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關稅陰影下,蘋果與亞馬遜誰更“扛打”?,歡迎閱讀。
作者|李京亞
自特朗普宣布潛在的新關稅政策以來,美國科技 " 七巨頭 "(M7,即蘋果、微軟、亞馬遜、Alphabet(谷歌)、Meta、英偉達及特斯拉)在全球資本市場普遍承壓的背景下,股價開始經歷不同程度的下滑。5 月 2 日凌晨,被認為在 M7 中最易受關稅衝擊的蘋果與亞馬遜,同步發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财報,迅速成為市場焦點。
兩家公司都交出了超出市場預期的業績答卷,但也都不約而同地給出了帶有不确定性的未來指引。然而,市場對于它們在潛在關稅環境下所展現出的應對能力,評價卻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1
業績均超預期,股價雙雙下跌
亞馬遜第一季度淨利潤猛增至 104.3 億美元,折合每股收益 0.98 美元,遠超 0.83 美元的市場預期,同比增幅高達 226%;其營業收入達到 1433.1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符合市場預期的 1425 億美元;毛利率為 47.3%,淨利率升至 7.3%,創下新高。
具體業務方面,亞馬遜廣告業務表現尤為亮眼,營收達 118 億美元,同比增長 24%,超出了 117.1 億美元的市場預期。與零售、AWS 雲服務及訂閱服務相比,亞馬遜的廣告業務增速遙遙領先,成為維持其增長勢頭的關鍵動力。目前,亞馬遜廣告業務在三大數字廣告平台中增長最快,持續蠶食着谷歌的市場份額。未來這項業務的收入增長空間依然廣闊,甚至有潛力與 Meta 比肩。
盡管交出了超出華爾街預期的财報,亞馬遜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仍下跌約 2%。分析師普遍将其歸因于其雲服務 AWS 增長的相對 " 疲軟 "。AWS 一季度營收為 251.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略低于 254 億美元的市場預期,且增長率連續放緩。但華爾街普遍認為該業務基本面 " 問題不大 ",因為 AWS 的運營利潤率達到 38%,遠超過去年同期的 30%,顯示出健康的盈利能力。
再來看蘋果,其第一季度整體表現穩健,營收和利潤都略好于預期。總體營收為 907.5 億美元,同比雖下降 4%,但仍略好于市場預期的 903.3 億美元;每股盈利為 1.53 美元,略高于預期的 1.50 美元;淨利潤達到 236.4 億美元,同比下降約 2.2%,亦略高于市場預期的 231.7 億美元。蘋果的毛利率維持在 46.6% 的高位,淨利率為 26%,較上一季度有所下滑。
從蘋果的關鍵業務數據來看,除可穿戴設備業務營收下滑外,其他業務均實現增長。其軟體服務業務營收為 238.7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但 14.2% 的同比增速低于分析師預期的 241 億美元。這一表現,加上首席執行官蒂姆 · 庫克對未來相對謹慎的表态——他關于 " 基于當前的全球關稅政策,我們預計這将對(六月)季度帶來約 9 億美元的成本損失 " 的言論被各大媒體和券商廣泛報道,直接導致蘋果股價在盤後下跌超過 4%。
亞馬遜與蘋果的業績均優于預期,股價卻雙雙下跌。部分原因在于其原本就面臨估值偏高的質疑,而在當前關稅陰影下,市場似乎更急于對這兩家巨頭進行重新估值。
1
生存韌性的考驗
頭部投資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 Inc)的全球科技股權研究總監 Eric Compton 日前指出,關稅對科技行業的影響呈現差異:硬體受衝擊最大,半導體次之,軟體相對較好。對于 M7 公司,Eric Compton 認為,蘋果、亞馬遜受到關稅政策的影響最大。蘋果的供應鏈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等地區,而 Compton 估計,亞馬遜約有 60% 的商品成本來自進口,其中約 30% 源自中國。
晨星的分析代表了市場對蘋果和亞馬遜面臨挑戰的典型擔憂。面對潛在的關稅衝擊,兩位 CEO 都在财報電話會議上試圖掌握話語權,回應市場關切,但收效各異。
對于商品成本高度依賴進口的問題,若關稅長期化,亞馬遜将面臨降本和供應鏈重組的艱巨任務。亞馬遜 CEO 安迪 · 賈西表示,雖然最終關稅水平和實施時間尚不明朗,但亞馬遜有能力應對。他指出,目前并未觀察到需求下滑,部分品類甚至出現因囤貨而產生的搶購現象,零售商品價格也未出現明顯上漲。他承認,依賴中國供應鏈的商品價格漲幅可能更大,但這尚未明顯顯現。其 CFO 也補充強調了亞馬遜運營利潤率的提升空間及廣告業務的廣闊前景。
