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寧德時代的中場戰事:駛入第二增長曲線,衝刺港股上市,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AI 生成
2024 年,寧德時代交出了一份 " 喜憂參半 " 的成績單:全年營收 3620 億元,同比下降 9.7%,這是公司首次出現年度營收負增長。
但與此同時,淨利潤卻逆勢增長 15.01%,達到 507 億元,日賺約 1.4 億元,依舊穩坐 " 寧王 " 寶座。
此外,寧德時代的經營性現金流達到 970 億元,貨币資金超過 3000 億元,充裕的現金儲備也讓公司底氣十足地宣布派發每 10 股 45.53 元的現金分紅,年度分紅總額接近 200 億元。
從行業地位來看,寧德時代仍是全球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 " 雙料冠軍 "。根據 SNE 數據,2024 年其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為 37.9%,連續 8 年位居世界第一;儲能電池出貨量全球市占率達 36.5%,連續 4 年蟬聯榜首。
圖片來源:寧德時代财報截圖
既然寧德時代依然是 " 寧王 ",為何 2024 年寧德時代會出現 " 增利減收 " 現象?這一背後折射出怎樣的產業變局與企業應對策略?展望未來,寧德時代的增長曲線将指向哪些方向?資金充裕的背景下,公司為何選擇赴港上市?
為何營收降,利潤卻在漲?
寧德時代營收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導致產品價格同步下調。
眾所周知,2024 年,新能源汽車價格戰打得如火如荼,動力電池的價格也随着上遊材料價格的下降而同步下調。
具體來看一組數字:碳酸锂價格從 2024 年年初約 10 萬元 / 噸跌至年底 7.5 萬元 / 噸,直接引發電池價格下調。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平均售價從 2023 年的 0.889 元 / Wh 降至 0.664 元 / Wh,降幅達 25.26%。
盡管 2024 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銷量增長 18.85% 至 381GWh,但單價下降完全抵消了銷量增長,導致該業務營收同比減少 11.29% 至 2530 億元。而動力電池業務營收占寧德時代總營收的将近 70%。
再加上,國内二線動力電池廠商(如中創新航、億緯锂能等)開始加速崛起,車企又推行 " 多供應商策略 ",積極引入第二供應商,且一些車企還在自研電池,都搶走了一些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
2024 年,寧德時代國内動力電池市占率從 2023 年的 43.19% 回升至 45.08%,但仍低于 2021 年的 52.1%。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外部原因,2024 年下半年整個新能源汽車的增速開始放緩。新能源汽車在去年 7 月份首次突破了 50%,8 月攀升到了 53.7%,随後幾個月裡,滲透率連續 4 個月環比下滑,并在 12 月跌破了 50% 的門檻。
這說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經歷高速發展之後,也将進入平穩增長期,整體規模還将持續增長,但增速會明顯放緩,甚至還會出現反復。這也直接影響到動力電池廠商的出貨量以及營收。
盡管營收出現同比下降,但寧德時代的淨利潤卻逆勢增長,這說明其在成本控制、技術創新等方面依舊表現優秀。
原材料價格暴跌從另一個方面看,也是好事。寧德時代憑借控股天華超淨(锂雲母)、洛陽钼業(钴資源)等上遊企業,将原材料成本下降的紅利完全轉化為利潤。
同時,通過動态調整原材料庫存周期(從 90 天縮短至 60 天),規避了 2024 年碳酸锂價格暴跌帶來的存貨減值風險。2024 年存貨跌價準備僅 22.07 億元,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另外,2024 年,寧德時代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產品,如神行、麒麟、骁遙等系列,以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寧德時代預計 2025 年神行和麒麟電池在公司 LFP、NCM 產品中的出貨占比将從去年的 30%-40% 提升至 60-70%。
具體來看,乘用車領網域,寧德時代 2024 年發布了神行 Plus 電池,可實現系統能量密度超 200Wh/kg,是全球首個兼備 1,000km 續航以及 4C 超充特性的磷酸鐵锂電池;
寧德時代推出新一代麒麟高功率電池,放電功率超 1,300kW,可助力新能源車實現零百加速 2 秒以内;
寧德時代推出全球首款純電續航達到 400 公裡以上,同時兼具 4C 超充能力的骁遙增混電池,彌補增混車型充電補能效率慢的短板。
商用車領網域,寧德時代針對時效性高的物流與平台接單場景,推出天行 L- 超充、天行 L- 長續航,使用壽命可達 8 年 80 萬公裡;
針對客車應用場景,寧德時代推出了天行客車版,使用壽命可達 15 年 150 萬公裡;
針對重卡應用場景,寧德時代推出了天行電池重型商用車版本,使用壽命可達 15 年 300 萬公裡,在礦區、建築工地等惡劣環境下 保持可靠性和穩定性。
因此,業内認為,寧德時代通過不斷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從而構建自己的 " 技術護城河 ",也确保了其在價格戰中的利潤保證。
對 2025 年動力及儲能電池的增長預期,寧德時代表示,國内動力市場方面,目前中國市場電動化率突破 50%,到 2030 年,市場電動化率有望提升至 80%-90%,中長期來看,電動化率提升的确定性愈發明顯。智能駕駛的應用場景更為廣闊亦有利于提振電動化市場。
