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核藥沒有寒冬,歡迎閱讀。
文 | 氨基觀察
毫無疑問,核藥是眼下最熱的賽道。
3 月 19 日,阿斯利康宣布 " 買買買 " 計劃的新對象:Fusion。其表示,将以每股 21 美元的價格收購 Fusion 所有流通股,溢價率達到 97%;并且,交易結束時阿斯利康還将支付每股 3 美元的特定裡程碑金額,預計總交易金額約 24 億美元。
阿斯利康的入局,只是核藥賽道火爆的一個縮影。
去年 10 月,禮來以 14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Point Biopharma,正式進軍核藥賽道;年末,百時美施貴寶更是不甘落後,以 41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RayzeBio。
事實上,RayzeBio 的成長歷程,更是核藥賽道火爆最直接的證明。成立于 2020 年的 RayzeBio,在管線中僅有三款產品的情況下,三年時間順利完成 4 輪融資,總金額達到 4.18 億美金。
2023 年,RayzeBio 逆勢上市,完成年度第二大 IPO,并且在上市三個月後就成功賣身。
從 RayzeBio 到 Fusion,這些例子都在證明着一件事,那就是:核藥賽道,拒絕寒冬。
01 預期
核藥,指的是含有醫用同位素的藥物。
所謂醫用同位素,指可以產生 α、β 或 γ 放射線的金屬或非金屬元素。這些核素可以發生衰變產生放射性射線,破壞細胞的染色體,使細胞停止生長,從而消滅增殖的癌細胞。
不過,有人可能會有疑問,放射射線進入人體内如何選擇只殺死腫瘤細胞,而不殺傷正常細胞?
事實上,在相同的射線照射條件下,不同細胞對于放射的敏感程度并不相同。具體來說,處于分裂期的細胞對于射線敏感程度最高,而處于 DNA 合成期其對射線敏感性最低。
對于腫瘤聚集部位來說,由于需要不斷地增殖,所以大部分腫瘤細胞都處于分裂期,而正常細胞處于穩定期。這種差異也使得射線能夠針對腫瘤細胞,進行差異化打擊。
并且,核素也放大了其潛力。例如,在火熱的 RDC 藥物領網域,由于核素的交叉火力效應,藥物和抗體都不需要内化來發揮其治療作用。這導致只需要較少量的藥物,就能來產生所需的治療效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另外,由于核素不需要和細胞接觸才能起效,所以對于 RDC 來說也就不需要可裂解的連接子,這也使得 RDC 較少發生脫靶效應,穩定性和安全性較好。
也正因此,核藥在治療領網域擁有極高的潛力。實際上,核藥的潛力,不局限于治療,更包括診斷。
比如,當使用 F-18、Ga-68 等同位素時,RDC 可以做為診斷產品來使用,并且與現有產品相比更有優勢。
目前常用的腫瘤診斷是先通過 CT、PET-CT 進行影像學檢查,在初步确定腫瘤位置後,再取出一小塊病理組織進行活檢。這種方法花費時間較長不說,還可能引起組織潰破,出現腫瘤轉移風險。
而如果通過 RDC 藥物診斷,情況就不一樣了。RDC 将藥物送到體内後和特定的腫瘤結合,在極短的半衰期内,放射性核素在這一過程可以自發地衰變為穩定核素,并發射出粒子或光子。
這些粒子或光子在被 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或 SPE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器檢測到後,就能将接收到的信号轉換為器官或組織的結構或功能影像,并且反映出腫瘤細胞的敏感性。
不管是在治療,還是診斷環節,核藥都有其獨特優勢,這是其備受追捧的底氣。
02 底氣
當然,核藥拒絕寒冬,不僅來自于預期十足,更在于:已經誕生了成功的選手。
大藥廠諾華手中的抗腫瘤藥物 Pluvicto,就是這樣一款核藥產品。
2022 年 3 月,Pluvicto 獲得 FDA 批準,用于 PSMA 陽性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三線治療,成為了全球首款靶向 PSMA 的放射性配體療法。
