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37歲身價88億,他成功前失敗了20次,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钛媒體注: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号創業邦(ID:ichuangyebang),作者 | 趙曉曉,編輯丨信陵,钛媒體經授權發布。
9 月 19 日,美國最大的雜貨配送平台 Instacart 上市,IPO 定價每股 30 美元,籌資 6.6 億美元,以首日收盤價計算,Instacart 市值約 112 億美元(約 818 億人民币)。
這是今年美股第四大 IPO,也是芯片公司 ARM 之外,最受關注的一個 IPO。
Instacart 成立于 2012 年,是一家在線雜貨配送平台。簡單來說,就是為北美的傳統商超提供一小時内送貨上門的跑腿服務,最快配送時效是 30 分鍾。去年一年,Instacart 平台上總交易額達到 290 億美元,占北美線上雜貨銷售額的 75%,逼近第二名 DoorDash 的市場份額。去年一年,Instacart 的營收約 26 億美元(約 190 億人民币)。
創始人 Apoorva Mehta(梅塔)是一位印度裔加拿大人,生于 1986 年,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工程師專業畢業,曾就職于黑莓、高通、亞馬遜。2010 年出來創業,他試過 20 個創業點子,做廣告網頁、外賣團購、為律師開發社交網絡等都沒成功。直到 2012 年做了雜貨配送。
廣為流傳的故事是,在錯過了 YC 孵化器申請孵化的截止日期後,梅塔依舊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了 YC 的融資。創業邦此前的一篇文章裡提到,當時還在 YC 的 Garry Tan 說," 我是唯一一個給了他機會的人。"
Instacart 所勾勒出的 " 懶人經濟 ",也成為機構加碼投資的出發點。2013 年開始,公司每年都有一筆過億美金融資完成,投資機構裡更多了 D1 資本、紅杉資本、老虎環球基金、威誠資本、A16Z、Coatue 等明星機構。
盡管估值從一年前最高的 390 億美元(約 2850 億人民币),跌到現在的 112 億美元,但并不影響它的市場地位。
第 21 次創業
" 真正認真對待軟體的人就應該自己做硬體。"2007 年,喬布斯發布 iPhone 時,曾把圖靈獎得主艾倫 · 凱(Alan Kay)的名言打到大螢幕上。
梅塔喜歡跟技術有關的一切,尤其是編寫軟體,他是個不安分的人,喜歡做有挑戰和價值的事情。
梅塔出生于印度,後來随父母到利比亞,14 歲時又和全家一起移民到加拿大。大學畢業後,他從高通到黑莓,還在一家鋼鐵廠工作過一段時間,最後到亞馬遜,只是想弄明白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2007 年,對于亞馬遜來說也是一個很關鍵的轉折——上線了 Amazon Fresh,提供送貨上門服務。梅塔也是在這一年入職亞馬遜,成為這台巨大創業機器中的一顆螺絲釘。
之前一位創業者跟創業邦分享," 當螺絲釘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時候,最有意願投資自己未來的人會選擇創業。"
創業的想法在亞馬遜擔任工程師期間產生。梅塔開始參加各種投資人、創業者的聚會。在聚會上,大家讨論的都是他從未聽過的概念:可轉換債券、A 輪投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等。他一邊學習創業知識,一邊利用業餘時間開發一些產品,精力投入太多時就會占用工作的時間,甚至被同事舉報 " 工作不認真 "。
2010 年 6 月,梅塔從亞馬遜離職,搬到了舊金山這個 IT 創業者的矽谷,決定自己創業。但他并沒有想好要做什麼,在找了一個搭檔後,倆人一年内前後嘗試了 20 個創業項目都沒有成功。最後一個項目的靈感來源于自己的生活——喜歡線上采購貨品。
市場機遇是,2012 年,共享打車服務平台 Uber 和 Lyft 的成功,讓矽谷乃至全球刮起了一陣共享經濟的熱潮,不少 " 送餐界 Uber"、" 加油界 Uber" 等各界 "Uber" 瘋狂出現。而智能手機的普及,也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兩個因素疊加,梅塔看到了在線買雜貨的突破口,創辦了 Instacart ——借用 Uber 模式,每個人都可以申請成為一個 shopper(即代購者),當顧客在平台下單後,距離顧客最近的 shopper 接單并完成采購,再把貨物送到顧客手裡。梅塔設想的時間是一個小時内,最快可以半個小時。
