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8歲男孩不願寫作業被罰搬石頭,搬完3天還想搬,爸爸無奈:“這招沒用,他強得可怕!”,歡迎閱讀。
教育孩子,用對方法很重要
1
孩子不願意學習怎麼辦?
杭州一位爸爸決定帶着 8 歲的兒子去搬石頭。
本意是想着讓孩子體驗一下他爸爸和他爺爺吃的這種苦。
沒想到,孩子強得可怕!
孩子連續三天從早上 8 點搬石頭到下午 4 點,不僅沒喊累,甚至覺得自己還可以繼續搬……
對此,爸爸忍不住表示:
" 被孩子整無語了,感覺對孩子的教育,還是需要各種嘗試吧。"
可以說,此次體驗對娃的教育效果幾乎為 0 。
孩子沒有從中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更不用說去改變學習态度了。
用網友的話講,可能搬石頭在孩子眼中還比較好玩呢,體會不到家長小說那種搬不完根本搬不完的感覺。
但也有人說,孩子能連搬三天石頭沒喊累,側面說明孩子挺有毅力,家長還是要弄清楚他不想寫作業的原因。
其實,就像男孩家長說的,要不斷嘗試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同一種教育方式,作用在不同孩子身上,效果是不一樣的。
2
江蘇一小男孩在家鬧着不寫作業,不管大人說什麼,他就是不寫甚至在家放狠話說:
" 我不要學習了,我要去搬磚!"
男孩奶奶聽到這話,真的找來一堆磚,讓他一趟一趟地從樓上搬到樓下。
男孩搬了幾趟就累得不行,崩潰大喊:
" 我再也不要搬磚了,我要讀書!"
男孩之前總覺得寫作業累,然而體驗了一回搬磚的辛苦後,他才知道寫作業其實是多麼輕松的事。
很顯然," 體驗生活 " 對這個孩子來說就比較管用。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生活經歷也不同,家長們可以趁着孩子還小,多嘗試不同的方式去引導他擁有正确的學習态度。
越早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孩子越早受益。
而家有明白這一點并且能夠采取行動的家長,孩子越幸運。
3
在網上看過一個新聞:
一男孩因為父母工作忙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老人的寵愛讓他平時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11 歲被父母接回去的他,可謂十分 " 嬌氣 "。
不僅在生活上一點苦也吃不了,對學習更是不上心。
男孩父母發現這一點後,直接給他安排了一系列的 " 工作 "。
家務不會做?那就從每天洗碗開始學!
吃不了苦?那就去外面掃街!
不愛學習?那就每天出門撿 50 個瓶子!
一開始,男孩對這些工作是排斥的,但不管他怎麼鬧,父母都會堅持帶着他做。
在他們看來,現在不把孩子糾正過來的話,以後就完蛋了!
所以,即使心疼,他們在教育孩子時也沒有心軟。
他們明白,有時候想讓孩子改掉身上的壞習慣,就需要狠心一些。
為人父母當然也希望孩子自由、快樂,但前提不是懶惰、自私;孩子的成績可以不優異,但他不能放棄學習,選擇擺爛。
為此,真正負責的家長會想辦法引導孩子正視學習和生活,即便過程再難,也不會放棄。
4
此前,一位 80 爸爸受到不少網友的關注。
為了給孩子做榜樣,平日孩子寫作業時,他也會在一旁看書學習。
就這樣,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那些時間裡,他閱讀學習了大量法考基礎書籍,最後竟然一次性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
說起來,很多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時,會借助手機來消磨時間。
但實際上,這樣做反而讓孩子無心學習。
要想讓孩子靜心學習,父母要在家裡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孩子做榜樣。
父母認真學習,孩子在一旁受到感染,自然也會心無旁骛地将注意力放在作業上。
為此,若是孩子不愛寫作業,甚至對學習提不起勁頭,家長也不能全都從孩子身上找原因。
有時候,大人自身的一舉一動其實對孩子的影響也許更大。
家長若是想要更好地助力孩子成長,不妨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為孩子樹立正确的學習觀和人生觀,引導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5
陶行知說:
"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别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
要想教育好孩子,我們就一定要多了解孩子。
别人使用的教育方法,即便成功了,也不一定适合自家孩子。
就像孩子不愛寫作業這件事,有的孩子是貪玩,有的孩子是覺得學習太累,也有的孩子是磨蹭、坐不住板凳……
家長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用對方法,孩子才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