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全球最大的成人網站也想買TikTok,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東四十條資本 (ID:DsstCapital),作者:喜樂,題圖來自:AI 生成
我想,即便讓好萊塢編劇來編,估摸也編不出這樣的劇情。
這兩天,外媒曝出,全球最大的成人内容平台 OnlyFans 的創始人 Tim Stokely,和 HBAR 基金會一起通過眾籌公司 Zoop(由 Stokely 2022 年成立),向白宮提交了一份收購提案,希望能夠收購 TikTok 美國業務。
至此想要吞并 TikTok 的名單再次加長,有科技巨頭亞馬遜,甲骨文、微軟等等,也有風投大佬 a16z、黑石,現在 OnlyFans 的加入又為這場收購案添了把柴。
聽說現在網上還流傳了如下段子:
亞馬遜:" 我給你錢,你把 1.7 億用戶裝進我的購物車。"
甲骨文:" 我們和風投爸爸 a16z 組隊,保證讓你的算法住進五星級雲伺服器。"
黑石:" 我們有的是錢,如果不夠,我再拉上海納國際跟泛大西洋,錢的事情不用擔心。"
OnlyFans:" 親愛的,我帶着加密貨币和付費訂閱模式來娶你了!"
不賣就得離開美國的 TikTok,一時間成了市場上最搶手的崽,而那個靠 " 小A片 " 年賺 4.8 億美金的男人,突然搖身一變成了 " 拯救 TikTok 的白馬王子 "。
一、那個男人的 " 喊話 "
作為熱門選手,OnlyFans 的創始人 Tim 深谙廣告學,在收購聲明中,Tim 直接喊話," 我們的分賬模式能讓每個 TikTok 創作者變成億萬富翁。" 不過顯然這屆網友不好忽悠,因為在 OnlyFans 平台中,其只有 top 1% 的創作者能拿走 90% 的收入。
先介紹下 OnlyFans。該平台成立于 2016 年,起初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正經的創作者社交平台,可以鏈接創作者和用戶,幫創作者們拒絕白嫖,獲取收益,支持他們更好地創作更多内容。
換句話理解,創作者發布的内容,需要用戶花費訂閱才可收看。創始人 Tim 是個富二代,平台的初始資金來自于其父給的 1 萬英鎊。但值得注意的是,Tim 是個連續創業者,他先前還是成人網站 Customs4U 的創始人——站在宿命論的角度上,OnlyFans 後來轉型做成人主題就不令人意外了。
外媒《财富》曾在 2017 年報道過,OnlyFans 的第一批創作者月收入輕易可達 10 萬美元,這一年平台的用戶量由 50 萬激增至 1.5 億。之後又因新冠疫情,OnlyFans 成為全球網民的 " 賽博秀場 ":健身教練僅憑曬腹肌月入 10 萬美元,廚師教做菜能年賺百萬。當然,OnlyFans 作為成人主題網站,平台更多的是穿着比基尼(或者更少的服飾)的創作者在鏡頭前說 " 訂閱我看更多 "。
到 2023 年,OnlyFans 已經擁有 411 萬創作者和 30.5 億粉絲,年交易額 66 億美元,80% 分給創作者(即 53 億美元),自己作為平台躺賺 6.56 億美金的稅前利潤。截至 2024 年,OnlyFans 擁有超過 3 億注冊用戶和約 300 萬内容創作者(其中成人内容創作者占比約 70%),月活躍用戶(MAU)超 1.5 億。
OnlyFans 已然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收入最高的成人内容訂閱平台。
盡管 OnlyFans 拼命宣傳 " 我們也有正經内容 ",但大眾印象始終停留在 " 付費版 P 站 ",成人内容的标籤已然揮之不去。為了洗白,Tim Stokely 甚至搞了個馬甲——數字藏品平台 Zoop,這次企圖收購 TikTok 的主體也是這個元宇宙平台。
" 我們要讓 TikTok 變成健康向上的元宇宙入口。" 他在路演中慷慨陳詞,不過不乏投資人私下吐槽:" 這就好比讓賭場老板開幼兒園,還非說這是‘金融啟蒙教育’。"" 這不是正經收購,而是給 TikTok 灌春藥。" 科技專欄作家馬克 · 斯佩克特毒舌道," 短期流量可能暴漲,但長期絕對透支品牌價值。想象一下,一位中年家庭主婦本來只是看看做菜視頻,但刷到的下一個視頻可能是付費解鎖的鋼管舞教學。"
Zoop 的收購整合方案細節也滿滿油膩的味道。
首先,收購後 TikTok 平台将用加密貨币支付:HBAR 基金會将發行 "TikCoin",美其名曰 " 讓用戶用代币支持創作者 ",平台宣稱僅抽成 5%,但是否是靠虛拟貨币繞開監管不得而知。之後,在 TikTok 視頻播放到第 15 秒時彈出 " 訂閱看完整版 ",網友戲稱這是 " 賽博攔路搶劫 "。
TikTok 頭部網紅查莉 · 達梅裡奧甚至發視頻哭訴:" 如果我以後要露腹肌才能漲粉,我不如現在就轉行去賣健身環。"
用一句話總結,OnlyFans 這筆被群嘲的收購案堪稱一場大型行為藝術,噱頭遠遠大于最後的成功率。不過誰又能說這不是一次對 OnlyFans 更好的宣傳呢?
