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熬夜猝死險,專坑996的打工人,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Vista 氫商業,作者:肘子,編輯:橘總,原文标題:《" 猝死得在規定時間才算工傷 " ,專賣打工人的「996 奮鬥無憂保險」是今年最大地獄笑話吧》,題圖來源:AI 生成
本年度最大的陰間笑話:保險公司開始拿 " 打工人加班太多容易猝死 " 來催你買保險了。
最近有人發現,中國平安推出了一款 "996 奮鬥無憂險 "。圖片上顯示,這款保險由中國平安财產保險承保,可以保障 " 猝死 / 意外 / 救護車費用 ",繳費為 18 元 / 年起,最高理賠額度可達 60 萬元。
你還在為晚上多改了兩版方案和同事偷偷罵老板,保險公司已經開了打工人超前點映,替你把未來安排好了。
除了保險名字令人不适,宣傳語更是寫得像老板在員工大會上對你說過的話:" 無畏加班,來份熬夜險為夢想加點油 "。
公司和保險公司都想讓你猝得沒有後顧之憂。" 他們想的辦法,不是怎麼才能不猝死,而是猝死了怎麼辦。加班猝死,不解決加班,解決猝死。面對猝死的态度,不是不要,而是,别怕。"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說保險公司推出熬夜猝死險,是拿越來越卷的加班文化來向打工人販賣焦慮,暗地裡把 996 合理化。
" 如果保險受益人寫老板的名字将是絕殺。"
引發輿論後,平安產險向媒體表示," 目前公司并沒有在銷售此保險 "。但這類 " 專門針對打工人加班猝死 " 的保險并非平安獨有,2019 年時類似產品就已經引發過讨論。現在你在支付寶上,依然能搜到不止一款 " 猝死關愛保險金 " 這樣的產品,頁面簡介寫着 "996 上班族必備保障 "。
擔心猝死的打工人把保險放進自己的加班套餐。這種針對打工人的 " 猝死險 ",内容其實在保險中很常見,大多都是普通的意外保險,附加一條對不同工作環境中猝死的保障。" 奮鬥 " 是噱頭,保險公司通過把意外險的常見内容放進一個具體的加班情境裡,引起特定群體的注意,增加保險的購買量,套路類似于前兩年的隔離險、戀愛險。
這招的确奏效。大家一邊狠狠批判 996 奮鬥無憂險 " 助長不合理加班 ",一邊在評論區偷偷問," 這種保險哪裡可以買?"
打工人怕死,也怕這個月業績不達标。
以奮鬥之名的 " 猝死險 ",賠償打工人不一定拿得到
加班已成定局,深感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打工人決定把最後一絲确定性留給身後。有大廠的年輕人在聽說或者目睹過同行員工猝死事件發生後,為自己上了 28 份保險。
但只要上保險就能解決打工人的後顧之憂了嗎?
我和兩位保險從業者聊了聊,又研究了不同類型保險中的各種猝死條例,才意識到:原來打工人萬一加班猝死,ta 的家人想要獲得一份賠償,還要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2022 年某互聯網大廠員工猝死事件後,知名科技博主闌夕在微博上評論道," 年輕的打工人猝死消息隔三差五,真正處理得足夠體面的公司幾乎沒有 "。
現在我們來預演一下:如果一個打工人加班時意外猝死,他的家人可以分幾步嘗試維權、獲取賠償?
