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平時靠運氣才能看到的猛禽,我現在一天能看幾百只!,歡迎閱讀。
每一個觀鳥人都想看猛禽。我聽過許許多多喜歡猛禽的理由:有人說喜歡它們威風凜凜,有人說看着它們就感到自由。
看猛禽需要運氣。我平時在廣州周邊休閒觀鳥的時候,如果運氣好,一天下來可以見到幾只紅隼、黑翅鸢什麼的。但是,這個秋天,我卻連續幾天都能看到上百只猛禽——這樣的好地方,就是猛禽監測點。
冠頭嶺的普通鵟|拍攝:ChanIm
去年 10 月,我和先生 ChanIm 在廣西北海旅遊,順路去了一趟冠頭嶺。冠頭嶺是廣西北海西南部的一座小山頭,三面環海。每年秋季,大量猛禽從韓國、日本等地出發,沿着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一路向南,途徑冠頭嶺,前往東南亞越冬。毫不誇張地說,在遷徙季的冠頭嶺上一天看的猛禽,比我在别處一整年看到的還要多。
今年,我們作為美境自然的志願者,在這裡進行了一周的猛禽監測。一邊享受猛禽高飛的景象,不斷提高鑑定能力,一邊還能以公民科學家的身份,為鳥類和環境保護出一份力。天底下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情啊!
當監測員的好處都有啥?
對個人來說,參加猛禽監測可以提升觀鳥水平。平時我只認識自己活動範圍内常見的幾種猛禽,其他的幾乎不認識,原因很簡單,就是看得太少。出發之前,我們翻着圖鑑上看起來一模一樣的 " 三小鷹 ",總懷疑自己要污染項目數據。
" 三小鷹 " 指的是冠頭嶺常見的松雀鷹、日本松雀鷹和褐耳鷹。這三種鷹的成鳥很容易區分,然而因為遷徙路線選擇的原因,從冠頭嶺經過的大比例是幼鳥,放在一起就是 " 大家來找茬 "。但是,經過幾天的實地練習,以及每天晚上對照照片鑑定統計,監測期結束時,我已經偶爾可以用望遠鏡在空中識别出它們了。
向左滑動,依次為:褐耳鷹,松雀鷹,日本松雀鷹|ChanIm
" 三小鷹 " 的識别要點包括尾長與身長的比例、喉中線、尾部色帶、飛羽橫紋等,需要進行綜合考慮。就這幾張照片來看:
1)褐耳鷹飛羽上的黑色橫紋窄而不連貫;
2)松雀鷹喉中線粗,尾巴和軀幹長度比接近 1:1;
3)日本松雀鷹喉中線細,尾巴和軀幹長度比小于 1:1,P6 翼指明顯較長(黃色箭頭處)。
看暈了沒關系,上冠頭嶺練練就記住了。
從生态保護的角度來說,猛禽監測更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目的是收集基礎科學數據,了解猛禽的生存狀況。
作為頂級捕食者,猛禽控制着昆蟲、鼠類的數量,維系着農田、草原等環境的健康。而它們平時分散在各自的領地,只有在遷徙季集中出現。所以,遷徙季是統計猛禽數量的絕好機會。
我所在的監測期的監測數據(點擊可查看大圖)|美境自然
我監測時最常遇到的灰臉鵟鷹,它們在遷徙季常常集群通過冠頭嶺|ChanIm
監測員和觀鳥人的存在,還能起到防範盜獵的作用,保護遷徙猛禽的安全。
冠頭嶺過去是盜獵的重災區,經過多年的監測巡護,以及當地政府的掃黑除惡行動,這裡在 2022 年終于迎來第一個 " 零槍聲 " 遷徙季。但是,用鳥網等其他形式盜獵的現象仍然存在,其他地區也偶有盜獵的新聞曝光。所以,猛禽監測不光是為了看猛禽,更是為了每年都能看到猛禽。
不是鑑定高手,也能參加監測嗎?
