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聯合利華将出售這個植物肉品牌,它在中國何去何從?,歡迎閱讀。
植物肉你吃得慣嗎?
最近聯合利華可謂新聞不斷,先是意外罷免了前任首席執行官,而後又将旗下冰淇淋業務更名為 " 夢龍冰淇淋公司 ",完成拆分冰淇淋業務最關鍵的一步。
而近日全食在線獲悉聯合利華将出售旗下植物肉品牌 The Vegetarian Butcher。
提及 The Vegetarian Butcher,或許大多數人比較陌生,但在中國市場,它的名字叫植卓肉醬。熟悉不熟悉?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聯合利華于 2018 年從創始人 Jaap Korteweg 手中收購了 The Vegetarian Butcher。在此期間,該公司平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業務擴展到全球 55 多個市場。
彼時正值植物肉概念席卷全球,諸多植物肉品牌也獲得了資本的親睐,同樣在 2018 年植物肉概念也進入中國市場,推動了一批新銳品牌甚至大牌企業涉足植物肉賽道,也就是在這股風口下,2020 年植卓肉醬進入中國市場。
那麼為什麼聯合利華要出售植卓肉醬品牌呢?
聯合利華新任首席執行官費爾南多 · 費爾南德斯表示,盡管收購植卓肉醬取得了成功,但目前來看它并不不适合聯合利華,原因有二個。
首先,植卓肉醬擁有獨特的供應鏈和采購模式,使其在公司更廣泛的食品組合中的可擴展性較差。其次,其還擁有一套 " 獨特的技術和研發能力 ",與聯合利華的其他產品不同。
這兩條理由大家熟不熟悉呢?沒錯聯合利華決定剝離冰淇淋業務的時候,也是這麼說的。
全食在線再為您總結一下,那就是聯合利華出售植卓肉匠主要是為了精簡業務組合,聚焦核心 " 強勢品牌 ",以實現長期增長和規模擴張。
植卓肉匠的冷藏和冷凍產品需要獨特的供應鏈和采購模式,在聯合利華更廣泛的食品業務組合中較難擴展。此外,其技術和研發能力與聯合利華其他業務的要求差異較大,出售該品牌對雙方而言是最佳選擇。
因此基于以上兩點原因,聯合利華表示:" 這種分歧使得出售該品牌成為聯合利華和 The Vegetarian Butcher 的最佳選擇。"
對于一家想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事情的公司來說,出售一個無法與投資組合其他部分產生太多協同效應的品牌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開始。聯合利華不僅可以将更多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知名度更高、增長更快的品牌上,還可以利用出售所得資金償還債務或投資于其他業務。
果然國外人适合做生意,只講效果,不談感情,值得中國企業好好學學,情懷不能當飯吃,利潤才是王道。
那麼誰會接盤植卓肉醬呢?
其實在 2025 年,聯合利華宣布已收到荷蘭植物基食品公司 Vivera 對植卓肉匠的約束性收購要約。該交易預計在 2025 年第三季度完成,不過交易的财務條款尚未披露。
Vivera 在零售渠道方面經驗豐富,而植卓肉匠在餐飲服務和快餐領網域實力較強,二者結合有望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體。
作為歐洲領先的植物基食品公司,Vivera 擁有自身的研發中心和技術能力。收購植卓肉匠後,可能會整合雙方的研發資源,加大在植物肉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提升產品的品質和口感。
同時 Vivera 首席執行官表示期待推動向更可持續、更植物基的食品鏈轉型。植卓肉匠可能會進一步強化其在植物基食品領網域的品牌定位,強調產品的可持續性和健康益處,提升品牌形象。
同時植卓肉匠可能會調整傳播策略,開展更具針對性和創新性的營銷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和購買其產品。
據全食在線了解,目前植卓肉匠已開始運用新植物食材,未來可能會在 Vivera 的支持下,進一步探索更多新型植物性原料,開發出更多具有特色風味和營養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事實上聯合利華決定出售植卓肉匠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植物肉食品甚至植物基食品增速放緩,而在美國市場消費者對此類產品的需求不斷放緩,甚至早成制造商消減開支,減少產品研發并且裁員,例如 Beyond Meat 上個月宣布裁員 6%,并暫停在中國的業務。
