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撕破臉!長城舉報比亞迪排放不達标,比亞迪:有些同行想的太簡單,歡迎閱讀。
5 月 25 日,是比亞迪重磅車型宋 Pro DM-i 冠軍版正式上市的日子,但就在這天,長城汽車突然發難,指責比亞迪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兩款主力車型采用了常壓油箱,有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标的嫌疑。
比亞迪很快做出回擊,兩家廠商正式開撕。有意思的是,長城與比亞迪都是 2018 年成立的 " 汽車行業自律聯盟 " 的成員,那麼現在為什麼自己打起來了呢?
長城率先發難,理由是什麼?
汽車廠商之間的舉報、揭發,在業内相當罕見。這裡我們不做誅心之論,只讨論事件本身:長城為何舉報比亞迪?
根據長城汽車發布的聲明,它早在 4 月 11 日就已經就比亞迪兩款主力車型涉嫌使用常壓油箱導致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标的問題向主管部門進行了舉報。
長城之所以把常壓油箱當作舉報對象,是因為在國家相關強制标準中對車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蒸發排放有硬性要求。插混車型行駛過程中發動機運行時間短,如果使用常壓油箱,會導致炭罐衝洗機會少,增加油氣溢出的風險。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采用高壓油箱來收集行駛過程中油箱内揮發的油氣,以達到排放标準。
長城汽車指責比亞迪兩款主力車型使用常壓油箱,是想證明比亞迪車型排放不達标。在目前的環境下,這是一種很嚴重的指控,因為号稱史上最嚴的國六 b 排放标準即将在 7 月 1 日實施,在這個時候,任何廠商沾上 " 排放不達标 " 的嫌疑,都會被抓典型。
那麼長城汽車舉報的依據是什麼呢?
他們自己購買了比亞迪車輛當作測試車輛,送到中汽研(天津)進行了相關檢測,得出比亞迪車型排放不達标的結論。這種行為雖然極其罕見,但也很難挑出它的毛病。
長城汽車 4 月 11 日就已經向監管部門進行了舉報,5 月 25 日這天的聲明,除了陳述這個事實之外,還引用《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直接向監管部門提出了舉報,聲稱密切關注該案的立案以及處理進展。
比亞迪回擊
兩個小時之後,比亞迪發布聲明對此事進行回應,主要内容有這麼幾點。
相關項目的測試,應該由第三方抽樣、保管以及送檢,但長城所說的測試車,是長城自己購買、保管、送檢,長城是當事方而不是第三方。
即便進行測試,也應該在完成 3000 公裡磨合後測試,而長城送檢車輛在檢測時行駛裡程僅為 450-670 公裡。
比亞迪認為自己的產品符合國家相關标準,歡迎有關部門随時過來調查、取證和檢測。
除此之外,比亞迪還順帶嘲諷了一下長城,比亞迪在插混技術上有二十多年的積累和迭代,不像同行想的那麼簡單。翻譯一下就是:你不懂你就少說話。
業内人士發現,比亞迪的确考慮過常壓油箱的問題。早在 2021 年 3 月 30 日,比亞迪就申請了一項專利,核心内容是一個全新的油箱系統,該系統能夠将高溫揮發後的燃油蒸汽冷卻為液态,最終掉落回油箱内而不是揮發掉。經過這樣的設計,車輛即便不使用高壓油箱,也能夠滿足排放标準。
從客觀角度來說,比亞迪的這個專利,是否在長城送檢的兩款車型上使用,使用的效果如何,都有待監管部門做出權威結論。但比亞迪似乎胸有成竹,歡迎有關部門随時調查。
事件疑點在哪裡?
上一次業内廣泛關注的 " 同行舉報 " 事件,應該是 2021 年著名的奔馳反水事件。當時奔馳舉報大眾和寶馬串通一氣,限制減排技術使用,導致兩家車企被處以 8.75 億歐元的頂格處罰,而自身也參與了造假行為的奔馳,卻從共犯轉型為污點證人,從而免于處罰。
這一次長城舉報比亞迪,也具有類似的震撼效果。比亞迪是全球插混車型的王者,連稍微接近的競争對手都沒有。如果比亞迪真的被立案,并且長城舉報屬實,整個新能源市場的格局都有可能改寫。但這起事件到目前為止疑點重重,長城、比亞迪各執一詞,而且各自都有着不少的疑點。
這件事情最明顯的疑點在于,4 月 11 日長城就已經舉報,按照常理,比亞迪應該也知悉相關情況,但長城為什麼一個月後才公開發難?比亞迪既然覺得自己成竹在胸,又為什麼等一個多月才回擊?這一個多月時間裡,雙方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次,根據 " 誰主張誰舉證 " 的原則,長城汽車既然選擇把該事件向社會公眾公布,就應該把自己掌握的詳細信息也一并發出,這樣才能達到目的,但長城在 4 月 11 日、5 月 25 日兩次行動中均沒有提供具體數據。
第三,比亞迪既然覺得自己清白,為什麼不證明回應兩款主力車型是否實用常壓油箱,或者拿出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的專利可以擺脫高壓油箱?
長城如果舉報不實,有可能觸犯《反不正當競争法》,反過來被比亞迪起訴;即便比亞迪不起訴,這種舉報同行而且舉報不實的行為,都會導致長城品牌形象大跌,給公司帶來的損失不可估量。
如果比亞迪最終被證實确實存在排放不達标的問題,很有可能被監管層從重處罰,除利益受損之外,它的插混系統的吸引力也會大打折扣。
這次車企對壘,需要等待監管部門做出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結果是什麼,長城和比亞迪這兩家頭部廠商,有一個都必将受到傷害。
寫在最後
5 月 25 日,長城股價暴跌 6.17%,比亞迪股價也跌了 2.31%,這場鬥争已經蔓延到了資本市場。真相不明,吃瓜群眾還是看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