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面對動力電池業務增速放緩,寧德時代正在積極開辟 " 第二增長曲線 ",主要集中在換電、儲能和海外市場三大戰略方向。
寧德時代的換電業務也在加速,與蔚來籤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建全球最大換電網絡,計劃 2025 年建成 1000 座巧克力換電站,2030 年達 3 萬 -4 萬座。
業内普遍認為,寧德時代布局換電的本質,是以電池技術為支點,撬動能源服務生态。短期可以通過換電綁定車企,穩定動力電池基本盤;中期可以構建 " 換電 + 儲能 + 回收 " 閉環,開辟第二增長曲線;長期來看,寧德時代通過主導能源網絡标準,成為全球能源革命的基礎設施運營商。
如果這一戰略成功落地,寧德時代将從 " 動力電池供應商 " 更新為 " 能源生态主導者 ",其估值邏輯也将從制造業轉向科技服務企業。
不過換電模式是一個燒錢的業務,投入高、回報周期長,這就要求寧德時代在規模擴展的同時,能夠精準平衡盈利。
相比換電業務,随着全球儲能市場的迅猛發展,寧德時代的儲能電池業務也成為新的增長點。
财報數據顯示,寧德時代 2024 年在儲能電池系統銷量 93GWh,同比增長 34.32%。根據 SNE 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儲能全球市占率 36.5%,連續 4 年穩居第一。在大容量電芯市場(300Ah+),寧德時代單季度市占率接近 50%,主導全球大儲市場。
具體來看營收方面,寧德時代儲能電池系統營收達 572.9 億元,同比增長 34.32%,占總營收 15.83%,首次超越動力電池成為利潤貢獻第一極(毛利率 26.84% vs 動力電池 23.94%)。
產品方面,2024 年,寧德時代發布了全球首款 5 年零衰減、單體 6.25MWh 的天恒儲能系統,較上一代產品部門面積能量密度提升 30%,占地面積降低 20%,可進一步提升儲能項目收益率;寧德時代還推出了 PU100 儲能產品,可支持 6C 放電以滿足 10-15 分鍾緊急備用電源需求,同時還具備高安全、高功率、易維護等特點,持續助力數據中心能源管理。
盡管儲能電池均價下降 29%,但寧德時代通過布局海外高端市場(如美國長時儲能、歐洲戶用儲能),毛利率逆勢提升 8.19 個百分點至 26.84%。2024 年,寧德時代海外儲能訂單占比達 45%,單價較國内高 15%。
寧德時代預計,随着儲能支持政策進一步出台,如新能源全面入市推動電力交易更加市場化,長期來看利好市場。美國及歐洲的儲能市場仍保持着良好增速,随着算力中心需求的帶動,儲能電池市場增速可能更快。
海外市場方面,寧德時代在 2024 年也有所突破。目前,寧德時代已在全球設立六大研發中心、十三大電池生產制造基地,德國埃爾福特工廠已投產,且正在積極推進匈牙利工廠、與 Stellantis 合資的西班牙工廠及印尼電池產業鏈項目的建設或籌建。
據悉,寧德時代在匈牙利工廠一期正在加速建設中,廠房土建已完工,正在推進設施安裝,模組線預計今年投產,電芯預計 2025 年下半年投產。二期已取得相關審批手續,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也将在 2025 年開工。
寧德時代表示,歐盟碳排放政策并未修改相關目标,只是将一年碳排放量指标放寬至三年平均排放量來進行判定,歐盟車企并沒有因為政策的放寬改變其整體的電動化目标,該政策僅階段性放寬了對車企的要求,長期來看有利于歐盟整體電動化率的提升。
未來,随着儲能業務占比提升和海外產能釋放,寧德時代有望在新一輪行業周期中延續增長動能。
資本出海:" 寧王 " 赴港
除了積極開辟第二增長曲線,不缺錢的寧德時代還在赴港上市,力求募集更多資金。
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公司于 3 月 25 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于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備案通知書》顯示,寧德時代拟發行不超過 220169700 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早在去年 12 月 26 日,寧德時代就披露要赴港上市。今年 2 月,寧德時代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此次寧德時代港股拟募資 50 億美元(約 365 億元人民币),有望成為今年港股市場規模最大的 IPO 項目。
根據上市申請書顯示,此次寧德時代港股上市募集的資金将重點用于海外產能擴張、國際業務拓展及境外營運資金補充,為公司長期國際化戰略提供資金支持。
寧德時代赴港上市,首先有望直接緩解其海外項目的資金壓力。目前,公司在全球範圍内的在建項目總投資已超過 110 億歐元,資金需求迫切。
同時,港股上市之後,寧德時代 " 技術授權 + 能源服務 " 的商業模式有望獲得更高溢價。光大證券預測,港股 IPO 可能帶來 10%-15% 的估值提升。寧德時代 A 股市盈率長期徘徊在 20-30 倍,而海外新能源科技企業(如特斯拉、Lithium Americas)普遍享受 40-60 倍估值。
最重要的可能是赴港上市,能夠讓寧德時代加快海外擴張,不僅僅是為了解決資金缺口,還能規避地緣風險;同時,通過生态協同,綁定全球車企與資源巨頭,增強其在全球的地位。
比如,車企戰略入股,寶馬、奔馳、Stellantis 等車企可能會以基石投資者身份參與港股認購,将合作從 " 電芯采購 " 更新為 " 技術聯創 + 產能共建 "。
歸根結底,寧德時代選擇赴港上市,其核心意圖是借助資本全球化的力量,撬動產業生态的重構,以穩固其 " 寧王 " 地位。
而這場資本運作也只是新的起點。未來,寧德時代能否在換電、儲能與海外市場打開第二增長曲線,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下一輪行業格局的走向。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張敏 編輯|李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