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DeepSeek走紅三個月,第一批想靠它賺錢的怎麼樣了?,歡迎閱讀。
"
其實所謂 "2025 年不是 AI 淘汰人類,而是會用 AI 的人淘汰不會用 AI 的人 " 的言論,不過是賣課人的焦慮說辭,他們不需要真正懂 AI,就已經能利用 AI 致富。
作者丨安曉
編輯丨堅果
封面來源丨 Unsplash
"
如果你在
2023 年躲過了 Chatgpt,在 2024 年又躲過了 Sora,那麼 2025 年你也很有可能成為 DeepSeek 的潛在閱聽人,逃不出它天羅密布織下的網。
張蕾還記得,那是 1 月下旬的某一天,睜開眼刷小紅書,被滿屏的 DeepSeek 和它标志性的藍色圖示襲擊,一時間上到七八十的老年人,下到剛上小學的小朋友,都把 DeepSeek 入門教程熟記于心,好像只有會用 DeepSeek 的人才擁有了賽博世界的最新入場券。
各類賬号也沒少跟風,比如說賣貨的,會預先斷開聯網搜索功能,把準備好的賣點信息植入給 DeepSeek,然後再來一個 " 給我推薦一款 XXX" 的問題,讓 AI 替自己賣貨。
做情感博主的,會把如何選到 25+ 優質男的問題交給 DeepSeek 回答,然後賣着自己的心理療愈課。連母嬰賽道也沒放過 DeepSeek,不是 DeepSeek 教雞娃就是 DeepSeek 給娃安排時間規劃。
DeepSeek 是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張蕾發現,最近互聯網語境下的 DeepSeek 就像爆款推文裡的 " 互聯網 +",什麼都能往上套個公式,真正演繹了 " 上善若水任方圓 " 的包容性。反正這場真人秀裡沒人是輸家,DeepSeek 公司接到了熱度,而博主們、品牌們也能分一杯羹,總歸自得其樂。
但更高級的 " 流量密碼 ",是教别人怎麼用 DeepSeek。這是最近新興的一類博主,他們不直接賣貨,也不樂意接廣告,而是擺出一幅賽博救世主的姿态,售賣 DeepSeek 課程,包括如何向 AI 提問以及怎麼寫提示詞;教你用 DeepSeek 賺錢,比如用它生產文案、劇本、筆記和短視頻腳本。
比如張蕾最近關注的一個博主,教大家用 DeepSeek 玩轉 3 個副業,視頻開頭就很有緊迫感地喊出 " 現在還不會用 DeepSeek 的姐妹,活該你賺不到錢 ",然後大篇幅講起 DeepSeek 門檻有多麼低,有多容易寫出爆款文案,現在做自媒體有多麼合适。
但她越看越不對,這篇視頻文案不會也是 DeepSeek 寫的吧?往下一滑,連這條視頻才勉勉強強破了 200 點贊,博主發了 30 多條教大家用 AI 的視頻,自己的粉絲量也沒過萬。這不就是活生生的 "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 的當代案例?
張蕾清楚地知道,想吃互聯網這碗飯的,沒那麼多人願意當甘願獻祭農夫,等着 " 農夫與蛇 " 的故事反復上演。其實這些人本質與蹭熱點無疑,吃第一波信息差賺快錢,等大家都知道 DeepSeek 了,就發現大部分人對它的利用跟百度沒什麼區别——想知道某個東西的時候随手搜一下,然後就忘掉。
但初生的 DeepSeek 有個 " 天殘技能點 ",就是互動三四次過後便出現 " 伺服器繁忙 ",于是張蕾再次遇事不決小紅書,發現很多人都在推廣一種本地部署、滿血版、不限制對話次數的新型 DeepSeek。
被哄着填了評論區的邀請碼後,她發現自己也成了博主們 play 的一環——邀請碼按填寫人頭數給傭金,自己神不知鬼不覺又助力了 DeepSeek 博主們的發财夢。
1
算法牢籠裡的賽博勞工
