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妖酒”的魅惑史,歡迎閱讀。
威廉 · 霍加斯(William Hogarth),《金酒巷》(Gin Lane),1751 年。© www.metmuseum.org
利維坦按:
金酒(杜松子酒)的英格蘭傳入之路,是一件令人沉醉而有害的事情。飲用者報告了一系列酒後反應:失去理智、發酒瘋、欣喜乃至死亡。在喬治 · 克魯克香克(George Cruikshank)、威廉 · 霍加斯(William Hogarth)等人的版畫作品的幫助下,本文作者詹姆斯 · 布朗(James Brown)踏入了這些令人沉迷的場所——酒館、金酒廳、理發店——這些場所或提供快樂、或滋生邪惡,這取決于你問的是誰。
在網易雲音樂搜索【利維坦歌單】,跟上不迷路
我們有一個新号【利維坦行星】,可以關注
1751 年,版畫家、諷刺畫家威廉 · 霍加斯(William Hogarth)創作了《金酒巷》(Gin Lane),這是他關于金酒——一種新興烈酒,對倫敦窮人生活毀滅性影響的著名視覺回顧。
這幅作品與《啤酒街》(Beer Street)相輔相成,是一幅關于貧困、上瘾、精神錯亂、暴力、弑嬰、自殺的悲慘全景畫面;在混亂和絕望中,唯一的繁榮是承辦喪葬業務的當鋪老板 " 格賴普 "(Gripe),以及兩個提供 " 致命飲料 " 的商鋪:一家金酒酒館,以及一個蒸餾加工商 " 基爾曼 "(Kilman)。
《啤酒街》(左)與《金酒巷》(右)。© www.metmuseum.org
按照霍加斯傳記作者的說法,《金酒巷》"破碎、潰散的場景……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中"。這些畫作的衍生品深受政治漫畫家的喜愛,以至于在探讨酒精歷史的學術會議上,它的出現是如此的頻繁和有效,如今社交媒體上也不時會響起 " 金酒巷警報聲 "。
然而,盡管這個影像異常引人入勝,但它在酒精歷史和藝術史中的主導地位,反倒掩蓋了在十八九世紀間流行的、有關金酒及其消費環境一系列更廣泛、微妙的獨特性。
被詛咒的妖酒
金酒是一系列新型人類買醉物質中的一種,其他還有巧克力、咖啡、鴉片、糖、茶和煙草等,這在被稱為 " 精神刺激革命 "(psychoactive revolution)的時期(1600 年至 1800 年)極大地擴展了歐洲人意識改變的可能性。
自中世紀晚期以來,烈酒(主要是葡萄酒的粗餾產物,即 "aqua vitae")一直在英國的修道院、私人住宅和藥劑師店制造,盡管它們價格昂貴,通常用于醫療目的,而且數量有限。
白蘭地、朗姆酒、威士忌,尤其是金酒在 17 世紀後期的爆發基于諸多因素——谷物過剩、對法國酒進口的限制、蒸餾壟斷的放寬以及艾爾和拉格啤酒的稅收提升——使得金酒的崛起尤為迅猛。
金酒最初以 "Genever"(源自金酒的主要調味原料杜松子)的名字從荷蘭輸入,到了 1690 年代開始由國内麥芽蒸餾廠大規模生產,他們将批發產品銷售給一系列小型混合酒生產商。這些生產商會使用各種植物添加劑(包括杜松子、香菜籽、橙皮、甘草粉和松香)" 矯正 " 它。
根據坎布裡亞蒸餾商喬治 · 史密斯(George Smith)在 1725 年的說法,金酒已經 " 赢得了如此普遍的贊譽,尤其是在普通人中……在許多蒸餾店鋪,其銷售量每天比大多數公共酒吧中的拉格啤酒和艾爾啤酒還要多 "。
由此產生的酒飲,比此前在娛樂和飲食方面主流的傳統酒精飲品(艾爾啤酒、拉格啤酒、蘋果酒和葡萄酒)更具 " 酒力 ",代表了英格蘭飲酒文化的一次重大變革;傑西卡 · 沃納(Jessica Warner)甚至将其稱為 " 第一種現代藥物 "。
