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比亞迪這次,很可能沒問題。,歡迎閱讀。
這一周以來車圈最大的瓜,不用說,肯定就是長城和比亞迪的激情對線了。
脖子哥本以為,馬一龍來中國玩了三天能稍微緩解緩解緊張的氣氛,可沒想到知乎上關于這事兒的讨論越來越多,内容也越來越深入。無數官媒和大佬也都下場發表觀點,槽點和亮點都多到爆炸。
所以我覺着,還是得給大夥好好盤盤這件事。
事情本身,其實并不復雜。
在上周也就是 5 月 25 日的時候,長城在自家的多個社交平台上發布了一個聲明,舉報比亞迪的兩款車型秦 & 宋 PLUS DM-i ,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标,且應該受到處罰。
簡單來講,其實就是長城實名舉報比亞迪的車環保不達标。
對我們來說,環不環保的,确實有點不好理解。脖子哥甚至還認識很多喜歡聞汽油和尾氣味的車主。可對車企和整個汽車行業來說,涉及到環保的指标絕對是重中之重。
各國對此的處罰力度,也絕對能稱得上重拳出擊。
就比如之前在全球範圍都鬧得沸沸揚揚的大眾排放門,當時的大眾為了通過歐洲的尾氣排放規定,在自家的多款柴油車型上安裝了 " 作弊軟體 " ,一旦發現車子正在被檢測,就能讓發動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不得不說,确實很鬼才。。。
但最後,大眾卻為此付出了大約300 億歐元的經濟代價。啥概念?大眾 2022 年一年下來一共才盈利了225 億歐元。真就是《 因為裝了一個軟體,我白幹了一年半 》。。。
而比亞迪呢大家也知道,是目前全球賣得最好的混動車企。如果有環保指标不合格,法規過不去都算小事,讓中國汽車在全球市場的口碑受損,才是更致命的。
正當大家分析得熱火朝天時,當天中午,比亞迪就在社交平台上做出了回應。總結起來就是:俺們的車沒問題,你們的檢測不合規,都是自己人别搞不正當的競争。
這不回應不要緊,好家夥,這短短幾句話用上了六個感嘆号,直接和長城來了個正面硬鋼,火藥味瞬間拉滿。
根據這份聲明裡的内容,全網也是展開了各種各樣的讨論和解讀。有專業人士解讀的,也有查标準查資料分析的,甚至還有把車拆了分析的,場面那叫一個壯觀。
更壯觀的還有這兩家的股價。對線當天,比亞迪和長城的股價分别跌了2.4% 和 6.2% ,合起來一共蒸發了超過 300 億的市值。
把它叫做最貴的吵架之一,應該不過分吧。。
那肯定有人會說了,為了這事兒撕破臉還虧了市值真的值得嗎?
這就涉及到他倆争的這玩意,到底是個啥了。
太多的技術細節咱們不展開說,差友們只要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個混動車的車主就很好理解了。因為家裡充電比較方便,所以你基本上都是用的純電模式上下班,一般得過一兩個月才會去加一次油。
汽油嘛,畢竟是液體,一直放在那其實是會蒸發的。蒸發的多了,油箱裡的壓力就會變大。而一般汽車的油箱都不是密封的,裡頭壓力一大,蒸發出來的汽油氣體就會從縫啊孔啊往外漏。
這些往外漏的部分,在我們的國六排放标準裡是有個明确的稱呼的,叫蒸發污染物。并且,标準也對這個外漏量做出了規定。長城舉報比亞迪的,也就是後者的兩款車這個指标超了。
為了讓自己的車符合這個要求,大部分車企的做法是用上一個叫高壓油箱的東西。這玩意看名字就很好理解,其實就是一種能夠經受住更高壓力的油箱,一般的油箱,則被稱為常壓油箱。
油箱本體能夠承受更高的壓力,再加上密封性更好的油箱蓋子和一些電控的機構,就能讓蒸發的汽油洩露的更少,從而滿足國标的要求。而這個系統也有個非常拗口的名字,叫非整體僅控制加油排放碳罐系統,簡稱
NIRCO 。
這麼一看,那就大家都用 NIRCO 不就完了嘛。但這就涉及到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了,成本。
對此,脖子哥咨詢了多位曾經在合資、進口車企主機廠工作過的工程師。他們表示,車企為一台混動車用上 NIRCO 系統的成本,根據供應商不同大概會在幾百到一千多這個範圍。
而對于主打入門級家用,年出貨量百萬級别的廠家來說,每台車少一千每年就能省出上億元的成本。 " 這肯定是一筆巨款。 "
而根據一個曾就職于上汽集團供應鏈的知情人士透露,
" 這 1000 塊的成本,足以在入門級别的市場壓死任何同級别的對手。 "
所以,自然也會有車企會通過省下這部分的成本來獲得更強的市場競争力。而這位工程師朋友,其實早也對這兩款比亞迪車型進行過拆解,也和脖子哥明确了它們使用的:
确實是常壓油箱而非高壓油箱。
看到這,大夥是不是該覺得比亞迪怎麼這樣,為了省點錢竟然在不該省的地方偷工減料,太過分了!