" 你的賬号已被永久封禁。" 很多利用 DeepSeek 批量復刻爆款視頻文案、流水線生產腳本的博主們,養成 RPG 遊戲走到最後大概也只能收獲這樣的結局。用 DeepSeek 批量生產中式養生視頻的賬号,在突破上萬播放量過後,便會觸發平台審查機制。
在這場席卷全民的 AI 淘金熱中,博主們的遭遇揭開了流量產業鏈的殘酷真相:真正暴富的從不是使用工具的人,而是販賣淘金鏟的商人。
生成批量視頻的博主,尚未意識到自己已淪為 AI 流水線上的數字勞工。在 AI 教學賬号的指引下,先熟練掌握了實操教程:将 DeepSeek 生成的養生文案輸入即夢 AI,用模板化指令批量生產水墨風視頻,最終借剪映完成工業化組裝。這套組合拳能實現日均五更的恐怖產能,運氣好點的一條爆紅,運氣不好的發了上百條,不是被封禁就是被降低權重。
與其說是内容創作,不如說是測試參數。他們的電腦裡存着上百個被平台判定審核不通過的視頻廢稿,但每個标題、" 黃金 10 秒開頭 " 和标籤都精準命中所屬賽道的熱詞。
比如養生賽道,充斥着 " 低成本養生 "" 把折壽上班換成帶薪養生 "" 打工人不進醫院 " 等等公式模版,美食賽道是 " 分手飯 "" 天塌了也要來吃的餐廳 ""XX 不宣傳這個糊塗啊 " 等等誇張話術,改個詞換個地點又是一條新視頻。
有博主說 "DeepSeek 打破了他們的認知 ",不用再辛辛苦苦想爆點,只要提取别人的文案,再讓 AI 模仿這個風格,随便投喂一點觀點素材,一天幾十條不是問題。
除去伺服器繁忙的可能性,DeepSeek 大概率寫着寫着就開始 " 永恒 "" 褶皺 ",不管是寫腳本還是輸出回答,不管是古代背景還是數理問題,都一定要和它的賽博機械量子糾纏,丢掉了最重要的 " 人味 "。它習慣于把一些很平庸的答案包裝成高大上的教科書,但其實沒多少人會真正買賬。
于是,當博主們發現某 10 萬粉賬号用更粗糙的内容狂攬流量時,終于窺見流量場的潛規則:那些宣稱 " 九條視頻漲粉十萬 " 的案例,不過是 DOU+ 推廣與歷史粉絲積累共同制造的流量假象。
将原有萬粉賬号改頭換面轉型新領網域的博主,發現 AI 來 AI 去,最後只是舊數據在借屍還魂。櫥窗裡的帶貨成績,還不及轉型前好物分享的零頭。那些被 AI 批量生產的 " 亥時養肝 "" 中式養生 " 視頻,看似擊中了全民養生焦慮,實則制造出大量無效流量——算法推薦來的老年用戶習慣免費觀看,年輕群體則将此類内容視為老一套,很難轉化為購買力。
以抖音平台上一個名為 " 中式養生道 " 的賬号為例,其粉絲量高達 53.5 萬,賬号第一條視頻是去年 12 月 24 日發布,可已更新的 162 個作品中,沒有出現廣告商務,帶貨櫥窗中已售出 501 件商品,帶貨傭金即使按照較高的 10 元 / 件算,總共也就是五千多塊錢。
" 如果真的不怎麼賺錢,為什麼這個内容會突然這麼火?網上的那些博主又為什麼要拼命鼓吹?" 其實所謂 "2025 年不是 AI 淘汰人類,而是會用 AI 的人淘汰不會用 AI 的人 " 的言論,不過是賣課人的焦慮說辭,他們不需要真正懂 AI,就已經能利用 AI 致富。
恐怕 AI 自己都沒想到,自己也成了賣課人 play 中的一環。
2
名為 DeepSeek 的淘金熱
當 DeepSeek 意外走紅後,一場裹挾着技術狂熱與财富焦慮的商業風暴正在互聯網上醞釀成型。
這個被稱為 " 中國版 ChatGPT" 的 AI,不僅掀起了技術應用的 " 嬗變革命 ",更意外激活了互聯網經濟中最為活躍的 " 淘金基因 "。
此時,一個隐秘的黃金賽道正在野蠻生長——當科技巨頭們還在為模型參數厮殺時,早有人在知識付費的土壤裡瘋狂收割韭菜。
這個被業内人士戲稱為 " 認知稅 " 的產業,永遠不會虧本的就是賣課事業。