簡而言之,金酒對于現代早期的那些飲酒者有截然不同的含義,它提供的 " 不是逐漸陷入醉酒狀态 " 的過程,而是瞬間、極端的醉感。這種高強度也催生了一系列反常且可怕的副作用,被 18 世紀評論家廣泛讨論,包括道德堕落、犯罪、發瘋、強迫性中毒和死亡。
正如一位 1736 年的匿名作者所觀察到的," 服用少量金酒的人,幾乎在瞬間就會喝醉,以至于喪失理智和對自己行為的控制 "。
同樣,在伊麗莎 · 海伍德(Eliza Haywood)于 1750 年面向女性金酒飲者的著作中,她警告說:傳統飲料使其消費者 " 悶悶不樂、昏昏欲睡或異常愉快 ",而金酒卻使他們 " 大膽、頑固,并充滿了做惡的狂熱欲望……我們可以說,純飲烈性酒是剝奪人類理智最迅速的途徑,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開始是暫時性的、而最終是持續的瘋狂 "。
次年,另一位匿名作家也表達了贊同:"(金酒)有害的影響深入到他們的靈魂;每一個高尚的道德準則都被連根拔除和摧毀。" 此外," 一旦他們養成了飲酒習慣,他們只有當酒杯離開鼻子時才感到滿足。"
這使得金酒獨特的生理和心理效應有了一個反復出現的當代隐喻,被妖術蠱惑,即将正常的人類意志和才能屈服于一個隐匿的超自然力量。
1816 年托馬斯 · 羅蘭森 (Thomas Rowlandson) 的水彩畫,《死亡之舞:小酒館》(The dance of death: the dram shop)。© wellcome collection
惡作劇的溫床:杜松子酒館
像其他新型麻醉品一樣,金酒創造了一種完全圍繞其銷售和消費組織的全新城市空間。就像可可創生了巧克力屋,咖啡創生了咖啡館,鴉片創生了鴉片館,茶創生了茶室和茶園一樣,金酒帶來了酒館,被當時的人們形容為 " 可憐蟲之地 "、" 惡作劇的溫床 " 或 " 一切邪惡和罪惡的搖籃 "。
此類場網域的新興最開始主要出現在城鎮,從 18 世紀初開始迅速蔓延。1726 年,據米德爾塞克斯郡(Middlesex)的法官委員會估計,僅在這個倫敦市郊就有 6000 家金酒酒館,在一些教區,這一比例高達五分之一。
正如下文的銅版畫所示,金酒館遠比此前構成英格蘭餐飲體系的傳統客棧、酒館和啤酒屋簡陋得多,而後者早已在漢諾威時期的法規下變得越來越成熟和規範。要開始賣酒,只需要找到一些 " 有害飲料 " 的供應(可以在現場蒸餾,也可以從專業制造商那裡購得)。
佚名版畫,金酒酒館,1765 年。© wellcome collection
這些店鋪的桌椅故意弄得很簡陋,以鼓勵外帶銷售和 " 站立飲酒 ",兩者都确保了主要是貧困顧客的快速流動,這些客人沒有足夠的錢進行長時間的現場飲酒。
金酒酒館的一個空間創新是吧台,這是從蓬勃發展的零售業中借鑑過來的。盡管有傳統觀念認為這些吧台是已經建立的飲酒場所的特色,而在這些場所中,酒是通過一支由老板、侍者、服務生和酒保組成的隊伍,從地下酒窖送到大廳和包間顧客手中的。
正如建築歷史學家馬克 · 吉魯阿爾德(Mark Girouard)所指出的,吧台是一種革命性的 " 時間和動作的突破 ",使服務更加便捷高效;它還帶來了額外的優勢,如将服務員與顧客隔開,提供了一個測量和倒酒的桌面,并形成了一個屏障,可以安全地存放酒水、伺服器具和收入。
流體軌迹
除了在這些特定場所銷售和享用外,金酒還是一種幾乎無處不在的物質,滲透到各種已有的場所和空間中。就像上面那張女服務員把酒倒到杯外的銅版畫所暗示的,金酒的廣泛普及被證明是不可遏制的。
這種 " 令人瘋狂的傾注 " 被納入傳統的客棧、酒館和啤酒屋業主的經營範圍,尤其是在鄉村地區,并且還廣泛售賣于咖啡館、雜貨鋪、熟食店、典當行和煙草店——這是因為交易非酒精商品的零售商,也可以在無需許可或監管的情況下銷售金酒。
