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扎克伯格:有目标感的人,天生具有影響力,哪怕你是一個新人,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人神共奮 ,作者人神共奮的李剛
作者:李剛
來源: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1
扎克伯格:僅有目标是不夠的
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在給哈佛大學 2017 屆畢業生做了畢業演講中,講到一個他最喜歡的故事:
約翰• F •肯尼迪訪問美國宇航局太空中心時,看到了一個拿着掃帚的看門人。于是他走過去問這人在幹什麼。看門人回答說:" 總統先生,我正在幫助把一個人送往月球。"
扎克伯格以" 目标感 "為這次演講的主題,他認為:" 光你自己有目标是不夠的,你必須為身邊的人創造目标感。"(But it's not enough to have purpose yourself. You have to create a sense of purpose for others.)
很多人覺得," 為身邊的人創造目标感 " 是企業管理者的事,跟自己有什麼關系呢?
其實很多人在職場兩三年後,就具備了影響他人的能力,甚至有些人天生就是去影響他人,而不是被他人影響的人。
如果他們不發揮出這種能力,在人際關系上,反而會有很強的受挫感。
2
目标感的第一點就是足夠清晰,
足夠單純
目标不等于目标感,職場中大部分人是沒有 " 目标感" 的。
你今天的目标是完成一個 PPT,但做到一半時,發現有很多數據還有待确認,你開始懷疑自己今天是否能完成這個目标,并盤算是不是把這一部分含糊過去,這叫有目标,而無目标感。
你在聚會中看到一個讓你心動的女生,你想主動跟她搭讪,但接下來你并不确定想幹什麼,你覺得能上床也行,能留個号碼也行,反正走一步算一步吧,這也叫有目标,而無目标感。
你提出了一個技術思路,并得到了團隊成員的認可,但在執行中,為了讓能力稍差的團隊成員跟上項目節奏,你降低了其中的一些标準,這同樣是沒有 " 目标感 " 的行為。
目标感(A sense of purpose)的核心,不是 " 目标 ",而是 " 感 "。就是經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并能以此為行動指引。
為什麼說大部分人都缺乏目标感呢?因為作為一個普通人,總有很多目标,但每一個目标又都不夠強烈。
馬化騰在回憶騰訊成長經歷時說, OICQ(QQ 的前身)在開發時,他設定了一個重要的目标——體量小,别人都是 1M 多,他要做到 200 多 K,因為當時上網速度就是 10 幾 K。
這個小小的差别讓 OICQ 在眾多即時通訊軟體中拉開了第一步的差距。
以前做廣告時,我手下的文案常常想從客戶的只言片語中,揣摩他們的意圖。我對他們說,客戶永遠是善變的,你們的專業是把握消費者的想法,以此去影響客戶的目标。要平常心,錯了大不了重來一遍,動機不純、偏離目标,你會永遠糾結下去。
什麼都想要,那不叫目标,那叫" 表決心 ",決心表多了,就變成了" 決心婊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缺乏目标感的 " 決心婊 ",所以萬一遇上一個目标感很強的人,這個目标就很容易影響所有人,成為一群人共同的目标。
這個世界上,有目标感的人,走到哪裡都會被一眼認出來,哪怕你是一個新人。這就是馬雲當時一沒有錢,二沒有資源,卻能在湖畔花園讓十八羅漢緊緊地跟随他的原因——當然,這裡還有另一個原因:
很多目标感夠強的人,僅能指導自己的行動;只有像馬雲這樣能清晰、生動地向遇到的每一個人,描繪這個目标的人,才能產生影響力。
3
描繪你的目标,
你就是 " 意義塑造師 "
香港或英國的律政劇裡,法官總是頂着一頭怪異的假發,為什麼?其實它的目的就是讓你一眼就看出這是假發,以塑造一種非人化的感覺。因為法官操縱了生殺大權,必須要創造出與普通人的距離感,人們才能對他足夠信任、足夠畏懼。
這就是法官通過一頂假發描繪的目标感——代表一種神聖的力量。
大部分人目标感弱的另一個原因是" 生活缺乏意義 ",因為真實的生活本身并沒有明确的意義,所以有一句話叫:" 眼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這輩子就過去了。"
但人又是極度追求生活意義的物種,哪怕是一個非常虛幻的意義。
" 屢戰屢敗 ",這四個字沒有什麼意義;" 屢敗屢戰 ",這就是個勵志故事。故事就是在普通事件上,賦加了特定的人生意義。
我們愛看故事,因為我們需要别人賦予自己生活的意義。
為什麼馬雲要把公司搞出金庸小說的感覺?為什麼很多大公司過一段時間就要折騰出一個新目标來?為什麼資本市場從不間斷地創造新概念?