第一步,大多數人會想到《工傷保險條例》。但 " 猝死 " 要被認定為 " 工傷 ",得看死的時機是否足夠恰到好處。
工傷認定,要滿足 " 雙工 +48 小時 " 的條件,即 "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時之内經搶救無效死亡。"
如果你在工位上加班猝死,但已經過了下班時間,不能算工傷。如果你剛加班結束,在下班路上猝死,不能算工傷。如果你在工位上猝死但恰好 48 小時沒人發現,沒有經過搶救,且醫生無法認定是突發疾病導致死亡,也不能算工傷。
打工人一生追求符合規矩,連猝死的時機都要被明确規定好。
2023 年 11 月,廣東一名車間工人連上 23 天班後,從車間出來 4 分鍾後吐血猝死,但并沒有被認定工傷,原因是 " 猝死發生在下班 4 分鍾之後,不算工作時間。"
2023 年 1 月,某食品公司的一名銷售人員被發現在宿舍床上猝死。他生前的聊天記錄顯示,他在肺部感染的情況下依舊需要加班開會、對接客戶,領導曾表示 " 低燒人員可以安排拜訪市場客戶 "。他的妻子兩次申請工傷認定,但都失敗了。當地人社局認為,他 " 發病時正在睡覺,并非處于工作狀态;死亡在宿舍的床上,不屬于在工作崗位突發疾病。"
2022 年 12 月,一位在家中處理公司數據資料的鍋爐公司職工突發心源性猝死。但由于沒有證據證明他猝死的那一刻恰好正在處理數據資料,他的工傷認定被法院拒絕。法院認為,因為 " 崗位職責沒有需要将數據帶回家中處理的規定 ",并且 " 事發當天部門并未交辦緊急任務 ",所以不能認定為加班。
想來,保險設計者對世界的想象也是十分純粹美好的:" 隐形加班 " 是不存在的;因為合同裡沒寫 " 工作沒做完要帶回家做 ",所以不會人在家加班,大家回家就該好好吃飯,享受精神世界;上班 23 天之後,一聽到 " 下班 " 的口令,立刻就又是元氣滿滿新的一天。" 工作生活完全分開 " 得到充分實現。
工傷保險行不通,第二步,就是求助公司的團體保險。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會給員工配備團體保險。即便配備了,團體保險的賠償額度通常也只有 5 萬到 20 萬,對于一個經歷意外猝死家庭,只能是杯水車薪。
而這個賠償能否拿到,還要看公司買的保險有沒有包含一條 " 非工作期間意外身故傷殘 "。
這一條在許多團體保險裡,是 " 可選項 ",不強制要求投保,或幹脆不包含在保障範圍内。比如,中國銀行的 " 雇主責任保險 " 裡,對于猝死賠償的認定依舊是,"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時之内經搶救無效死亡。" 說白了,也只賠 " 恰到好處的死亡 "。
而且,公司團體保險 " 有沒有 " 和 " 有多少 " 都不是一個确定的事。
公司保險和個人保險最大的區别是,公司保險不會自動續保,必須每年和保險公司籤約投保。如果公司上一年有申請過理賠,保險公司可能增加保費甚至拒絕讓你續保。
更殘忍的事實是:個人投保,在買這種死亡保險之前,保險公司員工都會審查你的健康狀況,保證你沒有大的疾病,才能把保險賣給你。但為什麼公司投保時可以省略這一步?
保險從業者小黃解釋,從保險公司的角度考慮,如果一個人在職期間健康出了很大的問題,公司很可能已經優先把他辭退了,下一年投保也不會再投他的。不過對于公司來說,辭退員工也要承擔後續的用工風險,一位大廠 hr 說," 很多給員工買商業保險的,都不會這麼幹,反而是沒買保險的會這麼幹,因為沒有保險公司承擔,公司就要承擔風險。"
所以,在公司的挑選标準裡,你最好又能每天熬夜加班,又能退休前都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這樣老板和保險公司就能皆大歡喜。
