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常紀文:新能源汽車不會造成電網負載壓力過大,歡迎閱讀。
中新經緯 6 月 1 日電 ( 王玉玲 ) 5 月 31 日,由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共武漢市委網信辦、新京報社主辦的城市 ( 武漢 ) 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武漢市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常紀文在論壇間隙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的增加不會對電網負荷造成巨大壓力,但也需要重視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電動汽車銷量快速增長給汽車行業打開了想象空間,但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也給電網負荷帶來了新挑戰。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明此前表示,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車充電造成的最高電力負荷有望達到 1 億千瓦。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此前印發的《工業領網域碳達峰實施方案》,要大力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到 2030 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 40% 左右。
在主題演講中,常紀文也對未來綠色交通工具進行展望,他表示,綠色甲醇產業以後會大力發展。現在講的汽車主要是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但在中國以甲醇為燃料的汽車會繼續得到發展。武漢作為汽車城,在汽車的產業發展方向也應當做适當的調整,比方說生產以甲醇為燃料,或者攙甲醇汽油的一些交通工具,對汽車產業進行改革、創新。此外,氫能源汽車也會有些發展。
除了新能源汽車,在本次論壇上,與會嘉賓也對武漢新城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此前,武漢市生态環境局發布《武漢市應對氣候變化 " 十四五 " 規劃 ( 征求意見稿 ) 》,其中提到,要以技術突破和產業培育為主線,打造創新研發、裝備制造、示範應用協同發展的中國氫能樞紐城市。這對于新城建設有哪些啟示?
常紀文表示,新城的建設要把綠色低碳循環的理念揉到深層建設和管理之中,構建新的城市競争力。對于武漢新城,建議瞄準國家低碳發展的方向,尤其是新能源發展,包括氫能汽車還有氫燃料電池等,瞄準這些方向加大研發。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王玉玲:[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作者:王京晶