2023 年,Pluvicto 實現 9.8 億美元銷售額 , 同比增長約 261%, 顯示出迅速增長的潛力。Pluvicto 的成功,在于其成功的組合,将放射性粒子核素 Lu-177 與 PSMA(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靶點相結合;更在于選擇了一個合适的生存空間,在有效療法有限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領網域,找到了生存機遇。
這也是其他選手,可以學習的目标。Fusion 的成功,也在于此。其同樣瞄準了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市場,做出了差異化的藥物設計。
目前在 RDC 領網域使用的核素主要以 β 核素為主。諾華的明星核藥 Lutathera,其選擇的就是 Lu177 這種 β 核素放射性同位素作為核素。
Fusion 則是靶向 α 粒子療法的行業領導者,利用其 Fast-Clear 連接子技術,将放射 α 粒子的醫學同位素與将靶向癌細胞的抗體結合。根據公司表示,該技術具有更高的安全視窗。
公司的首發管線 FPI-2265,同樣是一款針對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市場的藥物,并且瞄準了 Pluvicto 的未滿足需求。
基于現有探索來看,Fusion 對經過 Pluvicto 治療後進展的患者仍然有效。公司預計,僅針對 Pluvicto 治療後進展的患者群體,FPI-2265 潛在銷售峰值超過 10 億美金,如果 FPI-2265 能夠颠覆前者,預期将會更高。
Fusion 關鍵的 2 期臨床 TATCIST 數據即将讀出,也難怪大藥廠會率先入局。當然,支撐 Fusion 高預期的更核心要素是其技術平台。除了 FPI-2265,在治療和診斷領網域,Fusion 均有布局。
除了 Fusion,包括 RayZeBio 在内的核藥先驅們,也都有一定的臨床數據作為預期的支撐,因此它們能夠成為風口上的 " 飛豬 "。
03 苦衷
核藥賽道高景氣度的另一面,在于 biotech 的相繼賣身,或許意味着一個殘酷的事實:核藥領網域的 biotech,固然能夠作為源頭創新的發起者,但真正摘果子的人可能還是 MNC。
不管是已經收獲成果的諾華,還是新入局的禮來、阿斯利康、百時美施貴寶,都是當之無愧的巨頭。這背後的核心原因在于,核藥賽道不僅考驗研發實力,還考驗鈔能力。
因為核藥的開發,還取決于兩個關鍵因素:配送和臨床資源。
藥物研發完成後的配送是一個大問題。
與普通的藥物可以長時間保存不同,RDC 藥物的核素半衰期非常短。所謂核素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 " 威力 " 減少一半所需要的時間。這意味着,核素半衰期越短,RDC 藥物越容易失去療效。
具體有多短呢?有的僅僅幾十分鍾。就拿現在臨床試驗中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來說,I-131 半衰期 8 天、Y-90 半衰期 2.7 天、Lu-177 半衰期 6.7 天、 Bi-213 半衰期 45.6 分鍾。
這導致 RDC 無法提前量產和長距離運輸。這也對研發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能夠生產,還要保證能夠及時配送。
事實上,就算是諾華這種大藥企,也難以保證核藥持續放量。諾華 2018 年獲批的核藥 Lutathera,雖然最初兩年銷售額增速迅猛,2018 年銷售額 1.67 億美元,到了 2019 年增長 38% 達到 4.41 億美元。但此後 2020 年、2021 年其銷售額分别為 4.45 億美元、4.75 億美元,增速明顯放緩。為了解決產能問題,諾華不得不在全球建廠,這需要極大的财力支撐。
配送之外,臨床資源也是一個極為關鍵的要素。比如,在我國,藥物進入臨床使用時還需要醫療機構具有相關資質。
2019 年時,我國有 770 個核醫學科開展核素治療工作,但核素治療病床僅有 2544 張。這遠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即便藥物的產能跟上,患者找不到指定機構用藥也是一個大問題。
種種原因導致,核藥賽道的 biotech,要想脫穎而出需要更多機遇。而這對于 MNC 來說,顯然是非常樂于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