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融資超億!深圳跑出未來獨角獸:全球第一,歡迎閱讀。
鉛筆道作者 | 直八
近日,深圳殺出一家未來獨角獸 —— 帕西尼感知科技(PaXini Tech),獲得億元融資,資方為比亞迪。特殊之處在于,這不僅是比亞迪 2025 年度的首筆重磅投資,更是其在具身智能領網域迄今最大的單筆投資。
帕西尼感知的主要產品是:觸覺傳感器——助力機器人精細操作 + 精準抓取。據行業統計,它是國内唯一一家實現多維度觸覺傳感器規模化量產的公司,市場占有率居行業首位。
該賽道屬于人形機器人的關鍵支撐,未來幾年,它的背後隐藏着哪些超級機會?
01
帕西尼感知成立于 2021 年 6 月,主攻方向是:觸覺感知解決方案,致力于賦予機器人類人的觸覺感知能力。
其核心產品 PX 系列觸覺傳感器,實現了微米級的精度和接近人類感知極限的分辨率。此外,PX 系列傳感器的耐久度超過百萬次,生產成本相較于海外同類產品大幅降低。
公司產品涵蓋 " 傳感器 - 靈巧手 - 人形機器人 " 等。客戶涵蓋機器人研發企業、自動化生產廠商,乃至航天、文娛等行業。
為什麼機器人需要它的產品?因為它解決了機器人精細操作與精準抓取的難題。
帕西尼感知科技的創始人許晉誠博士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師從機器人學界權威菅野重樹教授,曾在 Sugano Lab 參與人形機器人研發。
聯合創始人聶相如擁有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槟分校碩士學位,曾任職于中興、小米、網易等企業,專注于科技行業大客戶運營。
自成立以來,帕西尼感知科技已推出多款工業級觸覺傳感器,已與汽車、機器人、3C 等大型企業建立了協同研發的合作模式。
在觸覺傳感器行業,傳統產品存在靈敏度和精度低、分辨率差、成本高、不适宜大面積部署等問題。而帕西尼感知通過自主研發的柔性傳感材料和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嘗試解決了這些痛點,并實現了技術和供應鏈的國產自主可控。
目前,帕西尼感知已取得一定市場成績。其 6D 霍爾陣列式觸覺傳感器全球出貨量穩居第一,成為目前唯一在人形機器人領網域大規模運用的觸覺傳感器供應商,也是國内唯一一家實現多維度觸覺傳感器規模化量產的公司,市場占有率居行業首位。
02
帕西尼感知科技所處的(二級)行業為:機器人傳感器 - 觸覺傳感器領網域。
該領網域萌芽于上世紀。當時,科研人員開始探索為機器人賦予觸覺感知能力,但受限于材料、電子技術等,傳感器精度低、功能單一。
即便後續電容式、電阻式等多種類型觸覺傳感器相繼出現,但仍面臨感知維度有限、穩定性差等問題。
最近數年,材料學、微電子技術、人工智能算法進步後,觸覺傳感器逐漸崛起。
根據調研機構 VMR 的數據,2021 年全球觸覺傳感器市場已超過 112.5 億美元,預計 2028 年将達到 260.8 億美元。
在競争上,該賽道尚未形成絕對的頭部壟斷格局,但競争較為激烈,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态,屬于競争紅海。不過,在一些新興應用場景,如人形機器人、高端智能制造等領網域,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當下行業痛點集中在于:如何進一步提升傳感器精度與可靠性、降低成本,以及實現多物理量融合感知。主流解決方案包括研發新型敏感材料、改進制造工藝、優化算法等。
03
帕西尼感知科技的核心競争對手如下:
國際頭部包括:美國 Pressure Profile Systems(壟斷醫療手術機器人觸覺模塊,精度 0.005 牛)、德國 Tekscan(主攻汽車高溫壓力檢測,适配特斯拉產線)和日本 Nitta(仿生皮膚材料單價超 300 元 / 平方厘米)。
國内廠商包括:如奧比中光(融合視覺與觸覺,良率 99.5%)、漢威科技(低價工業傳感器,單價 50 元)和海康微影(MEMS 工藝安防傳感器)。
目前高端觸覺傳感器市場,68% 份額由海外企業主導,帕西尼以柔性材料與算法精度(響應速度 5 毫秒、彎折壽命 10 萬次)在醫療與 3C 電子領網域突破,本土市占率 12%,但其 120 元 / 片的定價高于國内競品,需通過比亞迪產線定制化需求(如耐油污塗層)及生物兼容性材料研發,在精密裝配細分場景構建壁壘,同時面臨大疆、小米等巨頭生态鏈布局的潛在威脅。
與競品相比,帕西尼感知科技最大的差異化在于其 6D 霍爾陣列式觸覺傳感技術,能夠同步捕捉六維力(三維力 + 三維力矩)、材質、溫度、回彈等 15 種觸覺感知信息,并以全量程 0.01N 的精細力識别能力,進行 1000Hz 的高頻輸出,為具身智能體提供業内頂尖的類人般豐富細膩的觸覺互動信息。
未來,随着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和人機互動系統的不斷發展,觸覺傳感器将成為關鍵的基礎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