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反超星巴克,9.9元打赢價格戰,“瑞幸”已無敵?,歡迎閱讀。
反超星巴克,不代表一勞永逸
開一萬家店,瑞幸咖啡只用了 5 年。
開一萬家線下門店,需要多久?正興雞排花了 17 年,蜜雪冰城花了 13 年,而瑞幸咖啡只用了 5 年。
從 2017 年 10 月在北京銀河 SOHO 開出了第一家店算起,瑞幸以閃電般的速度邁入 " 萬店俱樂部 "。
現在,瑞幸正繼續 " 加冕 ",首次在單季度收入上超過進入中國 24 年的世界咖啡巨頭星巴克。
兩年前,因财務造假風波,瑞幸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強制退市。彼時,瑞幸的市值僅剩 10.55 億美元,市值蒸發超過 80%。
但如今,瑞幸粉單顯示的市值已經超 80 億美元,比之前 60 億美元的巅峰市值還要高。
從财務暴雷的生死邊緣到超越星巴克,瑞幸咖啡作對了什麼?瘋狂擴張後,瑞幸又存在哪些隐患呢?
9.9 元,交出最強業績
這個夏季,還有誰沒喝過 9.9 元的瑞幸咖啡嗎?
今年 4 月,瑞幸開啟店慶活動,每周推出價格 9.9 元的咖啡單品。到了 6 月,瑞幸宣布每位用戶每周可領取 1 張 9.9 元的咖啡券。
海報
酷暑之下,價格優惠的瑞幸咖啡慰藉了不少打工人的心,9.9 元促銷活動推出的首周,就賣出了超過 3900 萬杯。
但掀起這場價格戰的始作俑者卻并不是瑞幸,而是瑞幸的對手 " 庫迪咖啡 "。
庫迪咖啡成立于 2022 年,是瑞幸前創始人陸正耀一手創立的。作為 " 瑞幸模式 " 的創造者,他深知價格對于的咖啡連鎖店的重要性。
在創立之初,庫迪咖啡便用 9.9 元的促銷活動打響了市場。今年,庫迪更是燒錢補貼推出了 1 元喝咖啡、咖啡 9.9 元促銷、8.8 元任意購等活動,總而言之,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在創立之初,庫迪咖啡便用 9.9 元的促銷活動打響了市場。
瑞幸被迫迎戰,推出了 "9.9 元 " 感恩回饋活動,但沒想到這場持續 3 個月的價格戰并未拖垮瑞幸的營收,反而成就了瑞幸。
瑞幸二季度财報數據顯示,2023 年 Q2,瑞幸營收同比增長 88% 至 62.014 億元,超越了老對手星巴克中國(59.6 億元)。
在門店數方面,今年二季度,瑞幸新開了 1485 家門店,平均每天開出 16.3 家,截至 6 月底已擁有 10829 家門店。而星巴克上季度淨增門店 237 家,不到瑞幸的五分之一。目前,星巴克在國内擁有 6480 家門店,比瑞幸少了 4300 多家。
在利潤率上,瑞幸 Q2 同店銷售增長率為 20.8%,月均交易客戶數達到 4307 萬;營業利潤率為 18.9%,其中自營門店利潤率 29.1%,淨利潤為 10.622 億元,對應淨利率 17.1%,創下公司最好單季度利潤表現,大超市場預期。
瑞幸咖啡
值得注意的是,"9.9 元 " 感恩回饋活動還讓用戶增長進一步加速。2023 年 Q2 瑞幸月交易客戶數達 4000 多萬,比 2022 年 Q2 翻倍,相當于每日有 144 萬客戶購買瑞幸產品。
市場也沒想到," 價格戰 " 下瑞幸竟然能交出最強業績。瑞幸董事長兼 CEO 郭謹一在财報電話會上宣布,9.9 元的回饋活動将持續至少兩年。反倒是庫迪咖啡撐不住了,率先回歸合理區間。
海報
從 7 月開始,庫迪陸續削減了促銷幅度,調高了產品價格:" 天天 9.9 元 " 的活動換成了 9 折優惠,多數產品的團購價格也漲到了 13.5 元、14.9 元。
那麼,反超星巴克,狙擊庫迪咖啡,瑞幸咖啡赢在哪裡?