根據潇湘晨報的報道,今年 11 月,一位 23 歲的設計師被發現猝死在出租屋内,家屬認為公司存在嚴重的加班行為,應該為死亡負責。但公司以 " 該員工愛熬夜打遊戲 " 為理由,不承認是加班猝死。
打工人矛盾的一生:班是可以随時随地加的,但加班的生命保障是嚴格限制時間地點的,而且你最好還不能有其他不良生活習慣。
這時候,打工人只剩下了最後一條路:自己買保險。但一不小心你就會發現,太容易買錯了。
現在在支付寶裡輸入 " 猝死 "" 保險 " 兩個關鍵詞,跳出的推薦結果裡,第二條就是 " 綜合意外險 "。
在一般人的常識裡,會把 " 猝死 " 等同于一種意外。但在保險行業裡,得同時滿足 " 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 " 四個條件,才構成意外。由于猝死的原因往往是疾病或其他内生的突發狀況,不符合 " 外來、非疾病 " 的條件,所以意外險不賠猝死。
可能是發現很多人有保猝死的需求,現在,也有一些意外保險 " 靈活處理 ",把 " 猝死 " 作為一項附加條款加進了意外險裡。但由于猝死是 " 附加 " 的,保額也比一般意外要低得多。表面上寫着最高賠付 "500 萬 ",猝死卻并不适用這個 " 最高 "。
比如支付寶的一份熱門保險產品," 太保國民綜合意外險 "。基礎款不包含猝死保障,只有 245 元一年的尊享款才包括猝死,且最高只能賠償 10 萬元。
所以,做了四年保險經紀人的小黃建議說,如果真的擔心加班猝死,購買定期壽險是一個比較有保障的選擇,因為壽險只看死亡結果,不看死亡原因。
但這份保險,你不一定有資格買。你就算買了,要證明你的死亡符合保險條款裡的 " 猝死 ",也依然是一個困難的過程。
首先,定期壽險對年齡、健康狀況和職業甚至興趣愛好都有要求。患有常見疾病不能投保,比如肺結節、糖尿病、高血壓。甚至 " 被保險人嗜好從事危險活動 " 都可能成為你被拒絕投保的理由,這些 " 危險活動 " 包括滑雪、攀岩、拳擊、國術。
現在的互聯網保險簡化了流程,不會有人審查你的健康狀況,只需要籤一份 " 健康告知書 ",就可以購買一份定期壽險。但壽險寬進嚴出,如果到了理賠時,受保人被發現曾經在醫院中檢查出某種疾病,比如肺結節,保險公司就可以以此為由不賠償。
等你再三确認了自己的健康,決定買份壽險以防意外,更復雜的來了:
即使在定期壽險裡," 猝死 " 也往往是一個被單拎出來的額外投保類别。比如一項定期壽險裡包含了可選的 " 猝死關愛保險金 ",可以額外獲得 30% 的保額。但你要獲得這 30% 的賠償,還要證明符合這個保險金裡所定義的 " 猝死 "。
例如,某一款定期壽險的條款裡,對于猝死的定義是這樣的:首先你要是表面健康的人,之前沒有接受過診斷、治療。其次,你的死亡是直接、完全因為突發疾病發作 24 小時後死亡。最後,猝死還必須要有醫院的診斷,或是公安、司法機關的法律文書才作數。
" 直接 " 和 " 完全 " 讓 " 猝死 " 在保險裡的認定變得微妙了起來。
在一份關于 " 保險該不該賠償猝死 " 的判例裡,法院判決認為," 猝死的原因,應結合猝死的定義和被保險人的具體情況加以認定。造成猝死可以有某些誘因如精神過度緊張、暴飲暴食、輕微外傷、冷熱刺激、過度疲勞等,也可以無明顯誘因。"
換句話說,即使一個打工人加班加到凌晨五點意外過世,表面上看起來是過度勞累導致的,但其中否有其他因素作用,卻依然有很大的解釋空間和不确定性。畢竟有些時候醫生也無法完全确定引起一個人死亡的真正誘因。
所以,加班時的突然死亡到底是不是保險條例裡規定的猝死,這事兒也不能 100% 保證。
保險從業者 Julie 說,實際保險公司判斷猝死時,有很多模糊無定論的情況,保險公司的判斷和家屬的判斷不一致,就需要去法院決斷。
" 為加班付出生命,拿到賠償還得靠去法院争取 ",這件事聽着也挺荒誕。
為了續命,打工人有多努力?
