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朝鮮戰争初期朝韓對人力資源的動員:新兵訓練十天就被送上前線,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迪爾說史 ,作者 SOUL 迪爾
話說朝鮮戰争初期,為了彌補軍隊大量傷亡所造成的人力資源空缺,韓朝雙方都曾使用各種方法從民間征用兵員,并經短期訓練後就将這些人送上戰場,筆者這回就來簡單談談朝鮮戰争期間的朝韓雙方對人力資源動員與訓練。
韓國老百姓歡送新兵參加人民軍遊擊隊
人民軍方面,經過初期的三次進攻戰役,到 7 月底,人民軍最初越過三八線的 12 萬大軍據估計已經傷亡 5 萬餘人。為了補充兵員的損失和應付戰争的擴大,早在 7 月 1 日,人民議會就通過了人力動員的有關法令,規定所有出生年份在 1914 年到 1932 年之間的朝鮮平民都必須服從動員命令,以此法令為基礎,人民軍陸續在三八線以北組建了大量新編師團進行整訓。到 7 月 30 日,人民軍軍事委員會又制定了專門針對南韓平民的動員辦法,決定盡快動員所有 18 至 37 歲的南韓成年男性參戰。
在人民軍南下初期,對兵員的補充倒不是什麼問題。早在 6 月底人民軍剛解放漢城後,就招募了約 1.3 萬餘名漢城本地青年,他們中有的是剛從監獄裡釋放的左翼囚犯,有的是熱血的進步學生和工人,由于報名參軍的人數非常多,人民軍甚至一度将招募年齡壓縮到 18-25 歲。7 月 3 日,人民軍又通過剛成立的韓國民主學生會,将動員來的全漢城 85 所大中院校的 1.6 萬餘名學生全部征召,這兩批志願者在經過簡短的培訓後,即被以 " 人民義勇軍 " 的名義送上前線。
比如畢業于韓軍陸軍士官學校二期的盧載吉(노재길)中尉,因為加入了南勞當地下組織,而在 1948 年的韓軍肅軍運動中被逮捕,并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人民軍解放漢城後,立即将盧中尉釋放出獄,并任命其為漢城義勇軍第 1 旅團 3 大隊副官,該旅團副司令為與盧中尉一起在肅軍運動中被捕的前韓軍上尉南再穆(남재목),最終漢城義勇軍第 1 旅團的 2000 多名官兵全部被補充入在馬山前線作戰的人民軍第 6 步兵師團。
初期志願參加人民軍的韓國熱血青年
然而在第一波志願參軍的熱度過去後,随着戰争規模的擴大和戰局的僵持,願意志願參軍的青年越來越少,為了補充前線兵力的損失,人民軍只能逐漸采取強制式的征兵手段。7 月底,人民軍開始第二次大規模征召南韓兵員,由于這回志願報名的人數已經遠遠不夠,人民軍只好利用召開群眾反美誓師大會的機會,宣布前來參加集會的韓國青年們将全體 " 自願 " 參軍。這樣幾次動員以後,韓國老百姓都變聰明了,來開大會的只剩婦女兒童和老弱病殘。
所以在之後的第三次、第四次大規模征兵中,為了征召到足夠數量的兵員,人民軍只好以村、工廠或學校為部門,通過 " 歡送會 " 的形式将其中的 18-35 歲男性青年全部 " 歡送 " 入伍,并對他們 " 承諾 " 說只是送他們去做工程部隊或是後方守備部隊,結果其中仍有不少人被送上前線,這樣稀裡糊塗上了前線的部隊,其戰鬥力自然可想而知。據統計,在人民軍南下的近三個月裡,共在南方地區動員青壯年 47 萬餘人,其中 7 萬餘人被補充到一線作戰師團,10 萬餘人被運到中國東北組建新師團。
