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造車都沒搞明白,就整機器人了?,歡迎閱讀。
導語
Introduction
人形機器人火熱,車企按捺不住。
作者丨楊 晶
責編丨曹佳東
編輯丨何增榮
" 未來只有汽車、無人機、人形機器人三種機器人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 "。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在 11 月底曾這樣表态。
确實,目前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熱潮。在人形機器人領網域,有多類公司在進行研發和生產。比如科技公司中的波士頓動力、宇樹科技;工業自動化中的匯川技術、拓斯達;創新型機器人企業中的森漢科技、Figure.ai 等等。
當然,也少不了汽車廠商。比如最早也最知名的特斯拉,以及華為、小米、小鵬、比亞迪、廣汽、上汽、豐田、奇瑞、長安等,都已經布局機器人這一新藍海。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擴大,預計将有更多的車企加入到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中來。
然而,有人質疑,車企在造車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就急于涉足人形機器人,是否有些操之過急。畢竟,汽車制造與人形機器人技術雖有關聯,但兩者之間的技術門檻和市場需求卻大相徑庭。
一些車企在尚未完全掌握汽車制造核心技術的情況下,便急于将業務觸角延伸至人形機器人領網域。這些車企或是通過投資機器人企業,或是自研人形機器人技術,試圖在這一新興領網域占據一席之地。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車企如此布局呢?
機器人的需求無處不在
機器人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可以根據其功能的不同被劃分為多種類型,每一種都适應了特定的應用場景和需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按功能分類的機器人類型: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公共服務機器人,它們能夠提供接待、導航和安全保障等服務,如迎賓機器人能夠在機場、車站等場所迎接旅客,導覽機器人則能夠為遊客提供導覽服務,而安保巡邏機器人則能夠确保公共場所的安全。
其次是個人 / 家用服務機器人,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它們能夠在家中提供清潔、娛樂、教育等服務,如掃地機器人能夠自動清掃地面,智能陪伴機器人能夠陪伴孩子玩耍、學習,為家庭生活增添了更多樂趣和便利。
然後就是在視頻中經常出現的農業機器人,是現代農業的新寵,它們能夠精準地進行播種、噴灑農藥等作業;軍事機器人則在軍事領網域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特種機器人如搜救機器人、水下作業機器人等則是為了執行特定任務而設計的。
其他不常見的有服務機器人,則廣泛應用于服務行業,它們在餐廳、酒店、醫院等場所大顯身手。醫療機器人能夠執行精細的手術操作,輔助康復治療,甚至在護理工作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為醫護人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後,工業機器人是工廠生產線上的得力助手,它們主要負責自動化生產流程,如精确地進行裝配、高效地焊接以及搬運重物等工作,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
而車企看中的,就是工業機器人的價值。車企作為汽車制造業的主體,對于生產效率、質量控制以及成本優化有着極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工業機器人的價值愈發凸顯,成為了車企眼中的 " 香饽饽 "。
工業機器人,以其高效、精準、穩定的工作特性,為車企的生產線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在裝配環節,工業機器人能夠迅速而準确地完成零部件的組裝。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的不知疲倦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得車企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内生產出更多的汽車。
除了裝配,工業機器人在其他生產環節也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噴塗車間,機器人能夠均勻而精确地噴塗車漆,不僅提高了塗裝的效率,還保證了車漆的美觀和耐久性。在物流搬運方面,工業機器人能夠輕松搬運重物,減少了人力成本,也避免了因人為因素導致的物流延誤或損壞。
參觀過工廠的朋友應該對以上的機器人設備都有所了解,當然,這只是當下車企能夠應用的部分,也只是機器人定義中的一小部分。今天,我們所提及的人形機器人,或者是具身智能,在車企的設想中,将會提供更大的使用價值。
除了在汽車制造業中大放異彩,人形機器人正逐漸拓展其應用邊界。憑借其仿生的外觀設計、高度靈活的互動能力,以及内置的強大智能信息處理系統,人形機器人正在悄然成為一些汽車品牌體驗店的新型服務力量。
在更為久遠的未來,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對他的擎天柱(Optimus)人形機器人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夠執行多項任務,以改變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比如替代人類執行不安全或無聊的工作、成為家庭助手、提升工業生產效率、提供個性化服務(服務業、醫療護理、緊急救援)等等。
車企與人形機器人很契合?
" 汽車與機器人兩個產業在產業鏈上有諸多協同共振之處。在技術層面上,汽車的自動駕駛、芯片、傳感器、激光雷達等技術可以相互借鑑;在生產環節上,機器人可以用于汽車生產,提高效率和質量;在市場方面,車企的銷售渠道和品牌影響力有助于機器人產品的推廣。"
" 如果說智能汽車是智能智造的皇冠,那麼智能機器人将是機器智能的皇冠。我相信,将來智能汽車的廠商都會同時是智能機器人的廠商,相信智能汽車跟智能機器人将來會是一致的產業,且能夠產生 1+1>2 的效應。"
人形機器人和智能汽車一樣,有着相似的驅動原理:硬體、軟體和軟硬解耦。
當前,汽車領網域在技術創新與研發上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别是在無人駕駛、傳感器技術、機器視覺以及人工智能等核心領網域,已經積累了深厚且寶貴的經驗。這些技術不僅推動了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更為其他相關領網域的科技進步提供了有力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與人形機器人的開發在諸多方面展現出了高度的相似性,比如對復雜環境的感知與理解、自主決策與行動能力等。這種相似性為兩者在硬體和軟體層面上實現技術轉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可能性。
比如擎天柱(Optimus)人形機器人不僅繼承了特斯拉在汽車領網域積累的技術優勢,更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與突破,旨在打造一個能夠全面理解環境、高效執行任務、與人類和諧共處的智能機器人。因此這也為其他車企提供了思路,紛紛投身其中。
更重要的是,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企業或者說中國車企涉足人形機器人領網域還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就是政策支持。近期,南京、重慶、杭州等多地接連公布機器人產業相關支持政策,搶抓機遇。有人稱,這些政策讓該行業從 " 炫技 " 進入研發深水區。
此外,AI 技術是實現智能互動的核心驅動力。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AI 在車企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各大車企紛紛加大對 AI 技術的研發投入。可以說,AI 技術為具身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而具身智能的應用又推動了車企的智能化轉型。
因此,車企可以将其在汽車制造中的技術和資源優勢遷移到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中,實現技術的共享和應用的拓展。由此,車企将通過布局人形機器人領網域,可以拓展新的市場需求,增加收入來源,并且為未來的戰略轉型提供有力支持。
相關機構預測,2024 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将達到 21.58 億元,到 2030 年有望達 38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 61%。馬斯克預計,到 2040 年,世界上将有至少 100 億個人形機器人投入使用,這些機器人的售價可能在 2 萬美元至 2.5 萬美元。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其他類型的機器人,如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有可能實現大規模量產。現在的問題是過于樂觀地估計了人形機器人在消費級市場的量產前景。畢竟,人形機器人目前還面臨技術難題、成本高昂、市場需求不确定等多重挑戰。
再回過頭來看,造車本身就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領網域的技術和資源整合。如果企業在造車領網域的技術和經驗尚不成熟,就急于拓展到機器人領網域,可能會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
|楊晶|
中午不睡
下午崩潰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