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pple Watch 10 周年,哪些「環」直到現在也沒「合上」?,歡迎閱讀。
Apple Watch,10 歲了。
2015 年 4 月 24 日,初代 Apple Watch 正式開售,開啟了蘋果在「後喬布斯時代」的新歷史。
十年後的今天,Apple Watch 早已證明了其成功。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IDC 的數據,蘋果每年能賣出 4000 多萬只 Apple Watch,創造約 200 億美元營收。它既是全球最暢銷的智能可穿戴設備,也是史上最暢銷的「手表」。
不過,誕生之初,Apple Watch 曾肩負過更大的野望。
從用戶到開發者,人們曾一度認為 Apple Watch 的長期目标應當是復制并超越 iPhone 的成功,成為「the next big thing」。
但現在,十年過去了,Apple Watch 仍無法獨立于 iPhone 工作。這塊智能手表:
依然只是一款「配件」。
成敗交織背後,Apple Watch 為整個電子消費品甚至泛科技行業,留下了一段啟示。
「未來手表」的理想
2014 年秋季,Apple Watch 發布的時候,可謂萬眾矚目。它是史蒂夫 · 喬布斯去世前,參與過開發的最後一款設備,也是喬布斯去世後,蘋果推出的第一款全新產品。
它的非凡意義,體現在方方面面。當時蘋果為嚴格保密,把發售時間整整推後了半年,以防供應鏈提前洩露消息,這是和初代 iPhone 一樣的保密發布措施。
發布會場地則定在了「弗林特中心」,這裡曾是喬布斯發布第一代 Macintosh 電腦和初代 iMac 電腦的地方,對蘋果有着非凡的象征意義。蘋果在發布會場地外圍搭建了堪稱豪華的上手體驗區。數年後,據蘋果員工回憶,光是那個展示區的花費就高達 2500 萬美元。
Apple Watch 不只是對蘋果意義重大,實際上,自手表作為一種商品流行普及後,關于未來手表的想象就從未停止。一切可以追溯到計算機、手機都還沒有誕生的時代。自 20 世紀 30 年代起,就有科幻小說、漫畫開始描繪一些「高科技手表」,包括可以打電話、看電視、發傳真、翻譯外星語言的手表。後來 007 特工所佩戴的可以發射激光的手表,以及柯南的麻醉手表,都是這些想象的一部分。
這也是為什麼,自 Apple Watch 推出後,蘋果采用了很多與 iPhone 類似的開發思路,試圖将 Apple Watch 打造成一台「戴在手上的 iPhone」。
初代 Apple Watch 上,「通訊」曾是優先級最高的功能之一,蘋果為它開發了一套專門的通訊系統,設定了專門的實體按鍵,用于呼出好友列表。而且用戶不只可以發送文字消息、打電話,還可以向好友發送塗鴉、心跳。但這些功能并沒有取得明顯成功,後來被降級為了 iMessage 的「子功能」。
之後,蘋果又在 watchOS 上推出了 App Store,希望通過第三方應用生态豐富 Apple Watch 的功能體驗。只不過大部分 watchOS App 都只是手機版的「延伸」,大多只能實現一些簡單功能,如微信的快速回復,以及支付寶調取付款碼,在完整性上完全無法與 iPhone App 相提并論。
Apple Watch App Store 已推出多年,但沒有達成與 iPhone 類似的成功| MacWorld
時至今日,watchOS 已更新到第 11 個大版本,依然沒有出現過一個真正的「爆款」App。大部分用戶使用 Apple Watch,絕大多數時間,依然是在用蘋果官方的應用和功能。
蘋果曾嘗試為 Apple Watch 設計一套新的互動範式。這是蘋果最擅長的事情,從 Mac 的滑鼠、iPod 的 ClickWheel 到 iPhone 的多點觸控,蘋果每推出一款新產品,就會帶來一次互動革新。但在 Apple Watch 上,蘋果精心設計的「數字表冠」和 Force Touch 按壓觸控功能,都沒有取得顯著成功。
語音互動也是一樣,Siri 理應在 Apple Watch 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但無論是 2016 年前後的那一輪語音助手浪潮,還是當下的大模型 AI 風口,Apple Watch 都沒有展現出它在語音互動上的優勢。在 Apple Intelligence 已公布的過去一年裡,沒有任何 Apple Watch 将搭載 AI 功能的消息。
到最後,Apple Watch 的成功,更多還是作為「傳感器」的成功。從最初就搭載的運動、心率監測,到後來的血氧、睡眠監測,蘋果把運動和健康,打造成了 Apple Watch 最重要的核心功能。
2022 年,蘋果推出 Apple Watch Ultra,繼續深耕「戶外運動」這個垂直領網域。
今年,在 Apple Watch 上市十周年之際,蘋果宣布在 4 月 24 日,即 Apple Watch 開售紀念日設立「Global Close Your Rings Day」(合環日),鼓勵用戶通過運動鍛煉,完成鍛煉目标。
24 日當天,蘋果在全球的 Apple Store 向用戶送出了一批實體徽章,作為紀念。
無法成為「必需品」的 Apple Watch
回顧 Apple Watch 的十年,它或許沒有像科幻作品那樣颠覆人們的生活,也從未達到 iPhone 的高度,但它毫無疑問是成功的。
十年裡,蘋果累計售出了超 3 億只 Apple Watch。與 AirPods 和其他家庭設備一起,Apple Watch 所在的「配件」業務板塊,每年能為蘋果貢獻約 400 億美元營收,高于 iPad 和 Mac 業務,是僅次于 iPhone 和軟體服務的第三大業務板塊。
分析 Apple Watch 的成功,它最關鍵的成功因素在于核心功能的穿透。
