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寧王有危機感了,歡迎閱讀。
出品丨虎嗅汽車組
作者丨肖漫
頭圖丨視覺中國
今年以來,增混車型市占率持續走高,9 月增混車型在國内新能源乘用車中的占比升至 41%,且這一數值還将不斷攀升,包括小鵬、智己、極氪、埃安、小米等專注純電車型的企業,都有消息傳出開始規劃大電池的插電混合動力產品開發。
面對不斷擴大增混市場,寧德時代嗅到了市場風向,10 月 24 日發布了 " 骁遙超級增混電池 ",這是面向增混市場的全新品牌,與麒麟電池、神行電池并行。
切進增混市場,寧德給出了三大賣點 " 純電續航 400 公裡以上 "、"4C 超充 "、" 鈉離子電池技術首次上車 "。
伴随着骁遙電池的發布,寧德時代再次站在比亞迪的對立面。
鈉離子電池首次上車
在骁遙電池之前,鈉離子電池是一種從未上車的新方案,寧德時代在 2021 年曾推出過鈉離子電池,并亮相锂鈉混搭電池包解決方案,但後來一直沒有實現商業化的應用。
此次發布的骁遙電池其實是锂鈉電池,在一個電池包裡同時裝鈉電芯和磷酸鐵锂電芯,按一定比例和排列進行混搭、串聯、并聯集成,能夠實現電池低溫續航提升 5%。
另外,寧德時代開發了全溫網域電量精準計算 BMS 技術,在全天候場景下對不同化學體系針對性分區管理,即 " 兩套 BMS 熱管理系統 "。
需要說明的是,鈉離子電池并非新技術,其此前之所以沒競争過锂電池技術,是因為 " 能量密度低 " 這一天然短板。同樣尺寸的電池包,鈉離子電池的續航裡程更短,壽命也更短。不過,寧德時代通過 AB 包的技術路線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這一問題。
當然,鈉離子電池也有明顯優勢,其在低溫場景下的表現明顯優于锂電池。
據寧德時代給出的官方數據,骁遙電池可以在零下 40 攝氏度的極寒環境下實現電池可放電,在零下 30 攝氏度的條件下可以充電,在零下 20 攝氏度時能夠提供強勁的動力輸出,與常溫狀态基本沒有區别。
另外,疊加寧德時代在正極材料表面修飾元素技術和高壓電解液配方,材料表面能夠形成防護層,減少活性層的副反應,拓寬電量的使用邊界。
鈉離子電池的另一顯性優勢是成本。
價格戰之下,車企對供應鏈成本越發敏感。與锂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成本更低。鈉離子電池生產商中科海鈉曾測算,當超過 100 GWh 的大規模生產實現後,每生產 1GWh 鈉離子電池的直接材料成本比磷酸鐵锂電池低 30%-40%。不過,随着今年碳酸锂價格的不斷下探,骁遙電池帶來的成本優勢有所減弱。
盡管這是寧德時代首款锂鈉電池,但其表示不需要重復建設生產產線,只需要改造工裝夾具,投資不大,制造端不會帶來太大的成本投入。
切增混,保份額
伴随着骁遙電池的發布,寧德時代再次與比亞迪正面相對。
比亞迪一直是插混市場中的頭部選手。根據中車網的統計數據,2024 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在插混市場的份額由年初的 35% 左右提升至 47.5%。目前比亞迪插混車型累銷 156 萬輛,同比增長 53.53%。僅在 9 月份,其插混車型銷量就達到 25.2 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 86% 。
龐大的出貨量直接帶動了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增長。 2024 年上半年,刀片電池出貨量近 80GWh,在磷酸鐵锂動力電池領網域占比超過 35% 。
比亞迪在插混市場表現依然強勁,但與此同時,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入局增程 / 插混的選手。
根據天風證券梳理的 2024 年 132 款新車中,純電車型共 71 款,占比約 54%;插混車型 41 款,占比約 31%;增程車型 15 款,占比約 11%。總的來看,增混車型新車占比已經達到 42% 左右,而去年這一數值僅為 31%。
市場需求已經浮出水面,但市場上一直未有專門針對增混車型的專用電池,尤其在 " 大電池、小油箱 " 的趨勢下,車企的需求已十分迫切。
寧德時代将骁遙電池的純電續航拉到 400 公裡以上(應該為最高續航表現),接近部分純電車型。更為重要的是,寧德時代還将 4C 超充技術也 " 復刻 " 到了骁遙電池上,在增混車型上用上了純電車型才有的快充能力;而這也是比亞迪短刀電池尚不具備的能力。
目前,骁遙電池已經成功落地多個車型品牌,包括理想、阿維塔、深藍、啟源、哪吒。預計到 2025 年,包括吉利、奇瑞、廣汽、岚圖等在内的近 30 款增混車型都将配備寧德時代骁遙超級增混電池。
進入增混市場,其實也是寧德時代穩住市場份額的關鍵。
從近 5 年的市場份額走勢來看,寧德時代已經從 2020 年的 50% 份額下跌到了 2024 年第二季度的 44.7%,而比亞迪的份額則是從 2020 年的 14.9% 逐漸提升至 27.5%。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面臨的競争對手也越來越多。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内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前十五名中,蜂巢能源、欣旺達、瑞浦蘭鈞等也實現了同比增長。
另外,車企們為了減少對單一電池供應商的以來,在引入新供應商的同時,也親自下場研發,包括廣汽埃安、吉利汽車、長安等都推出過電池品牌。
動力電池市場雖然仍在增長期,但競争越發激烈。即使是穩坐第一的寧德時代,也開始有了危機感,在更大的市場中尋求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