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痛心!河灘突然漲水,高校保衛科長、中學校長等人救人遇難,歡迎閱讀。
4 月 19 日,雲南昭通市魯甸縣樂紅鎮關溜村的牛欄江段,因河道水位急劇上漲,致使 4 人被困河道中。現場多名群眾加入到救援行動,最終有 3 名被困人員得救,但令人痛心的是,參與救援的夏華、任紅印、任增申等 3 人卻未能脫險。
━━━━━河道漲水致多人被困高校保衛科長、中學校長救人遇難
據一名在現場參與救援的人士介紹,關溜村附近河灘近期水位很淺,有不少人前去遊玩。
參與救援、也目擊了當天救援經過的周先生介紹,事發時,一行人帶孩子在河灘遊玩,突遇河水暴漲,4 人被困河道。
" 當時,有人喊撤離,但時間很急,可能被困者沒聽見或來不及撤離,最終被困。" 周先生稱,大家目睹險情後,先後有二三十名熱心群眾自發救援,有人在岸上協助,有人下水施救。
另據紅星新聞記者從家屬及相關部門采訪證實,事發當天,一對父子和一對父女進入河道玩耍,不久發現水位迅速上漲,由于河道較寬,水流湍急,撤離時 4 人被困河道中。
現場有多人冒着生命危險主動投入救援,其中有昭通衛生職業學院的夏華、魯甸縣實驗中學校長任紅印和工作人員任增申等人。在多人合力營救下,成功救起 3 名被困人員。但夏華、任紅印不幸遇難,任增申失聯。
極目 · 新聞另外從一名知情人士處獲悉,失聯人員遺體已被打撈起,此事致 4 人遇難。
━━━━━救人遇難保衛科科長是退役軍人官方:對見義勇為救人事迹正按照程式認定
近日,多位網友發文悼念為救人不幸遇難的退役軍人夏華,生前他曾是昭通衛生職業學院的保衛科科長。
夏華的親屬表示,事發當時,夏華看到一對父女被困在湍急的江水中,現場救援人員多次施救,但因江水太急,救生衣浮力太大,無法将救援繩索等送給受困者。見狀,夏華挺身而出:" 我是遊泳隊的,讓我來!"
随後,他脫下衣服,将救援繩系在腰間,撲向湍急的水流中。最終,這對父女通過救援繩傳遞的救生圈成功獲救,但夏華卻因嚴重嗆水陷入昏迷,後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遇難。親屬介紹,夏華平時水性特别好,經常在戶外遊泳," 當他被救上岸時,其姐姐與姐夫在現場全力施救,但沒能挽回他的生命。他與被困者素不相識,卻在危急時刻義無反顧地跳入江水中救人。平日裡,他就喜歡幫助人。這次并非他首次見義勇為,之前也曾救過人。
據這位親屬透露,夏華曾是一名偵察兵,退伍後入職昭通衛生職業學院,生前任該校保衛科科長," 他這個人和藹可親,大家對他的評價都很高。他只有一個女兒,目前在北京體育大學就讀。"
此外,魯甸縣實驗中學相關工作人員證實,參與救援的任紅印、任增申是他們學校的。其中,任紅印是校長,任增申負責廣告方面的工作。不過該工作人員稱不清楚救人經過。
紅星新聞報道,樂紅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事件及原因仍在調查,部分救援人員見義勇為事迹正按程式認定,具體結果還沒出來。
━━━━━事發水網域河段事發地被稱為 " 小眾打卡地 " 目前已交通管制
在社交平台上,目前仍可查詢到部分網友推薦牛欄江關溜村河灘的内容,稱其是 " 小眾打卡地 "。
不過在發布日期較新的内容已出現明确提示:該地有風險,請謹慎前往。
魯甸縣樂紅鎮政府工作人員表示,關溜村附近河灘不屬于已開發景區,近期因為河道安全管理暫時不能前往河道。事發後,關溜村通往牛欄江河壩的道路已經進行管制。
━━━━━多個 " 網紅打卡地 " 出現意外有遊客死傷
近年來,因為很多人不想在景點 " 人擠人 " 而催生了不少 " 小眾打卡點 "" 網紅打卡點 " 的推薦。
網友之間互相安利本是好意,但因為有些 " 小眾打卡點 " 原本并非開發完備的景區,而導致意外頻發。
2024 年 12 月,演員李現的一組在虎跳峽 " 打卡 " 的照片走紅,也帶動了中虎跳峽的熱度。不過,虎跳峽景區一工作人員介紹,虎跳峽分為上,中、下虎跳,目前只開發了上虎跳。前幾天,有報道稱,李現帶火的發呆石,中虎跳峽(發呆石)入口已經封閉,禁止遊客進入,但高路徒步還可以進行,虎跳峽景區也可以正常遊覽。
同年 6 月 29 日,多位戶外愛好者網上發文稱,位于河北蔚縣的麻田嶺發生雷擊事件,造成人員死傷。據悉,麻田嶺因為可以觀賞高山草甸美景,被網友稱為 " 京津冀自己的阿勒泰 ",成為網紅打卡點。
▲事發現場(網絡圖)
2023 年 9 月,演員張馨予曬出了幾張自己的旅行照,并配文:翻山越嶺只為看到這風景 。廣西百色凌雲縣浩坤湖,随後迎來眾多遊客,開始堵車。浩坤湖景區工作人員提醒大家,這處打卡點不屬于景區。
同年 8 月,四川雅安雨城區魚鱗壩網紅打卡點十餘名遊客正在拍照打卡,突遇河道漲水,多人被洪水衝走。
2022 年 8 月,四川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龍槽溝突發山洪。彭州官方通報稱,截至 14 日中午 13 時,共造成 7 人死亡、8 人輕傷。龍槽溝一直是當地防範山洪的重點區網域,但從 2015 年以來,這個在雨季經常成為洩洪渠的河溝,卻悄然成為成都市民青睐的 " 景區 " 和 " 網紅打卡地 "。
▲龍槽溝的警示标志。圖片來源:山水龍門
來源:中國新聞網、紅 · 星新聞、極 · 目新聞、澎 · 湃新聞、九派新聞、現代快報、上 · 遊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