由于外帶銷售占據了小酒館業務的重要部分,金酒在家庭和私人住宅中被廣泛消費,甚至可以在理發或剃須時享用——就像下文版畫中的性工作者和水手那樣。
在理發店中提供金酒的版畫(下圖)為霍加斯《金酒巷》中已故理發師提供了一種視覺對比,後者由于髒兮兮、被金酒衝昏頭腦的顧客,最終導致了破產。
1793 年手工上色的版畫,下方文字内容為 " 剃須只需一便士,理發不到兩便士,一杯金酒(卻)讨價還價 "。© wikimedia
手工上色版畫,約 1792 年。描繪了一名性工作者在她的房間裡,洗衣盆旁邊可以看到一個金酒酒杯。© wikimedia
喬治 · 克魯克香克(George Cruikshank),《托珀夫人的夢》(Mrs Topper ’ s Dream),約 1812 年。在這幅手繪彩色版畫中,描繪了一位水手和他的妻子在床上,桌上可以看到一小瓶金酒。© wikimedia
類似于茶和 " 薩盧普 "(saloop,一種用蘭科植物根粉制成的熱飲,源自奧斯曼帝國),金酒這種 " 來自地獄的燃燒物 " 也會出現在戶外的飲用場景中。事實上,《金酒巷》所展示的,就是一種惡夢般的露天豪飲。
金酒除了在專門的商店出售外,還在位于小巷的棚屋、攤位中販賣,人們在大街上就能喝到。而且——與該時期的其他食品一樣——在街頭由流動攤販叫賣,尤其是在大規模娛樂活動中,如處決現場。
威廉 · 霍加斯,《在泰本被處決的懶惰學徒》,1747 年。在這幅版畫的右邊,一位街頭小販從手推車上分發了幾杯金酒。© wikimedia
有關此種景象最著名的描繪是霍加斯的《在泰本被處決的懶惰學徒》(The Idle Prentice Executed at Tyburn),其中一位街頭零售商在公共處決現場用馬車售賣金酒。還有一些不太常見的場景,比如詹姆斯 · 吉爾雷(James Gillray)于 1795 年創作的銅版畫《哥本哈根之家》(Copenhagen House),展示了一名小販在倫敦通訊協會繁忙而喧鬧的會議上兜售金酒。
詹姆斯 · 吉爾雷,《哥本哈根之家》,1795 年。在這幅手工着色版畫的左中前景中,一位戴着頭巾的女性酒商在倫敦通訊協會的一次會議上出售金酒。該協會是一個受法國大革命啟發成立的辯論協會,倡導議會的民主改革。在最左邊,三個煙囪清掃工,他們的黃銅帽上寫着他們主人的名字,将自己的名字添加到著名的政治叛亂分子名單中。他們籤名的金酒桶上寫着:"Thelwall & Co. 的真正民主金酒 ",指的是約翰 · 特爾沃爾(John Thelwall),他是激進記者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該協會的聯合創始人。這裡與金酒的聯系可能是因為它的成本低廉,窮人随時可以買到,使其成為一種民主且易于獲得的陶醉形式。© wikimedia
與咖啡一樣,金酒也在公園和集市上的臨時或 " 快閃 " 場地出售。每當泰晤士河結冰時,都會定期舉辦霜凍市集。在 1814 年的結冰期間,有帳篷被稱為 "Orange Boven" 和 "City of Moscow",後者上面有一個惟妙惟肖的惠靈頓公爵雕像,售賣金酒。
1814 年手工着色木刻版畫《泰晤士河上的弗羅斯特集市》(Frost Fair on the River Thames)。在畫面中心,兩個臨時帳篷成了金酒的販賣場所。© britishmuseum.org
在 1729 年到 1751 年之間,中央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律,導致 18 世紀後期金酒飲用及其相關場所和空間逐漸減少,盡管在 19 世紀初的降稅引發了消費復蘇以及另一種創新場所:金酒宮(the gin palace)的誕生。
