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李斌談蔚來造手機:肯定會被大家群嘲,但我們也無所謂,歡迎閱讀。
李斌少見的沒有穿西裝,而是穿了一件黑色 t-shirt。
" 你看我今天穿的衣服都故意科技感。"9 月 21 日,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李斌在位于上海寶山區的寶武鋼鐵會博中心,發布了第一款手機。他自我調侃道,從口袋裡掏出手機向公眾展示,頗有點不适應。
蔚來手機項目籌備僅 1 年,團隊不到 600 人。大家似乎已經接受手機公司造車,但對一家成立 8 年的智能電動汽車企業做手機,不免感到匪夷所思。
" 蔚來一旦做手機肯定會被大家群嘲。" 李斌說。這天下午,李斌接受了兩場媒體群訪,每場為期 1 個半小時。我們對這 3 小時的信息進行了整理。
他一共談到以下 32 個關鍵問題,包括手機業務、企業的邊界、蔚來的戰略、產品節奏和管理,以及對新能源汽車變局終局的預判。
這其中,很多問題都是蔚來和李斌本人受到質疑最多的——包括攤子怎麼鋪得這麼大,而且毫無收斂迹象,繼續越來越大,這次竟跨界到了手機?也包括,這家公司看起來不夠敏捷的組織效率問題。
他談及,經常有人會對他說:李斌,你怎麼不聽我的勸?
被問及最近熱議的《埃隆 · 馬斯克傳》和李想在得到開設產品實戰課程,李斌稱:" 我們現在哪敢開課?都是别人教我怎麼做 CEO。你要想聽我的深夜反思,這可以。"
談手機:
" 蔚來一旦做手機肯定會被大家群嘲 "
1. 做手機的一個私人視角,和我太太有關。
李斌:光 0 預裝、0 商業預裝(除了 NIO App)、0 系統廣告,就是讓我下定決心做手機的一個點。我要思考我如果做手機,大家為什麼會買?
這裡面講一點私人的東西。我太太原來用蘋果,後來切換到一個國產品牌,她覺得挺好,五六年沒用蘋果。
後來她又每天問,你買不買新 iPhone?我說你幹嘛?她說我要你的二手機,受不了現在的手機,廣告太多,愈演愈烈,搞得她正常使用都受影響。所以每次我都會先買 iPhone,買完以後趕緊把我的手機給到她。
我老婆還是非常節約的,從來都不肯花錢買新手機。
2. 手機廠商的商業模式固疾:拿毛利布渠道,靠互聯網服務盈利。
李斌:安卓用戶有這樣一個痛點,它是手機行業商業模式決定。毛利都布到渠道裡,要靠互聯網服務變成自己盈利的一個基礎。
這樣的循環給蔚來提供了一種可能。我也不去裝互聯網服務預裝,不靠這掙錢,就踏踏實實把自己當渠道。掙渠道的錢也可以,能保證商業模式持續,何況用戶還得益。
3. 手機技術進入平台期,過去這麼多年創新有限。
李斌:我要說得非常直接,今天做出一款好手機門檻沒那麼高,但把手機賣好門檻很高。
今天大部分手機公司是渠道運營商。一方面要管理這麼多店,這麼多復雜的銷售;另一方面它也成為互聯網服務的渠道,要靠渠道服務的本質去賺錢——我個人認為,這是為什麼創新有限的一個原因——大家比來比去,真正的創新少。
我們是全世界做手機最新的新人。過去這麼多年,手機行業沒有太多創新。今天手機大同小異,拼的都是那些——市場策略,怎麼定位、定價,怎麼營銷。手機技術進入一個平台期,往下怎麼發展?蔚來做的嘗試是,以車為中心去定義手機。
4. 談手機定價(6499 元起):我們賺的是渠道費。
5. 蔚來做手機的定位:為車主提供一個好用的,哪怕是 " 超級鑰匙 "。
6. 蔚來手機立項時間是 1 年,負責人尹水軍。手機團隊不到 600 人,70% 是軟體工程師。
7. 手機廠商造車和車企做手機,有點像從珠峰的南坡和北坡同時爬。
李斌:我們今天定義叫 " 全新移動互聯體驗 "。這是雙關的,一個講車,一個講手機,怎麼把它結合?可能是創新機會點。
這是為什麼現在很多手機公司做車,而我們從汽車產品定義手機,也許會殊途同歸。至少是不同視角。我們在手機上沒那麼多包袱,做起來相對輕盈。