接下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梅塔編寫了一個粗糙版本的 App,沒有員工,自己既當顧客又當采購、又做配送員,第一筆訂單就這麼完成了。
模式跑通後,梅塔周邊的朋友都開始使用這個產品,口碑不斷積累,市場逐漸打開。也是靠這個配送速度,梅塔讓 Garry Tan 一個小時内收到了 6 聽啤酒,最終在錯過報名期限的情況下,拿到了 YC 的融資。
在創業邦的那篇文章裡,Garry Tan 談到梅塔是他印象最深刻的成功企業家,Instacart 也是 YC 當年最好的投資項目之一。
拿到錢後,Instacart 發展很快,2012 年 -2014 年,銷售額從 100 萬美元增長至 1 億美元,增長了 100 倍。到 2015 年,Instacart 已經進入 15 個城市,跟北美 100 多家零售商建立合作,公司融資走到 C 輪。
一套高效的賺錢模式
最快的暴發是在疫情期間,線上電商快速增長,2020 年一年,Instacart 的訂單數量上漲了 500%,同時每一筆訂單的金額也平均上漲了 35%。
光是在 2020 年 3-4 月,Instacart 就新雇傭了 30 萬員工來滿足爆發式的配送需求,并先後與 Rite Aid、沃爾瑪和 Staples 等 500 多家零售商建立合作。一年内,Instacart 就将配送範圍擴大到了全美約 85% 的家庭,在美國和加拿大近 40,000 家商店提供送貨服務。
2020 年 4 月,公司第一次盈利。10 月,其市場份額提升至 55%,超過沃爾瑪成為行業第一名。
更多的錢緊跟着來。2020 年一年,Instacart 在 6 月、7 月、10 月一共完成三輪近 5 億美金融資,公司估值到 177 億美元。
資本看好的是市場空間,全球生鮮雜貨配送市場 2021 年将達到近 3000 億美金的規模,未來 10 年會保持在 25.3% 的增長率。根據招股書,2021 年,Instacart 用戶數達到了 60 萬,全年收入達到了 18 億美元。
梅塔給公司搭建了一套高效的賺錢模式。
Instacart 的價值定位是與現有大型超市緊密結合、使用兼職工人及他們的車、巨量存貨清單、超快的配送服務、不設倉庫、沒有亮閃閃的配送卡車,一切輕資產,意味着更大的盈利空間。
業務上,雜貨配送業務是主業務。但在 2017 年,Instacart 推出了 Instacart Ads,即廣告服務,後來成為消費品牌接觸數百萬高意向客戶的最大、增長最快的電子商務渠道之一。此外,Instacart 也有年度會員服務,價格是 99 美元。
根據招股書,2022 年,公司 71% 的收入來自交易,29% 來自廣告和其他,交易指零售合作夥伴和客戶為每筆訂單支付的費用,以及訂閱費用。Instacart 的收費模式包括每單向用戶收取運費、服務費、5% 的小費和高峰購物費用等,費用在每單 3.9 美元到 9.9 美元,标準線是訂單是否滿 35 美元。
連續兩年的營收高速增長,Instacart 趁着風口遞交了上市申請,計劃在 2022 年年底上市。在 2021 年末各大美國财經媒體的年終展望中,Instacart 是他們認為最值得期待的 2022 年 IPO 公司之一。
新 CEO 上任
在上市關鍵檔口期,梅塔發布了内部信,公司上市後将辭任公司 CEO 一職,由前 Facebook 高管 Fidji Simo(付迪吉 · 西莫)接任。
根據公開資料,西莫曾是 Ebay 戰略團隊中的一員,2011 年加入 Facebook 後,參與了公司歷史上的每一個重大時刻,包括幫助公司從 1000 人發展到近 10 萬人。
梅赫塔給出的理由是,西莫具有很強的領導力,能帶着公司更快速的發展。
上任後的西莫把重心放在了數字化轉型上,她把 Instacart 定義為一家雜貨技術公司。西莫判斷,雜貨店的未來會是線上線下同步發展,Instacart 要創造一種全渠道消費體驗,把業務做寬。
戰略分兩步,一步是為零售商提供技術服務,包括廣告科技、物流支持、數據分析和線下技術等,幫他們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實現 Instacart 從配送到軟體平台的轉型,将收入從 C 端消費者擴展到來自 B 端客戶的更多場景。
上任後的 90 天裡,西莫收購了兩家公司,一家是餐飲軟體公司 FoodStorm,另一家是自助結賬智能推車創業公司 Caper AI,在多渠道訂購、訂單管理、支付和物流方面提升效率。此外還與 Alert Innovation、Fabric 等物流技術公司合作,優化物流和裝配過程。