金酒宮從 1820 年代開始經歷了十年的鼎盛時期(該術語正是在這個時期創造的),這些豪華場所,以一系列從零售業借鑑來的新穎建築風格為特征:無處不在的吧台,但現在還有大面積的玻璃幕牆,用臂柱和柱帽點綴,洛可可式的細節裝飾,内外燃氣燈,大型酒桶内裝有各種款式的金酒,以及大量的銘文。後者強調了陶醉的空間與文本的長期關聯(酒吧和咖啡館是書籍、報紙和其他印刷材料傳播和消費的主要場所),正如我們将在下文看到的,金酒宮得標籤和傳說的廣泛使用為漫畫家提供了一些靈感。
查爾斯 · 狄更斯在 1836 年描述了一個典型的金酒宮:
一切皆是光輝和燦爛。那邊一家豪華的酒吧發出悠揚的喧譁聲,它标志着對面兩條街的中心。那座歡快的建築帶有裝飾華麗的護牆,發光的時鍾,周圍是灰泥花飾的平板玻璃窗,以及富有貴金屬鍍金的煤氣燈,與我們剛剛離開的黑暗和肮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眼花缭亂。
内部甚至比外觀更加絢麗。一條法式刻有桃花心木的吧台橫亘整個空間;兩側是一排巨大的酒桶,塗成綠色和金色,被輕盈的黃銅欄杆圍起,上面刻有如 " 老湯姆,549";" 年輕湯姆,360";" 參孫,1421" 等字樣,我們推測這些數字是指 " 加侖 "。吧台的後面是一個高大而寬敞的大廳,裡面擺滿了同樣迷人的容器,周圍是一條同樣豪華裝飾的回廊。 [ 16 ]
就在這些豪華場所中,與金酒重新蓬勃發展的同時,一個有組織的戒酒運動也開始形成。運動由咖啡零售商、醫生、福音派傳道者和實業家領導,以及堅信酒精飲品對經濟、醫學、道德和社會產生有害影響的人們,禁酒協會積極倡導反對娛樂性飲酒,并最終主張完全戒酒。
這種改革的想象根本上來說是空間性的;正如布萊恩 · 哈裡森(Brian Harrison)所指出的那樣,如果他們對 " 娛樂的願景集中在家庭 ",那麼這種新潮的金酒宮既是酒精腐蝕罪惡的症狀,也是其代名詞。除了通過小冊子、地圖和歌曲進行動員之外,禁酒改革者還通過影像的媒介來陳述他們的觀點。
盧克 · 林納 (Luke Limner) 于 1847 年創作的版畫,将傳統小酒館與現代金酒宮殿進行了比較。© wellcome collection
喬治 · 克魯克香克的飲酒者
身處禁酒戰線前沿的,是漫畫諷刺家喬治 · 克魯克香克。他生于倫敦,長于倫敦,與他的同時代人詹姆斯 · 吉爾雷和托馬斯 · 羅蘭森一樣,是霍加斯視覺傳統的繼承者。克魯克香克是一位多產且成功的商業漫畫家,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為書籍、雜志和小冊子創作了 6000 多幅作品。
金酒及其宮殿在他所擅長描繪的倫敦充滿活力的生活和沉浸的場景中占有重要地位。早期的設計,比如他為狄更斯的《博茲札記》(Sketches by Boz)和皮爾斯 · 伊根(Pierce Egan)的小說《倫敦生活》(Life in London,1821 年的暢銷書)創作的插圖,總體上是友善而深情的;這些場所很有吸引力,顧客大多快樂、健康、體面。這可能反映了在那一時期金酒和金酒宮在克魯克香克自己生活中發揮着核心和積極作用。
雖然他似乎沒有遭受酒精成瘾或病态飲酒的困擾,但與大多數 19 世紀的創作者一樣,他也是一位習慣過度飲酒的人,并且以熱愛交際而聞名。
克魯克香克為皮爾斯 · 伊根的《倫敦生活》繪制的插畫,約 1820 年,描繪了主角湯姆和傑瑞在金酒宮殿中的場景。© wellcome collection
