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可惜了,又是内地特供版,歡迎閱讀。
眾所周知,國外劇引進遭删改是常态。
少則幾個鏡頭,多則整整一集,有的删減更讓觀眾哭笑不得。
《俗女養成記》《有生之年》等港台劇,也沒有逃過剪刀手。
有的甚至删改到劇情卡頓,細節如台詞中的「保險套」,都在重新配音後成了「那個」。
而越是删改,越是能激起觀眾深扒的好奇心。
這不,最近又有一部引進港劇。
一共 12 集,幾乎每一集都有所删減。
為此,很多觀眾還玩起了「找不同」的遊戲。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劇。
「銀河映像」出品,杜琪峰親自監制。
一說名号,大家就明白了——老「删改專業戶」了。
杜 sir 的作品,越是删,影迷就越想看。
今天,咱們就來瞅瞅——
《三命》
杜琪峰的電影,大家不陌生。
一系列獨特「黑色美學」風格的黑幫、犯罪類型電影,都是影迷反復品味的經典。
《黑社會》
《槍火》
《放 · 逐》
電影也多次被引進内地。
但,每一部都删改不小,有些甚至直接換了結局,成了大陸版特供。
《黑社會》大陸版結局為正義降臨
杜琪峰早年也曾在 TVB 拍過《射雕英雄傳》等電視劇。
後來創辦銀河映像,便一直深耕電影。
這一次,是他時隔三十多年回歸劇集的創作。
而且是合作香港新興媒體勢力 ViuTV,可謂緊跟時代潮流。
此次,杜琪峰雖然挂名監制,但從幕後特輯裡可以看出,他依然深度參與制作。
再加上,銀河映像一貫采用集體創作模式。
我們大可将這部新劇看作是銀河作品的延續。
因為是在電視上播出,相比過去諸多犯罪電影,銀河這部新劇的尺度溫和太多。
這是一部年代劇。
它用主角故事串聯時代,拍出了一部橫跨香港 60 年發展的編年史。
有觀眾賜名:港版《苦盡柑來遇見你》。
杜琪峰監制《三命》,也可以對标王家衛拍攝《繁花》。
畢竟兩部作品都帶有鮮明的個人風格。
《三命》采用的叙事方式是經典的「銀河」模式。
一位主角,三種選擇,三種命運走向。
概念致敬銀河映像首部作品《一個字頭的誕生》。
電影講的就是一個混混,在兩種選擇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而在這部劇裡,不同選擇造就的不同命運線,又由三個導演各自拍攝,最終組接。
這種玩法,九年前《樹大招風》也已試水。
細節上,也處處勾連銀河映像早期作品。
主角飛越欄杆的動作、飛向天空的紅色風筝、以及各色取景 ......
都讓人夢回那些年沉迷銀河港片的時間。
《三命》與《黑社會》中相同的灶台取景地
而即便你并未看過任何銀河作品,這部劇依然能激發過往回憶。
因為它選取的故事時間節點都比較特殊。
比如,股災、回歸、張國榮去世 ......
都是足以突破地網域性的時代共同記憶。
故事開場,六十年代的香港,主角信仔出生。
此子天生羸弱,經歷波折才存活下來。
信仔上中學時,喜歡上了畫漫畫。
而且作品深受同學歡迎。
每周一更新,就被立即傳閱。
直到有一天,信仔發現自己的漫畫被人私自篡改了故事走向。
氣急之下,信仔決定設計整蠱,揪出篡改人。
沒想到,對方是一個同樣熱愛畫畫的女孩。
信仔一時愧疚,前去女孩所在的班級道歉。
卻意外得知,對方已經退學。
走出教室,信仔看到了一只飛翔的紅色風筝。
他追随而去,悄然走到了命運的分岔路口。
信仔追人時,面前出現了三個選擇。
劇情從此處開始,便分叉呈現一個人的三種不同命運。
第一種,信仔追上了女孩。
二人随後相約畫展,相談甚歡。
誰知女孩即将移民。
情愫剛生,就要面對分别。
臨走之前,女孩鼓勵信仔,要堅持畫畫。
夢想被青澀的愛情催化,讓信仔後來一路不懈努力,終于成為了漫畫家。
直到多年後,二人再次重逢。
第二種,信仔沒有追上女孩,卻撞見了父親出軌。
他追上去,發現母親也在追蹤父親的外遇。
但,母親并未爆發,反而選擇啞忍。
只為日子平穩,一家人生活能繼續。