瑞幸的護城河在哪?
低價之所以沒影響瑞幸的盈利能力,最大的原因是瑞幸強大規模效應帶來成本管控能力,這也是後者無法逾越的高牆。
今年 6 月初,随着廈門中山路旗艦店的開業,瑞幸咖啡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已達 10000 家,成為中國首家突破萬店的連鎖咖啡品牌。
瑞幸咖啡門店
在中國餐飲市場,萬店代表着絕對的市場規模和體量,也意味着瑞幸的成本管控優勢。
在規模效應之下,Q2 瑞幸一般管理費用率同比改善了 3.5 個百分點,租金費用率同比改善 1.6 個百分點,減值及撥備率同比改善 7.1 個百分點,運營效率整體得到提升。
同樣的,依托于龐大的規模,瑞幸可以通過與原材料和預制材料的供應商籤訂為期一年的固定價格采購協定來獲取更為穩定和優惠的產品,瑞幸還通過自建工廠實現產能穩定,目前福建工廠產能已經來到 1.5 萬噸。
通過規模化運營降低成本,瑞幸在價格戰中有更大的騰挪空間。這也是瑞幸能夠承受價格戰壓力,推出 9.9 元活動的關鍵所在。
除此之外,規模效應更是瑞幸戰勝星巴克的殺手锏。與星巴克通過咖啡文化獲取更高的品牌溢價不同,瑞幸想賺規模化運營的錢。
眾所周知,定位高端市場的星巴克,一直在強調 " 第三空間 ",這導致星巴克都是直營門店,且門店面積大,經營成本高。
星巴克門店
而瑞幸卻另辟蹊徑。在一二線城市,靠面積小、租金低的直營快取店搶奪優勢點位;在下沉市場,瑞幸以面積大的加盟店擴張市場,這可以讓加盟商分攤成本。如今又宣布正式開放聯營合作夥伴 " 帶店加盟 " 模式,使得瑞幸門店以每季度幾百家的速度快速增長。
據窄門餐眼的數據,星巴克 47.67% 的門店開在商場,而瑞幸只有 24.84%。星巴克的客單價為 38.81 元,瑞幸為 18.13 元。
在渠道方面,瑞幸用萬店規模形成了規模效應,加之瑞幸的數字化運營體系,最終完成了對星巴克中國的超越。
其次,瑞幸咖啡的產品研發能力也是非常強悍的。
瑞幸咖啡被業界稱為 " 爆款制造機 ",2020 年 9 月上市的 " 厚乳拿鐵 ",當年售出了 3160 萬杯;次年,瑞幸又推出了 " 生椰拿鐵 " 和 " 絲絨拿鐵 ",前者月銷 1000 萬杯,一年賣出 1 億杯,兩年賣出 3 億杯,後者單周銷量就突破了 270 萬杯。
2022 年,瑞幸又相繼推出了椰雲拿鐵、生酪拿鐵等爆款產品,其中生酪拿鐵,上市首日銷量就達到了驚人的 131 萬杯,首周更是賣出了 659 萬杯。
瑞幸被稱為爆款制造機。
雪湖資本數據顯示,瑞幸產品的豐富度是星巴克的 1.7 倍,是幸運咖的 2.4 倍,是 MANNER 的 3 倍。
對比星巴克靠經典致勝的一手老牌,瑞幸以拿鐵為基底,為咖啡融入更多的口味、更豐富的口感,在產品研發方面顯然更勝一籌。
另外,每周一次的 9.9 元優惠對瑞幸的負面影響有限。
一般來說,餐飲品牌的產品可以分為引流產品、利潤產品、形象產品三類。引流產品主要是為門店帶來流量的,利潤產品是已經驗證可以帶來穩定利潤的產品,而形象產品則是建立品牌形象的產品,比如精選產地、特别調制的高價品。
而瑞幸的 9.9 元的咖啡只是引流品,真正賺錢的還是瑞幸的利潤產品和形象產品。據第三方機構測算,瑞幸目前的客單價依然保持在 15 元區間。
app 截圖
庫迪首席策略官李穎波今年 5 月接受采訪時曾公開表示,實現規模化後的咖啡單杯成本可以在 9 元以下,而要在聯營商端有一個合理的利潤,一杯現磨咖啡的價位應該在 10 至 15 元之間。
也就是說,在跟庫迪的價格戰中,瑞幸依然保住了合理的利潤空間。
