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104%瘋狂關稅,普通人都能囤什麼,歡迎閱讀。
你的錢包正在被掏空
你可以不關心政治,但很難不關注自己的錢包。特朗普這次的關稅組合拳,引發的全球經濟震蕩才剛剛開始。之後全球供應鏈遭受重創,才是更大的次生災難。上到蘋果這樣的跨國巨頭,下到全球每一個普通人,都将是這場關稅博弈戰的受害者。
一旦政策落地,從大豆、汽車到芯片、醫療器械,都會受到波及。你餐桌上的豬肉、炒菜用的食用油,甚至平常嗑的開心果和榛子,可能要漲價了。
一頓操作猛如虎,蘋果手機漲到一萬五
搞垮全球股市,只是特朗普關稅戰的前戲。一旦政策落地,被搞亂的還有全球的物價體系。
為了省錢,蘋果總裁庫克已經衝到了全球囤貨的最前線。3 月底,特朗普揮動 " 對等關稅 " 的前夕,蘋果 3 天派出 5 架次滿載 iPhone 及產品的貨機,從印度直飛美國,以換來一點喘息之機。
中國是蘋果零部件最主要的產地,有投行給蘋果算了一筆賬,蘋果公司制作一部手機,硬體加上組裝和測試,成本大約是 580 美元。特朗普對華關稅 2.0 政策一旦落地,光是這些零部件從中國打包出口到美國的稅額,就會增加 296 多美元。
換算一下,也就是說,每一部蘋果手機的成本都會上漲 50%。再乘以銷量,蘋果公司估摸每年因此要增加 85 億美元左右的成本。如果全部轉嫁給消費者,iPhone16 Pro Max 在美國零售價将從現在的 1599 美元上漲到 2300 美元。
據外媒報道,擔心物價飙升的美國人,已經衝進超市,瘋狂搶購起蘋果手機。而如果蘋果調價,一般全球價格體系都會保持一致。因此,中國的果粉的錢包,很可能也會被血洗。
手機只是一個小案例。中國制造占全球比重約 35%,對美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電子產品、紡織品和服裝、玩具和兒童用品、農產品等等。站在美國消費者的角度,不止蘋果手機,可能大到汽車、電視、洗衣機,小到毛巾、襪子、嬰兒車,統統都會漲價。
美國知名投資人馬克 · 庫班,前幾天社交平台上喊話,讓美國消費者抓緊囤貨。按照他的說法,從牙膏到肥皂,都要趁早買起來。
而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中美貿易其實一直是互相依賴的。那麼,站在中國消費角度,又有哪些商品是需要囤積的呢?
接下來,我們試着根據過去幾年的中美經濟貿易數據,找出部分受影響較大的商品。為科技控、吃貨黨、愛美小姐姐和寶媽等人群,梳理一份囤貨指南。
汽車、電腦,讓全球的錢包陣痛
錢包受損最多的,當屬科技控。
據海關總署數據,2024 年中國自美國進口 11640.6 億人民币。其中機械電子類排在第一位,總共花了 2697 億,占比 23.17%。這裡面,最大頭的是集成電路和發動機及零部件。
這也就意味着,明天反制政策正式實施後,芯片和汽車零部件的進口價格,要上漲了。
拿手機來說,只要是使用高通芯片的國產品牌,都可能會成本承壓。它們可能會面臨兩個選擇,要麼調價,要麼國產化替代。目前不少國產機品牌,是高通的客戶。以高通 4 月 2 日發布的骁龍 8sGen4 為例,紅米、iQOO(vivo)、小米、OPPO 和星紀魅族等手機廠商,都在它的首批搭載名單上。以後想要買高端國產旗艦機的消費者,恐怕要提前攢錢了。
筆記電腦方面, 小米筆記本的 Air 13、 華為的 MateBook X Pro、RedmiBook 的 Pro 14、 聯想的小新 Pro16 等等,采用的都是英特爾或者 AMD 的 CPU 處理器。它們也會面臨成本上升的困境。
特斯拉、雪佛蘭、凱迪拉克、福特等美國進口汽車的價格,顯然也會受收到波及。以特斯拉為例,它的 Model X 和 Model S 等車型都是從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工廠進口,使用的部分電池材料來自歐美。
美系車外,還有很多德系車也在美國設有工廠,比如奔馳的阿拉巴馬州工廠和寶馬的南卡羅來納州工廠等。如果中國關稅反制政策落地,它們的產品價格都會上漲。
開心果和大豆油,可能要漲錢了
囤一些食物更好操作。接下來就是吃貨黨們,拼手速的時刻了。