作為 CEO,賈西深知,核心零售業務的穩定是證明亞馬遜能夠抵御關稅威脅的關鍵。本季度,亞馬遜零售營收為 890.9 億美元,基本符合 894 億美元的預期。為此,他進一步闡述:亞馬遜品類繁多,消費者總有替代選擇;同時,在動蕩時期,亞馬遜是消費者更傾向于依賴和信任的品牌。他還提醒道,人們有時會忽略亞馬遜銷售商品的廣泛性," 我們的銷售重點并不主要集中在平均售價很高的商品 …… 在第一季度,我們的日常必需品類别的增長速度是其他業務的兩倍以上,占美國亞馬遜銷售總量的三分之一 …… 亞馬遜依然是美國最大的生鮮提供商之一 …… 很多人會在亞馬遜上購買他們的日常必需品。"
圖注:亞馬遜财務數據及歷史表現
賈西的潛台詞是,美國是農業生產大國,關稅對農產品等必需品影響有限,因此對亞馬遜核心零售業務的衝擊也是可控的。從這套邏輯來看,賈西的解釋在一定程度上安撫了投資者。盡管亞馬遜給出的下季度營收指引區間較大(預計銷售額在 1440 億至 1490 億美元之間,同比增長 7% 至 11%,中間值低于市場預期的 1461 億美元),且利潤指引下限較低,顯示出較強的不确定性,但其股價跌幅在财報會議期間有所收窄。
這不僅得益于其核心零售業務在關稅壓力下展現的韌性,也與其第二增長引擎 AWS 的高利潤率有關。雖然本季度 AWS 營收增速放緩至 17%,低于市場預期,但其運營利潤率達到了 38% 的高點。市場細察了财報細節,總體反饋相對積極。
相比之下,蘋果被認為受關稅影響更嚴重,主要擔憂在于關稅可能推高 iPhone 成本,進而影響利潤率和銷量。數據顯示,關稅不确定性已導致蘋果股價今年以來下跌約 15%。一直以來,iPhone 都是蘋果硬體業務的核心驅動力。不過,近期有消息稱 iPhone 等產品或可暫時豁免高額關稅,這讓蘋果得以喘息。并且,僅從本季财報表面看,蘋果與關稅風險相關的硬體業務整體銷售表現尚可。
因此,蒂姆 · 庫克也試圖強調蘋果的抗風險能力。他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回顧三月季度,并未觀察到關稅影響導致用戶需求大幅提前的明顯證據,渠道庫存變化也不大,盡管為了預防确實建立了一部分庫存。然而,相比這些積極表态,市場更關注庫克關于關稅影響的負面預測—— " 預計關稅将在(财年)三季度造成成本增長 9 億美元。" 市場的擔憂還集中在占總收入 54% 的 iPhone 營收同比下降 10%,以及作為生态核心的服務業務增速放緩上。
圖注:蘋果财務數據及歷史表現
分析指出,若僅考慮當前影響,蘋果毛利率尚能維持在 46.6% 左右,但若未來關稅大幅提升,蘋果将立刻面臨毛利率急劇下滑的風險。蘋果近年創新勢頭放緩,加之其生态核心的服務業務增速放緩,早已不再是典型的高增長公司。這些因素,疊加蘋果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方面的困境(被寄予厚望的可穿戴 /VR/MR 業務發展不及預期),以及關稅對未來 AI 應用可能產生的深遠影響,導致蘋果股價在盤後持續下跌超過 4%。頂級投行分析師開始用 " 增長乏力 " 來形容當下的蘋果。
蘋果财報中的其他數據也印證了這些擔憂。本季度,iPhone 雖保住了全球第二的位置,但在關鍵的中國市場,排名卻下滑至第五。盡管蘋果首席财務官 Luca Maestri 強調供應鏈多元化(如印度生產 iPhone,越南生產其他設備)以安撫投資者,但現實是,仍有相當比例的 iPhone 需從中國進口,且目前部分蘋果產品仍受現有對華關稅政策的影響。早在上一财季(2024 财年第一财季),蘋果大中華區營收同比已下降 13%,當時庫克将其部分歸因于尚未在華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如今看來,這個問題依舊懸而未決,蘋果也尚未擁有自研的大語言模型。
這一點尤其值得關注。在大模型時代,蘋果選擇成為 AI 資源的使用者而非基礎構建者。目前來看,這一策略不僅未能提振其市場價值,反而可能加劇了其在華 iPhone 銷量的下滑。未來,關稅對蘋果 AI 應用的影響可能更為顯著。這家科技巨頭後續面臨諸多隐患。反觀選擇成為 AI 基礎設施提供者的亞馬遜,其 AWS 的 AI 業務在本季度保持了三位數增長,AI 預計将進一步賦能亞馬遜的廣告業務,構成其未來增長的重要支撐。
面對嚴峻的關稅挑戰,蘋果和亞馬遜都試圖展現其 " 帶着問題前行 " 的生存韌性。但相比蘋果,投資者似乎對電商巨頭亞馬遜度過不确定時期的韌性給予了更高認可。盡管亞馬遜(因其對供應鏈和消費者支出的高度依賴)面臨的不确定性甚至可能更高,且更易受到關稅等多種因素的中短期幹擾,亞馬遜自身也承認這些因素可能随時改變其業績指引,但其市場表現相對優于蘋果。
這主要可歸因于:亞馬遜受關稅衝擊最直接、對經濟最敏感的核心零售業務,在本季度經受住了考驗。這正是當前市場重新評估亞馬遜時最為看重的指标。而蘋果在這方面未能給出同樣令人信服的表現。由此可見,在當前環境下,支柱業務的韌性成為了決定巨頭核心競争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