瑞幸瘋狂價格戰,但依然能賺錢,這就有點可怕了。
瑞幸創業成功,但守業更難
瑞幸的亮眼業績,離不開中國咖啡市場的快速增長。
紅餐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咖飲市場規模達到 752 億元,同比上漲 23.7%;2023 年有望突破 900 億元。企查查數據也顯示,我國現存 17.7 萬家咖啡相關企業。2021 年、2022 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分别同比增加 15.9%、37.7%。
門店圖
咖啡市場是國内消費行業為數不多的持續高增長賽道。瑞幸雖然打赢了與庫迪咖啡的價格戰,但未來的路也并不能說一路平坦。
目前,瑞幸憑借規模效應和研發能力,确實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但 " 瑞幸模式 " 也并非不可復制。
譬如規模效應,不少茶飲品牌可以靠現有茶飲店賣咖啡,或者上市融資後投入開同樣規模的咖啡店,這樣一來瑞幸的規模效應就很容易被對手瓦解。
再說到研發能力,瑞幸曾經确實出了不少爆款,但想要持續輸出爆款卻并不容易。今年二季度,瑞幸推出了 24 款現制新品,包括冰吸生椰、楊梅瑞納冰、冰萃系列及茶咖系列產品等,但并沒有等來新的爆款。
產品圖
楊梅瑞納冰
年初主推的碧螺春拿鐵,還被消費者吐槽 " 有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曾經有行業内人士總結,說瑞幸爆火的思路主要是 " 咖啡奶茶化 ",即在咖啡内加入椰乳、牛乳、茶等原料,這樣雖然偏離了精品咖啡的路線,但更加适合大眾口味。
但現在咖啡市場的風向轉變,對于崇尚健康飲食的城市中產來說,生椰拿鐵、厚乳拿鐵這類高糖高脂的咖啡飲品已經開始動搖," 低脂咖啡 " 卻悄悄興起,這對瑞幸的未來的發展并不利。
在國内大打價格戰的同時,瑞幸咖啡開始了在海外的布局,瑞幸将新加坡定為出海東南亞第一站。今年 3 月底,瑞幸悄悄開啟出海,在新加坡的濱海廣場和烏節路義安城同時開張兩家門店。
新加坡機場店
7 月底,瑞幸在新加坡著名的樟宜機場又開設了一家新門店,一改之前主打的小門店風格,不僅增加了大量的店内閱讀空間,還推出了瑞幸周邊產品。
價格上,瑞幸美式的定價 4.8 新币,拿鐵 5.6 新币,生椰拿鐵 6.4 新币,與星巴克相差無幾。
很顯然,瑞幸想要在海外 " 復制 " 星巴克," 奶茶化 " 的打法能不能在咖啡文化成熟的海外市場立足,還得打一個問号。
另外,失去性價比的瑞幸,想要被海外用戶接受,除了提升咖啡口感外别無他法。但比之星巴克來說,瑞幸的咖啡質量堪憂。在社媒上,不少消費者評價瑞幸 " 咖啡豆質量一般 "、" 口感和醇厚度不行 "、" 根本比不上星巴克,就是快餐咖啡 "…… 這給瑞幸咖啡的出海之路增添了不少陰霾。
咖啡的确是一個容易天然形成產品依賴的消費品類,但產品依賴不代表品牌依賴。未來,咖啡行業的競争會逐漸激烈,由價格戰、規模戰轉變為企業品牌、創新力、供應鏈等綜合實力的比拼,想要保持領頭羊的地位,瑞幸需要跑得更快。
總之,瑞幸能從财務危機裡翻身,可以說是創業真正成功了,但在中國市場前面已經沒有追趕的對象了,會否迷失?未來能否成為真正的國際品牌,卷出中國?一切有待瑞幸的管理層在未來揭開謎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