為了幫母親分擔壓力,信仔放棄了畫畫。
做上公務員,萬事只求安穩。
多年後,已婚的信仔與女孩也再次重逢。
第三條,信仔未追上女孩,卻意外救下了混混好友阿龍。
可事态急轉,信仔救人時失手殺了人。
因不願阿龍替自己頂罪,信仔選擇自首。
幾年後,信仔出獄。
由阿龍引路,走上了黑道之路。
血路中飛升的他,在幫派裡站穩了腳跟。
而同樣的,在一次拍賣會上,信仔偶遇了已經成為畫家的女孩。
相同的起點,相同的重逢,中間的人生卻天差地别。
一人三命,三命歸一。
個人與城市命運互相勾連暗指,交鋒出各種各樣的可能。
這部劇的引進版是全集上線,而港版則在 ViuTV 陸續播出。
二者有前有後,差别引來對比。
首先不難想象的删減,是各種暴力和禁忌場面。
激情戲先不提,阿龍被黑道對家殺害的過程直接跳過。
還有阿龍替信仔出氣,教訓一個車行老板。
抽煙和暴力威脅的畫面,都未在引進版内出現。
其次,是一些灰色歷史的影射。
比如信仔父親的情人,提及自己用非常規手段來到香港。
相關台詞在引進版内被删改。
還有的,就是所謂的「大尺度刺激」場面。
比如漫畫家命運線的信仔,為了成功赢得出版社的主筆位置瘋狂作畫。
來不及吃飯,也來不及如廁。
索性坐在座位上,用瓶子解決。
這一情節,也被「消失」了。
删減自然會影響到劇情的節奏和觀感。
像是有個情節,是信仔遇到父親的情婦找上門來。
這是三條命運線都會遇到的,決定信仔一家未來生活的事件。
情婦不停上門,并非完全因為愛情。
而是身份問題無所依憑,影響了生計與生活。
因此,她才會委身已婚男人,找信仔父親解決問題。
信仔在這個基礎上才答應。
但沒有了背景台詞描寫,這一段情節的合理性有所下降,復雜性也折損許多。
好在,這次的主題并未因為删改而受到影響。
長久以來,銀河映像作品被提及的主題就是「宿命」。
無論人如何掙扎,步上哪條路,人生所遇都不會改變。
就像三條命運線的信仔,都要目睹好友阿龍死在自己面前。
這甚至可以呼應作品外的命運。
九七之後,香港導演北上,擁抱新格局。
但,杜琪峰對地網域性表達和個人風格的堅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北上失敗。
轉過身來,又是香港電影江河日下,拍片日益艱難的境地。
人與時代擦肩的瞬間,似乎命運已經定下。
但如今,再看這樣的故事,就覺得「宿命論」又不準确。
比起「宿命」,「因果」才更貼切。
《三命》裡也又一次點明了這點:世事常變,但總是因果。
多年過去,魚叔自己也體認了「因果」的份量,更深知:
成長過程決定經驗,經驗形成認知,認知影響決策,決策改變人生走向。
一環扣一環,看似必然,實則可調整性極大。
就像銀河映像許多電影的故事結構,通常設定兩個不容改變的開始與結局,但又執着于展示這兩點之間各種各樣的命運。
恰如人的開始與結局是生與死,但過程中活成什麼樣,有巨大的探讨空間。
也就是說,「宿命」和「因果」之間的差别在于,人在宏大時代的不可抗力面前,是選擇屈服,還是選擇抗争。
是強調天的意志,還是強調人的意志。
就像劇中,信仔雖然三條命運線都遇到了初戀,但之後的走向卻大不一樣。
結束這一生時的心情,也差别甚大。
戲外,銀河的命運艱難是事實,那些删改帶來的唏噓挫敗一如往常。
但不變之中,已經有些東西在默默改變。
堅持創作、扶持新人、回歸電視、接洽内地平台 ......
因已種下,結果只是時間。
看到這點,就更會對尚在堅持探索的人報以敬意與期待。
另外,退一步講,魚叔總覺得「逆天改命」作為爽文叙事确實理想。
但對于普通人而言,需要思考更多的是如何過好此生。
更确切些,是如何能在離開世界前心甘、無悔、平靜。
似乎答案也是一樣的。
不斷了解自我、開辟可能、誠實地自我面對。
一以貫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
如此,命運哪怕既定,但姿态由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