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完美”女友,讓他們背上百萬房貸,歡迎閱讀。
文 | 劉弋
編輯 | 王珊瑚
談婚論嫁繞不開房子
買下新房已經快一年了,每個月 4100 元的月供準時從銀行卡裡劃走,張益民看着賬單,心情復雜。這套房本該是他愛情的保障,如今卻提示着他的一段屈辱經歷。
張益民在深圳做程式員,工作穩定,三十歲一過,結婚成了眼下最發愁的問題。去年 3 月,他在交友軟體上刷到一個心儀女孩—— 27 歲的劉佳,在深圳做電商運營,她在平台發了一則相親帖,希望找到一個共度一生的男孩。兩個人加了好友。
女孩熱情、善談,沒多久就主動約他見面。她雖個頭不高,但模樣成熟性感。兩人收入相當,家庭情況也有幾分類似——家裡三個兄弟姐妹中只有她沒有結婚,被父母催得厲害。
原本,張益民對結婚對象的期待只是個 " 普通女孩 "。用他的話來說,如今男人找對象,總是 " 往下找 ",女人則 " 往上挑 "。他自知條件普通,身材、長相還是收入都不算出挑,不敢追求條件太好的,怕對方強勢;至于條件相當的,他直言," 根本找不到 "。眼前這個女人可以說超出了他的預期,第一次見面兩人聊了兩三個小時,很快确定了戀愛關系。
從一開始,這段感情就奔着結婚去。劉佳沒提太多要求,但婚前備套房,是必不可少的。
" 每個談婚論嫁的都繞不開(房子)",張益民對此沒有異議。但以兩人的收入,深圳的房子稍顯吃力。女孩提到了惠州,非常湊巧,她說自己哥嫂近期看中了惠州一個樓盤。正是在他們交往期間,她陪哥嫂去買房,一邊拍下視頻一邊給工作中的張益民介紹,"(樓盤)旁邊是政府部門,周邊都是高新企業,政府投資 3000 多個億打造;小區自帶幼兒園中小學,入住率高 ……" 不難看出,女友對這個樓盤很感興趣。
對張益民來說,惠州是座完全陌生的城市,遇到劉佳之前,他考慮過去東莞鳳崗鎮買房,那裡其實更适合他這樣的深圳上班族通勤。現在,為了這樁婚事,他願意遷就女友,而且自己在深圳沒有什麼親戚,如果能和女友哥嫂買在一塊,彼此也能有個照應。
兩人的婚事推進得異常迅速。相處不到一個月,女友就告訴張益民,他的照片已經讓父母看過,老人誇他實誠靠譜。只要房子敲定,見父母的事就可以提上日程,順利的話,年内定親。
當年的五一假期,兩人一起去惠州看房。行程由女友一手操辦,她介紹的銷售——據說也幫她哥嫂成交過——服務周到,親自開車接上他們,一路前往樓盤。
他們的愛情像是迅速點燃的一把火,熾熱的火花僅在最初的一個多月閃現。看完房後,一系列棘手的情況都出現了。那天他們只參觀了兩套模範房,就被直接帶往營銷中心。83 平米的兩居,118 平米的四居,銷售熱情推薦,說是最火爆的戶型,都只剩最後一套," 要是滿意今天就買了吧 "。
張益民還想多看看、再考慮,女友的态度已經很明顯了——她鍾意 118 平米的那套,和她哥嫂買的同戶型,售價 100 多萬。她曾不止一次暗示,婚後生孩子,還要把張益民的父母接過來同住,人多,房子得大。
理智告訴張益民,買房是大事,不能草率,何況兩人才約會了四次。銷售咄咄逼人的推銷也讓他隐隐警覺。他借口走出營銷中心,焦急地抽煙,打電話想找朋友商量,沒能接通。他又把女友拉到樓外," 不能這麼衝動 ",他提議,等訂婚後再買房。
女友聽完立刻變了臉色,甚至哭了起來," 買了房去見我父母不是更有底氣?"" 你一點誠意都沒有,你就會畫餅!" 說完,她甩開張益民,回到營銷中心,賭氣似的給銷售轉賬 3 萬定金。
