
無論是刷牙還是吃飯,都全心投入在當下的活動中。
這種專注的态度也延伸到了他的表演中。
使他能夠更好地沉浸在角色裡,展現出更加真實和細膩的表演。
在困難時期,張頌文學會自我安慰和鼓勵,不指望别人。
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克服困難,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态。
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演藝夢想。
于是,他終于迎來了屬于張頌文的 " 出頭之日 "。
2023 開年的一部《狂飙》,令張頌文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他将高啟強這一角色刻畫得淋漓盡致。
從一個卑微的賣魚小販逐漸堕落為黑幫老大的過程,展現得極為細膩。
比如在早期,高啟強面對市場管理員的欺負。
那種敢怒不敢言的無奈與隐忍,被張頌文演繹得十分到位。
讓觀眾能夠深切感受到人物的底層掙扎。
一句 " 老默,我想吃魚了 " 更是給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這之後,張頌文真的走上了 " 狂飙 " 之路。
綜藝、影視資源那叫一個源源不斷," 橄榄枝 " 競相抛來。
可與此同時,随之而來的還有此起彼伏的争議。
在綜藝《燦爛的花園》中,張頌文展現出極為節儉的生活方式。
如買東西時習慣性讨價還價,被部分觀眾認為 " 假 "" 窮酸 "" 好為人師 "。
他在節目中與賣花阿姨讨價還價的場景被播出後,引發網友熱議。
一些網友覺得作為日入鬥金的藝人,不應在小事上斤斤計較。
這種節儉行為顯得過于誇張、做作。
此外,他在年輕演員面前大談人生感悟,遇到花草植物時長篇大論地科普。
也給人一種強行灌輸知識的感覺,讓一些觀眾感到不适。
在《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張頌文與宋佳有一場親密戲碼。
因涉及觸摸隐私部位,盡管鏡頭短暫,但仍引發争議。
一部分網友認為此鏡頭超出了藝術的範疇。
是借藝術之名打擦邊球,違背了社會的公序良俗。
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藝術創作的必要手段。
雙方各執一詞,使張頌文陷入輿論漩渦。
其實這些争議可大可小,外界也沒說抓住不放的道理。
畢竟張頌文的演技還是有目共睹、令人拍案叫絕的。
但萬萬沒想到,有一天他會因演員這個身份被 " 萬人嘲 "。
一部古裝懸疑劇《清明上河圖密碼》。
本應是張頌文備受期待的轉型之作。
但劇集播出後,張頌文卻遭到了不少觀眾的批評與質疑。
而他究竟做錯了什麼?
首先便是觀眾預期與實際形象的落差。
原著中趙不尤應是而立之年、眉宇如刀的形象。
而張頌文的形象與觀眾預期存在差距。
其年近五旬、體态臃腫的外形,使觀眾代入感不強。
尤其是在《狂飙》中,張頌文所飾演的 " 高啟強 " 形象深入人心。
當看到他在古裝劇中以一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出現時。
這種心理落差使得觀眾很難迅速接受他所飾演的趙不尤這一角色。
仿佛他只是 " 高啟強 " 穿上了古裝,在演繹現代劇一般,角色的代入感大打折扣。
其次便是最受争議的表演細節與風格。
在《清明上河圖密碼》中,張頌文的台詞功底受到了諸多質疑。
他的普通話帶有一定的口音,且在發聲方式上似乎存在一些問題。
例如在一些表達情感較為強烈的場景中,他的台詞容易出現含糊不清的情況。
觀眾需要很費力地去分辨他所說的内容,讓觀眾覺得角色不夠真實,容易出戲。
除此之外,觀眾最為感到 " 不适 " 的便是不少人認為他未能擺脫高啟強的影子。
舉手投足間仍帶有高啟強式的狠勁和算計,與趙不尤溫潤内斂的小吏形象不符。
" 用力過猛 " 的他呈現出一種 " 油膩 " 的感覺,讓不少觀眾直呼看不下去。
如過度皺眉、搖頭晃腦等,破壞了角色應有的沉穩與内斂,使角色形象大打折扣。
最後便是男女主角缺乏嚴重的 CP 感。
張頌文與白百何的搭檔被指沒有 CP 感,更像是一對 " 父女 "。
二人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無法讓觀眾感受到夫妻之間應有的默契和愛意。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眾對劇情和角色的接受度。
只能說,導演沒有選好角。
雖然角色與演員之間是相互成就的。
但首要前提難道不是 " 合适 " 嗎?
總結:
說到底,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對于喜歡此劇的人,這些小毛病是 " 無關痛癢 " 的。
也許随着劇的播出,觀眾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也未未嘗可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