前段時間,互聯網上流行 " 脆皮打工人 ",聽起來 " 容易猝死 " 竟然成了打工人自己的錯。
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為 54.4 萬,相當于每分鍾就有 1 人發生心源性猝死。而其中 2/3 的猝死,都發生在 " 看似健康的人 " 身上,長期壓力過大、熬夜、久坐不動并列為引發猝死的三大危險因素——打工人一條都沒逃掉。
在一片 " 脆皮 " 的自嘲裡,大廠們愈演愈烈的加班競賽卻好像不再那麼引人注意了。
7 月,不止一位奇瑞員工公開證明,奇瑞汽車内部存在強制加班,要求每周加班時長大于 20 小時,有應屆生表示,一個月加班可以達到 120 小時。而在不久前," 寧德時代施行 896 工作制 " 剛剛登上微博熱搜。
都知道現在的加班 " 病态 ",但打工人的加班時間只長不短,且早已不限于大廠。
據《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 2022》,91.6% 的人或多或少需要加班,近六成人平均每天加班超過一小時,超過 40% 的人加班後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補償。
2019 年,幾位中國程式員在 Github 上發起 "996 · ICU" 運動,反對 996 工作制。這個項目至今還在,在 Github 上獲得了二十多萬的點贊,成為一個響亮的 " 反加班 " 口号。但口号也終究只是一個口号。
五年過去了,我們有了什麼新的規則可以限制加班嗎?現在沒有,未來也難說。
" 現在員工加班,在公司政策層面,形式上都是自願的。你到了下班時間,理論上你可以回去,但别人都不走,領導也沒走,你一個人敢不敢走?所以實際上成了一種自願加班氛圍。員工實際工作時間絕對超過《勞動法》的規定,但《勞動法》不能禁止這樣的 ' 自願’加班。" 浙大光華法學院副教授鍾瑞慶在 " 晚點 " 的報道中指出。
沒人比老板們更懂人的自由意志。
澳大利亞最近推出新政策,賦予打工人 " 離線權 "(right to disconnect),即員工下班後忽略不合理的工作電話和電子郵件是合法的,雇主在工作時間之外出于非必要原因聯系員工,将面臨最高 9.3 萬澳元罰款。即使到了這個力度,澳大利亞的加班也沒有被完全杜絕。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愛卷是人類的一部分天性。
當上班這件事成了要拿命做賭注的事,打工人們比較起了在哪個公司可以 " 放心死 "。
谷歌從 2012 年開始為員工提供豐厚的死亡補償,包括十年内發放 50% 的工資、股票立即套現、每月 1000 美金的子女支持。" 與谷歌裡大多數旨在提高幸福感、創造力和生產力的員工福利不同,提供死亡撫恤金對公司來說是一種無利可圖的做法。" 前谷歌 CHO 博克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訪時說," 這對谷歌沒有任何好處。但是,幫助員工家人度過這個可怕但不可避免的人生大事,對公司來說很重要。"
騰訊在 2016 年也推出了類似的員工死亡福利。和保險不同,這項福利 " 不論員工因為什麼原因死亡 " 都可以拿到。2019 年,京東宣布 " 身故員工子女由公司負擔全部學費和生活費。"
加班越兇,福利越好,大廠們緊緊攥着打工人的命來推自己的人文關懷。
但無論如何,死後的保障聽起來還是太虛無,打工人更在意的是如何在身體、精神都不崩潰的情況下還能享受每天加班到深夜的那 20 塊錢打車費。這兩年職場續命法被盤成一門互聯網顯學,比喊着 " 做對這 10 件事輕松成為職場大女主 " 的成功學更能吸引打工人。
為了保命,互聯網大廠員工們上班自帶除顫儀,心肺復蘇術、AED(自動體外除顫儀)使用成了員工的必修課程。從 " 公司終于配了 AED" 的驚嘆裡,可以讀出打工人的濃烈求生欲。
" 感覺比起按時下班,還是起死回生更容易一些。"
" 怕死 " 的心态滲透進打工人的日常,但加班熬夜又太無解,所以養生博主們開始創造 " 健康熬夜大法 ",互聯網上一夜之間冒出的幾百個 " 百歲老人培養計劃 " 信誓旦旦告訴你," 熬夜的危害可以補救 ",補救方法是吃早飯、多喝水,和曬太陽,總之就是陽台上那盆草怎麼做你怎麼做。
既然熬夜危害可以抵消,不少人開始辦起 24 小時健身卡,熬夜健身——加班和睡眠平衡不了,那就直接放棄後者。結果就是,大家為了健康讓自己變得不健康。
事實上,現在更多的研究證據指向," 熬夜造成的大腦損傷是不可逆的 "。
真要一勞永逸,不少人看開了,跑步加入互聯網離職賽道。2024 年," 大廠離職 " 成為社交媒體上最火爆的人設。有人問," 哪個月是最合适的離職時間?"
" 為了保命,每個月都是最佳時機。"
參考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 月加班 120 小時到手 4800 元,時薪只有 16 元 "!汽車大廠員工吐槽被迫卷工時》2024.07
前程無憂,《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 2022》,2022.08
晚點 Latepost," 打工 " 不是一切——與五位學者對談互聯網加班文化及其他,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