再說韓軍方面,由于韓軍主力在第一次戰役(漢城戰役)中基本毀滅,到 7 月下旬,其最初的 9.8 萬餘人的正規軍只剩 2.3 萬餘人,且破碎分布在從盈德 - 丹陽 - 聞慶 - 尚州到後方的廣大地網域上,為了彌補兵員上的缺口,韓軍起初将易于組織起來的各地警察及右翼學生武裝起來,總計武裝了 6.7 萬餘名警察和 3.5 萬餘名學生軍,總算勉強填補了戰線上的漏洞。這些人後來在大邱保衛戰、東線的浦項争奪戰及西線的馬山保衛戰中都發揮了不小作用。
動員上前線的韓國學生軍
不過缺乏訓練和以輕步兵為主的警察、學生武裝畢竟不能與人民軍正規軍相抗衡,為了補充軍隊的損失,韓軍還是決定在後方進行大規模的征兵。起初,韓軍的征兵以各地街道、村莊攤派指标的方式進行征召,但随着局勢的惡化,各地基層組織瓦解、人口實控區大大縮水,想要依靠基層組織征兵基本已完不成任務,于是總統李承晚特地于 7 月 26 日頒布緊急法令,宣布韓軍可以根據需要就地強行征召人力和物資,這也等于為韓軍的抓壯丁開了綠燈。
另一方面,在韓軍大踏步撤退的時候,估計約有 300 餘萬難民跟随韓軍撤離家鄉,并紛紛湧入大邱和釜山這兩座僅存的大城市來讨生活,這也就為韓軍補充兵力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為了完成征兵指标,韓軍征兵隊的任務變得非常簡單,就是每天在大邱、釜山街頭溜達,看到有落單的年輕人就抓起來送去服役。看過電影《太極旗飄揚》的童鞋肯定都記得,影片開頭主角的弟弟就是在街頭被征兵隊擄去,并被強行塞入開往前線的火車的。
日本陸戰史普及研究會編纂的經典著作《朝鮮戰争》中也提到,有個韓國人在外出幫老婆去藥店拿藥時,也被征兵隊抓起來,并被用船運到日本橫濱訓練,此人後來陸續參與了仁川登陸、第二次漢城戰役、利原登陸、長津湖作戰及興南撤退,直到最後安全撤回家中。在轉戰的這大半年裡,他的背包裡始終帶着一開始替妻子買的藥。雖然日本作者以贊許的筆調描述了這個故事,但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顯然是個悲劇,簡直可以和當代俄烏衝突中烏克蘭征兵隊的故事相提并論。
準備上前線的韓國新兵
在完成征兵任務後,接下來就是該如何對這些新兵執行教育任務了,在這方面韓朝雙方的做法倒是出奇的一致。人民軍方面,如果被征召的新兵是被分配到三八線以北的新師團,那麼訓練時間倒是相對充足,據曾服役于第 19 步兵師團 35 步兵聯隊的戰士金時中交代,入伍後他們會首先接受為期兩周的思想政治教育,然後以小隊(排)為部門進行班組戰術訓練,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共進行了三次實彈射擊戰術訓練,每次訓練期間每個人可以領到 10 發步槍彈。
但如果是被補充到前線的作戰部隊,那人民軍新兵的訓練時間可就短多了,初期志願入伍的漢城義勇軍戰士尚能得到為期 7-10 天的短期培訓,而其他以 " 工程隊 "、" 守備隊 " 的名義被 補充上前線的新兵,則完全沒有接受過任何軍事訓練,等于是直接上火線邊打邊學習,這也導致在 8-9 月的釜山防御圈攻防戰中,很多人民軍新兵被毫無意義地犧牲掉了。少數人民軍部隊,比如第 12 步兵師團,則會在這些新兵上火線前為他們提供三天的基礎訓練,來盡最大努力挽救他們的生命。
上前線後,這些沒受過什麼訓練的人民軍新兵會以 50 人一組的方式編為一個小隊,由一名人民軍老兵擔任小隊長。據曾在第 8 步兵師團 82 步兵聯隊服役的禸永九(유영구)介紹,人民軍老兵對新兵們的管理十分嚴格,作戰時稍有不服從命令或是有後退迹象就會就地槍斃,且嚴格禁止他們閱讀美韓軍散發的勸降傳單。在這樣的嚴格管理下,倉促上陣的新兵們居然不可思議的顯示出尚能一戰的戰鬥力,且開小差離開部隊的逃兵只有很小一部分。
進行射擊訓練的人民軍新兵