8. 發布手機的節奏:一年就這一款。
李斌:手機的研發周期大家清楚,形成了固定模式,第二代 NIO Phone 已經在開發,這是有 pipeline 的。
我們的好處是一年就這一款,持續打磨,肯定會越來越精致、好用。還是那句話,我的包袱少,沒有說一定要搞多少款機型。你看,在這件事情上我們非常克制,不像我們的車搞這麼多。
9. 做手機是可以持續、可以自己滾動的。
李斌:假以時日,如果我們有 500 萬車主,一半願意買手機,每三年買一次也還行。我們的手機有毛利,毛利可能不是那麼高,是可以持續的生意。
10. 蔚來用戶的手機滲透率:57% 是蘋果,43% 是安卓。
李斌:我認為蘋果用戶很多願意把它當備用機,或者叫另一部手機。安卓用戶如果要換手機,有理由考慮蔚來。
11. 手機備貨或有不足。
李斌:我們寧願要對大家表示抱歉,說我們備貨不夠,預估銷量不夠,也比過于樂觀積壓庫存好。
12. 有沒有一個銷量預估?有内部計劃,但不透露。
李斌:現在看肯定是保守了一些,有的款式預定已到 12 月份。
如果蔚來車主用完,覺得值得向别的車主推薦,手機的銷量就會上去;如果确實沒達到大家預期,那該是多少就是多少。
13. 目前沒有做 Pad 計劃,耳機肯定會做。
李斌:别的的東西有評估,如手表。但我們很長時間可能做不過 Apple Watch,所以不在優先級高的 list 裡。
14. 蔚來一旦做手機會被大家群嘲,我們也無所謂。
李斌:像我屬于原來沒造過車,跳下來做車的人。做手機對我來說就像從高空跳過傘,你再從一個上海中心跳傘,哪有那麼復雜?
我們思考得非常透徹。我們也知道,蔚來一旦做手機肯定會被大家群嘲,說你不務正業,我們也無所謂。用戶最後願意買就行。
用戶如果哪天說你們做手機太爛了,都不願意買,那是我們的能力不足。
談邊界:
" 進攻和防守之間,永遠有一些玄學 "
15. 不把手機當主業。
李斌:我們今天做手機,不是說要把手機變成主業,是我們要做讓汽車用戶體驗更好的手機。這個和把手機作為出發點很不一樣。
就像這次發手機,很多電商平台都找我們,說希望幫我們首發,他們平台包銷多少,我們友好婉拒。我們并不是把手機當成最主要的業務,核心還是智能電動汽車。即使在這裡邊,也并不是什麼都自己做。
16. 回應,蔚來是不是攤子鋪得太大?
李斌:業務邊界是每個創始人都需要高度小心管理的。
我做公司非常專注,做蔚來也會非常小心去管理公司能力的邊界、業務的邊界。在取和舍之間,在進攻和防守之間,永遠有一些玄學,不完全理性。這取決于你到底用多長時間評估你的戰略。有的事你用 1 年、3 年還是 5 年的維度評估,想法完全不一樣。
相對我們想事情遠一些,可能比其他公司寬一些。我更願意讓大家理解我們是布局深。
我們是非常專注的,但有些需要我們去試。中國早就是全球最大市場,在智能電動汽車領網域也有先發機會,總有一些公司需要在高端市場參與全球競争。蔚來從 15 年成立,就給自己樹立了這樣的目标,這是初心。所以,我們不是魯莽、無序地進入。
也請大家放心,我們清楚自己業務的邊界、資源的邊界,會專注把精力放在研發基礎設施和服務用戶上。肯定不會進入跟智能電動汽車、跟用戶沒關系的領網域。
17. 不認同外界說 " 蔚來應該關停并轉 "。
李斌:我們對自己為什麼做想得非常清楚,包括手機。
12 個領網域的全棧技術(芯片及車載智能硬體、電池系統、電驅系統、車輛工程、作業系統、移動互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全球數字運營),我們有資源持續投入。它們是蔚來度過接下來一段時間,争取決賽資格的底氣。能力積累需要時間,不是一天建立的。
18. 該投入的地方堅決投入,該省的地方堅決省。
李斌:所謂體系化效率是,要對為什麼做這件事的底層邏輯想清楚——到底能給用戶創造什麼價值?給公司長期競争力打怎樣的基礎?給公司長期毛利和經營提升提供怎樣的貢獻?