就像蘋果在 4 月 24 日設立「閉環日」,這個設計自 Apple Watch 誕生之日起,已經延續了十年之久。每天站立 12 次、鍛煉 30 分鍾、完成一定量的卡路裡消耗,閉合「三環」的目标看似簡單,但當用戶真的長期堅持完成它的時候,這些一點一滴的累計,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正反饋。很多多年 Apple Watch 用戶,通過這個功能達成了數千天的閉環成就,這些日積月累的運動量,也為用戶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切實好處。
2020 年前後開始,美國就有部分醫療保險公司,開始向客戶免費贈送 Apple Watch,鼓勵用戶多鍛煉保持健康。這既符合保險公司的利益訴求,也是用戶自身的健康追求,後續調查數據顯示,用戶在獲贈并使用 Apple Watch 之後,平均增加了 50% 左右的運動量。
除此之外,包括心率、睡眠監測,Apple Pay 公交卡、智能門鎖鑰匙、車鑰匙等等功能點,或許沒有成為國民級程度的功能,但也各自都有一部分忠實用戶。Apple Watch 當然沒有成為智能手機那樣的「必需品」,但它依然構建了一個不小的功能生态,籠絡了大批用戶。
2020 年,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的數據,Apple Watch 的銷售量已經超過了整個瑞士手表行業。
Apple Watch 當下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就是「運動三環」|Unsplash
除了打敗傳統手表,Apple Watch 在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領網域,也一直保持着絕對領先。這類產品在技術和產品上并沒有很大差異,很多手環產品只需 1/10 的價格就可以實現類似的功能。但 Apple Watch 依然是大部分用戶,尤其是 iPhone 用戶的首選。
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在于,手表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只是一個功能性的產品,而也是一件彰顯身份、個性、自我認同的「裝飾品」。
從發布之初,Apple Watch 就分化出了規模巨大的產品矩陣。最初蘋果甚至推出過 18K 金材質的手表,售價高達 12 萬人民币。後來蘋果陸陸續續采用過鋁、不鏽鋼、陶瓷、钛合金等多種不同材質,打造出不同風格調性的 Apple Watch 供用戶選擇。表帶更是有數十種不同材質、設計、顏色可選,分别适用于不同場景。
而所有這些表殼、表帶,都擁有超一流的工藝水準。因為工業設計同樣是蘋果在過去 20 多年打磨到極致的能力,得到了用戶的廣泛認可。這是 Apple Watch 很容易被忽略的一個重要成功因素。
到現在,Apple Watch 依然是最「多元化」的蘋果產品線。從基礎的鋁殼款,到愛馬仕聯名款,不同版本的手表在配置功能上差别不大,但能組合搭配出的外觀眾多,價格也從 2999 到 15699 元,拉開很大差距。
不過,不同于 iPhone 迅速掃除了整個傳統手機行業,将諾基亞掃進故紙堆,Apple Watch 并沒有點燃一場激烈變革。手表這一產品形态,擁有悠久且難以撼動的歷史。傳統的機械表、石英表直到現在也依然沒有退出市場,包括勞力士在内的奢侈表品牌,甚至有復興的迹象。
即便是在智能手表領網域,Apple Watch 也沒有實現完全統治。包括 Garmin 在内的品牌,都耕耘出了細分的差異化市場,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這不是一個「赢家通吃」的遊戲。
十年了,年後呢?
在 Apple Watch 走向十周年之際,蘋果對它的重視程度似乎在變弱。
盡管 Apple Watch 保持着和 iPhone 一樣的更新節奏,每年秋季發布新款。但在功能和設計迭代上,Apple Watch 采取了相對更保守的策略,不像早期的 iPhone,幾乎每年都會推出至少一項關鍵新功能,每 2-3 年就推出一個全新設計。
蘋果依然在投入技術,進一步完善 Apple Watch 的功能,根據爆料,蘋果正在研發血壓、血糖監測的相關技術,其中血壓監測功能最早可能于今年推出。
但 Apple Watch 在蘋果内部的開發優先級已明顯退了一步,不只是每次軟硬體更新發布所占的時間越來越短,蘋果正在把 Apple Watch 排除在一些關鍵的產品戰略之外,特别是 Apple Intelligence。
過去一年,最新的 iPhone、iPad 和 Mac 產品都已得到确認,将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但 Apple Watch 則受限于芯片性能和蘋果的大模型技術架構,無法支持 AI 功能。
當下 AI 硬體開發領網域的一大趨勢,就包括做輕量化的小型硬體,通過語音互動,調用聯網算力,提供 AI 能力和功能。當然,這一趨勢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道路,但 Apple Watch 想要在十周年往後的節點再完成向上的躍遷,依然要進行一些「自我革命」。
watchOS 11 上新增了翻譯的功能,但還無法調用大模型能力|Apple
過去三年,因為缺乏實質性的功能更新,Apple Watch 銷售額連年縮水。反應在财報上,整個「可穿戴配件」業務板塊,2024 年營收相比 2023 年下降了 5.1%,相比 2022 年的巅峰時期,已縮水 11%。
站在今天的角度,Apple Watch 幾乎已注定無法成為「下一個 iPhone」。但事情遠沒有到蓋棺定論的時候,iPhone 或許只花了不到十年就成為了 iPhone,手表則要歸屬于一段漫長得多的百年歷史。
近 200 年前,腕表被發明,一路延續到今天。
這段歷史,還将由 Apple Watch 繼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