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子公司被起訴涉案2.08億元 華東重機跨界光伏為何反成拖累?,歡迎閱讀。
每經評論員 賈運可
3 月 10 日晚間,華東重機(SZ002685,前收盤價 7.04 元,市值 70.96 億元)公告稱,其兩家光伏子公司因設備買賣合同糾紛、設備維修糾紛,被捷佳偉創(SZ300724,前收盤價 65.2 元,市值 226.7 億元)及其子公司起訴,涉案金額高達 2.08 億元,占上市公司 2024 年預告淨利潤的 138%~208%。這一訴訟不僅可能加劇公司的現金流壓力,也暴露出其光伏業務方面的諸多問題。更深層次來看,這一事件再次警示市場:跨界轉型并非簡單的資本運作,企業若缺乏對新行業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準備,貿然進入極有可能遭遇挫折,甚至拖累整體經營。
近年來,光伏行業因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迎來快速發展,但同時也進入競争加劇、價格戰頻發的深度調整期。華東重機選擇在這一階段跨界光伏業務,顯然并未充分考慮行業周期波動帶來的挑戰。其光伏業務自 2023 年啟動以來,因市場價格下滑、產業鏈競争加劇而陷入虧損。2024 年,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 1 億至 1.5 億元,但扣非後淨虧損 1 億至 1.5 億元,其中光伏業務正是主要拖累。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在光伏產業的布局尚未完全成熟,便已因合同履行問題與供應商產生重大糾紛,甚至被訴至法院,這無疑加劇了市場對其經營前景的質疑。
跨界案例在 A 股市場并不罕見。一些企業在主營業務增長乏力時,試圖通過轉向熱門賽道尋找新增長點,但往往忽視了行業壁壘和自身能力的匹配度。光伏行業屬于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進入門檻較高,新玩家不僅要面對技術迭代快、市場競争激烈的挑戰,還需要深厚的行業積累和穩定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華東重機本身主營港口裝卸設備制造,與光伏電池片組件生產在技術、市場、運營模式上存在較大差異。在缺乏足夠行業經驗和技術儲備的情況下,公司即便投入巨資,短期内依然難以建立足夠的競争優勢,甚至可能因管理模式不适應、供應鏈合作不穩定等問題,導致業務推進受阻。
頗為矛盾的是,華東重機股價自去年 7 月份以來,最高漲幅超過 300%,截至今年 3 月 10 日,漲幅仍高達 199.57%。而此次訴訟金額占公司 2024 年預計淨利潤的 138%~208%,若敗訴,公司不僅将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甚至可能影響其他業務的正常運轉。對于投資者而言,公司股價的高漲并不代表跨界業務成功,反而需要警惕其中的潛在經營風險。
華東重機的案例再次提醒市場,跨界并非一蹴而就的捷徑,而是一場對企業資源整合、戰略規劃和行業認知能力的全面考驗。企業在謀劃跨界轉型時,必須全面評估目标行業的市場競争格局,準确衡量自身的技術實力、管理能力和資金狀況,避免因盲目跟風而陷入經營困境。資本市場的每一次行業風口,都應成為企業審慎決策的考量,而不是輕率跨界的理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