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從主持反腐到自己被查,汽車老将劉衛東的 “雙面人生”,歡迎閱讀。
随着長安與東風的合并持續深入,長安汽車的母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 " 兵裝集團 ")的高層正經歷換防。在此之前,或為了雙方整合順利推進," 打虎 " 行動也未停步。
兵裝集團副總經理劉衛東成為今年集團 " 打虎 " 的 " 第一槍 "。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衛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令人意外的是,今年春節假期前後,其還曾多次露面。
1 月 17 日下午,兵裝集團召開 2025 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劉衛東主持了會議;1 月 22 日,劉衛東督導長安汽車 2024 年度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會上他提到要以嚴明紀律強化 " 以案四說 ",帶頭以案為鑑、以案促改促治;要以嚴明紀律推動巡視整改,帶頭履行政治責任,做好整改 " 後半篇文章 "。
2 月 5 日,兵裝集團召開 " 新春第一會 ",劉衛東還在主席台就座。一天後,兵裝集團高管集體拜訪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時,劉衛東也現身其中。
沒幾天後,劉衛東便被帶走,此前主持的反腐工作更像是一場 " 鬧劇 ",任上被抓更是在汽車行業激起千層浪。
曾多處任職
回顧過往履歷,劉衛東屬于汽車行業老兵,1988 年從武漢工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專業畢業後,其便進入東風汽車公司,開啟了在汽車領網域的征程。
在東風汽車的早期歲月,劉衛東從基層崗位做起,先後擔任原二汽鋼板彈簧廠產品設計員、工藝員、副科長、副廠長。1996 年 7 月,他出任東風鍾祥汽車彈簧有限公司總經理,此後,他又先後在襄樊東風汽車電氣有限公司、東風公司載重車公司等擔任重要職務。
2001 年 4 月,是劉衛東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捩點,他擔任了神龍汽車有限公司(下稱 " 神龍汽車 ")總經理。神龍汽車作為東風汽車與法國 PSA 标致雪鐵龍集團合資組建的企業,在東風體系中占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幹就是十年。
2011 年 1 月,劉衛東調回東風公司總部,繼續擔任東風公司副總經理,同時擔任神龍公司董事,繼續分管神龍公司。在此期間,他參與東風公司的整體戰略規劃和業務布局。
七年後,劉衛東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又一次重大轉變,出任兵裝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當時,中國一汽、東風公司、長安汽車開展了一系列密集的高層人事調整,劉衛東的調動,也被視為行業内資源整合與戰略布局調整的重要信号。
直至此次 " 落馬 ",劉衛東再次成為汽車圈的焦點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劉衛東的行業生涯中,與神龍汽車的關系最為密切,他的落馬也引發行業關于 " 餘震 " 的猜想。
《國際金融報》記者據此向神龍汽車方面采訪求證,但截至發稿并未回復。
接近神龍汽車的業内人士告訴記者,當前神龍汽車的管理層與劉衛東并非同一時期的人,其 " 落馬 " 對當前管理層的影響有限。
多名舊部去年 " 落馬 "
記者查閱去年東風集團多份反腐名單發現,事情或許并不簡單。
去年,東風汽車公司紀委通過其官方賬号 " 廉潔東風 " 披露了 46 起違紀違法案件,這些案件涉及的人員遍布生產、銷售及研發等多個領網域。
涉案公司不僅包括合資企業如神龍汽車、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和東風本田,還涵蓋了如東風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小型企業;既有作為物流服務供應商的東風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有以外貿業務為主的東風汽車工業進出口有限公司。