機械電子產品之外,農副產品是中國從美國進口最多的商品。去年,中國為此一共在美國身上花了 1901 億元。大豆花的錢最多,為 856 億,占總進口量的 20%。棉花花的錢為 131 億,比肉類少了一百億,但占了去年中國棉花總進口的 45.14%。再接下來就是高粱、水果、堅果、水產品、小麥、玉米等。
大豆方面,中國早在 7 年之前第一輪貿易戰的時候,就開始從美國轉向了巴西市場。但短期來内,仍需一定量的美國大豆。而在產業鏈上下遊,大豆會關系到食用油、醬油以及豆粕飼料的價格。也就是說,豬企養豬的成本要增加了,而大豆油和醬油也有可能要漲價,可以适當囤貨。
豬肉價格,還不僅受大豆影響。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也是最大的豬肉消費國,一年要消費 5700 多萬噸,占全球總量的 45% 左右。其中有 4% 的豬肉,需要依賴進口,美國豬是其中的大頭。
海關數據顯示,2024 年我國進口豬肉為 228.4 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 40.8 萬噸,占總進口量的 17.9%。目前,算上 3 月份的對美進口豬肉加征政策,今年以來,中國對美國豬肉加征的關稅累計已高達 44%。可以預見 2025 年,美國豬肉進口數量将大幅下滑。中國消費者可能要吃國產豬了。
而一旦新希望、牧原股份等大豬企的出欄率下降,豬肉就可能會漲價。愛啃排骨的吃貨,也可以采取行動了。另外,除了豬肉外,這些豬企的股價其實也可以适當囤一囤。關注股市的朋友,如果心細的話,就可以發現,盡管全球股市都遭遇重創,但糧油企業金龍魚,醬油企業海天味業,豬企新希望和牧原股份,卻在 A 股上漲。
棉花漲價,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服裝的成本上漲。再加上,很多鞋服巨頭的供應鏈已經遍布全球,特朗普這次幾乎對全世界無差别攻擊的關稅組合拳,可能會讓像耐克等品牌都被迫提價。
至于開心果、玉米片、夏威夷果等小零食,提前買點也無妨。很可能,夏威夷果馬上也要不自由了。
愛美的小姐姐,也是特朗普的受害者
來自美國的粉底和口紅,也要讓愛美的小姐姐們肉痛了。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美妝產品進口金額為 144.27 億美元,其中美國的進口金額排名第四,超過 15 億美元。去年這一數據雖然在下降,但雅詩蘭黛、MAC、Bobbi Brown 依舊還是頗受中國女性喜歡的品牌。明天起,這些產品都要加稅了。
至于寶媽們,也會很郁悶。目前,海淘與代購方面,以美國保健品、母嬰用品為例,清關時間顯著延長,稅費激增 20%-30%,直接導致代購成本飙升,許多中小代購商無奈之下,紛紛将業務轉向歐洲市場。
另外,3 月份的數據顯示,能源與化工領網域同樣未能幸免,美國頁岩油、天然氣進口受限,疊加中東局勢的不穩定,國内汽油價格年内累計上漲 12%,塑料制品(如日用品包裝)成本上升 10%-15%。
而即便美國的日子,也不好過。全球一體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特朗普的這一通胡來,其實不僅讓中國消費者受害,美國民眾同樣也陷入了消費恐慌。
消費者錢包遭遇血洗不說,跨國巨頭們也都遭受重創。以蘋果為例,短短三天,它的市值蒸發 6300 多億美元,相當于 4 個市值的小米集團灰飛煙滅。庫克精心打造的全球供應鏈,也在關稅戰的暴擊下搖搖欲墜。
據報道美國消費者,目前也正在狂囤中國的電視、洗衣機以及韓國的三星手機等大件。至于汽車業,早已成為依賴全球供應鏈的產業。按照摩根大通估算,汽車關稅生效後,美國的通用汽車每年将繳納高達 130 億美元進口關稅,福特汽車則需支付約 45 億美元進口關稅。
這場号稱 " 讓美國再次偉大 " 的關稅戰,正在讓全世界普通人買單。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真故研究室 "(ID:zhengulab),作者:楊梅,編輯:龔正,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