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王寶強,被浪費了?,歡迎閱讀。
《十三邀》第五季。
王寶強渴望撕掉标籤,不願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 人最怕的就是被貼标籤,扣帽子,就像我當時拍《天下無賊》,被叫了好幾年傻根,沒辦法,那個角色太可信了。後來拍《士兵突擊》演許三多也是。
我覺得不能總演一種類型。比如說讓你每天都吃一樣的東西,你也會膩,是吧?作為演員得勇于去嘗試和挑戰,觀眾看過你以前演過的東西覺得挺好,但是你也要給他們新的東西。"
這一次,王寶強時隔 12 年之久,重回電視圈。
這位飾演傻根、三多等眾多小人物的草根演員,挑戰飾演一位手眼通天的圍棋教師。
角色之跨度,非常考驗演技。
此劇開播,口碑便出現兩級分化。
有人将其視為 " 國產版《絕命毒師》";
亦有人批 " 劇本節奏慢、bug 多,浪費了王寶強的演技 "。
「棋士」
Playing Go
2025.3.25
老白的味道
既然《棋士》被拿來與《絕命毒師》來作比較。
我們不妨看看兩部劇的核心角色,是否具有相似性。
沃爾特 · 懷特(Walter Hartwell White Sr.),昵稱 " 老白 ",江湖名号 " 海森堡 ",《絕命毒師》的核心角色。
他是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高材生。
研究生畢業後,在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研究質子射線,并用獎金與好友艾略特創立灰質科技公司。
這段時間,老白與實驗室助理格雷琴墜入愛河。
就在官宣訂婚的那一刻,老白當了縮頭烏龜。
原來,當他第一次去拜訪老丈人,就發現人家富貴顯榮。
高傲自卑老白瞬間垮掉,自認為配不上女友,就拖着行李離開,不留下一片雲彩。
甚至,他還退出灰質科技,以 5000 美元的價格,将股份賤賣給艾略特。
後來,格雷琴與艾略特喜結連理。
二人使用老白留下的專利技術,令灰質科技壯大,大賺數十億美元。
此時,雖然老白與他們維持好友關系,但他心裡不是滋味。
怨恨、懊惱、嫉妒、仇恨 …
他認為自己被好友和昔日戀人背叛,自己的成果被竊取。
人到中年,老白只是一名平平無奇的高中化學老師。
老婆生二胎、長子小兒麻痹、自己查出肺癌 …
他收入太少,常入不敷出,自然就陷入中年危機。
為此,他不得不丢下自尊,去洗車店兼職洗車。
考慮到家人未來的生計問題,老白決定铤而走險。
50 歲生日那天,他看到販毒集團被抓的報道。
而他的妹夫、緝毒局警察漢克開玩笑,說下一次逮捕行動會帶上他。
這令老白内心產生了制毒的念頭。
陰差陽錯,老白在旁觀緝毒局抓拿要犯時,遇到了昔日學生 " 小粉 " 傑西 · 平克曼。
一個提供技術,一個提供材料和人脈。
師生二人一拍即合,走上制毒之路。
得益于他的化學功底,老白成為美國西南部毒品交易的大拿,代号 " 海森堡 "。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犧牲自己的道德與準則來嘗試變成另一個人以獲取财務利益,老白徹底黑化。
從确保家人生活幸福無憂,到暴露出暴戾兇惡、狡詐心機、控制欲強的陰暗面,他變得冷酷無情。
" 我不是簡單的要搞毒品賺錢,我要建立一個商業帝國。"
他的邪惡一面被激發出來,他對命運的不滿與憤恨徹底釋放。
他從制毒中找到年輕時的野心,他需要證明自己比好友有本事、有能力。
他,就是危險人物。
《棋士》裡,王寶強飾演的圍棋老師崔業,角色成長軌迹與老白類似。
首先,職業相同,人生郁郁不得志。
崔業少年成名,震驚當地棋壇。
戰績戰無不勝,被外人視為圍棋天才。
父母也引以為豪,變賣家產,支持兒子的愛好。