二、TikTok 的 " 人質危機 " 與美式雙标
要理解這場收購有多魔幻,得先看看 TikTok 在美國經歷了什麼。
自 2020 年,美國以數據安全為由,要求 TikTok 剝離其美國業務。與此相對應的是 TikTok 高達 1.7 億的用戶日活,據說平台用戶每天只需貢獻 50 分鍾使用時長,就能把白宮官網擠癱一百次。
2022 年,TikTok 推出 " 得州計劃 ",承諾将美國用戶數據遷移到甲骨文伺服器,甚至願意讓美國團隊審查算法,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回應堪稱教科書級雙标:" 你的誠意我們收到了,但你的中國血統我們不認。"
2025 年,TikTok 生存空間更加狹小:字節跳動持股不得超 20%,美國資本必須控股 50% 以上,但算法還得繼續 " 租用 " 中國團隊開發的版本。更荒誕的是,當 TikTok 因禁令短暫下架時,美國青少年們翻牆到國際版繼續刷視頻,順便逃亡到小紅書開直播吐槽:" 沒有 TikTok 的日子,連我的狗都得了抑郁症!" ——這一幕相信大家皆親歷歷史。
早先,特朗普給 TikTok 定下的出售期限是今年一月,但民眾反應過于激烈,美國政府不得不延期 75 天。然而,在 4 月 5 日的最後期限前,TikTok 的交易仍無進展,特朗普政府只得再次給 TikTok 續命 75 天。但要麼賣要麼走的方針并未改變,自然催生出了更多的潛在收購方。
亞馬遜以 450 億美元全盤接手 TikTok 美國業務的消息,讓 TikTok 賣身案喧嚣塵上,此前甲骨文、黑石集團、AppLovin 等眾多競标方早已經表達了他們的興趣,聽說馬斯克旗下的 X 平台也曾傳出有意收購 TikTok 美國業務的消息。
TikTok 最後花落誰家不予置評,回到 OnlyFans 身上,抛開段子不談,OnlyFans 想要收購 TikTok 可能性近乎為 0。
首先,OnlyFans 的付費訂閱模式與 TikTok 的普惠流量天生矛盾,強行融合只會讓用戶集體叛逃到其他平台。其次,TikTok 的核心競争力是算法推薦,而 OnlyFans 的團隊連基本的年齡驗證系統都漏洞百出——曾有 13 歲少女用假身份開通賬号——更别提運營億級用戶平台;
TikTok 的出售本身就帶有很強的政治屬性,一家以成人内容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英國私人企業顯然也不是美國政府眼中的理想接盤方。
與其說這是一次正經的收購提案,不如說這是一場行為藝術。對于 OnlyFans 和其創始人 Tim Stokely 而言,收購提案的結果恐怕并不重要,能蹭到這波流量才是最重要的。我想,這場收購鬧劇最終大概率會以兩種方式收場:要麼美國政府緊急叫停,要麼 OnlyFans 自己演不下去主動退場。
有一名網友的發言鞭辟入裡,他說," 如果收購成功,我立刻去 TikTok 開收費賬号教人寫商業計劃書——标題就叫《如何用成人網站的邏輯毀滅一個國民應用》。"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也正是因為 OnlyFans 的 " 熱情加入 ",才讓這場收購争逐戰更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