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AI機器人,把迪士尼樂園搬到了“桌面”,歡迎閱讀。
文 | 有界 UnKnown,作者 | 錢江,編輯 | 山茶
傳言許久的蘋果機器人終于迎來了新的進展。
近期,蘋果公布了一項名叫 "ELEGNT" 的新研究框架,它可以讓非人形機器人展現更自然、更富有表現力的動作。
蘋果用一盞台燈機器人展示了這個新技術的效果。
比如你問它外面天氣怎麼樣,它會将 " 臉 " 轉向窗外 " 看一眼 ",再扭過頭告訴你天氣;如果你和它傾訴 " 渴了 ",它還會萌萌地用燈頭 " 小心翼翼 " 地将杯子推向面前;如果它遇到一個自己辦不到的事情,還會 " 低頭 " 表現出懊惱的情緒。
▲搭載蘋果 ELEGNT 技術框架的台燈,與人類互動,來源 X@Nacho Mellado
通過這樣一個架構,一束光影、一個燈頭,以及一根 6 自由度、能夠靈活扭曲的機械燈臂,就能訴出萬般情愁。讓皮克斯電影開頭動畫中的機器人走出熒幕,成為能真正陪在人們左右、提供情緒價值的 " 夥伴 "。
當然,蘋果并不是這一領網域的先行者。2024 年以來,桌面機器人就成為 AI 落地的熱門方向,各類 AI 桌面機器人層出不窮。
比如受到馬斯克點贊的 Looi Robot,哈工大的 XGO Rider,以及 LIVING.AI 的 Emo 和 Aibi 等等等。
那麼,AI 為什麼會把目光聚焦到桌面?它們像依靠這種形式實現怎樣的願景?又在面臨怎樣的挑戰?
陪伴 AI,從虛拟走進現實
桌面機器人并不是一個新事物,最早的桌面機器人可以追溯到 1999 年,一個名叫 Poo-chi 的、由日本富士通推出的電子寵物狗。即便是更為人所熟知的 Emo 和 Vector 桌面機器人,也都有六七年的歷史了。
所以這一輪桌面機器人熱,并不完全是之前這一批桌面機器人更新突破。我們更願意将其看作是 AI 大模型從虛拟走向現實的一種結果。
2022 年,ChatGPT 還沒有引爆這一輪 AI 浪潮的時候,兩家主打 AI 陪伴的軟體公司 Character.AI 和 Inflection 就已經在矽谷悄然成立了。
與 ChatGPT 這種百科全書式的 AI 助手不同,Character.AI 和 Inflection 專注開發富有同情心、幽默創新、能夠給人以情感陪伴的 AI 機器人。說得簡單一點,他們想要讓 2014 年上映的電影《Her》走進現實。
後來,ChatGPT 引爆 AI 奇點,當全球所有人都在為大模型尋找 PMF 的時候,AI 陪伴就成了最合适的落地場景(之一)。
借助 ChatGPT 的熱度,Character.AI 和 Inflection 在矽谷一度風頭無兩。
2023 年 3 月,Character.AI 完成 1.5 億美元融資,估值達 10 億美元,進入獨角獸行列。3 個月後,Inflection AI 完成 13 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 40 億美元,成為當時 AI 領網域融資額僅次于 OpenAI 的公司。
在國内,各類基于大模型的情感陪伴應用也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比如 MiniMax 的星野、閱文旗下築夢島、字節跳動旗下的貓箱等。
這類 AI 陪聊軟體的共性,是極致追求擁有高情商、個性化、情感化的虛拟聊天對象。但人類真的需要一個無限了解自己的 AI" 靈魂伴侶 " 嗎?當存在一個無限了解自己内心的虛拟產品出現,卻又看不見、摸不着的時候,就未必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了。
2024 年 2 月 28 日,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名 14 歲少年,與 Character.AI 創建的一個虛拟聊天對象丹妮進行最後一次談話後,因希望能夠與丹妮 " 永遠在一起 " 而選擇開槍自殺。為此,少年的母親将 Character.AI 告上了法庭。
▲ CNN Business 報道因青少年因 Character.AI 自殺
人性的悲劇成為壓倒 Character.AI 的其中一根稻草,更現實的問題是,由于缺乏收入來源,相關公司很快就陷入資金鏈短缺的漩渦中。
2024 年,Character.AI 和 Inflection 先後爆出資金鏈短缺的問題,然後其創始人連帶着部分員工分别被谷歌和微軟人工智能部門收編。
就這樣,一場以 AI 豐富人類情感陪伴的故事就到這裡草草結束。但業界對于這類能夠給人類提供情感陪伴的項目探索熱情卻并沒有結束。
大家普遍思考的問題是,如果《Her》這種完全虛拟的故事無法在商業上講通,那麼讓這種虛拟的陪伴成為現實,故事又是否能夠繼續講下去?
