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全國人大代表周燕芳:加快推進“新職傷”試點擴面,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随着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平台為基礎的新就業形态正在成為靈活就業的新趨勢,是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路徑。全國總工會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新就業形态勞動者已達 8400 萬人,占職工總數的 21%。
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主要來源是農村轉移勞動力,相對于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職業傷害風險一旦發生将導致勞動能力暫時或長久損害,直接影響家庭生計,職業傷害風險不容忽視。
藍鲸财經記者獲悉,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就關于加快推進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面提出了建議。
周燕芳向記者介紹,2022 年 7 月人社部會同相關部門正式啟動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截止 2023 年 9 月,已有共計 668 萬人納入了職業傷害保障範圍之中,對于試點保障對象,總體上做到了應保盡保,保障功能有效發揮。試點一年多來,各試點省市累計做出職業傷害确認結論 3.2 萬人次,支付職業傷害保障待遇共計 4.9 億元,切實保障了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權益,特别是對重大傷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不過,問題依舊存在,比如,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在不同地區之間政策尚不平衡,不同平台企業之間保障尚不平衡;宣傳力度不夠,理賠流程較長等。
" 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已取得積極成效,但僅涵蓋 7 個省市、4 個行業、7 家平台企業,覆蓋面仍相對有限,應加快推進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面。" 周燕芳指出。
周燕芳建議,一方面,有序擴大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的試點地區,特别是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密集的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等地區。同步協調試點地區與其他非試點地區間的橫向交流,落實不同地區之間的職業傷害保障政策銜接。另一方面,建議逐步擴大新就業形态的試點平台企業範圍,将市場占有率較高、經營管理較好、參保意願較強的平台企業納入試點範圍,切實擴大可享有新就業形态的職業傷害保障權益的就業人員範圍。聚焦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更加公平、制度更可持續、服務更加便捷、責任更加清晰,為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的職業傷害保障在全國推開進一步奠定基礎。
她建議,由國家人社部牽頭,綜合試點經驗,出台關于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确開展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工作的基本原則、籌資機制、保障内容、承辦方式、監督管理、工作要求等。
同時,探索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内容增加第三者責任保障;加強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信息平台建設與數據共享,優化理賠流程并提高事前預防能力;鼓勵保險機構創新商業保險產品和服務,提升新就業形态就業人員保險服務的獲得感和便利性。進一步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拓展保障範圍,進一步擴展保障責任、地網域、行業及企業。創新保險產品,滿足新市民在意外、疾病、職業風險、未來養老等方面需求,并針對現有流程進行優化更新,降低服務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