左圖:克魯克香克為狄更斯的《博茲札記》繪制的插圖,約 1836 年,描繪了金酒宮殿的内部。右:克魯克香克,《金酒宮》,約 1842 年。© archive.org
1847 年,克魯克香克在他的 55 歲時發生了戲劇性的改變,他熱情地擁抱了禁酒主義。他的決定可能是對他那時面臨健康不佳後果的回應,也可能受到他父親——插畫家艾薩克 · 克魯克香克(Isaac Cruikshank)命運的啟發。據說,艾薩克 · 克魯克香克是一個十足的酒鬼,在赢得一個飲酒比賽後,于 46 歲時因酒精中毒而死亡。
無論他的動機是什麼,自從他加入到禁酒戰線的那一刻起,克魯克香克就發展出了理查德 · 沃格勒(Richard Vogler)所說的 " 福音派對酒精罪惡的關注 ",支持并為國家禁酒協會提供插圖,對金酒和金酒宮尤其不滿,并在他以後的作品中對其進行了重新構思。
在他最著名的系列作品《酒瓶》(The Bottle,1847 年)中,通過 8 幅雕版印刷繪制了家庭瓦解的全過程,而更引人注目的後續系列《酒鬼的孩子》(The Drunkard ’ s Children,1848 年)的開篇場景則設定在一個金酒宮内。酒鬼的成年女兒被框定在 " 滋養各種犯罪的那個噴泉 " 中心;一位披着披肩的老鸨走近她,周圍是一群烏合之眾,包括喝酒的兒童,以及一個酩酊大醉的殘疾男子。所有這些人都被印有具有諷刺意味的字樣 " 山谷奶油 " 和 " 著名的雙倍金酒 " 的巨大酒桶所矮化。這個時期的其他描繪,則表現了絕望無助的醉漢在金酒宮的門前踉跄摔倒的場景。
在克魯克香克 1847 年創作的《酒瓶》的第三幅中,這個注定要毀滅的家庭用金酒麻醉自己,而法警則搬走了他們的家具。在随後的五幅畫中,情況愈加惡化。© www.bl.uk
克魯克香克對金酒宮最引人注目的負面描繪,名為《金酒館》(The Gin Shop),可以追溯到 1829 年,比他戒酒早了将近二十年。在這幅作品中,他将金酒宮殿想象成一個可怕而危險的死亡空間,預示着他後來的焦慮,盡管表現風格是喜劇的而非現實主義的繪畫語言。
在克魯克香克 1848 年《酒鬼的孩子》的開篇中,描繪了金酒宮中命運多舛的後代。© wellcome collection
這幅版畫描繪了另一個注定要毀滅的家庭:金酒桶被設計成棺材,由一個偽裝成酒吧老板的骷髅提供服務,另一個骷髅手持沙漏和矛,威脅着他們。
喬治 · 克魯克香克,《金酒館》,1829 年。© www.bl.uk
與金酒宮本身一樣,克魯克班克通常運用标題、對話框和其他文本形式來強調他的觀點。金酒被命名為 " 惡魔殺手 "、" 藍色廢墟 " 和 " 親昵的死神 ",标牌指向并預示着 " 救濟院 "、" 瘋人院 "、" 監獄 " 和 " 絞刑架 ",而骷髅則冷酷地預示着 " 他們幾乎喝完了最後一杯 "。在一個揭示金酒有害影響與邪惡超自然之間關聯的雙關語中," 靈魂地窖 "(spirit vaults,這裡的 spirit 可以指烈酒,而 vaults 意指地下室,因此 spirit vaults 也可以理解為儲存烈酒的酒窖。編者注)中有一個小惡魔圍繞着小耳朵跳舞,高唱着咒語。
文 /James Brown
譯 /tim
校對 /tamiya2
原文 /publicdomainreview.org/essay/liquid-bewitchment/#p-1-0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定(BY-NC),由 tim 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加星标,不迷路
往期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