桌面機器人,從玩具到工具
Meta 首席科學家 Yann Lecun 的一個觀點,為情感陪伴 AI 走向陪伴機器人提供了一個方向指引。他認為,真正的 AGI 應該能實現與真實的物理環境互動。
2024 年初,在大模型普遍面臨應用困境的時候,具身智能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成為一個新的熱門方向,陪伴機器人也在這個時候,在 AI 的加持下嶄露頭角。
當然,在探索的過程中,不同的陪伴機器人也在開始產生差異化。
首先是一批老牌的 " 表情系 " 陪伴機器人,它們借助大模型對傳統產品進行改造更新,增進了與人類互動的陪伴作用。
2024 年年初,Engineered Arts 公布第二代 Ameca 上線,這款 Ameca 擁有視覺感知和聲音克隆能力,她在回答人類問題的時候,能夠直視對方,并且還會歪頭端詳、垂眼思考。但 Ameca 到現在為止還不能走動。
▲ Engineered Arts 旗下表情機器人 Ameca
表情系的 AI 陪伴機器人一般都做成人形,既需要攻克仿生皮膚技術,也要做到表情逼真以跨越 " 恐怖谷 ",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進行探索,實用性也不強。
于是,AI 陪伴機器人賽道湧入了一批更輕量化 " 寵物系 " 的機器人,也就是用寵物形态做陪伴機器人。
日本機器人公司 GROOVE X,打造的家庭陪伴機器人 LOVOT,就是典型的寵物系陪伴機器人。
LOVOT 的眼睛由 6 層動态燈光構成,能呈現出眨眼、瞳孔擴張、眼神追随等表情,并且全身遍布觸摸傳感器,能夠感知到人類的輕拍、撫摸動作,雖然它不會幫人類做事、和人類說話,但可以陪伴人類。
LOVOT 的體溫常年在 37°-39° 之間,接近人類體溫,抱在懷裡十分溫暖。當你摸摸它的鼻子時,它的雙眼會眯成月牙,還會發出可愛的娃娃音。
除了做一款外表可愛的 " 寵物 ",聯合知名 IP 構建陪伴機器人也是 " 寵物系 " 的玩法,比如 Engineering AI 将威震天變形金剛進行改造,這類改造還獲得了馬斯克點贊。
▲ Elon Musk 點贊 Engineering AI
不論是 " 表情系 " 還是 " 寵物系 " 的陪伴機器人,它們都是人類追求情感陪伴的產物。但人類似乎已經不滿足于只和一個會嘻嘻哈哈、簡單聊天的機器人作伴,他們希望在陪伴功能之外,還能有一些實用性。
從需求的角度來講,人們不希望自己花錢購買的產品只是一個玩具,它更應該成為一個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供幫助的 " 助手 "。這其實,恰恰也是 AI 的訴求,畢竟單純的情感陪伴無法挖掘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也無法打開更廣泛的用戶市場。
于是,開發者們開始将眼光轉移到 " 桌面 ",因為 " 桌面 " 往往是人們工作和娛樂的重要場景。所以,做一款既讓人類解壓,又能在桌面完成一些簡單任務的機器人,成為了開發者們探索 AI 陪伴機器人的新任務。
當然," 桌面 " 也不僅僅是這些機器人唯一的活動範圍,但它代表着陪伴機器人從單純的 " 陪伴 " 走向 " 實用 " 的微妙轉型。
玩具總動員,正在照進現實
在 CES2025 上,已經火了一批 " 桌面機器人 ",其中最火爆的就是上面所說的 Looi Robot,它于 2024 年獲得 64.8 萬美金眾籌,在 Kickstarter 和 Indiegogo 上以客單價 129 美元的價格募集總數量超 4000 台。
不久後,類似 Looi Robot 的桌面機器人也開始廣泛受到關注,比如哈工大的 XGO Rider、LIVING.AI 的 Emo 和 Aibi 等桌面機器人也紛紛擁有了更智能化的互動能力。