企業資源有限,要把優先級排好,如果是長、中、短期都有意義的,堅決投入;如果這件事過于長期,企業堅持不到,只能忍痛舍棄。該投入的堅決投入,該省的堅決省。有天我們請合作夥伴吃飯,開玩笑說:" 菜是不是點多了?"
19. 控制風險:毛利率在三季度目标回到兩位數。
李斌:邊界問題,我們要嚴格管理風險。這有幾個維度,現金的角度,PNL 就是公司的損益角度,毛利率的角度,是不同維度。
我們首先改善的肯定是毛利率,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即使在今年二季度做了用戶權益調整,仍然能讓三季度的毛利率回到兩位數——我們在前段時間資本市場溝通時說了,目标是回到兩位數。
大家都知道在這麼充分競争的情況下,毛利還能觸底,還能反彈,說明我們各方面的執行力有向好的一些角度。
經歷過 19 年,我們非常清楚公司的邊界應該守好,我們也有信心經歷這個波折以後重新回到一個在各方面上揚的軌道。挑戰雖然巨大,信心從來不會低。
談管理:
" 我現在哪敢開課?都是别人教我怎麼做 CEO"
20.2010 年我就給董事會寫信總結,易車犯的 6 個錯誤。
李斌:我們現在哪敢開課?都是别人教我怎麼做 CEO,所以咱不開課。你要想聽我的深夜反思,這可以。
我在 2010 年,有一次就給董事會寫了一封信說易車犯的 6 個錯誤。所有董事給我回信說,這是最好的新年禮物。總結反思永遠是一個 CEO 的成長路徑。
21. 我還沒看《馬斯克傳》,也不是那麼想看 …
李斌:馬斯克當然非常成功,我還沒看他的傳記,也不是那麼想看。
看别人成功,人家的路不一定是你的路,每個人還要有自己的路。這個自己的路到底是什麼?是你要把事情想清楚,我們當然知道我們選擇了一條什麼樣的路。
22. 反思:蔚來從組織效率來講,不夠敏捷。
李斌:關鍵的關鍵是什麼呢?我們可能還是沒有完整建立起一個堅實的公司底層作業系統。
整個公司在面臨外部快速市場變化,很多事的延時比較長,甚至于有的地方非常差。
比如說,我已經想到了,我們整個團隊自上而下全部都一致行動了,這說明公司組織和系統能力強。
我們最好的時候是 20 年二季度或三季度,兩三個月可以從我想做一件事到所有人做到一體行動。因為各種各樣的内外部原因,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公司不夠敏捷,遠遠不如那時的表現。最近我們做很多調整,希望進一步提高效率和執行力。
23. 秦力洪回應歐洲銷量不達預期:就一個字——忍。
秦力洪:今天在歐洲,努力和做的準備不足以讓我們會比今天更好。蔚來是要依托基礎設施投入、用戶社區運營的提升來進行成交的一個高端品牌。
我們在歐洲比在中國價格更高,我們在中國的價格加運費、關稅,在歐洲的普遍價格,同樣車型在 BBA 和保時捷之間。客觀理由都很多了,世界動蕩等等,但我們自己在全流程打通、數字運營體系的建設、服務和基礎設施的鋪設等方面晚于預期。我不怪我們團隊,他們都很努力,主要責任還是在我,作為管理者小看了在歐洲鋪設服務設施的難度。
在中國,我的朋友圈每天都會發今天上了幾個換電站,歐洲我很少說。為什麼?确實慢。我們在中國換電站,從立項到上平均 6 周。歐洲以德國為例,可能要 16 個月,有勁使不上,得一點一點去攻克。
德國是聯邦國家,很多是博士級官員,很有學問。一個管經濟的地方官員對我們非常友好,也喜歡創新。他說,我上大學受到的教育就是,凡是動了土的東西都叫建築,所以換電站要走建築報批。這事就麻煩了。我問他,那電線杆子是設施,就不是建築唉?他說好像也是吧,但沒有法規定換電站到底是什麼,要回到他們的聯邦政府去溝通。
接下來就一個字,忍。
24. 怎麼看何小鵬在敦煌發布會說,去年 12 位高管僅剩 2 個?
