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三年漲四倍,誰偷走了年輕人的“三金自由”?,歡迎閱讀。
4 月 22 日,現貨黃金價格首次突破每盎司 3500 美元,引發了國内品牌金飾價格大幅攀升,每克黃金飾品的價格史無前例地突破了 1050 元。
這一天,在北京龍湖長楹天街的周大福專櫃,計劃 10 月結婚的王希在聽到報價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按照當天的價格,40 克的素圈手镯不算工本費就需要 4 萬元,如果再加上項鏈和戒指,三金總價至少 5 萬元,遠超她的預算。
今年以來,這樣的場景在各大金店屢見不鮮。《2024 中國金飾零售市場洞察》報告指出,18 至 34 歲的年輕人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黃金首飾銷售額。然而,今年形勢突變,年内國際金價漲幅超 30%,讓一部分年輕人望而卻步,直接推高了 " 三金 " 成本。
面對如此高的金價,準備結婚的年輕人開始尋求替代方案。95 後林薇便是其中之一,她選擇将準婆婆給的 6 萬元三金折現,用于新家的裝修預算。" 金子買來也很少戴,不如把這筆錢放在新家的裝修預算裡 ",這種務實态度在社交媒體上得到了眾多網友的贊同,越來越多準備成家的年輕人正在掙脫三金 " 焦慮 "。
一、年輕人陷三金焦慮,預算三年翻四倍
在現貨黃金價格飙升的背景下,年輕人面臨的 " 三金焦慮 " 愈加突出。即将于五月訂婚的 95 後李旭,和未婚夫在商場金店看到每克過千的金價後,不得不面對 50 克三金遠超預算的現實。
李旭從 2022 年起便開始購置金飾,對于金價的漲幅體會頗深。在她的記憶中,買到的最便宜的克價約 450 元左右,而她的最後一次購金是在去年 8 月,男朋友在當地金店為她購買的一條約 8 克的項鏈。
對李旭而言,黃金不僅是美觀的飾品,更是一種儲蓄方式,盡管她并未将其作為理财工具。确定婚期後,李旭比往常更關注金價,她計劃在每克低于 600 元時購入 50 克三金。然而春節過後,金價的上漲速度連創新高,眼看金價飙升,生活節儉的李旭和男朋友并沒有果斷入手,而是像大部分備婚的新人那樣,等待着價格回調。
超出多數人想象的是,4 月以來,在國際金價先後突破 3000 美元、3500 美元關口後,國内品牌金價每克從 900 元跟漲至過千元。原本,李旭還準備自己買金條去打金,但考慮到品牌工本費較高,她最終和男朋友一致決定,在訂婚前将 50 克三金按照 5 萬元折現。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很多備婚的年輕人一邊等待金價回調,一邊發出求助帖,讨論最多的問題幾乎都圍繞是否應該購買三金," 折現 " 則成為最常見的替代方案之一。不少網友都分享了他們的折現經歷,說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試圖在高金價下尋找經濟實惠的解決方案。
備婚年輕人面臨的 " 三金難題 " 成為金價瘋長下的一個縮影。有年輕人吐槽到,曾經三金象征 " 情比金堅 ",如今金價已經 " 堅如磐石 "。李旭告訴 " 豹變 ",她表姐 2022 年購入三金總花費 17000 元,單價最貴的 34 克的手镯,花費不到 1 萬元;換做現在,以 1050 元克價計算,這只手镯價格近 4 萬元,漲幅近 4 倍。
回看近年的品牌黃金價格走勢,以周大福為例,據金投網顯示,2022 年最高金價在 530 元 / 克,2024 年高點為 801 元 / 克,2025 年則突破 1080 元 / 克,三年漲幅超 103%。以 50 克計算," 三金 " 的價格從 2.5 萬飙升至超 5 萬;如果購置 100 克黃金,三金價格則從 5 萬飙升至超 10 萬,相當于一輛經濟型轎車。
二、繞開品牌溢價,自己打金
在深圳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不少備婚情侶将目标從傳統金飾轉移到了金條。" 品牌店金價上千,這裡的金條每克只要 800 左右,省下來的錢可以拍婚紗照了 ",95 年的馮呈選擇繞開品牌溢價,直接在源頭市場購買金條。
她的選擇也代表了一批年輕人的心态。在黃金價格瘋漲的大背景下,年輕人急于尋找三金的平替方案,這也讓 " 打金 " 店的生意逐漸興旺起來。
河南洛陽的一位 00 後打金店主向 " 豹變 " 透露,家中在當地開設了三家打金店,其中生意最好的一家每月能接待超過 100 單,其中備婚的年輕客戶并不少見。客戶帶來的金條小到 10 克,大到上百克。以三金中必需的素圈手镯為例,該打金店每克工本費僅 10~15 元,與菜百、潮宏基等品牌相比,每克工本費就能節省近百元,一只 30 克的手镯至少能省下 3000 元工本費。