另一步是投向醫療保健、人工智能輔助服務等領網域。去年,Instacart 推出了 Instacart Health,為醫療保健供應商添加新的數字工具,比如虛拟店面、可購買的食譜和營養清單等。接入 ChatGPT 技術,回答用戶與食品相關的問題,比如有關食譜的建議、成分等。
管理的效果在營收上體現。根據招股書,Instacart 在 2022 年和 2023 年上半年營收分别為 25.51 億美元、14.75 億美元。預計今年還會實現增長,部分原因是返校期間和假期。
過去三年,Instacart 的營收為 14.77 億美元、18.34 億美元、25.51 億美元,毛利分别為 8.79 億美元、12.26 億美元、18.31 億美元,淨利為 -7000 萬美元、-7300 萬美元、4.28 億美元。
公司在 2022 年成功扭虧為盈。
女 CEO 帶隊上市,梅塔攜 12 億美元财富退出
美股已經一年多沒有重要的 IPO 出現了。
2022 年,受美股科技股抛售和美聯儲加息影響,美股股市暴跌,美元進入加息周期之後,美國獨角獸估值普遍大幅下滑,盡管 Instacart 一直在增長,但也不得不調低估值,以應對市場的變化。
2022 年 3 月,Instacart 宣布主動将公司的估值從 390 億美元下調 40% 至 240 億美元。7 月 Instacart 再次下調估值至 150 億美元,到 2022 年下半年,Instacart 将其估值削減至約 130 億美元。今年 4 月,Instacart 再一次下調了估值到 120 億美元。
按收盤市值 112 億美元來看,低于最後調低後的估值。這也意味着,在當前的大環境下,讓錢流動起來遠比價格标籤更重要。所以 Arm、Instacart 的上市也被認為是美國資本市場 IPO 解凍的标志。
根據 Instacart 的 S-1 數據,紅杉資本和 D1 Capital Partners 是 Instacart 的最大股東,IPO 之前分别持有該公司 15% 和 14% 的股份。IPO 後,其持股比例分别減至 14% 和 13%。紅杉資本和 D1 Capital 很早就投資了 Instacart,并獲得了正回報。
該公司的三位聯合創始人梅塔、萊昂納多和馬倫,在 IPO 之前總共擁有該公司 17% 的股份。其中梅塔擁有 11% 的股份,其餘兩人各擁有 3% 的股份。按照 112 億美元市值計算,梅塔身價為 12 億美元(約人民币 88 億)。
作為 IPO 程式的一部分,梅塔将執行董事長的董事會職位給西莫,此次交接标志着梅塔在他于 2012 年共同創立的公司 11 年任期的結束。
" 重要的是 Instacart 在未來幾年的表現,而不是第一天的表現," 梅塔在股票開始交易後接受電話采訪時表示," 我們更注重長期發展,這就是我們感到興奮的地方。"
Instacart 立足于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市場。Research And Markets 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 年,美國即時配送市場規模達到 353.6 億美元,預計 2030 年達到 844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1.6%。
競争就必然存在。美國的即時配送玩家有美國版 " 京東到家 " Shipt(被 Target 收購)、美國食品配送公司 GoPuff、梅赫塔的老東家 Amazon Fresh、巴西即時雜貨和零售配送平台 JOKR 等,他們的業務都已經做到足夠大、模式足夠成熟,背後跟着 GGV 紀源資本、D1 Capital Partners、軟銀願景基金、Baillie Gifford、G Squared、HV Capital 等明星機構。
另一邊,即時配送的商業價值被更多的商業巨頭發現,他們圍繞 " 即時 " 掀起了技術比拼,無人機、自動配送車、倉店一體等正在被廣泛應用。這一方面,亞馬遜、Uber 是大玩家。外賣配送平台 Doordash 也加入了這一陣營。值得一提的是,Doordash 曾計劃收購 Instacart,但因為受到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等機構監管,這筆收購最終沒有成功。
至少證明了,在美國雜貨零售市場,即時配送已經颠覆了傳統的配送模式,投資者們對 Instacart 上市的期待、還保持對這個行業的熱情,說明即時配送的業務模式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經得起推敲的。
未來,誰的配送速度更快、更準時、技術更先進,誰就有可能是最後的勝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