當天兩個人不歡而散,分開前女友放狠話," 等你買到房子,再跟我談(結婚)"。
張益民形容,自己的心像是墜入冰窟。那個假期他關在家裡,整整躺了兩天。想到過去幾段失敗的感情經歷——學生時代的初戀無疾而終;第二段戀情持續一年多,也卡在了談婚論嫁的階段,前女友的父母堅持要他在武漢買房,但他買得起的地段,對方看不上;好地段的房子,他根本負擔不起。如今,同樣的難題再次擺在眼前。感情是不是不該講太多理智?他甚至有些懷疑自己了。
幾天後,張益民買下了女友看中的房子。雖然他曾因心灰意冷删除了對方的聯系方式,但女友的一通電話和幾句軟話後,他們重歸于好。張益民實在不願放棄這段感情,最終選擇了妥協——首付 24 萬,三十年按揭,房子登記在他的名下。
●張益民最終買下的 118 平米住宅。講述者供圖
按理說,結婚唯一的阻礙已經掃除,張益民卻在這段感情裡越發沒有安全感。
他發現女友對他越來越冷淡了,兩個人工作忙,平時只有周末能約會,但女友總能找出各種借口推脫。原定見父母的計劃也三番四次地延後。
女友變心了?還是跟别的男人好上了?
真相比這殘酷得多。買完房的第二個月,張益民在業主群裡認識了另一個男人。他驚訝地發現,他們不僅買了同樓盤同戶型的房子,而且他們的 " 未婚妻 " ——都叫劉佳。
完美女友
愛情無一例外都是這樣開始的——帶着社交軟體上的一則相親帖她出現了,懷揣結婚的期待他們展開戀愛,最終在她的強烈推薦下,一起走向惠州的樓盤—— 2023 年起,至少有五名男子經歷了與張益民相似的愛情 " 範本 "。
這些男人的情感經驗普遍不多,有些甚至從未戀愛過。作為程式員,張益民的社交圈相對狹窄,社交軟體成了他主要的交友途徑,前女友也是社交平台上相識的。劉佳曾試探性地問他對平台交友的看法,張益民覺得平台只是媒介," 靠不靠譜在于你遇到的人 "。回過頭來看,這句話仿佛成了預言。
他們都渴望步入婚姻,而劉佳恰好展現出他們理想中伴侶的形象—— 永遠的 27 歲,在深圳月收入穩定一兩萬,自己買了車,愛健身,還能做一手好菜,朋友圈分享的照片裡經常是滿桌子豐盛飯菜。
●劉佳給男友發的自拍。講述者供圖
她從不主動索要紅包或禮物,約會時總挑實惠的家常菜館,不點貴價菜,也不過多點菜。張益民記得自己有次陪劉佳逛街,她說想夾娃娃,他索性買了 200 塊的遊戲币,想讨劉佳開心,沒想到反被埋怨亂花錢。
體貼、顧家、會過日子,劉佳的前男友之一,29 歲的王寧當初也是被這些特質吸引。王寧父親早逝,母親體弱多病,獨自在海南老家生活。王寧說,媽媽是他唯一的 " 軟肋 ",而劉佳非但沒嫌棄,還主動提出婚後要把她接來一起住。王寧聽着心裡 " 暖暖的 "。他在深圳做電工,經濟條件并不寬裕,在劉佳的勸說下,最終還是買下 118 平米的房子,因為劉佳承諾會跟他共同承擔房貸、出錢裝修,甚至願意向家裡解釋他的經濟狀況,争取少要彩禮。
很多方面劉佳都是個完美女友,稍不如意的地方在于,她太忙了。消息回復很慢,約會經常臨時爽約——雖然戀愛初期劉佳就給男友們打過 " 預防針 ",說這是電商運營工作的特性,但同城戀愛談得像異地戀,還是讓不少男友產生了抱怨。
從後來的聊天記錄來看,劉佳的 " 忙碌 " 或許另有原因——同時與多人談戀愛,的确讓她有些分身乏術。她給張益民分享自己打羽毛球的照片、公司鏡前自拍、與閨蜜出遊的合影——一模一樣的照片,也同步發給了其他男友。甚至,張益民收到的一些照片,其實是她跟其他男友約會的間隙拍下的。
