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哪吒汽車陷入經銷商維權,照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集體焦慮,歡迎閱讀。
浙江桐鄉的夜幕下,二十餘名哪吒汽車經銷商代表一字排開,将工廠大門圍得水洩不通。這場早有預兆的維權行動,撕開了造車新勢力狂飙時代的殘酷一角——曾經的銷量冠軍,如今深陷經銷商追債、車主維權、供應鏈斷裂的多重泥潭。
據經銷商反應:2024 年 9 月起,哪吒汽車要求經銷商預付全款提車,但累計超 3 億元的車輛至今未交付。部分經銷商因無法償還銀行貸款被起訴,甚至有門店老板抵押房產填補資金缺口。更嚴峻的是,全國 40 餘萬車主面臨配件斷供、保險拒保的困境。一位杭州車主在社交平台控訴:" 刹車異響等了四個月,廠家連一個零件都發不出來。" 而廠家與經銷商的溝通渠道自去年 9 月徹底中斷,區網域經理集體 " 消失 ",決策信息僅靠行業群的小道消息流轉。
銷量神話的反噬
這場崩塌早有預兆。2022 年,哪吒汽車以 15.2 萬輛銷量登頂新勢力榜首,但光鮮數據背後是畸形的擴張邏輯。為衝刺銷量,廠商默許經銷商将車輛注冊至員工或關聯公司名下,制造虛假銷售數據。這種飲鸩止渴的模式導致庫存積壓,2024 年銷量暴跌 58% 至 6.45 萬輛,庫存周轉周期長達 98 天,遠超行業平均的 45 天。
瘋狂擴張掏空了企業根基。财報顯示,哪吒汽車三年累計虧損 183 億元,2024 年資產負債率攀升至 217%。随着 60 餘家核心供應商停止供貨,桐鄉工廠自 2025 年 1 月起陷入半停產,首季度交付量僅 110 輛,同比暴跌 97%。
管理層動蕩加速失控
2024 年底,CEO 張勇卸任轉任顧問,創始人方運舟重掌大權後抛出 " 轉型服務型公司 " 戰略,但内部員工透露:" 技術團隊離職超 30%,所謂的轉型連具體方案都沒有。" 更讓外界譁然的是,張勇被曝離職前已飛往英國,區網域銷售負責人電話全部關機,管理層 " 失聯 " 傳聞加劇信任危機。經銷商聯名信中直指:" 高管是否提前套現跑路?"
這場危機正演變為行業地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一季度新勢力門店關停率同比激增 42%,資本市場對年銷低于 20 萬輛、毛利率未達 15% 的企業集體抛棄。哪吒汽車的遭遇暴露出新勢力的致命傷——用資本催熟銷量,卻無視供應鏈健康和用戶運營根基。當車主發起 " 萬人起訴 " 行動、二手車殘值率從 52% 跳水至 23% 時,企業已徹底失去造血能力。
哪吒能否起死回生?
面對崩盤,哪吒汽車此前宣稱 "30 億元 E 輪融資即将到位 ",但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哪吒汽車母公司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于 2024 年 6 月 26 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若成功将成為繼蔚來、小鵬、理想、零跑之後第五家港股上市的造車新勢力。但截至 2025 年 3 月 22 日的最新信息顯示,其上市計劃因财務狀況不佳(如 3 年累計虧損 180 億元、拖欠供應商貨款等問題)未能通過。
對于哪吒來說,短期來看,清償電池、芯片等核心供應商債務,恢復生產線是當務之急;開放第三方維修授權、設立車主應急基金或是重建信任的最後一搏。而長期生存的關鍵,在于能否跳出 " 燒錢 - 衝量 - 融資 " 的死循環,真正在智能座艙、車聯網等核心技術領網域構建壁壘。
曾以 " 性價比之王 " 橫掃市場的哪吒汽車,因漠視商業規律付出慘痛代價。它的興衰如同一面鏡子,照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集體焦慮:當資本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目了然。而對于 40 萬車主和數百家經銷商而言,這場維權風暴或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