一開始,整個輿論環境也都是這麼想的。但比亞迪在事情發生後的第三天,就在回答投資人問題時說到,自家的車型其實是有相應的技術,專門解決常壓油箱裡汽油蒸汽過多的問題的。
說白了,就是雖然比亞迪用的是常壓油箱,但是車子會自己檢測油箱裡的壓力高不高。要是高了,就會啟動發動機把蒸發的汽油燒掉一些,讓它們不至于因為壓力太大漏出去。
聽着。。好像也很合理?
但這時候就有一些比較專業的朋友表示,诶,不對!國标的測試裡規定了檢測的時候,車輛應該是靜止的狀态,比亞迪這啟動發動機的方法不可行!
針對這個問題,一個筆名 be River 的某國内高校車輛工程碩士,在知乎平台上做出了解答。簡單來說就是,整個測試流程其實有很多環節,需要靜止的只是整個測試流程中的很小一部分。
而在靜止之前,需要經過放油加油、預處理行駛、高溫行駛、熱浸試驗等很多階段。而在這些步驟中,其實都能通過一定的技術設計讓最後車輛靜止時,車輛的油箱裡沒有那麼多汽油蒸汽。
比如可以使用最激進的動力消耗油箱中的汽油蒸汽,讓油箱在最後靜止之前達到壓力最小的狀态。
這就有點像往泳池裡加水,只要在需要加水的時候加得慢一些,需要放水的時候放的快一點,最後就不會讓水從泳池裡滿出來。
總而言之就是,比亞迪的方案,是有可能通過國标測試的。
那為啥長城的測試結果裡,比亞迪的車沒有通過标準測試呢?脖子哥猜測,大概率是長城沒有按照比亞迪當時過檢時候的方式來檢測,而是在各個環節中讓車處在相同的狀态裡了。
所以,車是一回事,怎麼測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說法成立。
那麼比亞迪能夠使用合理的方式通過測試,那就算不上作弊。而長城呢,能夠很勇敢的說出友商潛在的問題,從我們消費者角度看,也是值得稱贊的。
但脖子哥想說,就算如此,你們二位的聲明發的也都有點欠考慮了。
就先說長城吧,其實早在 4 月份的時候,長城就已經跟有關部門舉報過這個事情了。而在權威機構還沒有給出結論的時候,長城就先在社交平台上公開舉報了。好巧不巧的是,發布這天正好還是比亞迪新車發布的前夕。
就算長城你沒有多想,也難說大夥會怎麼想嘛。
再說比亞迪,明明可以在對線當天,就在公告裡心平氣和的說清楚自己通過測試是用了獨有的專利,再不濟,當時就可以表示,馬上就從產線上拉五台車下來去做檢測,用實力回應。
寫一些和自主情懷綁定的話,難免會被有些人誤讀成 " 比亞迪是不是技術上有 bug 才只能打感情牌 " 嘛。
至于這個事情的結果會是怎樣,我想從前中汽協常任副會長董揚的文章:《 中國品牌汽車的成人禮 》中,大概就能找到答案了。
董會長是這麼寫的:
希望這一事件不要淪為吃瓜群眾的盛宴,更不要成為黑水軍、黑公關牟利的機會。也不要簡單停留在搞清楚是非曲直,而是要更進一步,全行業吸取教訓,使之成為中國品牌汽車發展壯大的成年禮。.... 更希望全行業都要從這次事件中充分吸取教訓,提升我們的戰略定位,共同完成建設世界汽車強國的歷史重任。
意思就是,咱們也都别這麼小孩子脾氣了,放棄窩裡鬥,一起把中國汽車搞搞好吧。
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