劉佳也不喜歡跟男友有親密接觸,她說自己家庭傳統,訂婚前不同居,也不發生關系。男友們能明顯感覺到她的抗拒——王寧在告白那天試圖擁抱她,她表現得有些别扭;張益民攬着她的腰,她會用手擋開。
但這些都不是大問題,因為劉佳會反復強調她的婚育規劃:買房後訂婚,一年内同居結婚, 30 歲之前生小孩," 我們之間,只差一套房子了 "。
通常在第三、第四次約會後,劉佳便會帶男友前往惠州的樓盤看房。就在張益民看房的那個五一假期,至少有兩位男友先後被帶到這裡。整個過程如同精心設計的劇本,陪同他們的銷售也總是同一人。如果有人表現出猶豫,比如王寧曾借口沒帶夠錢,劉佳也有對策,她會主動墊付定金。在她與銷售的配合下,幾乎沒人能空手走出售樓處。
劉佳的 " 攻速 " 太快了,王寧事後感慨,"(如果讓我)思考一兩天,可能我冷靜下來後就不會買了 "。劉佳沒有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見面一兩次後确立戀愛關系,看房當天付定金定房,幾天内催辦按揭手續。快的話,從确立關系到買房只需一個月。
購房過程中,幾個男友都曾提出想在房產證上加上女友的名字,這時的劉佳仍會繼續表現出大方、不計較的一面,她曾借口說父母去旅遊了,暫時拿不到戶口本;或者說自己因車貸逾期導致征信受損。她安慰男友們," 只要結了婚,加不加都一樣 "。
當貸款手續辦妥,這些愛情就将迎來一樣的結局了——劉佳的态度開始變得冷淡,本就遲遲回復的消息越來越少,跟男友一起承擔貸款的承諾,自然也是空話。王寧月工資八千,每月還要打三千塊給母親作為生活費,一個人難以負擔房貸,找劉佳分擔時,對方瞬間變臉," 我的錢是大風刮來的啊。"
許多男友直到分手也不知道劉佳的工作地點和住址,這些都是她在戀愛期間極力回避的話題。張益民曾想給她點外賣,她以不便取餐為由推脫了。王寧對此產生過疑慮,借口說部門需要登記家屬信息,套出了她的公司名稱和住址,直到分手後,他才第一次核實,結果公司電話撥打過去查無此人,而循着那模糊的住址尋找時,眼前卻是十多棟住宅樓,根本無從下手。
張益民也不敢說自己了解劉佳。兩人交往三個月,見面不過七八次。劉佳曾告訴他,自己是湖南衡陽人,在湖南讀的大專。張益民認為這點應該不假,有次約會他特意讓她說了湖南方言。至于她的姓名,他事後通過轉賬核對,也得到了确認。
除此之外,劉佳的話還有哪些是真實的?他不知道。
●去年 4 月 25 日,劉佳同時在跟兩位 " 男友 " 介紹樓盤,左圖為張益民的聊天記錄。講述者供圖
" 我們只是想結婚,這有錯嗎?"
為什麼沒能早點認清騙局,這一年來,張益民無數次懊悔。
交往期間劉佳表現出來的種種異常,張益民其實多次起疑心。最明顯的是去年 5 月 20 日,他們在一起後的第一個特殊節日,劉佳說要加班,張益民悄悄帶着禮物去了她公司附近。具體地址他不知道,只能在兩人常約會的地方等着。消息發給對方,她突然改口說不在公司,老板臨時放假。
張益民為此跟她大吵一架,那時他就想過要退房。當他找到幫他辦理購房手續的銷售商議時,對方卻稱要賠償幾十萬的違約金,吓得張益民打消了念頭。
後來女友越來越冷淡,他心裡積累的疑慮越來越多。買房一個多月後,見父母的計劃屢次被推遲,兩人再次争吵,最終陷入冷戰。張益民決定查個究竟。他從房子入手,在網上加入了樓盤的業主群,拜托群主在多個群裡都發了一條消息:" 有沒有因為結婚在這裡買房子,但女孩子越來越冷淡的?"