相比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步兵,人民軍的技術兵種訓練時間則更長,比如曾服役于第 18 步兵師團 22 炮兵聯隊的金镕文(김용문)介紹,炮兵入伍後會接受長達一個月的基礎訓練;同樣服役于該聯隊的無線電通訊兵盧貞郁(로정욱)介紹,無線電通訊兵需要結束長達一個半月、每天六小時的業務訓練;據服役于該師團第 47 坦克聯隊的安養裡中尉介紹,人民軍裝甲兵都是平壤坦克訓練學校的學員,在從學校畢業後,他們還要接受三周的實操訓練才能被編入部隊。
在作為軍隊骨幹的軍官的培養方面,為了補充軍官的缺額,人民軍也大幅壓縮軍官的培訓時間,軍官的選拔門檻被降低至高中三年級及以上學歷青年或是服役半年以上的士官,據服役于第 43 步兵師團 97 步兵聯隊的金裕白(김유백)中尉介紹,他們只是在平壤軍官訓練學校接受了長達兩周的軍官基礎課程教育,就被發配下部隊擔任中隊長(連長),這也導致人民軍新編師團基層的中隊長、小隊長大多是 18-20 歲的小毛孩,這些小毛孩對部隊的掌控力自然可想而知。
韓軍方面的官兵培訓時間也差不多,步兵主要由設在大邱的第一補充兵訓練所和設在釜山的第二補充兵訓練所完成訓練,兩個訓練所能在一天内同時整訓 1.5 萬餘人,8 月每天可以送 1000 人上前線,9 月每天可以送 1500 人上前線。受第四、五次戰役(即八、九月攻勢)嚴峻形勢的影響,韓軍步兵通常在訓練 10 天後就被編成新部隊投入戰場,這種倉促上陣的部隊其戰鬥力自然可想而知,在第五次戰役的杞溪戰鬥中,新編成的韓軍第 5 師團在人民軍一個聯隊的滲透攻擊下一觸即潰,師團組織基本瓦解。
學習操作機槍的韓國新兵
在軍官選拔上,韓軍主要挑選高三以上學歷學生及服役二年以上的中士以上士官,送入位于東萊的陸軍綜合學校進行培訓,培訓時間也是兩周,每周可以畢業 250 人。但受初期混亂局勢的影響,抓來的青年難民的學歷實際上已經很難核實,韓軍征兵官只能依照新兵的體貌和身體素質進行提拔,有一項提拔标準是,如果此人剃光頭後頭皮上沒有疤痕,那麼說明此人在校學習時遵紀守法、沒有參與打架鬥毆,是個值得被提拔為士官和軍官的對象。
當然,在補充自己軍隊的同時,由于美軍兵員的不足,韓軍還要把抓來的新兵分一部分給美軍,這類補充兵被稱為 "KATUSA",又叫做 " 好朋友兵 ",通常一個美軍步兵師要補入 8300 餘名好朋友兵。好朋友兵同樣也是由韓軍在大邱、釜山街頭上抓來,且在接受基礎訓練 10 天後才被運往日本,與美國兵進行聯合整訓。但由于美軍新兵的平均訓練時間都是至少兩個月,所以與美國兵相比,基礎技能嚴重不達标又小毛病不斷(酗酒、不愛衛生)的韓國補充兵反而給美國戰友平添了不少麻煩。
為了不給部隊作戰惹麻煩,美國人盡量不讓這些韓國補充兵去一線步兵連隊服役,而是讓他們主要承擔警戒、巡邏、炮兵、後勤和運輸等部門的作用。盡管如此,韓國補充兵的表現還是得到了美國戰友的大力批判,後者指責他們平時貪吃貪睡,一打起逆風仗就丢下美國戰友撒腿就跑。因此待 1950 年 10 月美軍的兵員補充不再數量不足時,韓軍便不再需要強行把新兵補入美軍。
1951 年,新畢業的韓軍海軍軍官
總的來說,人民軍和韓軍對于新兵的強行征召和簡單培訓,都是在戰争初期的嚴峻處境和混亂局勢下的無奈之舉。因此當戰線逐漸穩定後,中美雙方都将人民軍和韓軍各師團挨個拉到後方進行重新整訓和學習,對人力資源的征用和訓練,自然也變得更加正規化和合理化,年輕人出門去上學或是漫步在街頭,也就不用再擔心被征兵隊綁去送上戰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