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極氪領克整合落地,安聰慧:兩個品牌各自砍掉了20%的規劃車型,歡迎閱讀。
2 月 14 日,極氪與領克完成股權交割,極氪科技集團正式成立。完成後,極氪持有領克 51% 股份,吉利汽車持有 49% 股份,領克成為極氪的非全資附屬公司。
極氪科技集團召開了一場媒體溝通會,極氪科技集團總裁安聰慧與多位高管,對外公布了極氪領克合并的多項細節,以及極氪科技集團 2025 年的目标與規劃。
領克的組織與匯報關系向極氪科技集團遷移完成後,集團内部形成了全新的管理模式。當前,極氪領克兩個品牌已初步形成 " 前端獨立、中後台高度共享 " 的運營模式。
在品牌與產品層面,未來,極氪品牌将以大中型車為主,聚焦 30 萬元以上市場,領克則主打 20 萬元以上市場。
具體車型将以產品線形式劃分,產品規劃、項目管理、軟硬體集成、功能集成等模塊規劃,将由各產品線負責。在產品端,極氪與領克都形成了更加扁平化的管理方式。
目前,極氪共擁有 3 條產品線,分别定位高端市場、中大型主流市場、以及面向 B 端的未來車型。領克則擁有兩條產品線,分别定位中小型車、及中大型車。
集團成立了產品委員會,對兩個品牌五條產品線做統籌管理。安聰慧透露,2025 年兩個品牌将推出 5 款新車,這是產品線統籌管理後的決策成果," 我可以很明确地說,到今天為止,每個品牌大概減少了 20% 多的產品數量 "。
研發方面,原本分開的兩個智能化團隊如今已經合并管理。未來,極氪與領克品牌今後都将使用極氪自主研發團隊的極氪浩瀚智駕。領克 900 會是首個使用極氪浩瀚智駕的車型,并且領克 900 将使用英偉達最新的 Thor 芯片。
智能座艙方面,由于領克汽車在海外仍然擁有一定銷量,所以暫時沿用原有的 flyme 座艙系統。但安聰慧表示," 未來,(智能座艙)我們一定要實現平台化 "。
在智能化之外,其餘研發部門也已初步實現協同開發。在去年年底,產品研發方面的整合,已經幫助雙方降低 15% 的研發費用。
在終端的渠道與用戶方面,極氪與領克獨立運營,但集團成立了用戶委員會,國内與海外市場的重大決策都将由用戶委員會進行協同管理。
據用戶委員會主任林傑介紹,極氪的門店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但在下沉市場其依然擁有不少銷量。如果通過鋪開直營門店來擴大覆蓋率,成本高昂。所以在下沉市場中,極氪會借用領克的渠道和投資商資源,同時還将接入領克的售後體系。" 但兩個品牌的展廳仍然會是獨立的 "。
中後台體系的融合,為兩個品牌帶來技術與成本方面的新競争力。2025 年,極氪與領克對銷量有了新目标。
安聰慧表示,極氪科技集團 2025 年的總銷量目标為 71 萬輛,其中領克 39 萬輛、極氪 32 萬輛。而 2024 年,領克銷量為 28 萬、極氪銷量為 23 萬輛,合并銷量為 51 萬。從增長 40% 的目标看,極氪科技集團對此番業務整合都持有信心。
并且,海外市場将占總銷量的 10%,約為 7 萬輛左右,其中領克将占 60% 繼續成為海外主力,極氪也将開啟大規模出海,預計貢獻 40% 海外銷量。
出海規劃下,領克與極氪計劃 2025 年在海外新增 200 家門店,領克 08 EMP 與極氪 7X 将成為出海的主力車型。安聰慧表示," 極氪科技集團不僅整車出口,還要實現本地化生產,目前在積極推進中,具體進度還不便公布 "。
針對兩個品牌合并後的财務情況,安聰慧回應會采用多種手段解決問題。
領克品牌的虧損主因是歐洲市場銷售模式。出海前期,領克在歐洲市場以訂閱模式運行,對品牌盈利帶來不小挑戰。但 2024 年,領克已經開始将訂閱模式轉化為經銷商模式,未來領克還将與沃爾沃展開用戶與經銷商方面的合作,盡快緩解領克歐洲的财務問題。
極氪的虧損則正在收窄。2024 年前三季度,極氪總營收 183.6 億元,淨虧損為 40.97 億元。其中,三季度極氪淨虧損為 11.39 億元,同比收窄 21.7%,環比收窄 37%。并且極氪的整車毛利率已達到 15%。
從宣告合并到極氪科技集團正式成立,三個月間,極氪與領克快速進行了組織與流程的調整。此番動作的有效成果也已初步顯現。
2025 年,極氪與領克共有 5 款新車推向市場。產品委員會的統一管理,讓兩個品牌之間的内耗競争減到最小;協同研發使得兩個品牌研發成本實現 15% 的降低;經銷商渠道的合作,還将進一步擴大兩個品牌的覆蓋度。
随着兩個品牌業務整合的進一步深入,其成本優勢還将繼續浮現。智能戰與價格戰下,整合與降本的重要性,在極氪與領克品牌上進一步得到驗證。
當然,整合與聚焦不會止步于此,融合、提效将會成為極氪科技集團的階段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