本來,少年崔業有入圍專業隊,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
未曾想,只因對手賄賂了一包白糖就摧毀了他的前程。
錯失這次機會,崔業掉入池中,無力再入青雲。
成年崔業,在當地少年宮當圍棋教師。
表面上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實則是照看孩子的保姆。
在省圍棋大賽赢得冠軍,風頭被校長和企業家搶走。
甚至,就連獎金和獎杯都被校長占為己有。
人生如棋,但崔業一直不明白輸赢。
油滑的校長、昔日敬佩的對手讓他悟透了這盤棋。
做人要學會如何輸棋,不應只顧赢。
有時候,輸也是一種赢。
其次,家庭背景類似。
與老白一樣,崔業有一位親屬是警察,哥哥崔偉。
兄弟二人,面和心不和。
崔業嫉妒哥哥事業有成,總搶風頭。
本該慶祝自己奪圍棋冠軍,結果卻成就了哥哥的慶功會。
就連親生兒子都視其為英雄。
送學習機、買金魚、送肯德基,哥哥的熱情令崔業五味雜陳。
在哥哥崔偉的眼中,弟弟的自私阻礙了他的人生選擇。
他考取了警察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但父母只支持弟弟的圍棋事業。
為此他不得不辍學,在工廠保衛科工作。
當看到弟弟興奮地拿着獎杯炫耀,他直接潑冷水,指責弟弟花父母錢财比賽。
崔業黑化的驅動力同樣是為了家庭。
他和老白一樣,夫妻不合,鬧離婚。
而且,兒子意外查出漸凍症。
為了籌天價治療費,他铤而走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最後,二者都有犯罪潛質。
老白有過硬的化學功底,崔業則有過人的記憶力、先人一步的棋藝戰略。
圍棋的最高境界是棄子。
靠棄子戰術,他幫助銀行搶劫犯逃出生天。
制定 " 李代桃僵 " 計劃。
他毀屍滅迹,将罪名指向下落不明的銀行職員秦曉銘。
對企業家王紅羽的性格了如指掌。
故意入局,提前預判,反詐三百萬。
借老婆電話給自己發信息,反之以照顧愛護兒子為借口,要挾妻子復合,回歸家庭。
這種手段,細思恐極。
死生共抵兩家事,勝負都由一著時。
不得不說,崔業的陰暗面徹底被激發出來了。
皮與魂
《棋士》的短板不在表演,而是在于劇本。
棄子戰略,無須用擺棋盤表現出來。
一來有點裝過頭,二來還留下線索證據。
男主角本本分分取錢,誤入賊窩當人質。
無辜之身反幫搶劫犯脫身,甚至還拿劫款逃走。
這種沒罪硬犯、把罪攬在自己身上的舉動,令人詫異。
這該是棋藝高手之人的行為嗎?
崔業跟蹤水貨販子到碼頭倉庫拍照。
他的動機是向老婆證明,她的老板王紅羽不是個好人。
當他被走私犯發現,扔進海裡喂魚之時。
天降國產小粉,跳海救人。
看到這裡,觀眾不禁要問:
國產小粉怎麼藏進走私船的?何時藏進去的?
關鍵細節沒拍出來,台詞一筆帶過,夠魔幻。
至于國產小粉,拖油瓶之舉就不勝枚舉了。
失手殺人、談愛說愛、準備偷走哥哥骨灰 …
一樁樁一件件,觀眾都替主角着急。
他信誓旦旦地說:" 我不是你的臭棋,我是你的殺子。"
但實在看不出來他到底有多能耐。
難不成,天才與蠢必須搭配,才能產生戲劇衝突嗎?
《棋士》中,崔業的偶像是唐朝棋手王積薪。
王積薪提出了一套圍棋理論,名為《十訣》。
第五訣為:舍小就大。
" 在下棋時,先下價值大的地方,不要将棋下在小處,圍棋的勝敗是以地的大小來判,所以當然要從大的先着手。"
拿《棋士》與《絕命毒師》相提并論,不是給《棋士》抬咖,而是對國產劇的一種向往與期待。
觀眾希望國產劇能出現一部可以接近《絕命毒師》風格與質量的罪案劇。
可惜,《棋士》只學到《絕命毒師》的小皮囊,關鍵的核心靈魂則棄之不用。
最終結局只能是——
白瞎一眾好演員,敗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