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建信基金總裁換人,謝海玉擔起向非貨轉型的重擔,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新聞 12 月 30 日訊(記者 敖玉連)九千億公募建信基金總裁換人,謝海玉接任。
作為建行唯一的公募布局,建信基金的高層清一色出自建行系統,謝海玉也不例外。她在建行系統已有 23 年的工作經驗,在加盟建信基金前,曾是建信投資副總裁、建信金投私募總經理等,主要聚焦私募股權投資,沒有公募管理經驗。
作為銀行系公募,建信基金規模嚴重依賴貨币基金,貨基在總規模中占比 75%。近年來,建信基金也試圖向非貨轉型,在貨基七日年化跌破 1.5% 的大背景下,轉向非貨對建信基金而言,是難而正确的選擇。
建信基金更換總裁
12 月 27 日晚間,建信基金公告公司總裁變動:因股東另有工作安排,張軍紅不再擔任建信基金總裁,謝海玉接任。
與建信基金此前高層一樣,謝海玉也是資深的建行人。2001 年 7 月,謝海玉加入建行總行,先後在資金部、香港資金交易室、資金交易部、金融市場部等部門工作,從事資金交易、本币投資、債券投資等業務;2017 年 7 月,加入建信投資,歷任首席投資官、副總裁等職務;2018 年 8 月,又兼任建信金投私募的總經理。
總體來看,調離總行後,謝海玉接管的建信投資和建信金投私募,都是做私募股權投資的業務,少有涉及證券投資,更沒有公募從業經驗。
經本次變動後,建信基金的高層架構為:董事長生柳榮、總裁謝海玉、副總裁吳曙明、副總裁宮永媛、副總裁莫紅。
從履歷上看,這些高層都是從建行調任或者兼任,出自股東的選派,也沒有投研人士擔任公司高層,在頭部公募中算是 " 僅此一家 "。這樣的優點在于,高層流動性比較低,建信基金成立 19 年,共有 3 位總經理(成立 -2018 年,孫志晨;2018-2024,張紅軍;2024-,謝海玉)。缺點在于,高層與投研的相關性較低,市場化不足。
建信基金成立于 2005 年,是首批銀行系公募,由中國建設銀行發起成立,并持股 65%。此外,美國信安金融集團持股 25%,中國華電集團持股 10%,公司成立以來,股權結構保持穩定。
路漫漫,向非貨轉型
銀行系公募向來是 " 強固收 ",建信基金則是更加極致一些:貨基獨大,債基規模也不算大。
三季度末,建信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為 9144 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 + 混合型基金)規模 425 億元,占總規模的 4.7%,債基 1668 億元,貨基 6985 億元。建信的貨基規模僅次于靠餘額寶發家的天弘,但事實是,建信對貨基的依賴比天弘更重:天弘的貨基占總規模的 69%,而建信這一占比為 76%。
面對產品布局的 " 強固收、輕權益 ",不同銀行系公募有不同想法:部分認準能力圈,例如南京銀行旗下鑫元基金稱會繼續鉚釘固定收益;部分則想要擴圈,建信基金便是其中一員,正在謀求向非貨轉型。
" 建信基金從轉變業務導向、完善考核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加速非貨業務發展。從投研、市場、產品、團隊建設等多方面,有策略地推進主動權益、被動權益、固收 + 等含權類基金的發展。" 前總裁張紅軍此前表示。
據記者了解,建信基金主要從兩個方面向非貨轉型:一方面,加大中長期投資業績在績效考核中的占比,例如在考核機制上,納入三年以上投資業績等長期指标,弱化對于短期業績、規模排名等指标的考核比重,從而挖掘出真正具備長期發展潛力的企業;另一方面,貫通產品、投研和市場三大板塊,讓產品發行節奏與投資者實際需求更加貼近,同時,在内部考核中引入投資者獲得感評價等等。
事實上,在低利率時代,貨币基金的收益率也屢下台階,貨币基金未來對資金的吸引力或也越來越低。Wind 數據顯示,全市場 368 只貨币型基金,平均的 7 日年化收益率已經降到了 1.48%。
一面是貨币基金競争力式微,一面又是公司高層普遍缺乏公募管理經驗,建信基金向非貨轉型,必要、迫切且艱難。正如公司前總裁張軍紅所言,向非貨及含權類業務轉型是一件難而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