從電商平台的 9.9 元速成課到短視頻裡千萬級創富神話,從 " 定制版 " 私有化部署到 MCN 機構的 AI 内容工廠,這個世界永遠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在淘寶搜索框輸入 "DeepSeek 教程 ",瞬間超過 2000 個商品鏈接如潮水般湧來。花一杯奶茶錢就能實現 " 知識付費 ",它們正在演繹着技術民主化的另類叙事。所有封面清一色寫着 " 從入門到精通 ",不少都标注了 " 清華出品 保姆教程 " 的高校背書,還有商家承諾 " 一次購買免費更新 "。
還有博主宣傳,能用 DeepSeek 炒股賺錢,只要将炒股軟體接入 DeepSeek,就能控制電腦全自動分析股票,在直播間下方還附上了教程和軟體的購買鏈接。
在這場全民參與的 AI 淘金熱中,技術本身反而退居為背景板。當某個技術論壇還在争論模型參數的優劣時,市井街巷的早市攤主已在讨論如何用 AI 寫促銷文案。
越是易用的技術,越需要龐大的中間服務層來填補認知鴻溝。就像十九世紀加州的淘金潮催生了李維斯牛仔褲的傳奇,今天 DeepSeek 掀起的 AI 浪潮,也在批量制造着新時代的 " 信息差商人 "。
但只賣給個體戶,已經不能填補商家們的野心了。中小企業在數字化浪潮中,也非常渴望利用 AI 提升競争力,但因技術門檻望而卻步。有人在豬八戒、淘寶等平台,專門承接 AI 代運營、AI 方案等業務。他們熟練運用 DeepSeek,為客戶撰寫營銷文案、進行競品分析、生成專業報表。
從火鍋店促銷文案到美容院客戶管理方案,形成覆蓋實體經濟的 " 焦慮解決方案庫 "。當運動鞋品牌老板下單競品分析報告,店家只需在 " 運動鞋品類模板 .xlsx" 中替換品牌名稱,10 分鍾即可生成價值 500 元的定制化文檔。
這套工業化生產體系裡,真正值錢的不是 AI 技術,而是精心設計的套利模型,當業務量有所突破後,操盤手們開始執行第二階段收割計劃。他們在高校招募大學生兼職,将文科生訓練成數字流水線工人。
3
全民 AI 的賣課時代
帶貨博主們的第一招,是人設包裝。自媒體做不做得好、号起不起得來,說白了是粉絲信不信任你,所以一個好的人設能讓博主成功 99%,這是他們成功的根本,卻也是從來不會說出口的行業潛規則。
從 BOSS 直聘就能看出來,AI 講師招聘頁上," 對課程轉化率負責 " 被列為優先級,而真正的 AI 專業知識卻淪為可選項。某教育機構開出 35k 月薪的崗位要求,僅需候選人具備直播銷講經驗與流量敏感度。
這種用人邏輯催生出批量制造的 "AI 權威專家 ":李一舟的 " 清華博士 " 人設遭校方打假後,仍有模仿者用 ChatGPT 速成的 " 智能體開發證書 " 作為專業背書。講師們熟練運用虛拟背景牆、學術名詞矩陣和抓馬話術,在 30 秒短視頻裡完成從素人到專家的身份蛻變。
" 再不學 AI 就會被淘汰 " 的恐吓配合 " 接單平台保底收入 " 的黃金承諾,構成完整的焦慮變現閉環,最後學員當上博主的沒幾個,反倒是 15 元 / 單的 PPT 美化需求多了不少,更精明的玩家與招聘平台合謀,将免費修改簡歷服務包裝成 "AI 崗位内推資格 ",利用 BOSS 直聘的流量接口完成收割鏈條的最後一環。
在這場全民 AI 狂歡中,普通人能守護的只有兩樣東西:捂緊的錢包,以及保持清醒的認知。要相信,這是個人人都能用上幾次 DeepSeek 的時代,卻不是人人都能在自媒體下半場成功當上變現博主,大海一樣的流水線視頻賽道裡,靠質量比靠數量永遠可信得多。
第一屆想靠 DeepSeek 發财的人,就像在玩一場巨大的大富翁遊戲,走走停停買房想賺筆觀眾的過路費,結果一個走神的功夫,房子被查封了,賬戶裡的錢全留到賣課商家的手中。結局清算,笑到最後的人從不生產視頻,只不過是視頻課程的搬運工。
長期征稿 一經刊用 稿酬豐厚
螺旋實驗室已入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