他就是這樣認識了王寧,剛接上頭時兩人甚至沒聊太細,僅僅把女友照片一對比,張益民大概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王寧認識劉佳更早,2023 年就為她買了房,稀裡糊塗 " 被分手 " 一年多,如果不是張益民找來,他一度以為是自己經濟條件太差,這樁婚事才告吹。
他們後來在網上找到了更多相似經歷的業主,組建的維權群裡一度聚集了 36 個男人,其中五位都曾跟劉佳戀愛、為她買房。除劉佳外,其他人遇到的也都是相似人設的 " 完美女友 ",她們用同樣的套路勸說男人們在惠州仲恺高新區的兩個樓盤購買婚房,帶他們看房、為他們辦理購房的也是同一批 " 銷售 "。
羅某遠和楊某文,這兩個勤快的樓盤 " 銷售 ",根據男人們後來在天眼查上查詢到的結果,兩人實際上是房產中介,名下經營着深圳易家置業顧問有限公司及一家傳媒公司。他們還發現,那家傳媒公司所在的大廈,就在幾位受害者與 " 劉佳 " 頻繁約會的區網域。事發後,這間傳媒公司早已人去樓空。
懷疑被中介假扮的 " 婚托 " 誘導買房,三十多位受害者先後選擇了報案。然而,由于缺乏直接證據,再加上購房交易、按揭貸款等手續均由他們本人籤字辦理,案件遲遲未能立案。
直到今年 3 月,媒體曝光了他們的遭遇,仲恺高新區城鄉建設和綜合執法局随即介入調查。澎湃新聞從相關部門了解到,調查結果确認了業主們所反映的問題屬實,且均涉及深圳易家置業顧問有限公司,包括劉佳在内,通過 " 婚戀 " 手段引導購房的共有 15 名女性,均為該公司的銷售人員。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對惠州房地產市場的調查,當地新房項目通常會通過二、三級平台和中介公司進行推廣銷售,且一些樓盤願意為此提供高額傭金。此次事件中,涉事房地產公司否認知情,稱并無溢價銷售。
遇到劉佳之前,張益民的理想生活很簡單——找個普通的女人結婚,先在深圳打拼幾年,等攢夠錢後回湖北老家定居。日子雖不算富足,但至少有奔頭,他去年剛升職,每次聊到工作都幹勁十足。
一切計劃都被這場騙局打亂了。剛知道真相的那幾個月,他幾乎夜夜失眠," 騙我感情就算了,我一個農村出來的人也沒什麼錢,這樣騙我,我根本頂不住!"
比起錢,他更為未來的婚戀發愁——哪個女孩願意嫁給一個背負百萬房貸的人?何況,那套房位置偏遠,根本不适合作為婚房。這些日子他和其他受害者不斷求助媒體,四處奔波,就是希望早日退房。
●地方電視台報道了這些受害者的經歷。圖片來源:廣東珠江 " 今日關注 "
他們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後,上了幾次熱搜,也引發了網友的幾度狂歡,不僅劉佳被戲稱為 " 賣房妲己 ",他們這些受害者也沒少被嘲弄。張益民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們只是想結婚,這有錯嗎?"
其實和大部分受害者一樣,他心裡也認為這是 " 不光彩的事 ",一直瞞着家人。家裡經濟條件并不寬裕,結婚他從沒想過依靠父母,現在被騙,他更不願讓家人操心,尤其是母親,她年紀大了,怕是受不了。
有受害者說,經過這次教訓,以後不敢輕易談戀愛了。張益民不這麼想,他仍然相信愛情、向往婚姻,要是日後遇到合适的女孩,他說一定會努力賺錢買套她喜歡的房," 這是作為一個男孩子應該做的 "。
偶爾,他也會想到劉佳。得知真相後,他再沒聯系過她,兩人的聊天記錄仍停留在那場争吵,她的朋友圈也早已将他屏蔽。如今,她遭受網暴,他猜想,她家人和朋友應該都知道她所作所為了吧?張益民并不因此感到解氣,他全部的心思,都想着怎麼解決這套房子。
最近他和其他受害者一起聘請了律師。無論如何,他不能讓這套房子成為他愛情的拖累。
(張益民、王寧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