北京某打金店的價格與上述店鋪差不多。這家金店老板告訴 " 豹變 ",從去年開始,打金的年輕人明顯增多。以她的觀察,三金、五金的克重多在 50 克左右,總工本費基本在 1500~2000 元之間。而且不少打金店主打包損耗,會把損耗的克重補成金豆或現金,也有打金店把預估折損的克重先補進去,确保打金前後的克重持平,也就是所謂的 " 零損耗 "。
今年結婚的王欣,經過多次比價後,毫不猶豫加入了 " 打金 " 隊伍。2 月中旬,她的未婚夫在工商銀行以不到 700 元的克價購入了三塊 20 克的金條。他們找到了一家當地打金店,制作出 32 克的素圈手镯、15 克的胖福吊墜和 10 克的對戒,總工本費僅 1500 元。與品牌店高昂的工費相比,近 60 克黃金的工本費至少節省 4000 元,60 克金條也比品牌店便宜近萬元。
除了去金店打金外,會整活的年輕人甚至學會了 " 居家打金 "。博主 " 女胖胖 " 今年 3 月 8 日在 B 站發布的居家打金視頻獲得 88 萬播放量,小紅書上 " 居家打黃金工具 " 詞條有超 4 萬條。一位廣東用戶在小紅書曬出首次居家打金的 " 戰績 " ——一個 15 克的八寶羅盤、兩枚 14 克菱格戒指,一對蝴蝶結耳釘、一對櫻桃耳釘。
來自廣東的 90 後劉瓊表示,她花了百元左右購置了一套打金工具。在社交平台教程的指導下,雖然第一次嘗試時發生了大克重黃金的炸金,但之後的打金逐漸順利,損耗也較小。如今,在電商平台上,打金工具套裝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部分店鋪的銷售累計已達上百萬。
然而,居家打金雖然受到歡迎,卻存在諸多隐患。一位打金愛好者告訴 " 豹變 ",百元左右的基礎設備限制很大,只能制作出簡單的款式,并且初學者在操作過程中容易造成炸金、掉金等意外,產生的損耗只能由自己承擔。
三、以舊換新,尋找更優性價比
随着品牌金飾價格的高企,各品牌推出的 " 以舊換新 " 策略為準備結婚的年輕人打開了新的思路。
28 歲的陳明在小紅書上分享了他的經驗:與女友商量後,他們決定将母親留下的約 40 克黃金用作新婚的三金。經過咨詢多家品牌後,他們選擇了北京朝陽區的某品牌門店進行以舊換新。稱重和純度檢查後,他們以 41.2 克舊金完成了一比一的置換,僅需支付額外 3500 元的工本費。
陳明向 " 豹變 " 透露,兩人相中的一款 27 克古法手镯,原價近 25000 元,但通過以舊換新,僅需補 1700 元工本費。這樣算來,按當天金價置換 40 克新金,總花費約 4 萬元。
在高金價環境下,以舊換新通常比直接購買更劃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交易可能包括折舊費、損耗費及遞增費用等。以陳明去的品牌為例,常規情況下會收取 30% 的折舊費和遞增費用,即每 1 克舊金額外需繳 30 元折舊費,每 10 克舊金需兌換 13 克新金,超過的 3 克需按當天克價購買。陳明兩人能夠一比一換新,是恰好趕上了品牌店慶,減免了折舊和遞增費用。
當然,有些品牌的 " 以舊換新 " 不產生遞增費用,但會涉及補交差價。以老鳳祥為例,其以舊換新的計算較為直觀:
在 4 月 24 日這一天,品牌的克價是 1038 元。他們提供每克減 50 元的活動優惠,因此新金的實際價格變為每克 985 元。用舊金置換時,每克舊金的抵價為 894 元。因此,消費者在置換時,需要為每克新金補足 91 元的差價。舉例來說,如果置換 40 克舊金(不計工本費),就需額外支付 3640 元的差價。
對此,老鳳祥工作人員告訴 " 豹變 ",每天的舊金價格會根據當日金價波動,但舊金的價格會高于大盤回收價,以舊換新的邏輯是品牌以較高的回收價讓利消費者。
除以舊換新外,去年起興起的金包銀、18K 金等單價較低的平替也進入大眾視野。與動辄上千的純金飾品相比,一只 10 克的金包銀手镯售價只要千元出頭。今年 2 月,一位山東用戶在 " 三金選擇金包銀是否很丢人 " 的讨論貼下留言稱,自己結婚買了金包銀,不是黃金買不起,而是金包銀更具性價比。
過去,三金能夠成為婚姻的 " 硬指标 ",因為很長一段時間裡,黃金的購置成本低、價格波動小。如今金價瘋漲,高盛預測今年底金價将達到 3700 美元 / 盎司,摩根大通發布報告稱,國際金價或于 2026 年第二季度突破 4000 美元。
這種增長勢頭下,備婚的年輕人不必為高金價買單,也不必将黃金看作是婚姻的 " 試金石 "。正如李旭所說,雖然婚前不打算購置三金,但她随時關注着金價,不排除可能将折現的五萬用于黃金 ETF 定投," 既可以作為強制儲蓄,金價上漲還能變現補充婚禮預算 "。看來,在充滿變數的當下,更為重要的是靈活應對能力。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豹變 (ID:baobiannews),作者:高宇哲,編輯:劉楊,題圖來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