李斌:我們找到的真正問題和大家一般能理解的還是不太一樣,區别挺大。比如說,做加法還是減法,是不是我們真正的問題?一般人覺得效率問題,是不是我們真正的問題?我們到底是效率高還是低?我們真正的根因在哪?
我們在一些關鍵事情上的能力建設,不管是從個人還是組織,是需要大大提升的。歐洲的事就一下子暴露出來,整個公司的體系能力在那個時間點,不具備輸出的可能性。我們因為 21 年在挪威的嘗試,做了一些誤判。挪威市場特别美好,我們遠程培訓,把車運過去,遠程招聘,然後就開賣了,就賣一款車,也還不錯。
大概一年後再去歐洲另外幾個國家,拿第二代平台進入,發現我們整個的運營體系不具備在那個時間高效部署和運營的基礎,現出原形。很多東西你在中國已經能用了,但在歐洲不能用。
我們不會輕易簡單認為,這個是某個人的問題,這是組織的能力。在關鍵的能力短板上,我們反思、總結、提高。
當然一些必要的組織和人事調整,肯定也是需要的,但這不是主要原因。
談戰略:
" 我這個人最不喜歡折返跑 "
25. 我這個人最不喜歡折返跑,不會動搖、撤回來,然後悔過自新。
李斌:至少大家有一點可以說,你 15 年聽我講和我今天講的東西,總的來說方向是一致的,并不是我有多固執,是因為在之前我想了好幾年。
這麼多年,我們逢山開道、遇水搭橋。但有一條:我們的方向從來沒有動搖過,我們沒有去做過折返跑的事。
我這個人最不喜歡做折返跑。就像 15 年,我們說可充可換可更新,我們就堅持做。就像我們說希望服務全球用戶,認為應該有一家中國背景的公司參與全球競争,我們就這麼做。哪怕碰上 19 年、20 年、21 年等一些事情,我們也不會動搖,不會撤回來,更不會就悔過自新了。
在今天這麼一個變動快的環境,我們這樣一個體系性的、長期思考的方式會讓風險增加、回報降低。你說我們會調方向嗎?不會。我們會根據外部變化調節奏,提升效率、能力和面對市場變化反應的速度,讓公司更敏捷。這是我們解題的方法。但不代表混動賣得好,我趕緊搞混動;螢幕多感覺賣得好,我立刻加一大堆屏。蔚來不是這麼做事的公司。
有時候大家覺得,李斌怎麼這麼執拗?怎麼沒什麼成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我們如果認為自己錯了,會堅決改;如果認為自己的方向沒錯,為什麼不去堅持呢?每個公司有自己的方向,每個公司有自己的機遇。
26. 比亞迪今天很成功,但它曾經歷了十幾年的橫盤。
李斌:今天看這兩年比亞迪非常成功,我們也非常尊重。比亞迪 2008 年銷售 40 多萬台,他們當時制定了到 2009 年要到 80 多萬台的計劃——在那個時間點,這不算瘋狂的計劃。結果,2009 年他們賣到 50 多萬台。
但那是中國汽車產業高歌猛進的時候。比亞迪在後面那麼長時間,經歷了十幾年的橫盤。一直到 2021 年能賣到 69 萬台,2022 年賣到 186 萬台,今年能站上一個台階。
你今天看比亞迪這兩三年它确實做得非常好,但你别忘了,它從 09 年到 21 年長達 12 年的堅持。這就是汽車行業。很多東西你是繞不過去,也不要因為短期誰幹得好一點、誰幹得差一點,就覺得誰一定行、誰一定不行。我們要用更長時間評估每個公司的可能性。
27. 從每個季度做一次 5 年戰略讨論,到現在只要求想清楚 2 年。
李斌:原來我們公司每個季度會做一次每五年的戰略讨論。
這個是什麼時候來的?是 19 年 12 月我們快死的時候。我說那不行,咱還得想想長期的事,不想長期的事怎麼活過當下?所以開始有這個傳統。
今天世界變得更不确定、更動态。我們最近要求想清楚兩年具體的經營計劃。也不要看一年,一年在汽車行業很多事情太短,兩年是合理周期。
我們今天評估一件事,會看它兩年的收益。在優先級設定的時候,會把兩年左右的時間能取得給公司增加顯著競争力的事,優先級提高。不代表三年以後的事不做。
我們原來有一陣可能會看得更遠一點,今天相對拉近一點。
談節奏:
" 發產品就像出牌,你一下,我一下 "
28. 回應,過去一年,8 款車型高密度打出來的產品節奏問題。
李斌:回頭看,公司活得最滋潤是 2021 年,最開心的就是銷售三款車,節奏很好,用戶很滿意,公司上上下下的士氣比較高,财務表現也很好。