2020 年 12 月 23 日,聯合利華宣布旗下植卓肉匠正式在中國上市,與漢堡王合作推出 " 真香植物基皇堡 ",率先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這 4 個城市的漢堡王門店上市銷售。
2024 年 5 月底,植卓肉匠在江浙滬羅森約 2700 家門店推出聯名海鮮風味排大口飯團及川香芽菜風味意面,其中海鮮風味排及川香芽菜植物肉醬來自植卓肉匠。
據全食在線了解,植卓肉匠進入中國市場後,調整了業務策略,将定位從模仿替代動物肉改為助力膳食均衡,產品宣傳也轉向強調植物原料的健康益處,還瞄準了更多消費場景,如下午茶、看劇零食等休閒時刻。在渠道方面,植卓肉匠在中國建立了餐飲 B 端、零售 C 端兩塊業務,其中餐飲 B 端是重點板塊,典型客戶包括連鎖便利店、咖啡及烘焙店、企業和國際學校食堂等。通過這些舉措,植卓肉匠在中國市場取得了一定的發展。
未來植卓肉匠将依托亞洲產品創新中心,進一步提高品牌的上下遊產業鏈能力,提供更多優質多元的植物基食品。該品牌還計劃開拓下午茶、看劇零食等休閒場景,推出适合這些場景的植物基產品,強調植物原料的健康益處,如突出植物食材的豐富程度和膳食纖維成分。
雖然這幾年我們聽聞植物肉的話題比較少,但其實植物肉的市場還是整體上在增長的,需求增長的原因是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例如植物肉富含優質蛋白、0 膽固醇、0 反式脂肪符合健康飲食需求,同時全球素食者和彈性素食者數量增加,推動了植物肉市場的發展。
但之所以雷聲大雨點小的原因是價格高、口感不足、認知片面化。
目前市面上植物肉的售價普遍比普通動物肉貴,較高的價格使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而在現有技術下,植物肉的嚼勁、口感和口味與真正的動物肉有差距,產品吸引力不足。比如部分植物肉產品在模拟肉的多汁感、脂肪口感等方面不夠逼真。
同時消費者對植物肉的認知存在兩極分化,一部分消費者認為是高科技想嘗試,另一部分認為與傳統素肉差别不大,消費意願不強。還有 74% 的消費者擔心產品過度加工、添加劑太多,64% 的消費者因相關行業标準未出台而擔心食品安全。
基于以上原因,植物肉雖然有一定的市場潛力,但在消費端還未能被大多數人接受。事實上除了植卓肉匠,在中國市場還活躍着一些植物肉品牌,例如在國内發展較好的植物肉品牌,獲得過融資,在天貓等電商平台有旗艦店,產品銷售渠道涵蓋餐飲和零售等領網域的星期零。
隸屬于深圳市文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江南大學深度合作,擁有拉絲蛋白制備方法和應用專利,利用火麻仁蛋白作為原料,產品具有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優勢,在電商平台上有銷售的庖丁造肉,
而作為 " 人造肉第一股 ",2020 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别樣肉客,與星巴克、肯德基、必勝客等餐飲品牌合作,還攜手盒馬鮮生開拓零售市場,在上海嘉興設有工廠。但由于多種原因,其宣布于 2025 年第二季度末暫停中國市場的運營并裁員 95%,目前在京東上還有售賣。
而同樣于 2020 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雀巢嘉植肴,曾經在天津投建亞洲第一條植物肉生產線,并且使用歐洲先進生產工藝,曾推出多款產品并進入零售、餐飲渠道,但目前電商旗艦店貨架已清空,不過仍能搜到第三方銷售的產品。
由此可見外資植物肉品牌似乎在中國過得并不如意,相反中國本土植物肉品牌卻活的相當不錯,例如星期零目前主打口袋沙拉棒,以此來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如此可見,聯合利華選擇出售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或許并不是看不好這個行業,而是這個品牌與聯合利華未來的業務發展不适配。
而未來植物肉的市場很有可能出現在中國,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肉類食品生產消費大國,而植物肉作為動物可代替蛋白營養,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植物肉受到各個消費群體的關注,其低脂肪、高蛋白的特點符合新一代城市年輕人群對于健康生活的需求,也滿足了素食主義者 " 吃肉 " 的需求。
但植物肉要想在中國市場更好的發展,要解決的并不是消費者認知問題,而是價格和口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全食在線 ",作者:全食在線,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