和同好們說起這段經歷的時候,有朋友說:" 想參加猛禽監測,但是我怕我辨識水平不夠格…… "
老實說,我在報名通過之前也這麼想。猛禽識别實在不是我的強項——我很少特意去什麼地方 " 加新 ",更喜歡在熟悉的地方看熟悉的鳥,長時間觀察它們的行為。但是實際監測之後,我發現只要有基礎的觀鳥經驗,外加認真學習培訓課程,猛禽辨識并不困難。
猛禽辨識最大的難點,不過是平時觀察機會太少。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王者,猛禽在生态系統中的數量遠少于其他植食性或雜食性的小鳥,平時難得一見。光是死磕圖鑑的話,那知識它就是不進腦子。直到項目培訓的時候,猛禽監測培訓導師師旭給我們展示了海量照片,對照講解它們的每一個特征,我才能把圖鑑描述和物種一點一點對應起來(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訓練中的識圖 AI)。
圖鑑描述示意圖|《中國鳥類觀察手冊》
圖鑑的描述科學嚴謹卻抽象,需要結合實地觀察進行理解。因為篇幅限制,圖鑑只能展示一個物種的若幹 " 标準照 "。當我們對照一只鳥翻看圖鑑的時候,就很難把握這個物種的最主要特征,容易被不重要的細節幹擾。而通過真實的照片記錄和現場觀測,可以看到猛禽的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甚至不同的色型,處于換羽不同階段的花紋。再配合高手的講解,就能把握物種的整體特征,俗稱 " 看氣質 "。
比如,日本松雀鷹的鑑定特征之一是體型纖細,呈圓柱形,區别于褐耳鷹那種敦實的紡錘型。另外,很多猛禽都有明顯的眉骨,看起來很威風,但是日本松雀鷹好像就缺了那麼點氣勢……剛剛入門觀鳥的時候,我也覺得這樣的描述很抽象,但是看多了就認識了。
學習間隙,做點梗圖|制圖:瑪雅藍
而且,猛禽監測并不完全依賴志願者的現場鑑定,現場的觀鳥愛好者們也會給出非常有用的參考意見。每天晚上整理照片的時候,一些監測現場無法判斷的猛禽也能被鑑定出來。就算實在認不出來,過境猛禽的數量也是有用的數據。
實際上,猛禽辨識只是監測工作的一部分。監測員團隊還需要拍照記錄、清點數量、錄入數據、現場科普等等,每一項工作都很重要。在我輪值的那段時間,因為地圖導航路線錯誤,常常有想去海灘的遊客誤入監測點。這時候,監測志願者就需要和遊客說明狀況,并介紹我們的猛禽監測活動。一些遊客會直接離開,但也有不少感興趣的遊客會留下來,和我們一同等候。當他們終于看見猛禽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感到非常驚喜。
很多地區所說的 " 老鷹 ",其實就是黑鸢|ChanIm
還有不止一個人提問:" 猛禽會攻擊我們嗎?"
簡單的回答是:不會。人們也許聽到過一些久遠的傳說,關于大型的雕在農田裡抓雞、抓小孩什麼的。但是,随着社會的變遷,如今這樣的大型猛禽已經十分稀少,而且學會了畏懼人類。至于松雀鷹這樣的小型猛禽,體型也就鴿子大小,以昆蟲、鼠類和小鳥為食,對人類沒有威脅。我們只需要注意,不要在繁殖季節靠近猛禽的鳥巢,以及發現需要救助的猛禽時不要貿然靠近(這時候請立即聯系 12345,轉接當地救助機構)。
那麼,如何參加猛禽監測?
對于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參加正式猛禽監測最基礎也最奢侈的要求,大概是一周以上的空閒時間。考慮到項目培訓、人員交接的成本,大部分志願者項目都要求至少連續監測一周。并且,為了适應全天候戶外監測,還需要基本的體能與戶外經驗。
無心工作,做點梗圖|瑪雅藍
關于監測項目的報名,可以關注你感興趣的機構。猛禽秋季遷徙的監測時間大致從 8 月底開始,到 11 月初結束。有志願者招募需求的機構通常在監測期前一個月左右,通過公眾号等渠道發布招募信息。
中國内地主要猛禽監測點及組織機構|《2023 年中國大陸遷徙猛禽監測網絡秋季遷徙報告》,SEE 任鳥飛
如果你暫時無法參加正式監測,也可以按自己的節奏進行休閒觀鳥," 空降 " 監測點,作為公眾志願者進行輔助鑑定。在冠頭嶺監測期間,公眾志願者就給我們幫了很大的忙。他們有的眼力驚人,總能最先發現猛禽并做出鑑定;有的裝備精良,拍攝的高質量照片幫助我們鑑定出很多一時沒看清的猛禽。而且,每一個觀鳥人來到監測點,在這裡住宿、吃飯,都是對當地的生态旅遊做一點貢獻,讓當地人更有動力保護鳥類。
在遷徙季節的監測點偶遇,是屬于鳥人的默契。秋季猛禽遷徙的高峰在華北地區通常是 9 月中下旬,在華南沿海地區通常是 10 月中下旬,這也是各監測點最熱鬧的時候。如果你已經等不及了,那麼春季遷徙大約 3 月開始,過完春節就可以準備了。
除了猛禽監測之外,鳥類相關的公民科學項目還有很多,比如鳥撞調查、灘塗水鳥調查、繁殖海鳥調查等等。我很想一一解鎖這些體驗。對了,還有世界級 " 觀猛聖地 ",格魯吉亞的巴統(Batumi),遷徙季一天能看到上萬只猛禽。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為那裡的志願者。
跟随季節的腳步,常常心懷期待,這大概是觀鳥最大的樂趣吧。
參考文獻
師旭 . 2023 年中國大陸遷徙猛禽監測網絡秋季遷徙報告 . SEE 任鳥飛 . https://mp.weixin.qq.com/s/qVKuYX_6w9Dx62_UXX7YDQ. 2024-09-12.
作者:瑪雅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