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中國科學家破解遠古懸案,月球最古老撞擊盆地形成于 42.5 億年前,歡迎閱讀。
IT 之家 3 月 21 日消息,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陳意團隊,通過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樣品研究,首次精确測定月球南極 - 艾特肯盆地(SPA 盆地)形成于 42.5 億年前。
這一成果不僅解開了困擾國際學界數十年的 " 月球最大懸案 ",為太陽系早期大型撞擊歷史提供了初始錨點,對理解月球乃至太陽系早期演化具有重大科學意義。
SPA 盆地是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擊遺迹,其直徑達 2500 公裡,是月球最為古老的撞擊疤痕,記錄了月球幼年時期遭受的巨大 " 創傷 ",其形成時間被科學家視為校準太陽系撞擊史的 " 黃金參照 "。
此前科學家通過隕石坑統計法和月球正面樣品推測其年齡在 42.6~43.3 億年間,但因缺乏月球背面直接證據始終存疑。此次嫦娥六号從 SPA 盆地内部帶回的月壤,為破解這一謎題提供了決定性論據。
陳意團隊從嫦娥六号采回的 5g 月壤中篩選出 1600 餘顆岩屑(>200 微米),最終鎖定 20 顆具有代表性的蘇長質岩屑顆粒。
這些新型撞擊熔岩通過礦物成分和同位素分析,揭示出 42.5 億年、38.7 億年兩次重大撞擊事件。結合 447GB 遙感數據溯源,科學家确認 42.5 億年撞擊物源自 SPA 盆地内環,由此鎖定其形成時間。
該項成果證明,在太陽系形成之後約 3.2 億年,一次大型撞擊事件形成了月球最大的撞擊遺迹 —— SPA 盆地,為月球撞擊坑統計定年法提供了來自月背的初始錨點。基于月球正面樣品校正的撞擊曲線計算 SPA 盆地模式年齡與同位素定年結果基本一致,表明月球早期正面和背面的撞擊通量大致相當。
此外,該項工作确認 43.5-43.3 億年的全月熱事件與 SPA 大型撞擊無關,為重塑月球早期一級演化序列提供了參考基點和科學依據。
相關成果已于 3 月 20 日刊登在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上,IT 之家附論文地址:
https://doi.org/10.1093/nsr/nwaf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