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短短3年瘋狂跳槽 他為獲利向境外間諜機構洩露大量涉密信息,歡迎閱讀。
記者從國家安全部了解到,國家安全機關發現,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和一些背景復雜的非政府組織,對我國重要科技企業人員開展拉攏滲透,企圖套取核心科技信息,威脅我國家安全。
" 高額兼職 " 的誘惑
2016 年,我國内某重要科技企業海外市場負責人王某某赴境外出差期間,某境外機構通過電話向他咨詢了該科技企業的有關情況,并支付報酬 1000 元人民币。初嘗 " 有償咨詢 " 的甜頭後,王某某便将此作為工作之餘賺取 " 外快 " 的特殊渠道。
此後多年,他的 " 兼職 " 收入随着他透露内容的敏感性和稀缺性而水漲船高,報酬也從最初的 1000 元逐漸升至 3000 元。在金錢的誘惑下,王某某為撈取更多兼職 " 快錢 ",大肆 " 營銷 " 自己掌握的核心科技信息和企業内部資料。他還慫恿同事、發展親屬,教唆他們提供該科技行業内部敏感情況甚至涉密信息。
頻繁跳槽 " 内行人 "
2020 至 2022 年,王某某為了搜集更全面的科技產業内部情況甚至是涉密信息,短短 3 年時間裡頻繁跳槽多家該科技領網域龍頭企業,通過主動與業内人員交流互動、參加行業内部閉門會議,搜集大量任職企業以及其他相關企業的涉密資料、核心技術信息,拓展廣泛的人脈關系。
" 兼職 " 過程中,王某某以多家龍頭企業高管名義自居,将自身塑造成該科技領網域的 " 知名專家 "、" 精通 " 該科技領網域全產業鏈的 " 稀缺人才 ",成為境外科技情報搜集者眼中的 " 香饽饽 "。
把 " 副業 " 當主業
受利益驅使和所謂的 " 專家光環 " 加身,王某某開始把咨詢 " 副業 " 當 " 主業 " 來做。2020 至 2022 年間,累計接受各類咨詢高達六百餘次,大肆透露國内科技企業的大量内部情況、涉密信息和核心科技信息,從中獲利 200 餘萬元人民币。在咨詢過程中,他為了規避相關企業追責,避免身份暴露,除了變換姓氏和身份外,還有意壓縮會談人數,只接受小範圍的咨詢業務,以達到其所謂的 " 安全可控 "。
國家安全機關通過缜密偵查,查明掌握王某某向境外機構透露我境内重點科技企業核心涉密信息的确鑿證據,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有力消除了威脅隐患,王某某等涉案人員也依法受到處理。
國家安全機關提示
近年來,随着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多個產業已在國際競争中處在領先地位。核心技術信息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争力、行業的國際競争力,只有各行各業龍頭企業增強核心技術信息保護意識,才能進一步鞏固產業優勢,穩定經濟發展,提升國家實力。
從國家安全機關破獲的一些案件看,類似王某某這樣的 " 行業專家 " 還有不少,他們在商業活動過程中落入了境外機構目的不純、動機不明的 " 甜蜜陷阱 ",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況下洩露了國家秘密,損害了國家安全和利益。
全社會、全行業應時刻防範境外各類組織、機構以合法掩護非法,通過各種渠道向我滲透竊密。與境外機構打交道要時刻保持警惕,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開展交往活動,心中牢記 " 内外有區别,開口有尺度 ",切勿越過法律紅線。提高安全防範思想意識、提高產業數據和商業秘密保護意識,讓科技產業安全發展。
(總台央視記者 李本揚)
©2025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