明年我們整個第二代技術平台已經完成切換了,在不同階段會有一些小的改動,是肯定不會有什麼代際切換。在第二代技術平台上,我倒不認為是什麼問題,我們的車也是剛剛發布,即使兩年後仍然是非常有競争力的,不是一直依靠新車。
這個密度發布出來是有道理的。我們認為智能汽車的切換不能搞得拖拖拉拉。假如說某款車基于這個平台明年發,後年出來的是不是麻煩了?對于這輛車來說本身是不好的。所以,怎麼掌握節奏,對于所有的智能電動汽車非常重要。
我們今年通過產品切換,至少證明整個公司有能力 hold 住這件事情。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密度我是覺得沒有什麼。
29. 一大半的部隊早就轉向了下一代平台的開發。
李斌:研發是沒有止境的,你沒法停下來。我們的一大半的部隊早就轉向了下一代平台的開發。因為車的開發等你上市的時候,那已經是收尾工作了,大部分工作都是去年做的,所以整個研發是一個流水線。我們大部分都已經轉向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大家會持續看到我們在不斷的持續推出新產品。
有的時候就像出牌,你一下,我一下。
30. 是否、何時開發大眾品牌?
李斌:你說我們不開發大眾市場的品牌,蔚來的車确實平均價格也不便宜,那我們什麼時候進?戰略決策我不認為有問題。
比如,我們等整個市場已經出牌,大家出得七七八八了,我們再進入,這一直是我們規劃的。市場上很多同行很優秀,我們晚一點進,你看我們并沒有盲目早進,對吧?我們還是有一些定力的。
我們還是找自己的節奏、找自己的問題,不是簡單說别人告訴:李斌,你怎麼不聽我的勸?我掌握的信息比你多很多,我也不可能把我了解的信息花三天三夜去掰開了、揉碎了跟你說。我們真正要改進的點和大家想的,有差異。
談終局:
" 汽車行業不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
31. 未來兩年至關重要、非常殘酷。
李斌:從競争角度,将來兩年我認為至關重要,不是每個人都能過得了這兩年。我們也在确保我們能過這兩年。
24 年、25 年是決賽圈開始。什麼叫決賽開始?前面都是資格賽、淘汰賽、小組賽,并不是說你到了決賽你就一騎絕塵了,不是這樣的,決賽圈以後還要經歷差不多十年左右的時間才可能這個塵埃落定。
這個行業真正的終局什麼時候才能看清楚?我覺得 2032 年到 2035 年。可能全球的汽車格局、企業之間的競争格局,在那個時間點你才可能看得清楚一些。
這兩三年确實會非常殘酷。你不能把力氣都用盡了,還得留着力氣參加後面的決賽。你不能說我參與了資格賽,後面沒子彈了,你就算出現了又怎麼樣呢?你上來就幹掉了。
你死在 2026 年和死在 2024 年沒本質區别。
32. 一個底層認知:汽車行業不是赢者通吃。
至于誰能夠參與最後的競争?我想講一點,汽車行業不是赢者通吃,這個非常重要。我最近對這件事情有更深的認知。
如果你把時空拉大一點,你去看全球汽車格局,你考慮到汽車本來就是一個高度政治敏感的產業,現在又加上了能源變革的因素,加上全球的數字治理、數據保護的因素,你會發現超級復雜——是 2 的三次方。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全球汽車格局到底會往哪個方向走?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你把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考慮進去,汽車行業不是一個赢者通吃的邏輯,那你的競争對手是誰?是你自己。
你只要把你的產品做好,你的產品做對,你的體驗做好,你的服務做好,你就會有支持你的用戶,你不需要去創造市場。
蔚來原來在營銷方面一直有點佛系,但後來确實老被針對,有的時候我們也被迫回怼一下,還被人去說,就好像你這個人怎麼回事?搞得有點辛苦——這是因為我們有這個理念。
你不要期望有我沒他。這不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我相信這個行業還是合作大于競争,我們真正的競争對手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