▲各家桌面雙輪(腿)機器人,有界 UnKnown 制圖
它們的長相有一些共同特征:" 頭大腿短 ",頭部往往由一塊螢幕構成,通過螢幕上的動畫來展現各類表情," 頭部 " 通常使用一雙動畫眼睛來賦予表情,然後用輪子或者雙腿來充當底座。
除了外貌,它們清一色地都接入大模型實現和人類更好的互動,小巧的身體可以在桌面上輕松來回移動。
雖然這些桌面機器人核心作用依舊是情感陪伴,比如能聽懂人類語言,并通過螢幕上的畫面展示對其作出反饋,但它們的作用卻已經不再局限于情感價值。
比如Looi Robot将手機和機器人合二為一,相當于為手機開發了一個新的應用場景,讓它可以以機器人的形式做會議記錄、自動攝影等工作。
哈工大團隊研發的XGO- Rider除了提供專屬表情哄人類開心之外,它還能識别圖片、識别人臉和骨骼。除此之外,它還具備教育學習功能,允許用戶使用 Blocky 和 Python 進行編程。
Living.AI 旗下的Emo、Aibi也具備開關燈、拍照等實用功能。
不僅初創公司進廠做桌面機器人,大廠也看到了這類機器人的未來潛力。2024 年 8 月份,蘋果就曝光内部的秘密機器人項目,代号為J595,根據 Medium 報道,這也是一款桌面機器人,并且預計最早于 2026 年首次亮相,售價為 1000 美元,據說也是類似于這種可以在桌面滾動的小玩具。
雖然桌面機器人賽道目前已經十分熱鬧,但它同樣也面臨一個致命性的問題,即桌面機器人的技術門檻不高,并且有一部分通過大模型 " 套殼 " 的簡單方式制作而成,普通用戶甚至都可以 DIY 出一個類似的桌面機器人,以至于企業很難形成有效的護城河,這也導致目前市場上的桌面機器人同質化嚴重。
那麼,它們如何做出差異化、如何構築核心壁壘?
除了不斷強化大模型,來提升這些 " 新物種 " 的互動能力之外,另一種思路是構建具身模型來改造桌面上的已有物體。
比如蘋果 ELEGNT 技術讓台燈擁有 " 肢體語言 ",實現物體和人類互動,同樣的思路也可以改造桌面上的其它家居產品。
除了 ELEGNT 之外,蘋果幾個月前還發布了另一項研究成果 "EMOTION",這項技術可以讓機器人的手勢與人類自然互動,機器人可以像好朋友一樣,向你展示 " 剪刀手 " 來表示勝利。雖然 EMOTION 的研究主要在機械手的運用上,但它實現的手勢互動能力,其實也可以用于指向、抓取物品相關的桌面機器人。
這兩套框架的英文名字,一個接近" 優雅 "(ELEGANT),一個意旨" 情緒 "(EMOTION),它們都運用大語言模型和視覺語言模型等 AI 技術,讓機器人變得更加富有 " 人味 "。
這種将物體 " 拟人化 " 的技術探索,一旦成熟起來,幾乎可以賦予任何家用產品,整個家就像一個小型的迪士尼樂園一樣,堆滿了各式各樣、可以和人類互動的小玩意。
而這或許是改變 AI 桌面機器人差異化和壁壘不足的一個重要方向。
結語
試着想象這樣一個場景,除了小貓小狗會到門口迎接你之外,你的落地燈也會自動點亮,并向你點頭致意。
你的衣帽架會伸出手接過你脫下的衣服和包包,機器狗會為你遞上拖鞋,你的桌面小機器人會向你發出問候,并貼心為你打開屋裡的燈光和電視,然後再向你匯報你不在家的時候,家裡發生的事情。
衣服已經洗好并烘幹,鍋裡的飯菜計算着時間,在你到家時剛好完成,熱茶已經放在茶幾,等你休息一會兒就可以開飯。
怎麼樣?這樣的家即便只有你一個人也不會感到孤獨吧,這可能就是陪伴型機器人的作用。
他們不僅提供陪伴和情緒價值,他們也同樣為這個家提供切切實實的勞動價值。
而這些,得益于 AI 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相信像 " 玩具總動員 " 一樣的世界,終有一天會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