就是為了給失去了 " 生活的意義 " 的人們,創造新的目标感。
一個目标感很強,而且能清晰、生動地向身邊的人描繪出來的人,管理學上有一個稱呼,叫" 意義塑造師 ",你可以把他們想像成《盜夢空間》裡的 " 造夢師 "。
馬斯克堅持把特斯拉電動汽車的 " 空氣過濾系統 " 稱為" 生物武器防御模式 ",他還想建立從太陽能電池板直接獲得能量的超級充電站,目的是 " 在爆發喪屍危機後,可以依靠超級充電網絡周遊全國 "。
馬斯克用這種他自稱是 " 傻裡傻氣的荒誕幽默 ",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他異乎常人的目标感,并告訴大家:" 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不是造汽車的,我會把你們帶到未來 "。
不過," 目标感 " 給你帶來的影響力,并不一定正面的。
4
為什麼你的 " 目标感 " 讓人反感?
有一次,我在一家商場收銀台結帳,隊伍很長,好容易要輪到我了,偏偏前面的那位女士結完賬後,如老僧入定一般,開始精心梳理自己的物品:
仔細核對收據,把硬币放進零錢袋,把信用卡放回證件包,再将兩個小包和收據塞進皮包,再檢查一遍包,再檢查一遍櫃台……,完全不在乎身後還一列排隊的人。
很明顯,這是一個目标感很強的人,她的心裡只有自己想要做的事,她有強大的氣場,好像天生就有這權力,讓我敢怒不言敢。
但可以肯定,她在日常交往中很可能不太受歡迎,就像大部分目标感很強的人一樣。
他們的目标感給了自己巨大的行動力,卻讓周圍不想有目标的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我的一位朋友在上司提升他作部門經理後,卻提出了辭職,就因為總經理是個目标感很強的人,給人的壓力太大,以前有部門經理作為緩衝,現在自己頂上了這個位置,這種心理壓力讓他好幾天睡不好覺,幹脆辭職算了。
" 目标感 " 到底是吸引力,還是排斥力,取決于你身處什麼狀态的公司。
一個自我運轉良好的組織,靠得是每一道流程的" 目标管理 ",而非每一個人的 " 目标感 "。一個 " 目标感 " 很強的人,時刻都能感受到組織目标和個人目标的衝突,不适合呆在這類公司。
相反,一家公司,競争環境惡劣,業務不确定性強,員工們對第一項任務的理解總是有很大的差别,基于流程的 " 目标管理 " 往往跟不上形勢。
這時,一個 " 目标感 " 很強的員工,通常很容易衝鋒陷陣,成為大家的行動共同 " 目标 "——反正沒有人知道對錯,先幹了再說。
另一個讓你的 " 目标感 " 引起别人反感的原因,是言行不一。
為什麼跟着馬雲馬化騰沒日沒夜的加班,就叫做追尋理想,而跟着某些老板加一點班就成了被剝削呢?
因為那些老板想光讓員工背一點公司理念 " 改變世界 ",工作中全是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這種 " 目标感 " 就是一種騙術。
只有你的價值觀很獨特,并身體力行,别人才有可能忍受這種 " 目标感 " 帶來的壓力。
所以,喬布斯在挖百事可樂的斯卡利時,才有底氣說那句很名的話:" 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着我們改變世界?"
5
扎克伯格的目标
扎克伯格在演講中說,他創辦 Facebook 的目标感,并不是想創造一家公司。所以," 當所有人都想買下這家公司時 ",他拒絕了。
他說這是 Facebook 最艱難的時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當時的管理層幾乎都走了,顧問們告訴他,如果他不同意,會後悔一輩子。
他也懷疑過自己的決定:" 我在想是不是我錯了,一個 22 歲的小孩,都不知道世界是怎麼運轉的。"
正我們後來知道的,他還是拒絕了,因為他的目标是:連接更多的人。
是的,他做到了——除了在中國。(本文完)
你的思維方式
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