這些早先 " 落馬 " 的官員中,多人曾是劉衛東的屬下,且在神龍汽車中擔任重要職務。
去年 " 落馬 " 的汪舒鷗曾任神龍汽車黨委書記、紀委書記等職務。劉衛東擔任神龍汽車總經理期間,汪舒鷗負責多個關鍵業務板塊,其工作決策和執行都與劉衛東的戰略部署息息相關。在劉衛東的領導下,汪舒鷗積極參與神龍汽車的市場拓展、產品規劃等重要工作,手中掌握着一定的資源分配和項目決策權。
潘家年也是東風汽車體系中一位備受矚目的人物。他曾在東風内部擔任過多個核心職位,劉衛東分管神龍汽車期間,潘家年在該公司的供應鏈管理、采購業務等方面扮演着關鍵角色。
眾所周知,供應鏈和采購環節向來是企業運營中的敏感地帶,涉及大量的資金往來和利益博弈。潘家年在這些崗位上,需要與眾多供應商打交道,而他與劉衛東之間的工作交集,主要體現在重大采購項目的決策和供應商的篩選上。劉衛東作為分管領導,對這些關鍵業務有着最終的決策權和監管權。
高先俐同樣深陷腐敗漩渦。他在東風汽車的職業生涯中,曾在多個部門任職,與劉衛東在工作上的交集也較為頻繁。劉衛東主政神龍汽車及分管相關業務期間,高先俐在市場推廣、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曾有業内人士分析,市場推廣和銷售渠道拓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資源協調,這其中就存在着諸多利益誘惑。
神龍興衰 回顧神龍汽車的發展,其成與敗都有着深深的劉衛東 " 烙印 "。
2001 年,年僅 35 歲的劉衛東出任神龍汽車總經理,并被業界稱之為 " 少帥 "。懷揣着對汽車行業的無限熱情與抱負,他開啟了在神龍汽車的征程。
彼時,神龍汽車面臨着諸多挑戰,市場競争激烈,企業内部管理也存在不少問題。
入職後,劉衛東率先推動神龍汽車的產品多元化戰略。在他的主導下,公司陸續引入了一系列新車型,如标致 307、雪鐵龍 C5 等。這些車型的引入,豐富了神龍汽車的產品矩陣,提升了公司在不同細分市場的競争力。同時,神龍汽車在產品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2012 年— 2015 年,神龍汽車銷量穩步增長,年銷量分别為 44 萬輛、55 萬輛、70.4 萬輛和 71.1 萬輛,產銷達到了歷史高峰。
但好景不長,2016 年起,公司銷量開始急速下滑,全年銷量跌至 60 萬輛,次年更是降至 37.7 萬輛。直至去年,全年銷量僅剩下 6.83 萬輛。
這一表現受到了市場環境和内部管理雙重影響。
2016 年開始,日系品牌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投入,通過推出新車型、優化產品性能、加強市場推廣等措施,逐漸恢復了市場競争力,銷量也開始回升。豐田、本田等品牌憑借着可靠的質量、先進的技術和良好的口碑,重新赢得了消費者的信任。在此背景下,神龍汽車面臨着來自日系品牌的激烈競争,市場份額受到了影響。
此外,随着國内消費水平的提升,SUV 和大排量車型逐漸成為市場新寵。神龍汽車仍主要聚焦于 B 級車以下市場,從而錯失了 SUV 市場的繁榮,產品競争力的短板是神龍汽車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内部管理上,營銷能力停滞不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市場競争日益加劇,營銷對于車企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神龍汽車的營銷手段相對單一,缺乏創新和針對性。2016 年— 2017 年,面對市場變化,神龍汽車的營銷團隊未能及時調整策略,導致市場反應遲緩,銷量下滑。
如今的神龍處境艱難,在銷量、產品布局、品牌形象以及電動化轉型等多方面都有一定欠缺。
去年,旗下東風标致和東風雪鐵龍沒有推出新車,僅依靠之前的車型走量。新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下,以燃油車為支撐的神龍汽車產品結構面臨挑戰,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電動化轉型上,神龍汽車步伐遲緩。"2023 神龍汽車文化節 " 上,公司宣布推動首款面向 C 端的智能電動 SUV 面世,并計劃未來五年密集投放 8 款采用純電、插混與增程動力系統的新車,開始全面轉向電動化。
但兩年過去,神龍汽車并未引入一款新能源產品,在售的幾款新能源車都是此前推出,在市場競争中愈發力不從心。
劉衛東 " 落馬 " 給了汽車圈一記重錘,也讓外界再次關注起已經逐漸落寞的神龍汽車。
記者: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